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合资组建子公司为什么属于风险转换
应该属于风险转移。总体风险不变,只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合资企业,因此属于风险转移。
⑵ 为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设立专门的子公司,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为什么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设立专门的子公司因为为了保障安全
⑶ 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资管,信托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基金专户:基金专户理财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版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权管理人,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户理财类的运作方式似于私募基金,乃针对公募基金而言。
⑷ 基金公司认购10的劣后级资金,怎么理解
优先劣后是指在信托理财项目中,既吸收社会公众资金也吸收机构或高风险偏好者资金,版信权托受益权结构设置优先和劣后分级处理的活动。劣后受益权人本金将对优先受益人进行支持,在项目遭受损失时,劣后人的财产向优先人补偿,取得盈利时,优先人按事先约定比例适当参与分红。
这种方式是信托的风险控制措施当中的一种,通俗的说就是融资方如果需要融资10000万,受托人(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让融资方或者融资方母公司(第三方公司也可以)拿出至少1000万元资金(股权也可以)做劣后级资金,如果项目出现亏损则首先亏损这个劣后级的1000万元,等于为项目的资金安全做了一个缓冲垫付。
⑸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有几种观点
2月21日,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共同参与制定的一份《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资管圈被广为传播,并受到了业内高度评价。
核心内容
《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共30条,核心包括打破刚性兑付,限定杠杆倍数,消除多层嵌套,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准备金计提要求等。
市场人士认为,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统一监管标准的呼声一直都很高,也是大势所趋。该文件一旦酝酿完善后出台,将会对资管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短期可能会有波动,长期利好整个行业的发展。
监管对象与监管要点
《征求意见稿》涉及监管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监管要点为:禁止表内资管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限制非标资产投资,明确禁止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但允许发专门产品,投资于其他非标产品,需要限额管理、禁止期限错配,逐步压缩非标资产规模。禁止资金池操作,不得期限错配,需要风险隔离。限制通道业务,不得提供扩大投资范围、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等等。
限定杠杆水平
《征求意见稿》规定,固定收益类、股票及混合类、其他类产品的杠杆倍数分别限定在3倍、1倍、2倍。公募和私募产品的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设定140%和200%的限制。对于结构化产品,优先份额/劣后份额的杠杆倍数分别为固收类3倍、股票类1倍、其他类2倍;对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总资产/净资产设定140%和200%的限制。
银行资管人士认为,杠杆限制在预期之中,比例也和之前市场预期的一致。但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也可以继续做结构化产品,这一点银监会有不同意见。另外,如果按产品类型统一监管,定期开放型公募基金在封闭期也不能突破140%的限制。
禁止资金池操作
《征求意见稿》称,金融机构应当确保每只资产管理产品与所投资产相适应,做到每只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严格禁止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基金中基金、管理人中管理人及金融机构一层委外投资例外)。
规定可投资产范围
《征求意见稿》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可投资的资产包括:固定收益类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公开发行并上市交易的股票、未上市股权、金融衍生品、境外资产。资管产品禁止投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投资其他非标资产需符合监管部门限额管理,并禁止期限错配等。公募产品不得投资未上市股权和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除外)。
限制通道业务
《征求意见稿》: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对资产管理产品的主动管理职能,不得为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扩大投资范围、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
资管行业的过去几年是通道业务泛滥的几年,其中也不乏一些产品发生兑付危机或者爆仓等危机。作为通道方的基金公司或者其他部门,虽然仅获得为数不多的通道费,但作为名义上的管理人而屡次被追责,成为投资者维权的对象,这也让通道业务在行业内部广为诟病。
强化投资者适应性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收益和风险均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应该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验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应性管理,根据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向其销售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
业内评价积极
解杠杆、去通道、禁资金池业务等政策一旦发挥效应,资产管理行业体量收缩或许在所难免。截至2016年12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1.79万亿元。剔除嵌套产品和一些产品中的产品,实际规模可能不足50万亿元。市场各方均对统一的资管业务监管标准抱有期待。证监会亦早在2014年就提出,将在金融监管协调会的机制下,加快推动形成分工合理、标准统一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体系。
⑹ 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销售端的合规要求是什么样的
销售端公司需要有基金销售资格,销售人员需要有从业资格。
⑺ 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子公司业务有什么区别
基金管理公司合资公司业务的区别,就是投资的范围不同。
⑻ 老总辞职,子公司出事,这家基金公司到底怎么了
提及华宸未来,估计熟悉的投资者不多,即使是在这个行业内,对其有了解的人应该也是屈指可数。最新的规模数据显示,这家成立于2012年6月20日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仅有0.18亿的总规模,在11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一。而在成立以来,华宸未来可谓命运多舛,本想借助子公司业务迅速发展,但没想到风控出现问题,连续两次“踩雷”,几乎将这家公司拖入无底深渊,至今还有投资者在四处投诉,而最新受到关注的,则是华宸未来总经理变更。也就是说,华宸未来总经理辞职了,由谁来接替,目前还不知道。这一次,对华宸未来不知算不算一劫?总经理辞职今日(3月29日),华宸未来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从3月29日起由董事长于建琳担任总经理一职,公告中未涉及前总经理杨桐的去向。蓝鲸基金就董事长暂代总经理一职,询问前总经理杨桐的去向。华宸未来方面回应媒体:“前总经理杨桐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行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代任。杨桐还没有正式离职,根据相关规定,会在三个月内发布公告说明情况。”公司仅剩一只公募产品资料显示,2012年6月20日成立以来,该公司仅发行过两只基金,一只为华宸未来300(LOF),另一只为华宸增利债券。其中华宸未来300(LOF)已于2016年4月清盘。2016年5月3日,华宸未来基金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至2016年4月26日,华宸300(LOF)基金合同已届满三年。根据基金相关法规,以及该基金合同约定,华宸300基金(LOF)合同生效满三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自动终止。而截至2016年4月26日日终,华宸300资产规模为0.15亿元,自动触发清盘。清盘后,华辰未来仅剩下一只基金,成立于2013年8月20日华宸增利债券。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基金也处于濒临清盘的边缘。年报显示,华宸增利债券目前基金规模仅为0.18亿元。子公司两次踩雷2017年1月初,21世纪报报道,数位投资者反映,在2013年-2014年期间购买了华宸未来基金子公司,华宸未来资产的资管产品。该产品主要投向安徽滁州的中普城市广场建设项目。但是,项目到期后,他们才得知该项目早因资金不足近似停工。有投资人为此表示,华宸未来不与投资人协商,私自接管中普项目的管理工作,导致资管产品风险暴发。
其实,这已经是华宸未来子公司二次触雷。2014年8月份,证监会宣布,因子公司华宸未来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托淮南志高资管项目计划违约,对华宸未来公募基金公司(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处以暂停新业务3个月的处罚。故该公司在2014年8月后再没有发起过新基金。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搜一下‘自选基’,你会回来谢我。
⑼ #风险管理#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风控是干嘛的,有发展前途吗
风险管理是防止工作的漏洞提前做好的各项管理与应急措施,比如资金、融资、版资产负债、资产变更等。专职权工作是根据体系要求进行进行资金或金融的专项管理,对发现的异常要及时调整控制,并及时上报。基础扎实并有重要业绩的,有前途的。
但私募金融公司特别是小型还是要慎重,法律法规及金融漏洞比较多。 来自职Q用户:吴先生
风控,就是风险控制,包括业务风险,法规风险,财务风险等 来自职Q用户: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