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11年11月1日,公司名称由"苏州高达梧桐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回伙)"更名为"南京高答达梧桐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法定代表人:南京高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0-11-30
注册资本:1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594000179288
企业类型:有限合伙企业
公司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59号二号楼6楼601室
⑵ 资本运营理论及案例分析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都可能以资本的身份加入到社会活动中,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剥离、分立、交易、转让、破产、置换、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制,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实现增值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是资本经营战略及资本运动的具体实施过程。资本运营是企业投资的高级形式。
一、资本运营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运营有潜在社会效益,包括管理者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1.差别效率理论
差别效率理论就是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个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能力超过了公司日常的管理需求,该公司可以通过收购一家管理效率较低的公司来使其额外的管理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目标公司的效率便被提高到收购公司的水平。这样不仅给收购双方带来利益,也会带来社会利益。整个经济的效率水平由于此类收购而提高。
那么,收购公司为什么不解雇过剩的管理者呢?或者自身扩张呢?目标公司为什么不招聘收购公司的过剩管理者呢?收购公司的管理者可能是一整体,具有不可分割性,那么,解雇剩余管理者是不可能的。由于市场需求可变性和进入新领域土地等资源的紧缺或筹备困难,自身扩张有时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目标公司直接雇佣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者,需要投入企业专属知识和更优惠的代理成本,对规模较小,业绩不佳的目标公司来说是很困难的。
注意:一是低管理效率或经营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的公司往往成为收购对象。二是收购公司往往过于乐观估计对目标公司的影响,造成对目标公司支付过多或无法将其业绩提高到在收购估价中所设定的水平。如果收购公司不具有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特有的知识与技术,收购进入其他行业就不一定有利可图。该理论是横向并购的理论基础。
无效率的管理者
该理论假设目标公司的所有者无法更换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的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也可能是市场上有能力管理者的稀缺。该理论是从事不相关业务公司间并购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2.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理论是假设在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并且在合并前,公司经营活动水平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财务协同效应是指通过并购,使资本从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重新分配,提高了投资机会率;收购公司负债能力要大于合并前负债能力之和,节省了税收;实现开办费和证券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
【例20-6】东方希望的总裁刘永行并购一家山西铝厂,并利用当地煤炭发电生产电解铝;发电过程产生的蒸汽可以生产饲料中重要的添加剂赖氨酸,而赖氨酸生产的废料又可以生产饲料和复合肥料,从而形成“铝电复合——电热联产——赖氨酸——饲料”产业链,这恰好是当今提倡的循环经济。
3.其他理论
多样化经营理论是指分散经营可以为管理者和雇员分散风险,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的保护等好处。战略性重组是通过并购可以挖掘管理潜能的长期战略规划理论。价值低估理论认为目标公司的股价因经营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等原因被低估,收购者获得了目标公司的内部消息,并购活动便会发生。信息与信号理论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目标企业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股票进行重新估价;收购要约会激励目标公司的管理者自身贯彻更有效率的战略。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理论是指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合约是有代价。解决代理人问题的办法有内部监督与制约机制、经理人才市场、激励和外部人接管。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超过投资需求的部分)应支付给股东,以削弱管理者的力量并且使管理者寻求新的资本而融资时就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约束。市场力量理论认为资本运营的绩效是集中度提高的结果,它还会导致共谋和垄断。
【例20-7】某上市公司2014年股利分配预案是: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8元。请问:你从股利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公司什么样的财务信息信号?
