⑴ 什么是风险投资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版展,实现互惠权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⑵ 如何让自己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风险投资的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t-up)的中小型企业
,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30%左右股权,而不要求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
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 venture capitalist )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提供增值服务; 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从私人企业变成一个公众的上市公司
,你的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限制。在这之前,私募中小企业融资的介入则更像在和你谈恋爱。 第一步检验你的商业模式,过去的成功代表你选对了商业的时机赚到了钱。但这不能代表你未来还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很可能现在的模式会成为未来你失败的原因。所以在这场恋爱中,私募会与你探讨总结在过去生意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可复制的、可持续的模式,并找出哪些是特定商业周期里可以预计的东西。 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你这个公司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你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是服务,然后你因为这个产品或者是服务赚到哪些人的钱。过去生意做得很成功,但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特别是需要总结,特别是传统行业。 根据你存在的短板,以及在行业发展趋势中,未来的压力会给你怎样的定位,制定一个未来的发展战略或者是规划,这在上市之前是必要的。如果你有多元的业务,有的业务长远来讲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却对企业有支持,那么就需要你制定管理资源的规划。你的资源管理都是有限度的,到底如何去分配管理、资金等资源,逐步加重投放到你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上,这就是不同业务之间的管理模式。 我们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一家私营企业最后如何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是一个健康的上市公司,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很多企业家会发现跟私募投资人接触太晚了,因为过去不懂,没有尽早把公司结构理清,等到快要上市了,这时候的代价就非常昂贵。
我们除了钱以外,还能带给你很多价值,即所谓的增值服务。投资者是你的一面镜子,你的企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没有时间也很难获得一个全面的角度,来审视你的业务,包括你的团队。 都说投资人很挑剔,是的!在你看来习以为常的做法,我们会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也不需要投资太大,有很好的毛利。那我们就要接着问你,这个毛利能维持吗?如果多加一点市场渠道的投入,会不会把你的竞争优势巩固得更好? 我们要看的是你的企业三五年内的价值,是不是值得投资?而不是仅看眼前。然而,这些角度企业家往往很难看得这么深入。我们不是来给你捣乱的,但我们这样的工作方式,有些企业家不太理解,而有些企业家非常欢迎 。不 管你 跟 我这 场 恋爱会不会走到婚姻,但是对企业的帮助却会非常大。 你在我们这里拿钱,我这个钱是用来建立我们跟你的中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的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私募投资人一旦进入你的企业之后,最快退出也需要三年,慢的需要五六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必须跟你共同把企业做得很健康,把价值释放出来,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有一些私募基金是看你明年能上市,最晚后年能上市,他进来赚一点快钱,这种情况对你的帮助就有限了。这个选择取决你要什么,你先想清楚你选择私募投资者,除了钱以外最需要什么,然后回头去考察我们,像我们考察你一样。
风投为什么不找你?有很多企业主动去找风投,风投确实不感兴趣,跟你谈十分钟就觉得没戏。而另一方面,风投们却整天请别的企业主吃饭,希望对方能够接受风投的钱,这里面有一个角度的问题。 很多企业不理解,自己企业这么好,风投他们听了看了怎么都没有反应?我们把企业看成我们的产品,这个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得更有价值,我们才能转手卖掉他获得价值。 在这当中,有个因素是我们比较看中的,那就是管理团队,即所谓人的因素。尤其在一些新兴行业、消费者行业、IT或者是技术的行业等一些经济领域,这些团队基本上决定了80%的成功率。一些成立时间非常短的公司,在行业里面也有非常好的经验,在三五年创造了很多奇迹,是很多企业家努力二三十年都没有办法达到的。你看到很多成功的中小企业融资,企业规模很小也不挣什么钱,团队的背景非常漂亮,拿到上亿美元的投资,三五年就真的成了行业的领袖。往往是核心团队的能力,人的得分非常高,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在传统行业,企业家的风格相对会保守稳健,传统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也是一个稳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些硬性的规律,很难快速地超越,这就决定了我们要以比较务实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把他们去跟同行比。就像我们看农业,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商业成熟度相对比较弱,但是只要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是最好的,这个行业的机会更多会被你把握,你得到风投青睐的机会就更多。
