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国内和他通过真爱网认识,相互聊天认识4个月,他说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上班,然后在回国前要求我和
不要轻易相信。四个月太短了。基础不够,没有拿到信任筹码
②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网页链接
我的图书馆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馆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2016-05-22 赵金成0 阅 24728 转 82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醒醒吧】外资控制中国企业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经济安全威胁!! 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玻璃行业、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20%的医药企业在外资手中。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还仅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外资兼并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 凡外国资本对我国企的兼并,其结果无一不是在廉价占有我优质资产和庞大市场份额而大发横财后将我企业品牌和技术统统垄断扼杀,并将所有债务、失业、金融风险、穷困及堆积如山的严重社会矛盾全部留给我。这方面私募基金(PE)与专业跨国公司并无实质性区别,但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兼并却多了一个二道贩子剥层皮。 在金融业方面,2004年新桥资本(也是PE)最终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现已被美国花旗银行持股36%,其余各大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均已达25%(其中PE占相当大比例)。 造纸行业 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产量5600万吨(2005),近10年来,生产和消费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长,产能占世界10%,消费占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装备和原料均严重依赖国外,低档产能过剩,高档纸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2005年,国际纸业和太阳纸业在兖州共建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上3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华泰集团2006年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山东东营合资建设年产20万吨的高级超压纸项目等。 CVC并购晨鸣案:晨鸣纸业集团为中国纸业龙头企业,原为寿光造纸厂,产能0.6万吨,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总资产112亿元,拥有山东、武汉、江西、吉林、海拉尔等十几处生产基地,2005年纸产量210万吨,销售收入170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2006年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银团申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日化行业 洗涤品: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联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 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化妆品: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购小护士,2004年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国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产品大幅度降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2007年2月,作为全国护肤品行业第一的北京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股权(北京三露厂国有股83.42%,职工持股会16.58%),3月与美国强生签订了转让全部股权的合同。2005年,大宝销售额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宝遍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网络。 化妆品企业淘汰率很高,两年前全国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2005年外资化妆品企业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外资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以上,内资企业仅2-3%)。目前活跃于市场的本土品牌还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余种,随着外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制药: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亿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 DSM 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年2月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权;另出资1.06 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盖天力: 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和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小五金电器 法国SEB并购国内压力锅老大苏泊尔: 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2005年全国炊具行业销售额50亿元, 2006年上半年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苏泊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 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及相关公司以18元/股卖给SEB共2.5亿股14.38%股权;以同等价格向SEB增发4000万A股、要约收购苏泊尔4860-6645万股),控股苏泊尔。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的8家副理事单位中的6家,如爱仕达、沈阳双喜等,2006年8月发布声明,反对苏泊尔并购案。他们指出:苏泊尔在炊具行业销售额已过20%,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苏泊尔的并购触及四条“红线”中的三条;一旦这种垄断式的并购成为事实,行业良性竞争格局将变为以价格战、广告战等先导的恶性竞争,国内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将造成大量员工失业。仅在广东彩塘镇一地,炊具五金小企业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与上海电熨斗总厂合资的教训: 上海电熨斗总厂的“红心牌”电熨斗曾占有47.4%的国内市场份额,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达1.3亿元。 1996年4月,SEB与该厂共出资1650万元(SEB出资60%)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5人,法方占3个名额。法方利用控股权,把红心变成加工车间,高进低出,转移利润;利用中方多年积累的销售队伍和人脉资源,使SEB的特福、好运达品牌低成本打入内地数百个商场,并实行专柜分割,贬低红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于推广力度存在明显歧视,使“红心”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或被法方拒绝,处处掣肘,董事会议冲突不断,合资公司三年累计亏损3千万,财务报表年年获通过。最后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并将合资公司改为独资公司,留给中方一屁股烂账。 中方总经理(前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告诫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可轻易让外资控股。 双喜炊具销售总经理马德桃:并购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后就雪藏国内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上下通吃。通过垄断并购、品牌绞杀,外资用钱把国内企业固化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电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生产过糊式电池。1990年代中期,电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发展。21世纪初,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0%股权)与福建兴业银行(投90万元,15%)、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资组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据《商业银行法》,兴业银行退出,将其所持15%股份卖给南孚全体职工出资组建的大丰电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该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00多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1000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该子公司将此20%股份以7800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万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③ 新加坡政府投资GIC为何不投资本国企业
因为新加坡小,本国没什么资源,不得不投资国外,并且,新加坡有钱,投资其它国家,也就是可以影响其它国家,不管从政治还是经济,都是正确的。
④ 股票 国际版,相关的上市A股 有哪些,代号是什么
28家A股公司受益国际板推出
外资参股或控股上市公司一览
代码 名称 参股或控股的外资企业
600641 万业企业(7.74,-0.11,-1.40%) 印尼三林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600801 华新水泥(46.54,-0.26,-0.56%) 瑞士豪西蒙集团
000056 深国商(23.40,0.05,0.21%) 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有限公司
600595 中孚实业(10.60,-0.09,-0.84%) 东英工业--河南豫联能源集团
600182 S佳通(9.88,-0.03,-0.30%)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000895 双汇发展(61.00,0.00,0.00%) 美国高盛集团
600114 东睦股份(12.90,0.09,0.70%) 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
600167 联美控股 香港联美集团汕头联美投资
600695 大江股份(7.33,-0.07,-0.95%) 香港绿庭有限公司
600696 多伦股份(7.29,-0.15,-2.02%) 豪盛(香港)有限公司
000608 阳光股份(6.35,-0.01,-0.16%) 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
000068 ST三星 三星康宁投资有限公司
000659 珠海中富(11.80,-0.28,-2.32%) 亚洲瓶业(香港)有限公司
000001 深发展 美国新桥亚洲分公司
代码 名称 参股或控股的外资企业
600819 耀皮玻璃(18.25,-0.51,-2.72%) 皮尔金顿国际控股公司BV
600870 ST厦华 台湾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000678 襄阳轴承(7.56,0.02,0.27%) 美国天胜控股——天胜轴承
000932 华菱钢铁(4.01,0.00,0.00%) 印度米塔尔钢铁集团
002162 斯米克(11.58,-0.05,-0.43%) 台湾上海斯米克工业集团
000935 四川双马 拉法基中国海外投资控股公司
002047 成霖股份(5.29,0.02,0.38%) 台湾成霖企业公司
000812 陕西金叶(7.19,-0.05,-0.69%) 香港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002032 苏泊尔(23.17,0.06,0.26%) 法国家电SEB集团公司
600615 丰华股份 沿海地产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000869 张裕A(98.60,-0.20,-0.20%) 意大利意利瓦萨隆诺投资公司
600007 中国国贸(9.50,-0.01,-0.11%) 香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
000541 佛山照明(14.16,-0.02,-0.14%) 德国欧司朗(OSRAM)
000005 世纪星源(3.86,0.00,0.00%) Arran Profits Ltd. (BVI)
⑤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子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下辖三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GIC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GIC Real Estate Pte Ltd)以及GIC特殊投资有限公司(GIC Special Investments Pte Ltd)。 顾名思义则是掌管GIC不动产投资的分支,经由直接或间接投资世界各地的不动产,该公司已逐渐成为GIC稳定长期投资报酬的重要贡献者。