二、资本运营的相关概念
资本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资本,是指会计学上所称的资本金,即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投入到企业的属于注册资本范围的各项资财的价值表现。广义的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既包括自有资本,又包括借入资本;既可以是有形资本(存货、房地产、设备等商誉等)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既可以是可计量的,也可以是不可计量的。只要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源,不论是企业的某项要素,还是企业整体,都是资本。
资本运营的主体应是公司的经营者,而非所有者。在两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公司资本运营属于公司经营范围,因此,公司是自主经营的投资主体和资本运营主体。我国资本运营的主体大多是具有产权关系多元化、财务主体多元化、财务决策多层次化、投资领域多元化、母公司职能双重化、关联交易经常化并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集团。
资本运营的客体是资本运营的具体对象。构成资本运营客体是以企业内外资产形式所表现的资本,即资产是形式,资本是本质。
三、资本运营操作方式
1.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指将企业的存量资产通过合并、整合、分离等方式进行调整使其优化配置,进而优化资本结构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资产重组的具体操作方式主要包括:资产的置换、资产的剥离、债务重组、转让债权、企业再造等。其中资产的剥离,包括不良资产的转让、拍卖及非经营性资产的转让等。
2.并购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一般缩写为“M&A”。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优势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收购是指一家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款、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1)企业并购战略。分三种:水平并购战略、垂直并购战略和混合并购战略。水平并购战略又称横向扩张,是指经营领域或生产产品相同或相近,具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其优点有:①可以取得目标公司现成的生产线,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②将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予以并购,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增强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③通过并购不同地区市场的同行企业,形成在某一行业的垄断地位;④由于是同行业,易对目标公司进行重组、改造,技术、管理、行销网络、品牌等要素还可以相互融通,提高利用效率。其特点是易出现行业垄断,限制市场竞争。
【例20-8】达能娃哈哈“中国式离婚”教训:49%~51%,必须绝对控股;先小人后君子,不要讲情面;不要“以市场换技术”的良好愿望所蒙蔽,娃哈哈向达能支付8 000多万元技术服务费,但没有得到任何技术;娃哈哈子公司人员去法国参观,达能竟向中方人员每人收取1.2万欧元的陪同费,外国技术绝对不会让我们学到手;外资是想消灭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占领中国市场,以极小代价夺取几十年、几百年创造的价值几十个亿的民族品牌。
垂直并购战略又称纵向并购,这是与企业垂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化战略相适应的,是指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阶段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从收购的方向看又有上游收购和下游收购之别。前者是向生产工艺前一阶段公司的收购,以获得稳定的零部件、原料、成品供应来源;后者是向工艺后一阶段公司的收购,目的是保障销路。优点是上下游企业间交易变为企业内部交易,节约交易费用。对上下游企业的控制,降低了其他买主和原料供应商的重要性,极大提高了讨价还价的能力。愈向纵深发展,愈需大量增加固定成本,降低了未来转行的弹性,将风险集中在某一产业,当行业不景气时,企业受冲击是致命的。
混合并购战略,又称跨行业扩张,是指对生产和职能上没有任何联系或联系很小的两家或多家企业的并购。目的是实现投资多元化和经营多元化。其优点是:可使企业更快适应市场结构的调整,有效避免某个行业不景气而造成整个企业盈利下降,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其缺点是力量分散,如摊子太大,战线太长,决策信息导致规模不经济。只有具备相当实力的集团才适宜采用这种扩张战略。
(2)并购战术。①购买式并购,并购方出资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以获得其产权的并购手段。并购后,目标公司法人地位消失。它主要是针对股份公司的并购,也适用于并购方需对目标企业实行绝对控制的情况。②承担债务式并购,即并购方以承担目标企业的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资产并取得产权。其特点是:交易不以价格为标准,不用付现款,以未来分期偿还债务为条件整体接收目标企业,方法简单、易实行。目前,政府对兼并亏损企业实行了优惠政策,如贷款在五年内还清,利息经银行批准可免除,五年的还本期还视情况展期一至两年。③控股式并购,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股权达到控股来实现并购。主要针对股份公司,其特点是被并购企业只是将其部分净资产折为股份转让给并购企业,其法人地位仍存在。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原有债务不付连带责任,其风险责任仅以控股出资的股本为限。目标企业的债务由其本身作为独立法人所有财产为限清偿,目标公司成为并购方的子公司。④吸收股份式并购,即并购企业通过吸收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权入股,使目标企业原所有者或股东成为并购企业的新股东的一种并购手段。特点是:不以现金转移为交易的必要条件,而以入股为条件,被并购企业原所有者与并购方股东一起享有按股分红的权利和承担付亏义务。目标公司原所有者将进入并购企业董事会,故并购方不直接出马,用子公司收购,或用资产入股式或用股票交换式。⑤杠杆式并购,又称举债式并购,是指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作抵押,通过大规模的融资借款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的一种手段。在西方,常由投资银行先借给收购者一笔“过度性贷款”去买股权,取得控制权后,安排由目标公司发行大量债券筹款来偿还贷款。由于发行债券后资产负债率提高,信用评级低,发行利率一般高达15%以上来吸引投资者。由于高风险而被称为“垃圾债券”。收购成功后,收购者再用被收购公司的收益或依靠出售其资产来偿还债券本息。杠杆式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并购手段,关键是目标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是否大于借款利率。管理层收购MBO、MEBO就是典型的杠杆收购形式。
