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四五”规划划重点 20个主要目标下的投资机会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3月12日,《规划纲要》全文播发。
《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九篇、六十五章,不仅设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还明确了包括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若干重大举措和重大部署。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导向贯穿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全篇。
在“双循环”主导下“,十四五”期间消费行业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规划纲要》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设立了20个主要目标,主要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相较于“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扩大了板块覆盖,同时精简了指标总量。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的政策转向,是各家机构解读《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发展方面,《规划纲要》首次没有设定5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代之以“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的表述。
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两项指标的目标设定,也挂钩GDP增长,前者要求“高于GDP增长”,后者要求“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对此,华泰证券固收/宏观团队指出,不预设GDP增速目标,体现了《规划纲要》“重质轻速”。
“一方面是考虑到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意在引导重视发展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推进改革任务与经济转型留有空间余地,减少政策刺激饮鸩止渴,以短期换长远。”华泰证券称。
在“创新驱动”方面,《规划纲要》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指标要<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在将“十三五”规划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改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同时,《规划纲要》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并设定了2.2%的增长目标(从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
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研发投入仍有提升空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19%,低于美国和日本同期的占比(分别为2.84%和3.26%)。
粤开证券策略团队指出,上述变动意味着从政策端对加大研发投入给予支持,未来政策将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在整体指标数量较“十三五”时期有所精简的情况下,《规划纲要》将“民生福祉”摆在了突出位置。在20条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类包含7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健康等各领域。
《规划纲要》纳入“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设定目标为年均不高于5.5%。对此,浙商证券指出,调查失业率的目标更加明确,此次规划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已经大过于经济增长。
同时,《规划纲要》也新纳入“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
粤开证券指出,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于提升医疗水平的关注,另一方面, 也体现了针对当前老龄化趋势,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方向。
《规划纲要》将“资源环境”板块更名为“绿色生态”,精简了部分国土开发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粤开证券和浙商证券等机构均指出,此部分指标的设定,更加关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绿色生态目标更为聚焦于‘低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重点,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不谋而合。”浙商证券称。
“安全保障”是本次《规划纲要》新设立的板块,共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分别订立了“<6.5亿吨”和“<46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对此华泰证券指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吨”的目标是底线思维的体现,重点是灾害防治、稳定产量;而我国能源产量在2019年仅达39.7亿吨标准煤,达到2025年“<46亿吨”的目标还需要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在3%以上,较过去5年增速仍需再上台阶,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对外敞口过大的局面。
多方热议投资机会
除了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20个目标,《规划纲要》还以数十章、数万字的篇幅一一指明战略任务和举措,同时专门辟出章节规划实施保障。
那么,本次《规划纲要》指明了哪些产业方向?围绕《规划纲要》,投资策略应如何布局?近日来,多家机构就上述问题作出解读。
“‘十三五’着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十四五’则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布局。” 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消费基金经理吴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机会的把握需要结合产业周期的节奏。
“‘十四五’时期除去预期充分的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外,要更加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新能源绿色产业及数字化发展等领域,比如粮食安全、工业元件安全、能源安全等细分赛道。总的来看,硬科技、大消费仍然是未来投资主旋律,碳中和、碳达峰将带来能源结构调整等新机会。”吴越称。
光大证券十二个研究团队联合对《规划纲要》相关的投资机会作出解读。其提出了四大核心关注点:“创新作为首位任务,如何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内需上升为‘战略基点’,内循环如何打通堵点?新增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目标,5G如何能为中国赋能?‘十四五’期间,如何有序迈向碳达峰目标?”