商业模式始终是跳不开的重要话题。如果商业模式经常变,说明你的企业不成熟,你这个企业往往不可能做大。你要坚持你的东西,当你遇到困难,要学会选择有弹性的躲避和调整,这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在不同的细分行业,尤其是电子行业,竞争非常的激烈,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就很难成功。你老是跟着别人后面学,今年一变明年一变,后来会发现你就是追随的受害者。 如果你想赚长远的利润,在同行中要争取更高利润水平,更持续地高水平成长,那你一定有秘密武器,这个武器往往会体现在技术上。但是中国公司大多数只是一些技术应用的开发,这很容易遭遇模仿和抄袭。即便这样,如果你能结合你的产品和渠道模式,将其巧妙组合在一起,在加上特定的行业在特定的阶段,往往就保住了机遇,再通过三五年的发展和固化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那么你的对手也很难将你打败!所谓的竞争力,即是你吸引人才的能力非常强,行业顶尖的人都愿意来跟你一起干,在客户渠道方面,你又比对手超出一大截等等。 中国存在非常复杂的市场结构
,造成了很多产业链的某一个节点上会有问题存在,而且一直没有被解决。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是客户服务方式的问题,如果你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往往也能获得机会。像过去有些行业是被国有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效率低,产业价值链存在服务的缺失,后来民营企业在这一块成为主流的力量,这样的机会在未来仍然存在。在中国的经济快速转型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市场随之扩大,或者使尚待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这个角度看也能找到你的机会!有的人在抱怨,而有的人则抓住了机会。
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法律风险
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对创新型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普遍采取的是对赌方案,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设立严格的条件,一旦被投资企业不能按照投资合同的约定实现既定目标,被投资方的原始股东便面临股权被强化稀释甚至被收购的风险。 鉴于此,国内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普遍不喜欢采取对赌的方式,而是要求投资方提供一部分资金,双方约定对于公司的盈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同时给予风险投资机构一定的股权作为对价。
⑶ 风险投资
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一般通过银行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期间基金规模固定,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买基金很简单,可以在证券大厅交易,即在二级市场买卖,和普通股票投资一样。也可以通过和基金合作的银行代卖点申购,很多银行都有基金销售,工商银行和建行。如果要买的话你可以详细询问一下相关费用,利息比;然后再研究研究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情况和以往业绩。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总股份:封闭式基金总股份从发行开始就是固定的,除分红送配外,其股份数保持不变。开放式基金总数根据认购数量,申购数量在不断变化,如果申购数量大于赎回数量则该开放式基金总股份数是在不断增加的,反之减少。
2、封闭式基金除特殊情况,在其存续期内,无论盈亏对基金都无影响。开放式基金如果赎回数量过大,其总股份少于一定数额,(比如2亿股)开放式基金则停止上市。这就逼着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做好业绩。
3、除上证ETF,深证lofs外,所有开放式基金都是按照当日收市的价格进行申赎,而封闭式基金则是及时买卖的。
4、封闭式基金是折价的,很可能封闭式基金的市场流通价低于或高于其净资产。封闭式基金的市场流通价是反映其真实价值的,与其股份净资产等值。
至于运转主要通过基金经理的操作,流程为大势研判-公司业绩-风险控制-基金经理-操盘。
中小投资者应选择开放式基金,现在的行情下,建议选择广发中小盘,易方达,博时等基金。
⑷ 解析硅谷模式,对我国风险投资有何启发
对于热浪汹涌的风险投资活动和等候上市出口的中国网络“朝圣者”来说,千山万水外的美国道指、纳指日前的双双“崩盘”,不蒂是一种难以抚慰的心痛。与此同时,高盛等三家世界顶级风险投资企业向中国IT商业门户———“硅谷动力“掷出1000万美金的投资举动,又着实叫业界大跌眼镜。一边是愁风冷雨,一边是艳阳高照,人们不禁要问“硅谷动力”究竟有何“魅力”而受如此礼遇?
“我要利润,我现在就要!”首先,“硅谷动力”喊出了一句相当实在和理性的口号。在他们眼里,网络经济的发展靠单纯地吸引“眼球”,炫耀“想法”和巨大的“潜力”是不够的,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口袋”。“口袋”意味着盈利,其中不仅包括厂商和用户的双赢,也包括网站自身的利润。事实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赚钱,难道一个成功的网络企业就不需要赚钱?