【例20-9】建华制药股份公司拟吸收合并市制药厂。有关资料如下:
A.经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市制药厂的资产总额为1 000万元,负债总额为6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经建华公司和市制药厂协商,建华公司同意向市制药厂的所有者支付费用550万元,市制药厂的负债由建华公司负责归还。负债中100万元将于1年后到期,年息7%;300万元将于2年后到期,年息12%;200万元将于3年后到期,年息18%,以上利息均为复利。
B.目前,市场基准利率为9%。
C.经预测,建华公司在合并或不合并市制药厂两种情况下当年及今后若干年的净利如下表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D.合并过程中需支付各项中介费用10万元。
要求:a.试对建华公司是否合并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和决策。b.如果建华股份公司不想兼并市制药厂而是迫于政府拉郎配无奈兼并,那么,建华公司有何筹码扩大兼并战果?c.如果建华公司特想兼并市制药厂,它有多少让步空间?
【例20-10】1993年9月30日上午11点15分,上海证券交易所突然宣布延中股票暂时停牌。深圳宝安集团上海分公司公告称:本公司于本日已拥有延中实业股份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 5%以上的股份。宝安集团至10月7日已持有延中实业19.80%,为第一大股东,10月6日,宝安明确表示要进入延中董事会的愿望,并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请问:深宝安为何并购市价较高的延中实业而非价值低廉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3.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改造是将现有企业,按《公司法》要求,改变为股份公司形式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股份制改造是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大转变,现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不仅可以优化资本结构,而且一旦具备条件上市,使资本筹集变得更为容易。
(1)不良资产剥离模式(分立模式)
按一定规则派生分离为存续公司和新设公司,并以存续公司为主体发行股票的重组模式,存续公司以优质资产进入股份公司,不良资产留在新设公司——母公司,存续公司为新设公司的子公司,双方签订债务承担协议。
(2)回购模式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量发行在外的股票。回购后可注销,也可作为库藏股保留,但不参与EPS的计算与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职工持股计划、并购的支付手段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使用,或在需要资金时出售。目的是以较高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如期上市或配股,高价发行,从而筹集更多的资金。
【例20-11】1999年12月16日申能成为首家获准定向回购国有法人股(A)并注销的上市公司。回购10亿国有法人股,每股作价2.5元/股,将以公司自有资金并以现金支付,回购后公司总股本为16.33亿元,五大债权人没有表示异议。回购日期为1999年12月17日—1999年12月31日,回购协议的有效期为6个月。其目的有:①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②规范公司股本结构,使之符合《公司法》要求,流通股由9.53%提高为31.84%;③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④夯实资产质量,促进公司长远发展。请问:申能回购国有法人股的根本目的何在?请就公司公布的上述四个目的进行一一剖析。
(3)缩股模式
指定向募集公司因发行额度和25%流通比例的限制,按一定比例缩减公司股本,从而放大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指标的重组模式,缩股公司三年内不得配股。
(4)“收购增效”或“借鸡生蛋”模式
指定向募集公司整体或部分收购优良企业或资产,并运用财务及法律方法,将被收购企业的以前三年经营业绩与拟上市公司同期合并计算,使公司在现有业绩基础上发行A股的重组模式。
(5)债转股
债转股就是将商业银行对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不良信贷资产,转换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债权。199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这四家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今后将购买商业银行对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通过债转股、上市融资和股权退出等程序完成整个运作过程。
【例20-12】G公司净资产经评估确认为1.1亿元,但是在债转股前,利用内部人控制的便利,一下子把净资产变为7.7亿元。经过资产评估所评估发现,是该公司把前些年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和减免税费也追加到净资产上去。请问:以前年度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减免税费能否追加净资产呢?其动机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债转股各方有何影响及应该如何确定债转股企业净资产呢?