对此,光大证券环保电新团队指出,生态环境更强调质量约束,碳减排摆在重要位置。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光伏、风电依然是重要倚仗。与“十三五”相比,以光伏、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装机将进一步快速提升。
光大证券汽车团队指出,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以电动车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技术将开启行业第三轮朱格拉周期。建议关注乘用车中电动化转型积极、车型周期强势的个股,以及具备全球供应研发能力,卡位电动智能优质赛道的零部件龙头。
光大证券计算机团队指出,从“十四五”规划设计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来看,未来5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未来5年需要突破关键数字技术和关键应用场景,关键数字技术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招商证券从产业趋势角度解读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对A股的影响。其指出,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值得关注的产业趋势主要涉及科技、消费、医药、制造、能源五大领域。
例如在消费领域,招商证券指出,要关注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关注日化、服装、消费电子领域高端品牌崛起;关注消费配套的冷链物流建设;关注外循环相关的跨境电商。
对此,吴越表示,在“双循环”主导下,“十四五”期间消费行业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消费升级仍将是消费板块的投资主线。从大的资产结构来看,与居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保健、养老、娱乐等消费服务业会迎来更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商品消费一起,构建起更完整更坚实的‘衣食住行康乐教’居民消费生态场景。”吴越称。
中信建投证券也组织了旗下六大研究团队联合解读本次《规划纲要》中的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军工及新材料首席分析师黎韬扬认为,当前军工行业正站在供需拐点和成长起点上,“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大行业。
“在供需拐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实战需求旺、储备型号多、量产节点至’三大标准的整机及核心配套公司,以及在实战化练兵背景下需求集中释放的相关公司。在成长起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行业空间大、国产化率低、转化效率高’三大标准的相关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黎韬扬称。
中信建投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兼建筑首席分析师竺劲指出,在房地产行业,《规划纲要》主要强调了“平稳健康发展”和“保障民生”,体现了中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在不断精细,要求在逐步提升。
Ⅱ 请问如何看待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机会
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
个人比较看好的是细分后的生物育种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毕竟中国是个僧多粥少的国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不过其他产业如何发展,但基础始终是农业,粮食问题永远都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国家在粮食问题上一定会加大扶持力度,这里个人最偏好的是登海种业,不过股价有些高。另一个就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了,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而我国也正处于也将继续处于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增城带来的就是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加大,包括各种工程器械,近期的高铁股集体走强也应证了这一点,这个行业我比较偏好徐工,股价也偏高,但马上要10转10了,价格会下来的。
Ⅲ 策划一个高端消费群的沙龙活动,主办方金融投资机构,先出创意我再追问细节,RMB奖励
楼主悲剧了,居然搞传销的都来了,实在不会找我吧,帮你策划一下。用户名就是Q号。
Ⅳ 高端人群的消费趋向
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报告显示,汽车在高端人群中的渗透率为78.9%,平均保有量为1.1辆,问及高端人群在未来1年的购车打算时,有35.8%的消费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在有计划购买汽车的人群中,11.1%为初次购买,其余的88.9%为重复购买,显示了中国一线城市高消费人群的在耐用消费品具有较强的消费实力和较高的更替率,且SUV越来越受高端人群的喜爱,在第二辆车的购置上SUV的比例较高。 在时尚奢侈消费品上,中国人特别是上海人显示了对手表的情有独衷,手表的渗透率在87.1%,平均消费金额高达1.87万元,明显高于其它配饰。上海在这部分的调查中显示了他时尚大都市的消费特点,上海消费者在时尚奢侈消费品的拥有率和支出额度上均高于北京和广州。
高端人群相比普通百姓的经济更为宽裕,除了生活的开支外,有更多的闲置资金可以用来旅游和投资。本次调查人群在旅游上的年均消费额为6万元,其中72%的人群进行了个人投资,股票、基金和保险是他们的最主要选择。
报纸和杂志是这部分高端消费人群获得奢侈品产品信息以及时尚资讯的最主要信息来源,不可忽视的是电视依然在这个人群中拥有很大的受众,接近六成的高端人群每天都观看电视节目,平均每天停留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而且在不同类型的广告认可度上,依然是电视广告排名第一,其次为杂志广告,认可度最低的是手机媒体广告。
在不同产品类的品牌认知与占有率上,第一批进入中国品牌如劳力士、周大福、派克、LV等在各自的品类中夺得头筹。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报告中已经对25个产品类的品牌认知及消费情况均做了详尽的分析。
Ⅳ 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这些领域看似相关性不是很强,好像也没有什么相似性,但仔细分析,还是能发现一些共同点。其中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行业都属于“服务业”的范畴,而且都属于现代服务业。 按照通常的行业分类方法,服务业可以划分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以及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笔者认为,主要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或者现代的管理经验所经营或新开创的服务业。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兴的服务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且在GDP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以及全球产业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些领域中也不乏成功的投资案例,如携程、小肥羊以及阿里巴巴等。工业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居民整体收入与消费水平对消费性服务业的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政策的扶持,构成了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对于专业的投资人而言,如何系统性地探究这些驱动因素背后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消费性服务领域的投资机会 消费性服务主要是针对个人的需求所提供的服务。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时期。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社会产品不断丰富,在人民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之后,服务性需求开始快速增长,这将推动消费性服务领域的整体快速上升,并将维持到后工业化的最初20年。我国消费服务行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工业化初期,我国居民的消费性服务支出在整个消费性支出中占比仅20%左右,之后不断上升,目前已达到40%以上。和美日相比,这个比重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其中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未来居民消费的整体升级。 现阶段,我国消费性服务细分中,餐饮、交通通信的占比和增速都远高于其他消费服务细分,这两个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的连锁餐饮、交通服务、通讯服务等领域孕育着众多的投资机会。 目前,我国居民与住房服务相关的支出比重远低于美、日。主要是因为我国居民更热衷于拥有住宅而非租赁。但消费者对于与住房相关的服务具有同样的庞大的需求。因此,可以从房屋中介、设计装修等行业中寻找机会。 汽车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集中体现,与汽车相关的服务业也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汽车租赁、汽车销售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等。 此外,随着大家对服装服饰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借助现代管理模式以及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品牌服装服饰企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衣、食、住、行在整个消费性服务支出中的占比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比重。而衣、食、住、行之外的部分,文化休闲娱乐的发展潜力较大,虽然其在整体支出中的比重不大,但增速会保持高于消费性服务的整体水平。华谊兄弟等文化企业的迅速发展和上市便印证了这一点。此外,与个人健康护理相关的领域,如中高端医疗服务、保健、个人护理等领域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大量新兴的商业形态涌现并积聚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Shopping Mall等大型综合商圈成为消费场所的主流,围绕这些商圈的各类消费性服务有了充足的发展场所。