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基建投资还有多少空间

随着专项债和资本金管理两项财政逆周期政策的落实,基建项目融资能力将显著提高,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回升。在政策多措并举打破基建投资瓶颈的宏观环境下,市场热情也将持续高涨,当前市场对周期板块的高度关注便是最好例证。
展望2020,基建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以及“基建补短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项目都有望提振经济。当然,在大幅“加力”之外,继续“提效”仍然是基建发展重点,补齐投资短板、提高投资效益,应是下一阶段逆周期调节加力的重点。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当前基建投资受地方财力不足和严控隐性债务制约较大。提前下发专项债和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助于基建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强化逆周期调节。当然,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资能否赢回市场期望,仍有待政策及时落地、配套措施精准实施。
❷ 地方交通基建投资将超过2万亿吗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多地争建交通项目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据专不完全统计,今属年地方交通基建投资计划累计规模也超过2万亿元。

上述意见还提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湖北省铁路建设,对新建和存量铁路项目,积极探索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建设和运营,大力推行投资+EPC(工程总承包)等铁路建设投融资模式。
❸ 2020年可以投资新基建基金吗
当然,新基建潜力比较大,因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有政策支持,但是毕竟是理财,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建议理性理财。
❹ 万亿投资即将释放四季度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
2017年即将步入第四季度,各地重大项目投资吹响秋季“集合号”,四川上周集中开工了一批总投资规模达1943亿元的重大项目,吉林长春、湖北咸宁、浙江台州、江西吉安等地也集中开工一批重大工程,投资规模均在数百亿级。

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今年新疆交通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73.27亿元,是去年全年完成投资额(360亿元)的3.5倍。从披露数据来看,要完成全年2000亿元的投资计划,接下来几个月相关投资进程势必要加快。
❺ 国家是否发放5O万亿搞基建
结论:国家没有直接发放50万亿投入基建,媒体报道的50万亿是各地未来多年、涵盖各类投资的计划投资金额。
参见南风窗报道《50万亿!新基建的风口在哪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项目投资规划,项目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
在各地的投资计划中,基建仍是重头戏,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开始崭露头角,如大部分省份均提到了有关5G等新基建的规划,一时间,这波约为5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被解读为“新基建”狂潮来袭,备受资本追捧,在市场引起热议。
根据央视的表述,“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7大类: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此轮约50万亿元的投资是各地涵盖多年的投资计划总额,其中,已公布省份2020年计划投资总额合计不到10万亿元。事实上,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60万亿元,2019年的基建投资也达到17万亿元,这些都是不小的数额。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有11个省份的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甚至比2019年下降了1%,这些都说明,今年的计划投资总额大小并不足为奇,因为各地每年都会争相发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背后有未来争取中央项目和相关资金支持的考量。
其次,这笔巨额资金只是计划投资金额,并非实际投资金额,也不会全部用于基建投资,投入新基建的投资更少。
❻ 基建项目投资包括哪些
(一) 按建设性质划分。
1. 新建项目,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项目。有的建设项目原有基础
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项目。
2. 扩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事业单位、为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新建主要车间或工程项目。
3. 改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或改变新产品方向,对原有设备或工程进行改造的项目。有的企业为了平衡生产能力,增建一些附属、辅助车间或非生产性工程,也算改建项目。
4. 迁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经上级批准搬迁到另地建设的项目。迁建项目中符合新建、扩建、改建条件的,应分别作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迁建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
5. 恢复项目,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使原有固定资产全部或部分报废,以后又投资按原有规模重新恢复起来的项目。在恢复的同时进行扩建的,应作为扩建项目。
二)按建设规模大小划分。
基本建设项目可分为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分为限额以上项目、限额以下项目。基本建设大中小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习惯上将大型和中型项目合称为大中型项目。新建项目按项目的全部设计规模(能力)或所需投资(总概算)计算;扩建项目按扩建新增的设计能力或扩建所需投资(扩建总概算)计算,不包括扩建以前原有的生产能力。但是,新建项目的规模是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建设规模,而不是指远景规划所设想的长远发展规模。明确分期设计、分期建设的,应按分期规模计算。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是国家规定的,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在此标准以下的为小型项目。
(三)按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
1. 生产性项目,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工业项目(含矿业)、建筑业、地质资源勘探及农林水有关的生产项目、运输邮电项目、商业和物资供应项目等。
2.非生产性项目,指直接用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项目,主要包括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社会福利、公用事业建设、行政机关和团体办公用房建设等项目。
(四)按建设过程划分。
1.筹建项目,指尚未开工,正在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等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建设项目。
2.施工项目,指报告期内实际施工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的项目、上期跨入报告期续建的项目、以前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项目、报告期施工并在报告期建成投产或停建的项目。
3.投产项目,指报告期内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形成设计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包括部分投产项目和全部投产项目。
4.收尾项目,指已经建成投产和已经组织验收,设计能力已全部建成,但还遗留少量尾工需继续进行扫尾的建设项目。
5.停缓建项目,指根据现有人财物力和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在计划期内停止或暂缓建设的项目。
(五)按项目工作阶段划分。
1.前期工作项目,指已批准项目建议书,正在做可行性研究或者进行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的项目。
2.预备项目,指已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准备待转入正式计划的项目。
3.新开工项目,指施工准备已经就绪,经批准,报告期内计划新开工建设的项目。
4.续建项目(包括报告期建成投产项目),指在报告期之前已开始建设,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项目。
(六)按项目隶属关系划分。
1.中央项目,亦称部直属项目。它是指中央各主管部门直接安排和管理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基本建设计划,由中央各主管部门编制、报批和下达。所需的统配物资和主要设备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由中央各主管部门直接供应和解决。
2. 地方项目,指由省、市、自治区和地(市)、县等各级地方直接安排和管理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基本建设计划由各级地方主管部门编制、报批和下达,所需物资和设备由各地方地方主管部门直接供应。
❼ 什么是基建投资
广义的基建投资是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狭义的基建投资是指企业或地方政府对项目的建筑物投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