“硅谷动力”所倡导的“内容+商务”与“信息中介”模式,也使它赢得了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审视几年来中国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行迹,有一条十分了然的规律可循。从以内容为主赚取“注意力”起步,到挥舞“商务”的魔杖以获得在线交易收入为发展,最后驶上“内容+商务”的快车道,既要捞取相当数量的“眼球数”,又不敢小觑盈利支撑的重要性。“硅谷动力”的点睛之笔在于,不是将两者简单组合,而是把“内容”与“商务”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
所谓“信息中介”模式,是指在电子商务中网站充当厂商和消费者的纽带。网站把从厂商和消费者那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经过过滤加工后,形成系统的信息资料,再提供给消费者和厂商,从而实现信息增值。
客观而言,“硅谷动力”的“三赢”哲学与电子商务模式绝非独一无二。而且,作为一个中介性电子商务平台,一个重要的经营理念是如何保持企业的公正性与信誉度,在这方面,“硅谷动力”或许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但“硅谷动力”的成功融资,给中国网络企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至少折射出了一点启示,那就是传统的互联网观念即通过内容来吸引“眼球”或通过单纯的商务来装满“口袋”已遭到风险投资家的冷遇,而具有良好盈利前景,清晰的运作模式,以及内容与商务紧密整合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正成为投资商的新宠。
⑸ 请各位做VC、PE等投资前辈,帮我看下职业规划,非常感谢!!!
我感觉你目标不明确,你得记住一点,证书有时候效应没有那么大的。
1进入四大内做审计
其实容在四大做审计,不一定要会计和财务的学位,我认识学医学设计的都有在四大做审计。
2CPA ,CFA
你要考哪种的,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其实这些都和你今后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你还是得想想自己要什么,plan很重要。
3财务和投资经理
这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啊。从一边跳向另一边,绝对浪费时间。
最后一句话,我感觉你很看重证书,其实有了证书也不能证明自己不是outsider 。投资是一种项目型的操作,所以人脉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⑹ 互联网金融风控能够转型做什么
如果是资深的风控,熟悉业务模式、交易结构和风险要素,BD、金融产品甚至总经理都可以做。如果只是过过审批流程收收材料那种,建议依然转型做运营、行政之类的基础操作岗吧
⑺ 假如现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拟寻找一些风投项目进行投资,你准备去试试,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大概需要多少
每个风险投资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和定位,其主要投资方向基本上是管理合伙人的背景加上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确定的。一般不是投资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规模一般根据基金规模来确定,除非是实业企业转型做风险投资,不过那样的投资其实更多的类似实业投资。
⑻ 风险投资的国内发展
熊晓鸽,阎炎和周全曾被誉为风投“中国三大傻”。
其中熊晓鸽是IDG创始合伙人,1991年入行,湖南人。
阎焱是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
周全现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总裁
风投vs忽悠,初期市场往往将风投和忽悠划等号,完全没有今天风光无限的样子。国金证劵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曾经打趣说风投的产出模式是:风投就是第一年给别人投,第二年有结果,第三年成功出名,然后另开炉灶,自己当家。
在投资领域方面,20世纪90年代,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耳熟能详的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但与以往扎堆投资互联网行业不同,新一轮VC投资潮热衷传统项目,教育培训、餐饮连锁、清洁技术、汽车后市场等都是投资热点。传统行业一旦形成连锁品牌,很容易形成整体效应,而且像餐饮连锁、连锁酒店等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属于成长性很好且回报非常稳定,受到风投青睐势在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
虽然中国产业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国投资的回报却是世界级。此外,风险投资应当同宏观经济走向保持一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将使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至2025年的19.2亿人。而城镇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将增长至95%。城镇居民消费品市场、医疗设备、环境、能源等,将成为风险投资日后关注的重点。
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期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愿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2012年2月3日道琼斯风险资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获得了6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股权融资,同比增长了8%,而在欧洲的数值为61亿美元。中国吸引的风险投资规模第一次追平欧洲。 2007年2月5日,《商业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2006年美国风险投资领域呈现出三大新趋势:风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目标开始转向成熟公司、以及更加关注美国之外的市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那种由两个人在一间车库里创建的新兴公司是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目标,比尔·休伊特(Bill Hewlett)和大卫·佩卡德(David Packard)创建的惠普,以及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创建的Google,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个例子。但在过去一年里,这一模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风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根据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分别来自于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融资额分别为25.6亿美元和25亿美元。整体来看,2006年融资规模在5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 12.1%,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融资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4.4%,远高于2005年的1.6%。
Venture One分析师约什·格罗夫(Josh Grove)表示:“这些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小规模的基金逐步被淘汰出局。甚至有人认为,那些以投资早期公司为主的小规模基金将会形成‘真空’。” 2006年融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34%,远低于2002年的71%。2006年中等规模基金的平均融资额为2.005亿美元,而2004年仅为1.53亿美元。
这一趋势产生导致一些风险投资者已经开始模仿私募资本投资者,在成熟公司中寻找高增长机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最底层做起,帮助新兴公司招募管理层、推广产品、以及打造市场。Venrock Associates董事总经理布莱恩·罗伯茨(Bryan Roberts)表示:“一些基金实际上源于泡沫,它们的业务模式更像是低风险的证券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创新将受到抑制。”
2.小规模基金受排挤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趋势的产生同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低迷不振,以及科技股持续走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这也表明了私募资本投资的强劲走势,2006年私募资本投资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在私募资本赚钱的同时,风险投资公司自然也不甘示弱。除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之外,另外三只排名前五位的基金来自于Polaris Venture Partners、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以及红杉资本,融资额分别为10亿美元、10亿美元和8.615亿美元。