(6)租赁经营
租赁经营是资本经营的重要方式。租赁经营是以企业经营权作为对象的一种产权资本运营方式。租赁是承租人通过支付租赁费,而出租人通过收租金方式转让财产使用权的一种行为。
(7)企业托管
企业托管是指企业的所有者依法将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的经营及处置权等以合同契约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委托给具有较强经营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去经营,以实现委托资产的保值增值。其特点表现为:①托管财产往往是经营不善的企业资产,或者待出售的资产;②受托人不须交纳租金,但需承担完成托管资产减亏或保值增值的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损失;③受托人以自身的财力及经营能力,在完成对托管财产义务的前提下,获取托管费或超额利润收益。
(8)跨国经营
公司是否应接收跨国并购除了战略动机、行为动机和经济动机等投资决策因素外,公司的财务经理有必要从企业财务的角度出发对拟议中的项目做出可行性和盈利性分析。一般用内含报酬率来分析判断。①东道国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风险分析;②是否吸收当地人就业分析;③子公司对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④母公司对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⑤第三国某公司的潜在竞争对手分析;⑥东道国政府收归国有风险分析;⑦东道国税收政策风险分析;⑧东道国法律风险分析。
(9)破产清算
破产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债务人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以其全部财产抵偿所欠的债务,不足部分不再清偿的事件。资不抵债不一定破产;国家政府和家庭也可能破产;破产未必是坏事,不破不立,以寻求法律保护;破产也可能是假破产真逃债。
(10)接管防御
接管防御是指企业集团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积极采取的反收购措施,以抵制其他公司的敌意并购。反收购措施包括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有: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适时修改公司章程等。法律手段即诉讼策略,其目的通常包括:逼迫收购方提高收购价以免被起诉;避免收购方先发制人,提起诉讼,延缓收购时间,以便另寻“白衣骑士”;在心理上重振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士气。有时也会用政治手段。
(11)以股抵债
根据证监会和国资委在去年底公布的有关数据,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数额巨大,如此导致不少公司空有一副皮囊。通过股份回购减少大股东股权,再行注销,减少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实际上也使其资产名副其实。控股股东股权比例减少后,将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股抵债”为目的的回购,不需要上市公司支付现金,不会提高公司负债率或减少运营资金,因而也不会增加公司的负担。
(12)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指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这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场公平的原则。从而不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妥善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为了实现全流通,为了补偿高价购买股票的流通股东权益,低价取得股票的非流通股东必须低价或无偿卖给或赠送给流通股东一部分非流通股票,以换取剩余非流通股票的流通权,关键点是如何达到双方满意的对价关系。
四、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绩效判别标准
在1997年至1999年的合并案例中有40%没有起色,而31%的合并适得其反,仅有30%产生了积极影响。那么,什么样的并购才算是成功呢?在1981年10月15日《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导言中,彼特·F·德鲁克提出了“成功并购的五法则”:①收购必须有益于被收购公司。②必须有一个促成合并的核心因素。③收购方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业务活动。④在大约一年之内,收购公司必须能够向目标公司提供上层管理。⑤在收购的第一年内,双方公司的管理层均应有所晋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德鲁克的法则与企业的兼并活动分析结论相当一致。
五、控股股东挖空公司的手段
美国经济学家将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剥夺投资者的行为称为“挖空”(tunnelling)。一般挖空上市公司的手段有:无偿占用、挪用,借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资产,并且长期拖欠。企业集团借款让上市公司为其抵押担保。不等价交换,高价套现控股集团的劣质资产。企业集团持有的商标、商品品牌所有权高价卖给上市公司以抵债。集团虚假出资,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却享有大股东的权利。例如,西安“飞天”公司、达尔曼、四砂股份、明星电力、吉林制药等公司。
某地勘单位收益、风险情况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0-4、表20-5、表20-6所示。
表20-4 某地勘单位节余与收益结构分析表
地勘单位经营成本和税金比企业低,是经营净收入比高于企业的主要原因,且逐年下降,说明成本管控较好。但是期间费用奇高,主要是管理费用失控,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出现大量节约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增长无度,是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主因,说明可能是离退休人员工资增长迅猛,也可能是行政管理部门降低管理费用空间巨大。可以进一步剖析是否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奢侈浪费、办公资产流失等现象。不过在2014年经营收益情况有所好转。
表20-5 某地勘单位破产可能性分析
阿尔曼Z=0.717X1+0.847X2+3.11X3+0.420X4+0.998X5
适用于非上市公司,其中,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该单位评估值或账面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如果Z值大于2.90,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Z值小于1.23,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23~2.90之间,阿尔曼称为“灰色地带”,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该地勘单位除了2013年有破产可能性外,其他年份财务状况都处于良好状态。
表20-6 地勘单位绩效评价模拟指标体系
⑶ 京东上市:高达19亿美金的私募融资怎么来的
京东招股文件显示,该公司自2007年3月以来共计进行了9次私募融资,先后引专进了今日资属本、美国老虎基金、DST全球基金、红杉资本、沙特王国投资公司等PE投资机构,融资高达近19亿美元。
融资历程:
2007年5月、8月,获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
2009年1月,获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著名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先生的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
