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星公司的发展史
1、李秉哲于1938年在韩国大邱创立了三星。该公司最初是韩国一家食品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鱼干和面粉等商品。
2、三星于50年代至60年代开始涉足其他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和纺织。
3、三星电子创立于1969年。该公司最初生产电视机。三星的首款黑白电视机于1970年面市销售。
4、三星于70年代进入更多领域,包括石化。此外,三星也开始生产洗衣机、电冰箱和微波炉。
5、三星于80年代开始进一步关注电子行业。该公司开始生产彩电、个人电脑、视频摄录机和录音机。与此同时,三星开始向北美市场出口更多商品。
6、1989年,三星与英国石油(BP)合作,成立三星BP化学。该公司在韩国销售化工产品。
7、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三星开始生产用于个人电脑的内存及硬盘。目前,这仍是三星的一项重要业务。
8、1995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但无法正常工作。有报道称,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当时前往了生产这款手机的工厂,并将所有产品焚毁。
9、在最初的失败之后,三星于90年代末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手机业务。1999年,三星发布第一款支持连接至互联网的手机。手机最终成为了三星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
10、90年代末,三星在电视机领域取得了更多进展。1998年,三星发明了全球首款能够量产的数字电视。1999年,三星推出了完整的数字电视产品线。
11、三星于21世纪初开始生产高清电视机。该公司随后开始生产蓝光播放器和其他家庭影院设备。目前,三星拥有市面上最好的高清电视机产品。
12、在2010年的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MWC)上,三星推出了首款旗舰级Android智能手机Galaxy S。这一系列手机已发展到第3代,并被认为是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
13、三星于2010年秋季推出了Galaxy Tab。这一7英寸产品是第一款主流的Android平板电脑。
14、在2013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三星展示了电视机的未来发展。该公司全新的智能电视机能够分析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公司提供的节目信息,并向用户推荐电视剧和电影。
Ⅱ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韩国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短短几年内它由小
每题20分,共20分)韩国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短短几年内它由小?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Ⅲ 三星集团的分析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26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19.6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集团旗下3家企业进入美国《财富》杂志2003年世界500强行列,其中三星电子排名第59位,三星物产第115位,三星生命第236位。2003年三星集团营业额约965亿美元,品牌价值高达108.5亿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连续两年成为成长最快的品牌。集团旗下的旗舰公司 -- 三星电子在2003年《商业周刊》IT百强中排名第三,曰益成为行业领跑者,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很多业内传统巨头。三星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在国际市场上彰显出雄厚实力。以三星电子为例,该公司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年度工业设计奖 (In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简称IDEA)的评选中获得诸多奖项,连续数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这些证明三星的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国取得的专利高达1313项,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九。
创立初期 1938 年 3 月 1 曰,三星前任会长李秉喆先生以 3 万韩元(按当今汇率约为人民币 200 余元)在韩国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早期三星的主要业务是将韩国的干制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的北京及满洲里。不久之后,三星又建厂开始了面粉和糖的生产及销售。 1948 年,三星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了韩国首都汉城市,并成立了“三星物产”公司。“三星物产的成立标志着三星开始正式展开国际贸易业务。在企业氛围还向对保守的当时,三星让员工参与投资及利润分成,并对有功除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三星与众不同的管理风格开始闻名韩国。
为支持恢复韩国经济而步入生产领域 1945 年韩国摆脱了曰本的统治,但是当时的韩国经济由于社会和政局的动荡不安而变得极不稳定, 1950 年开始的南北朝鲜战争更是给韩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正在稳健发展中的三星由于战争几乎丧失了全部财产,但是三星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1951 年三星将公司转移到了韩国东南部的港口城市 -- 釜山,并成立了三星物产株式会社。在韩国物资极度紧缺、各种生活必备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当时,三星为了帮助恢复、发展韩国经济,实现其“事业报国”的理念,开始了在生产领域的发展。 1953 年,三星建立了“第一制糖”,结束了韩国白糖依赖进口的历史;1954 年三星成立了“第一毛织”,开创了韩国 韩国自产布料的时代。 这些基础消费品自给的实现为韩国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 50 年代中期,大多数韩国公司还是通过学校,家庭和亲戚中的关系雇佣员工。三星率先建立了公开招聘的人事制度,并努力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员工福利。