在五大风险投资公司齐头并进的同时,其它公司的融资规模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例如,Charles River Ventures公司2004年融资2.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4.5亿美元;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5年融资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8.25亿美元;U.S.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4年融资6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10亿美元。基金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投资额的增加,一家企业获得的最大额风险投资通常在2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远高于以前的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
3.投资目标转向国外
这一趋势并不意味着新兴公司无法吸引投资。根据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信息服务领域新兴公司,也就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体业务的公司共获得了2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了27%。不过,要在新兴公司中找出一位赢家十分困难,而且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将目光转向了美国以外的市场。即使是那些专门面向早期科技公司的基金,它们的投资范围也不再仅限于硅谷。
Draper Fisher Jurvetson管理的资金总额为40亿美元左右,但包括了19只基金,其办事处遍及波士顿和北京等多个地区。通常情况下,地区经理比那些在公司总部工作的管理者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过去两年,在Draper Fisher Jurvetson最为成功的四笔投资中,有三笔来自于美国之外市场,投资对象分别是网络、eBay的Skype部门、以及分众传媒。
中等规模基金生存空间受限
风险投资公司正全力在中国和印度寻找那些缺乏资金、较为成熟、而且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中等规模基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与小规模基金相比,它们不够灵活;与大规模基金相比,它们的实力又有着不小的差距。基于这一原因,养老基金和大学捐款往往选择了大规模基金或小规模基金,中等规模基金则无人问津。
不论如何,美国新兴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安永和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公司共获得257.5亿美元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8%。其中,手机服务提供商Amp'd Mobile2012年四月融资1.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英特尔和高通;网络广告代理商Spot Runner2012年10月获得了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Interpublic等等。
【VC是一种更适合于传统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1)VC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对象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目的是获得潜在的高收益。它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资产负债状况。传统中小企业开发新项目,在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产品试销、扩大生产等各环节都潜藏着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考虑往往不会提供贷款;(2)VC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者与企业是风险利益共同体,因而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传统中小企业明晰产权,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有指导作用。银行贷款则只注重本息的收取,不介入企业管理;(3)VC资金流动性不高,是长期投资,资金流供给稳定。它投向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其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组织营销等各环节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银行贷款则难以满足这种少量多次的资金需求;(4)VC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可以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传统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有效融资渠道。首先,帮助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科研投入,吸收优秀人才,向以技术和人才为主导生产要素的集约型转变;其次,为企业引入现代化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次,减轻企业过高的负债率,进行财务规划,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最后,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改善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和信用度。

⑼ 风险投资的发展经过是什么样的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情况
熊晓鸽,阎炎和周全曾被誉为风投“中国三大傻”。
其中熊晓鸽是IDG创始合伙人,1991年入行,湖南人。
阎焱是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
周全现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总裁
风投vs忽悠,初期市场往往将风投和忽悠划等号,完全没有今天风光无限的样子。国金证劵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曾经打趣说风投的产出模式是:风投就是第一年给别人投,第二年有结果,第三年成功出名,然后另开炉灶,自己当家。
在投资领域方面,20世纪90年代,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耳熟能详的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但与以往扎堆投资互联网行业不同,新一轮VC投资潮热衷传统项目,教育培训、餐饮连锁、清洁技术、汽车后市场等都是投资热点。传统行业一旦形成连锁品牌,很容易形成整体效应,而且像餐饮连锁、连锁酒店等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属于成长性很好且回报非常稳定,受到风投青睐势在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
虽然中国产业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国投资的回报却是世界级。此外,风险投资应当同宏观经济走向保持一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将使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至2025年的9.2亿人。而城镇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将增长至95%。城镇居民消费品市场、医疗设备、环境、能源等,将成为风险投资日后关注的重点。
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期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愿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6]
2012年2月3日道琼斯风险资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获得了6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股权融资,同比增长了8%,而在欧洲的数值为61亿美元。中国吸引的风险投资规模第一次追平欧洲。
趋势
2007年2月5日,《商业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2006年美国风险投资领域呈现出三大新趋势:风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目标开始转向成熟公司、以及更加关注美国之外的市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那种由两个人在一间车库里创建的新兴公司是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目标,比尔·休伊特(Bill Hewlett)和大卫·佩卡德(David Packard)创建的惠普,以及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创建的Google,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个例子。但在过去一年里,这一模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