2010年9月,获高瓴资本1.38亿美元;
2011年4月,获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红杉资本等几家基金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总计约9.6亿美元;
2012年11月,获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计3亿美元;
2013年2月,获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 Holdings Company等共计4亿美元。
⑷ 最近一二年,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名的私募案例
随便都是,给你找几个看看吧,呵呵
1、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挂牌,国内首支以人民币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
2006年12月30日,经过一年的筹备期,中国首支在大陆境内注册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在天津挂牌成立。基金以契约型形式设立,采用私募发行方式,该基金总规模为200亿元,存续期15年。首期60.8亿元资金已募集完毕。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亦于同日挂牌成立负责该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目前在中国大陆直接以基金名称注册的产业投资基金都是基于特别批准而设立,中外合资外币产业基金共有两只,它们是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在中国注册的第一只契约型产业基金,也是中国第一支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
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打破了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由外资基金主导的局面,必将推动中国本土私募投资的迅速发展。
2、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出台,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影响重大
2006年,中国政府先后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006年9月8日公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后在二级市场卖出。
中国大量优秀的A股上市公司对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一规定为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A股上市公司扫清了道路,扩大了基金可投资的项目范围。新规发布后,已有一大批海外基金开始频频活跃于各地上市公司,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12月底,共有19家在大陆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获得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PIPE),融资27.05亿美元,占年度私募股权投资额的20.8%。
此外,《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主要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进行规范,并加强了对涉及外资并购行业龙头企业或重点行业的监管和审查力度,严格限制了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模式,对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并购投资和今后海外上市退出活动都将造成了一定障碍。
《合伙企业法》的修订,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虽然不是这对私募股权及船业投资行业需求直接点明,但仍间接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按照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与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能够采用有限合伙这一国际通行的私募基金形式,避免了在公司制下的双重征税,不仅大大提高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效率,而且也拓宽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渠道,将极大促进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
3、多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直接进驻中国大陆,“中国战略”日益被重视
由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属于新兴市场,在这一产业,外资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过去大部分海外私募股权基金仅在香港或环中国周边地区设立总部或办公室,作为其投资中国大陆的桥头堡。然而,在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多家海外私募基金直接在中国大陆设立常驻办公室。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06年底,有29家私募股权基金将办公室设立在北京;23家私募股权基金在上海设立办公室,深圳有2家。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加上巨大而又稳定的市场消费潜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战略”日益重视,纷纷在中国大陆设立常驻办公室,方便投资中国企业。
4、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活跃,可投资中国资金比例增加
2006年,海外私募股权机构纷纷加快了投资中国的战略准备,有多支针对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其中对于投资中国的资金比例相比以前也大幅攀升。如凯雷成立第二支亚洲区(日本除外)的凯雷亚洲基金II,募集资金18.00亿美元;安博凯(MBK PARTNERS)为旗下的北亚收购基金 (North Asia Buyout Fund) 成功筹得了15.60亿美元以及中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60.8亿元人民币等。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有40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募集资金高达141.96亿美元,下半年资金募集金额增长尤为迅猛,募集资金高达95.65亿美元,比同年上半年募资金额增长106.5%。这充分表明中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信心,充裕的资金也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5、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先行,本土机构争相涉足私募股权基金行业
2006年中国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产业基金试点。今年首个中资产业基金试点-天津渤海产业基金获得国家批准成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申报产业基金试点的热潮。据估计,中国目前有十余家产业投资基金正在申报成立。