进军电子行业,追求业务拓展 20 世纪 60 年代初,韩国政局的动荡仍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三星也因此而经历了很多困难。 尽管困难重重,以兴国为己任的三星还是准备一新以再次重建韩国经济。 1969年,三星电子正式成立。根据当时李秉喆先生的分析,从技术、劳动力状况、 附加值、出口预期等方面考虑,电子业是最适合于韩国国情的行业。从三星电子在世界半导体领域的成功来看,他当时再正确不过了。 此外,三星还成立了韩国化肥生产公司,努力实现韩国化肥的自给。三星开始追求在几大主要工业领域的扩张并开始成为韩国企业的领导 。从这时起,三星不仅专注于企业经营,也开始着眼于韩国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到大丘和成均馆大学以的人才培养。为了回报社会,1964年1月三星建立了三星奖学会。在1965年4月又成立了三星文化财团并开始在韩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进入化学和重工业 1962到1972年,韩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1973年韩国==为了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高度的经济独立,决定鼓励重化工业发展。三星响应==号召,为韩国重工业、化学和石油等几个未来战略性工业领域奠定了基础。1973年8月,三星提出了“第二个五年管理计划”,对重工业和化学产业进行了集中投资,并决定设立造船部。三星还成功实现了纺织品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生产的一体化。 1974年,三星重工业公司成立;1977年,三星造船厂和“三星精密”(三星Techwin的前身)。70年代初期,三星开始生产电视、录象机等家用电器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1974年,在收购了韩国半导体公司50%的股份后,开始了三星电子在半导体领域的神话。
Ⅳ 对外投资有哪些真实案例
对外投资有哪些真实案例?对外投资的各个国家案例非常多的,查查网上吗?
Ⅳ 三星公布史上最大规模3年投资计划多少亿韩元
8月8日,韩国三星抛出了未来三年将新增投资18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的新方案,并将录用4万名新员工。这是韩国单一企业集团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在未来新兴产业方面,三星表示,将向人工智能、5G、生物技术、汽车半导体这4大新兴产业投资25万亿韩元,以打造未来的增长引擎。在人工智能领域,三星计划将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增至1000名。在5G领域,三星希望成为全球5G芯片组和相关设备的积极参与者。在汽车电子领域,三星的目标是成为未来汽车的电子元器件的领导者,比如自主驾驶的芯片系统,利用其在半导体、电信和显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对于生物制药来说,三星表示将继续在商业上投入巨资,包括开发和制造生物仿制药以对抗慢性病和难以治愈的疾病。
其次,三星将继续在传统的优势领域半导体领域和显示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以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半导体领域,三星将扩大对包括韩国平泽在内的制造业中心的投资,以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并满足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需求。除了对内存产品的投资,还将包括非内存和新的先进制造设备。
此外,三星还将凭借软件研发优势和创业扶持经验创造青年就业岗位,将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扶持项目规模增至4万亿韩元。未来5年,三星计划与中小企业风险创业部联合筹措1100亿韩元,为2500家中小企业实现工厂智能化并开拓销路。
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企业有哪些 成功的例子 和失败的例子
成功及失败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只能说一些较为知名的吧:成功的有:华为、力帆摩托、联想、海尔等,失败的则有TCL、平安、上海一汽等。具体的经过,你可以用企业名字网络一下。
Ⅶ 世界上有哪些投资成功的案例
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1985年1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该公司跟后来成立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清华永新高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著名的“一号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分期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一)
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
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 IDG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面对风险投资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纷纷要问:金蝶公司在自身业务飞速发展时,为什么要引进风险投资呢?为什么IDG公司要选择金蝶公司这样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企业进行投资呢?风险投资的引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这一引进风险投资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20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从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到拨改贷,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再到发展证券市场融资,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直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借钱、要钱、多投资的极大冲动,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一降再降;而那些产权关系清楚,极具发展潜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却告贷无门,始终未能建立较好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上存在着许多成文与不成文的限制,不愿对非国企贷款;另外,非国有企业目前几乎没有上市的机会,很难从证券市场上得到资金。这些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却因资金的短缺不能快速发展。由于资金不足,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所以导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跨国集团的竞争,往往因企业规模太小而不能形成规模优势,难以与之相抗衡。 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永远都是需要的,企业没有内部积累,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抗御风险的能力。但是,仅仅停留在以自身的积累进行再投入是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从现在市场趋势看,往往是高起点、大投入的企业才能占领市场。完全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大投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做不到的,没有融资的积累是低效率的积累,如果企业的资本积累仅仅局限在由生产经营而产生盈利之后进行分割,企业的资本积累就非常地有限,企业也不能得到快速和超常规发展。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和超常规的发展,就必须把积累的视野拓展得更宽一些。当今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大公司际窃谧时驹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