1.风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根据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分别来自于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融资额分别为25.6亿美元和25亿美元。整体来看,2006年融资规模在5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 12.1%,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融资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4.4%,远高于2005年的1.6%。
Venture One分析师约什·格罗夫(Josh Grove)表示:“这些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小规模的基金逐步被淘汰出局。甚至有人认为,那些以投资早期公司为主的小规模基金将会形成‘真空’。” 2006年融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34%,远低于2002年的71%。2006年中等规模基金的平均融资额为2.005亿美元,而2004年仅为1.53亿美元。
这一趋势产生导致一些风险投资者已经开始模仿私募资本投资者,在成熟公司中寻找高增长机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最底层做起,帮助新兴公司招募管理层、推广产品、以及打造市场。Venrock Associates董事总经理布莱恩·罗伯茨(Bryan Roberts)表示:“一些基金实际上源于泡沫,它们的业务模式更像是低风险的证券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创新将受到抑制。”
2.小规模基金受排挤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趋势的产生同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低迷不振,以及科技股持续走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这也表明了私募资本投资的强劲走势,2006年私募资本投资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在私募资本赚钱的同时,风险投资公司自然也不甘示弱。除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之外,另外三只排名前五位的基金来自于Polaris Venture Partners、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以及红杉资本,融资额分别为10亿美元、10亿美元和8.615亿美元。
在五大风险投资公司齐头并进的同时,其它公司的融资规模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例如,Charles River Ventures公司2004年融资2.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4.5亿美元;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5年融资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8.25亿美元;U.S.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4年融资6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10亿美元。基金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投资额的增加,一家企业获得的最大额风险投资通常在2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远高于以前的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
3.投资目标转向国外
这一趋势并不意味着新兴公司无法吸引投资。根据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信息服务领域新兴公司,也就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体业务的公司共获得了2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了27%。不过,要在新兴公司中找出一位赢家十分困难,而且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将目光转向了美国以外的市场。即使是那些专门面向早期科技公司的基金,它们的投资范围也不再仅限于硅谷。
Draper Fisher Jurvetson管理的资金总额为40亿美元左右,但包括了19只基金,其办事处遍及波士顿和北京等多个地区。通常情况下,地区经理比那些在公司总部工作的管理者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过去两年,在Draper Fisher Jurvetson最为成功的四笔投资中,有三笔来自于美国之外市场,投资对象分别是网络、eBay的Skype部门、以及分众传媒。
中等规模基金生存空间受限
风险投资公司正全力在中国和印度寻找那些缺乏资金、较为成熟、而且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中等规模基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与小规模基金相比,它们不够灵活;与大规模基金相比,它们的实力又有着不小的差距。基于这一原因,养老基金和大学捐款往往选择了大规模基金或小规模基金,中等规模基金则无人问津。
不论如何,美国新兴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安永和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公司共获得257.5亿美元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8%。其中,手机服务提供商Amp'd Mobile2012年四月融资1.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英特尔和高通;网络广告代理商Spot Runner2012年10月获得了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Interpublic等等。
【VC是一种更适合于传统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1)VC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对象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目的是获得潜在的高收益。它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资产负债状况。传统中小企业开发新项目,在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产品试销、扩大生产等各环节都潜藏着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考虑往往不会提供贷款;
(2)VC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者与企业是风险利益共同体,因而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传统中小企业明晰产权,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有指导作用。银行贷款则只注重本息的收取,不介入企业管理;
(3)VC资金流动性不高,是长期投资,资金流供给稳定。它投向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其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组织营销等各环节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银行贷款则难以满足这种少量多次的资金需求;
(4)VC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可以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传统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有效融资渠道。首先,帮助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科研投入,吸收优秀人才,向以技术和人才为主导生产要素的集约型转变;其次,为企业引入现代化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次,减轻企业过高的负债率,进行财务规划,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最后,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改善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和信用度。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⑽ 如何发挥金融投资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怎样转?首先要抓住问题症结。有了思路,接下来就是落实。
人们注意到,在结版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权指挥棒”下,一支金融力量风声水起,那就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从财务人员利用现代金融知识探索企业理财渠道、盘活企业存量资本、比拼各类“财技”开始,非金融企业的这块“金字招牌”在主业风雨飘摇之时显得愈发亮眼。
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化、差异化优势,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疲软、煤炭需求下滑、国内产量过剩之时,财务公司为集团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金归集以后,如何利用财务公司的金融优势和专业化管理,管好、用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