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交部回应中国对澳投资断崖式下跌,原因是什么
根据记录,中国对澳洲的投资仅为20笔,远远不如2016年的111笔(160亿澳元)。其中,86%的投资来自中国企业在澳洲设立的子公司,而不是直接来自外资企业。澳洲所获中国投资突然骤减,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已经把该国视为一个投资困难地。近年来,由于澳洲屡屡加强对外资投资的审查,中国投资者也在慢慢远离该国,退出了多个在澳投资项目。蒙牛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澳洲乳企雄狮,澳洲因此损失6亿澳元投资。
此外,澳洲失去的不仅仅是中国资金的青睐,其他国家资本对澳投资兴趣似乎也越来越小。联合国报告称,2020年该国的外国投资总额大跌46%。如果澳洲还不作出补救措施,中国乃至其他外资也将逐渐远离该国,澳洲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作为参考,202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货物出口价值为1480亿澳元,也就是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价值743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很大可能将遭到这14国的“瓜分”。除了中澳贸易大降温之外,在澳大利亚加大对中资审查力度的背景下,中国投资者对澳投资也是“兴趣寥寥”。
据英媒报道,2020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额同比下降61%至10亿澳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和2016年165亿澳元的峰值直接削减了155亿澳元(约合777亿元人民币)。拉动经济的“两条腿”都瘸了,澳大利亚的好日子也不长了。
② 中国本土投资减少的原因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较2003年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达到2520亿美元并创下历史纪录,然而,美国2004年底通过的、并于2005年实施的《本土投资法》却让这一景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第二季度,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为269.97亿美元和336.09亿美元,这比2004年第一、第二季度的523.67亿美元和584.25亿美元分别减少了48.45%和42.47%。综合计算,美国2005年上半年606.06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比2004年上半年的 1107.92亿美元减少了501.86亿美元,减少幅度达到45.3%。
美国商务部给出了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原因:“这是《本土投资法》的激励。”
“美国《本土投资法》的核心,就是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这旨在鼓励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返回美国,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度量该法案的实际影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拜倒在了《本土投资法》的诱惑面前。英特尔宣布将斥资3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兴建芯片厂,“决定在亚利桑那州建厂是因为该州改变了税制,而《本土投资法》也保障了公司从海外汇回的数十亿美元利润的利益”。此外,今年7月份IBM表示将汇回90亿美元海外收益,而百事公司也表示会将大约75亿美元的海外收益汇回国内。《本土投资法》的这一威力,也被称为对美国海外投资的“虹吸效应”。
申银万国研究所研究员陆文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可以看到,2005年以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跨国公司资本大量回流美国,与美联储持续不断加息一起成为支持美元汇率的最重要原因。
实际上,近期汇市在有关经济数据公布后也有很多反常的走势,外汇通分析师杨俊表示:“汇市这种怪异的走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美国《本土投资法》对美元的支撑作用。如果把汇市比作汪洋大海,对于美国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资本而言,《本土投资法》则像是一座灯塔。”
③ 试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论述在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问题。特点:以相关对外投资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既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又明确我们的优势和潜力。核心内容是为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战略选择,并指出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各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投资企业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为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一些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成绩、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本章还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对外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具备的条件与潜力。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将产品周期从该产品进入市场时起划分三个阶 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假定世界有三类国家,一是 新产品的发明国,通常为发达国家;二是发达程度略低的国家,通常 为较发达国家;三是落后国家,通常为发展中国家。费农认为,新产 品随其产生、成熟到标准化将在这三类国家间进行转移,其转移过程 是:在母国生产并出口——转移到较发达国家投资生产,母国减少生 产和出口——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生产,母国停止生产,改 为从海外进口。 虽然产品周期理论并没有直接讲述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 题。但实际上,该理论通过分析产品在不同阶段其生产在不同类型国 家之间转移的情况,间接提出了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根据其 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不同,选择不同投资产业的思想。 (三)小规模技术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 势来源于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带来的低生产成本等 比较优势能够使生产者获得比较利益”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1)拥有为小 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普遍 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 模效益,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正是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 生产技术而获得了竞争优势;(2)“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由于普 遍存在的外汇短缺和收支逆差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都采取了各 种限制进口和鼓励进口替代的措施,这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积极探 寻用本地投入来替代特殊进口原材料的技术。一旦拥有了这类技术, 它们就可以将之推广到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而在东道 国拥有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3)拥有低价产品 营销战略优势。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产品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成 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主要从技术累积论出发,提出了两个基本命 题:一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 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 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 相关的。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 时也影响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对 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 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坎特维尔等人还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 直接投资的地理特征和产业特征。在地理分布方面,发展中国家跨国 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 接投资,充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种族因素的 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验积累基础上,为获取更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 达国家投资 对外投资--经济全球化之必然趋势 1),对外投资相关理论 2),对外投资的重大意义 3),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4),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概况 5),对外投资取得的成绩 6), 对外投资的特点 7),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8),对外投资的条件与潜力 9),入世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0),世界成功的跨国公司给中国的启示 11),实证分析:摩托罗拉和德国大众 12),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得到的启示 1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14),对外投资战略选择 15),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 16),政府的作用及企业的措施
④ 截止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是怎样
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19年,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807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
⑤ 2020年中国对澳投资断崖式下降,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2月28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对澳直接投资下降61%至7.83亿美元,创6年来新低。

1、近年来澳方多次滥用“国家安全”理由否决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项目,动辄对两国各领域正常的交流合作无端设限,严重影响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信心。
2、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与澳方一贯标榜的市场规则和自由竞争原则相悖,对澳方自身利益及声誉也造成损害。
外交部称:澳政府应采取措施,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提供公平、开放和非歧视的投资环境,为中澳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⑥ 中国对外投资净收益亏损原因
从另一方面思考问题,对外投资收益即对外资本收益,是衡量该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重要指标。中国对外投资净收益亏损,说明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地位不高,整体上还属于被剪羊毛的处境。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弱是导致亏损的决定性因素,而话语权的就是是大宗货物的定价权、专利权、还有各个资本帝国的势力范围。
⑦ 为什么金融危机背景之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降反升呢
热钱涌抄入过快,在不考虑投资失败袭的前提下,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就会把资金投放至海外,即把外来的资金在投资回去,减少热钱流入。还有一点就想一楼说的,本币升值兑换外币中间价减少,比如说,原来兑换一美元需要8元人民币,而现在只需要6人民币。
⑧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欧洲地区下滑的原因
非洲的大项目具备很大吸引力,且中国投资公司在这些项目具有10到30年的使用权,因而利润更高。所以中国对非洲投资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