同时,随着IT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配送和支付体系的进一步完备,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电子商务领域也是一个值得倍加关注的新兴服务领域。 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两大投资机会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分支。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活动是制造业的关键性投入,也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基本源泉。在工业发达国家其已占到服务业的50%以上,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相关环节的外包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所提供的需求,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动力和技术的保障,将使得生产性服务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第一个投资机会,是运营环节中的专业化服务。 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B2B)、金融服务、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不仅仅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并逐步呈现了专业化和服务化的趋势。同时,独立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相关服务也逐步为更多的企业所接受。这一改变不仅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是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述服务提供者中的佼佼者,借助当代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迅速发展,并获得了广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医疗检测外包企业,它主要是为一些中小型医院提供之前完全由自己内设实验室所做的检测服务,不仅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检测效率。这种适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新兴行业正是投资人所应关注的重点领域。 另外,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是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iPhone和 iPad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灵巧的外观设计和方便的操作,更在于其APP STORE所提供的音视频服务、地图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其中很多产品和服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企业所提供的,有很多还是中国企业。如何结合中国国情,看清发展趋势,并抓住其中的先发机会,寻找到细分的行业龙头,笔者认为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第二个投资机会,是国际化转移中的生产性服务业。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旺盛的购买力,以及训练有素的高质量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队伍,再加上越来越市场化的外部环境和配套服务,使得更多的跨国企业愿意将产业中的一些环节转移到中国。笔者认为其中有以下几个机会: 项目外包:跨国企业把非核心的辅助性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比如软件外包企业。 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我们投资的一家从事CRO业务的企业,便主要是为国际上的医药巨头提供新药研发的筛选服务。 配套转移: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配套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业等,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如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联邦快递、DHL等均在中国开设了公司,业务增长迅猛。寻找类似的中国本土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股”思路。 现代服务经济对GDP的贡献以及劳动力的吸收作用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都很明显。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性开始体现,重点大城市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快的地域。同时,服务业的国际转移趋势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将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此外,由于中国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在寻找投资机会时,要注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性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相信沿着这些坐标和参数,在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中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大的金矿。 (作者系联想投资执行董事。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Ⅵ 目前国内最大商机是什么
心惊肉跳的历史,牛逼的赵匡胤!
赵匡胤本来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得力大将,跟随柴荣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柴荣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结义为兄弟,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diàn前都点检。柴荣死后,七岁小儿继位。那年春节,朝廷忽然接到紧急战报,说有外敌入侵。大臣们慌作一团,派赵匡胤带兵抵抗。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带了大军从汴biàn京出发。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地方,一直等到天色发白。赵匡胤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一群人冲进来,一片喧哗声:“请点检做皇帝!” 老赵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guì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随之,大军调头,开回京城。赵匡胤见了大臣们,装出为难的模样说:“先帝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大臣们还不知该怎么回答,将士们已经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今天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大臣们吓得赶快跪下给老赵磕头。
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
两年后,老赵的亲家,天雄节度使符fú彦yàn卿qīng来朝。赵匡胤一见亲戚的面格外高兴,符彦卿跟老赵交情不同一般。于是赵匡胤打算让符彦卿执掌军权。这打算刚一提出,宰相赵普就极力反对,认为符老先生德高望重,不可以再给他兵权。但是赵匡胤主意已定,不顾赵普的反对,还是发下了任命书。谁知赵普早有防备,半路将任命书给截下,赶去见赵匡胤。见面之后,赵普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大通闲事,看头儿的防备之心已经消退之后,才冷不丁地将那封任命书亮了出来。赵匡胤瞠chēng然:“果然不出我所料,你小子还是为这事来的。说吧,我发的红头文件怎么会被你藏起来了?”赵普说:“我可是一番好意,希望给陛下你再多一次机会考虑清楚,免得你到时候后悔。”赵匡胤大惑不解:“你干嘛非要疑yí心符fú彦yàn卿qīng会造反?再说我对老符那么照顾,老符又是我家亲戚,怎么说也不可能辜负我的。”赵普反问:“那么,周世宗柴荣对陛下你也不薄bó,你还不是一样辜gū负了他。”赵匡胤默然。当即改变了让符彦卿掌兵权的打算。
十几年后,一个雪夜里,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二人在宫中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宫女太监只见窗户上烛光摇晃,斧影闪动。第二天天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即位不久,即逼杀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当时已30岁),幼子德芳(26岁)。
后来北宋至徽huī钦qīn二帝而亡,高宗赵构南渡,建立南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天,赵构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烛光斧影”的全部场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找到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shèn,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
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少年时,听过一句话:兄弟未必是朋友,朋友一定是兄弟。又看了很多电视剧,电影,为“兄弟”这两个字经常感动的热泪盈眶kuàng,觉得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是义不容辞。长zhǎng而读史,柴荣待赵匡胤不薄bó,既有知遇之恩,复有托孤之情。可是义兄尸骨未寒,义弟就趁火打劫,夺了孤儿寡妇的江山。
赵匡胤留在史书上的名声,竟还算是相当忠厚。
赵光义从小有娘没爹,由哥哥赵匡胤带着吃粮当兵,一路成长提干,最后封到晋王。赵匡胤还答应死后,皇位留给小弟。传弟不传子,把小弟看得比儿子还重。人常说,血浓于水,这种兄弟情谊比血还浓。试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交情,还能好到什么程度?
