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ETF对于投资者有什么好处呢
并不是任何投资者都适合投资ETF,例如,擅长选股的投资者更应该着重于个股投资;而平时连大盘都不看一眼的投资者,更适合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买入不同风格的由专家理财的开放式基金。而擅长选时、不喜欢选股的投资者则最适合投资上证50ETF。上证50ETF给投资者买卖大盘的机会,只要正确判断大盘走势就能赚钱。中小投资者通过上证50ETF获利的模式与股票类似,主要通过二级市场买卖价差获利。投资股票获利的基础是正确判断股票涨跌,投资上证50ETF获利的基础则是看对指数涨跌。进行指数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买入持有”,适合喜欢长期投资的朋友。另一种是“积极操作”,强调指数投资的时机选择,也就是说在适合的时间买卖适合的指数将会带来更好的回报。上证50ETF就是一个“积极指数投资”的工具:它的二级市场交易费用远低于传统指数基金的申购赎回费用,频繁买卖的成本低;二级市场交易类似股票,交易日内价格波动,方便投资者通过波段操作获得收益。
中小投资者上证50ETF,可以在募集期用股票或者现金认购,也可以在上市后,用现金在二级市场买入。募集期购买有几个好处:可以用股票换购。是否用股票来换购上证50ETF,关键是判断投资者目前持有的股票和上证50指数哪个未来的表现更好。50只股票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各不相同,哪只更适合换购,投资者可以自己判断,或者咨询各证券公司。但如果投资者持有同一行业的几只股票,则可以考虑把其中一些换成ETF,从而分散风险;如果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种类比较多,也不妨“多股合一”,换成ETF,从而简单投资。避免建仓期等待。募集期认购,意味着投资者是基本按照目前的点位介入;上市后买入则是在当时的点位介入;究竟哪个点位会更低,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认为目前的指数相对低位,是推出上证50ETF比较好的时机。 “平价”买入ETF。认购期买入上证50ETF实际上是按照基金份额净值“平价”买入,而上市后的上证50ETF往往有一点折溢价。台湾首只ETF在上市最初出现了0.7%左右的溢价,之后基本在0.5%左右的折溢价范围内波动。一次买到足够的数量。对于投资量比较的大投资者而言,二级市场买入往往会推动价格上涨;认购期买入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与募集期认购相比,上市之后买入的最大好处就是价格比较稳定,但只能用现金买入。

㈡ M2的高速增长代表什么含义
M2的高速增长代表的含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央行印发的货币,发行的票据,国外投资产生的资金等正资本减去国债等负资本,代表的就是资本注入量的提高。
货币供应量:反映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指标,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m2对于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M2可用来作为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均衡的目标,通常M2的增幅应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程度三者之和的范围内。
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
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㈢ 研究“M1、M2”有什么意义
货币供应量
Money Supply
货币和准货币(M2)
Money & Quasi-money
货币(M1)
Money
流通中现金(M0)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0=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存款+其它存款
市场货币供应量:M0、M1、M2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现金(M0):就是一定时点上单位和个人所持有的现金,它随时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领域,是最直接和最活跃的购买力。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就是现金(M0)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和变现,所以它类同现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其中准货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及其他存款。准货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直接变为现金。
M0、M1、M2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从以下关系中体现:
M0=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存款+其它存款
股市的最大规律就是很难把握其规律,所有的关于股市预测的学问都非“放之四海皆准”。但若因此否认股市规律的存在,难免陷入“不可知”论。起码有一个现象在中国股市至少重复出现了三次,时间跨度十余年,这姑且可以算作一个“规律”吧。
这个规律是:股指涨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每当M2与M1的差超过5个百分点时,指数即开始走入牛市,而当差逐渐缩小,股市就开始见顶,尤其当M1达到22%左右高度时,指数就开始下跌。
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周期始于1992年,1995年后经济开始步入调整。在此过程中,M1和M2的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收窄,而后又扩大。1992年二者之间的差距是6个百分点,1993年收窄为1个百分点,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随后是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股票指数连续2年上涨,上证综指从1996年初的500点上涨到1997年5月份的1500点,涨幅近2倍。
分析中国的股票指数,不能不提“5.19”行情。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个百分点。“5.19”行情之所以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被市场津津乐道,其重要原因是上证综指短时间内涨幅巨大。
有意思的是,根据货币供应量数据的变化,不仅可以预测股指的低点,而且可以预测其高点。当M1增长速度超过22%以后,股指一般会步入熊市。2007年12月11日,笔者撰文指出:M1已经在20%之上持续了数月时间,储蓄搬家的情况即将减缓,股市的持续上涨已经难以为继。10月份银行存款减少约4500亿元和上证综指的6124点将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纪录。
转眼来到2008年下半年,当上证综指在2008年底跌到1700点附近时,货币供应量指标M2和M1再次出现较大的背离,当时的M2比M1高10多个百分点。之后“规律”再次被应验,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证综指反弹了40%多。
为什么我国股市运行呈现这样的“规律”?背后的制度性基础更值得我们关注。一般而论,当M2增长速度超过M1时,经济增长处在走下坡路的状态,经济活跃程度在下降。此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是下降的,1996年、1999年、2005年都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股指大幅度上涨呢?原因在于政策的干预,每当经济出现疲态,政府即会出现放松货币,多余的货币首先选择进入股市,推动股市大幅度上涨。
正因如此,在中国股市还存在其他一些比较“另类”的逻辑。并且在中国股市演进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一些规律在减弱以及消失,另一些新的规律取而代之。面对这种情况,投资者何以自处?如果以自身的变化来追逐市场的变化,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这方面,尽管中美股市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巴菲特的做法仍然可以给我们很大启示。巴菲特以坚持价值投资的不变来应万变,这看起来不够聪明,但却是真正的智慧。一个人内心如果没有一些不可改变的价值准则,就无法把握自己,更何谈把握股市。庄子的道家学说是一种形而上学,“外化内不化”的核心思想为中国人指明了人格成熟不可或缺的修炼目标。股市作为人生实践的一个场所自然也不例外。
㈣ 金融行业M2代表什么意思
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㈤ 投资者朋友,对年初M2的增长有什么看法
在整个投资都有一点点处于观望状态了
㈥ 在金融行业,“m2”和“CPI”各代表什么意思
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㈦ M2-(GDP+PPI) 表达什么意思 为什么GDP+PPI 希望详细指点~ 谢谢
M2增速减GDP增速,再减去CPI增速,合理差值大约是4%左右,用来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增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