另一方面,今年多支由中国本土机构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成功募集,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有6支由中国本土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渤海产业基金)成功募集,募集金额达到15.17亿美元,占整体募资金额的10.7%,平均每支本土基金的募资额达到2.53亿美元。这与中国当前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试点和本土机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热情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政策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2007年,中国大陆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由本土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
6、中国市场成为亚洲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创新高
2006年,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高盛集团以私募股权形式投资25.8亿美元购买中国工商银行5.75%的股份成为本年度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事件。其他如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资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高盛联合鼎辉竞购双汇发展,汉鼎亚太联合德意志银行旗下机构PREEF投资希尔顿中国区酒店,渣打、华平等投资绿城等大规模私募股权投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共对129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达到75家,投资总额达到129.73亿美元。
7、传统行业领跑投资,房地产业最受青睐
2006年,传统行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无论从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方面来说,传统行业的投资都排名第一。2006年1-12月传统行业共发生73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占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56.6%;该行业投资金额为65.13亿美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50.2%。
私募股权基金对传统行业的投资中,中国的房地产业最受基金青睐。2006年,世贸房地产、上海复地、绿城中国、首创置业、阳光100等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获得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房地产行业共有31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占传统行业投资案例总数的42.4%,投资金额达30.37亿美元,占传统行业总投资金额的46.6%。
8、成长资本领舞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收购案例逐渐增多
在欧美发达的私募股权市场,并购投资往往占据了非常显著的份额;而在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上,则是成长资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6年1-12月,属于成长资本的投资共有66起,投资金额达28.57亿美元,占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51.2%。
2004年5月,新桥资本收购深发展银行是人们记忆中第一起外资收购基金成功收购中国企业案。到了2006年,这样的案例更多的涌现出来,如CCMP收购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70.0%股权,PAG取得好孩子集团67.5%的控股股权,华平联合中方合作伙伴收购山东中轩98%的股份,CVC 收购吉象木业85%股权等。据清客研究中心统计,截止12月底,私募股权基金收购未上市企业控制权案例达到12起,投入收购资金高达23.68亿美元。
9、私募股权退出持续活跃态势,回报良好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年度调查,共观察到33起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事件,如汉鼎亚太退出北京美大,华平退出亚信,3i退出分众传媒等案例均给私募股权基金带来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2006年,共有23家私募股权机构支持的企业实现IPO,退出活动十分活跃。
2006年,中国银行相继在香港主板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行上市前,引入了4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RBS China、亚洲金融私人有限公司、瑞士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投入30.48亿美元、15.24亿美元、4.92亿美元和7,374万美元。中行上市后,按A股发行价计算,这4家投资机构大约获得2.6倍的投资回报。
2006年9月,迈瑞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交易所IPO的生物/医药企业,总计发行2,00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上市前,迈瑞获得高盛集团约2,780.47万美元的注资。上市后,按照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得约4.4倍的投资回报。
良好的投资回报和中国退出环境的逐渐改善将加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信心。预计在2007年,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IPO退出案例数将超过今年。
10、外资并购引发关注,经济安全成关键词
随着近几年国内法规、政策等方面发生变化,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成为新的潮流。凯雷并购徐工,这起商业性质的案例在成为今年中国并购的关键词,该案例会同几起同样倍受关注的外资并购事件在2006年引发了一场关于外资对产业的渗透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大讨论。今年8月,商务部联合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和外管局正式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问题引发经济安全问题作出回应,规定明确要求“今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的,当事人应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目前外资并购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并不大,据商务部统计,不超过7.0%。商务部称,制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规章并非限制引资,而是要继续扩展利用外资的渠道。预计在2007年,由于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以及中国企业的良好投资价值,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中国企业案例将继续增加。
资料来源: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⑸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有哪些
案例1——无锡尚德