可是赵光义还是害了他哥,史书居然称其不失为贤帝。
看真实的历史,各位是否心惊肉跳?
懂技术只能赚小钱,但是你通过网络将你的技术卖给更多的人群,你就可以赚大钱,比如现在流行的专业知识,心理咨询知识,你不用成为大师,也不用成为专家,你也可以做这样的项目,比如,你学习一些简单的皮毛知识就可以了,找一个真正喜欢这一行,精通这一行的人合作,你们相互扶持,从中分成。他操作,你推广。这就简单多了吧。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学习研究推广,你们的收入就能够是普通人的n倍。为什么?就是很多人太钻研于技术了,忽略了推广,其实这个社会最赚钱的就是研究推广。现在流行情感知识,比如心理咨询的知识。大家有信仰,有需求,你就可以去做这样的项目。
其实卖服务是最好的变现方式,之前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个开门诊小伙子,每天分享胃病患者合理饮食的方法,在中国有胃病的人很多,而胃病需要七分养三分治疗。他就做了一个社群,卖咨询服务,客户有各种胃病的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帮助很多患者治疗胃病,这就是一个利他利己的项目。还有个小女孩就在喜马拉雅上讲恋爱,就是做了一个情感类的语音节目,吸引了100万粉丝,有很多商家就找她合作,当然她自己也做情感社群服务。
自媒体时代就是这样,你擅长什么,你拥有哪些知识经验,你就可以网络上分享,有了粉丝,你设置一个有门槛的社群,肯定是有人买单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这种思维去做生意,服务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找高手合作,总之你能够吸到粉丝就算你厉害。以后的社会,就是靠粉丝吃饭的社会,释放价值,不断吸引粉丝,就是赚钱的门道。
把任何身边的任何资源,算命的,看手相的,搞风水的,做雕刻的, 卖小吃的, 拿到网上来卖,并且建立圈子,就是赚钱的核心秘密。谁了解的秘密多,谁就赚钱,赚钱是有秘密的,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做营销就是千方百计的让别人来找我们交钱,这样我们卖的爽,客户买了后也感觉开心。 做推销就是去找客户买产品,这样我们苦逼,客户也痛苦,有的买了产品后还后悔,感觉上当了。所以要做一个营销人,不做一个推销狗。
做项目,做人做事,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搞丢了自己的优势。 互联网是个工具,你去卖自己的优势产品,比如你是个收藏家,卖收藏品可以, 是个律师,推广自己的律师服务也可以, 你甚至可以卖钓鱼竿,如果你会讲故事,也可以卖故事。如果你ps特别好,也可以在网上招生搞ps教学。
暴利产品 = 需求度 + 稀缺度,衡量一个事情能不能做,我只要几秒钟就能下结论。只看需求和稀缺!
网络上任何一个广告,都是一个项目。网络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个案例。凤姐是一个项目,王思聪是一个项目。你学不了王思聪,肯定学得了凤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所看到的一切本质上都是广告, 都是收费信息,无利不起早,没有人会干不赚钱的事情,特别是高人,能把一个帖子或者视频炒热的人,其实都是做项目赚钱的人。
也就是说,凡是在网络上,入我们眼的帖子或者视频,十有八九,就是一个项目。
更多内容请关注:千里马创业商学院新浪微博,感谢大家支持。
喜欢就点个赞吧!
Ⅶ 由金融投资机构策划一个高端消费群的沙龙活动,先出创意我再追问细节,不怕外行话,rmb奖励
怎么对创意付费呢?太不具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