⑥ 宝钢的最大股东是谁是国有吗
宝钢股份控股股东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而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当然属于国有。
⑦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公司简介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由于关系到国家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内部结构、管内理的资金、容在海外的运作以及业绩等都讳莫如深。但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近年来才逐渐露出真面目。成立之初由李光耀亲自担任主席,吴庆瑞担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担任公司董事长。现任总裁为李一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被邀请担任GIC顾问。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包含股票、固定收益证券以及货币基金、不动产以及其它特殊的投资项目,其目标是经由稳健的全球投资获取长期优异的资产报酬,以打败同产业指数为目标,当然由于这些资金是新加坡的国家资产,所以在投资时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⑧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历史
1971年,美国政府暂停美元转换为黄金。新加坡那个时期的储备大部分是英镑和美元。财政部为转移焦点,把投资组合改而包括黄金、德国马克、日元及瑞士法郎。后来,日元在4个月内从360日元上扬至1971年8月时的308日元兑1美元。新加坡现有的货币多元化政策便是从这个经验延用至今。
另一方面,在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投资者留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会议,就像他们今天观察纽约自动报价股市一样。当时全球通货膨胀,大大冲击了债券和证券投资。幸好,那时候新加坡的储备大部分是现金和短期债券。
政府投资公司1981年才成立,政府投资公司负责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是通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通货紧缩形成的。
华尔街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狂泻。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隔夜暴跌500点至大约1700点。那时,市场充满恐慌情绪,要抛售股票已经太迟了。因此,政府投资公司决定大举进入政府债券市场,期待能找个安全避风港和改善流动率。该公司的债券部门人员在亚洲交易时间,赶紧“横扫”所有可找到的5大工业国政府债券。股市持续受惊,直到美国联邦储备局向投资者保证,将为市场提供流动能力。一周后,尘埃落定时,政府投资公司在股票的亏损,大体上已被债券的收益所抵消。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涨至每桶40美元,而且军事冲突将维持多久是个未知数。不过,政府投资公司决定把眼光放得更远,因猜测美国联邦储备局将放缓货币政策而增持股票。等到炸弹落在巴格达时,股市已收复了所有的失地。 按投资的本质来看,如果在“下注”后,平均取得60%的回报是好事,当然条件为其余的四成不能是大大削弱实力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投资公司预料到泰铢的问题,但却没有料想到这种效应会蔓延到马来西亚、印尼及韩国。公司的储备能渡过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投资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比例很小。该公司大部分的储备是在发达市场,所以反而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获利。
步入新千年,一切变化更快、时机更难捕捉。如何在新经济、新时代站稳阵脚,让过去种的树继续繁茂生长,是该公司面临的挑战,也是国际基金经理的挑战。

⑨ 新加坡政府是贵州茅台第九大股东吗
今年,A股股民很难熬。眼睁睁看着港股走出牛市,而上证指数年初至今才涨不到8%。不版过,俗权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在投资界就有那么些“股神”创造着一个个造富的神话,而一些外国的主权投资基金或者中央银行,它们同样热衷于投资A股,并在今年押中了大牛股。

根据贵州茅台中报数据,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贵州茅台456万股的股份,占流通股比例为0.36%,并且是贵州茅台第九大流通股股东。
此外,在今年涨势优异的青岛海尔、宇通客车、上汽集团、双汇发展等个股中,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均是重仓持有,其持有A股股票的总市值达到了62.1亿元。
⑩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政投”)于1981年5月成立,负责管理新加版坡政府大部分国外资产权,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 GIC Private Limited的前身是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