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尚德公司于2004年被PHOTON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前十位太阳电池制造商,并在2005年进入前6位。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最后一轮私募,英联、高盛、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2005年12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开盘20.35美元。筹资4亿美元,市值达21.7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企。施正荣持6800万股,以13.838亿美元身价排名百富榜前五名。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2——盛大网络
2003年3月盛大网络获得软银亚洲4000万美元注资,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业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2004年5月13日,盛大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05年7月软银亚洲撤出盛大,兑现5.6亿美元,从4000万到5.6个亿,不到3年,投资收益高达1400%。
案例3——携程网
1999年10月,携程网吸引IDG第一笔投资,2000年3月吸引软银集团第二轮融资,2000年11月引来美国卡莱尔集团的第三笔投资,前后三次募资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2003年12月10日,成立仅仅4年多的创业型公司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携程网也随即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轮海外上市的一个成功典范。
案例4—— 阿里巴巴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1422元!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的B2B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挂牌。总市值超过200亿美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内部财富分配格局,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亿股。 2014年9月21日,阿里巴巴上市不仅造就了马云这个华人首富,还造就了几十位亿万富翁、上千位千万富翁、上万名百万富翁,这是一场真正的天下财富盛宴。阿里巴巴上市前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阿里巴巴集团于美国时间9月1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确定发行价为每股68美元,首日大幅上涨38.07%收于93.89美元,现股价102.94美元,股本仅为25.13亿美元,市值达到2586.90亿美元,收益率达百倍以上。相当于当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1422元。
案例5——腾讯当年
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4400元!
2004年6月16日,腾讯上市,造就了5位亿万富翁、7位千万富翁和几百位百万富翁。腾讯上市前公司注册资本6500万元人民币,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上市票面价值3.7港元发行;第二年,腾讯控股开始发力飙升,当年底,其股价便收于8.30港元附近,年涨幅达78.49%;到2009年时,腾讯控股以237%的年涨幅成功攀上了100港元大关,为香港股市所瞩目。
2012年2月,该股已站在了200港元之上,此后新高不断。2014年3月该股股价一举突破600港元大关,2014年5月将一股拆为五股,现单股股价为136港元,总市值达到15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上市前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4400元。
案例6——网络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780元!
2005年8月5日,网络上市,当天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网络上市前注册资本为4520万美元,2005年8月5日,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起步,一路飙升,开盘价66美元,收于122.54美元,上涨95.54美元。
首日股价涨幅更是达到353.85%,现股价为227.53美元,增长上百倍,网络现市值近8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上市前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780元。
案例7—— 格力电器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51元!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当时总股本为7500万元,每股净资产为6.18元,如今股价达到41.19元,总市值达到1238.94亿。相当于当年上市总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51.92元。
案例8——贵州茅台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095元!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每股发行价31.390元,上市首日开盘价34.51元,上市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500万元,现今股价177.47元,总市值达到2026.7亿,相当于当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095.5元。
案例9——东阿阿胶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416元!
1996年0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圳挂牌上市,当时注册资本为6238万元,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5.28元,如今股票价格达到39.48,市值更是达到258.08亿元。相当于上市前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416元。
案例10——海尔电器
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367元!
青岛海尔于1993年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每股实际发行价为7.38元,而今股票价格为20.13元,青岛海尔上市前注册资本1.5亿,现今市值为550.93亿元。相当于当年上市2 前投资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367元。
⑹ 成都高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冠抄城·教育是一家具有港资背景的多元化企业,大力布局教育全产业链,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恪尽企业的社会责任。冠城集团旗下除了与百年名校成都七中合作兴办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外,还引进香港著名幼儿教育品牌启思教育。
法定代表人:洪清鹏
成立时间:2003-01-14
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0000175616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顺城大街308号冠城广场17楼I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