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的几条重要航线,,它们各经过哪些海洋、海峡、运河
世界主要的海运航线(含港口)
1.北大西洋航线:西欧(鹿特丹、汉堡、伦敦、哥本哈根、圣彼得堡;北欧的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一北大西洋一北美洲东岸(纽约、魁北克等)、南岸(新奥尔良港,途经佛罗里达海峡)。
2.亚欧航线:也叫苏伊士运河航线,东亚(横滨、上海、香港等港口,途经台湾、巴士海峡等)、东南亚(新加坡、马尼拉等)一马六甲海峡一印度洋(南亚科伦坡、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等)一曼德海峡(亚丁)一红海一苏伊士运河(亚历山大)一地中海(突尼斯、热那亚)一直布罗陀海峡一英吉利(多佛尔)海峡一西欧各国。
3.好望角航线:西亚(阿巴丹等,途经霍尔木兹海峡)、东亚、东南亚、南亚一印度洋一东非(达累斯萨拉姆)一莫桑比克海峡一好望角(开普敦)一大西洋一西非(达喀尔)一西欧,载重量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4.北太平洋航线:亚洲东部、东南部一太平洋一北美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温哥华、西雅图等),是亚洲同北美各国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不断增加。
5.巴拿马运河航线:北美洲东海岸一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城)一北美洲西海岸各港口,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具有重要意义。
6.南太平洋航线:亚太地区国家(悉尼、惠灵顿)一太平洋(火奴鲁鲁)一南美西海岸(利马、瓦尔帕莱索等)往来的通道。
7.南大西洋航线:西欧一大西洋一南美东海岸(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的海上通道。
8.北冰洋航线:东亚(海参崴)一太平洋一白令海峡一北冰洋一北欧(摩尔曼斯克)一大西洋一西欧
其中1、2、3、4四条航线是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北大西洋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运输路线,好望角航线是石油运量最大的航线,被称为西方国家的“海上生命线”
⑵ 大阪和伊斯坦布尔各有什么特色
大阪(おおさか)
罗马名:Osaka
①日本府名。大阪府在日本本州中西部。一级行政区。西南邻大阪湾。面积1,867平方公里。人口870.6万(1990)。包括31市,13町、村。首府大阪市。北、东、南三面为山地所围绕,北、东部海拔500—600米,南部较高,最高点岩涌山898米。中为大阪平原。淀川、大和川及其支流流贯。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霜雪较少。旧河内、和泉两国和摄津国的东半部。古日本交通、商业要地,多史迹。西日本的经济中枢,经济地位仅次于东京都。轻重工业综合发展,以机械、电机、化学、钢铁、金属加工、食品、纺织等工业为主。大阪市、堺、泉北临海工业地带为核心区。耕地大部为水田,城郊蔬菜、花卉、果树园艺业与乳牛、猪、鸡等饲养业发达。水陆空运输繁忙。大阪国际机场(在伊丹,属兵库县(ひょうごけん))为大阪、神户(こうべ)空中门户。
②日本重要港市。大阪府首府。与东京(とうきょう)(区部)同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本州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人口254.1万(1986),仅次于东京(区部),为日本第二大城。面积212平方公里。由26个区组成。古称浪速、难波,后名大坂。明治初改作大阪。古代曾为中日交通要冲。1583年筑城后商业繁荣。1868年开港,1874年铁路通达。运河网发达,号称“水都”。1889年设市后工业迅速发展。阪神工业地带的核心。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区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化学、机械、钢铁、金属加工、出版、印刷、电机最为重要。西部临海地域为重化工业集中区。海陆空交通枢纽。出口钢铁、录像机、机械、金属制品等。进口工业原料、矿产品等。西日本文化中心,有国立大阪大学等高等学校多所和大阪城、四天王寺(593年建)等古迹。周围多卫星城市,相互毗连,为东海道城市地带的一环。
大阪是一座1400年以前人们在此聚集?p进行交流的繁华城市。被称为“水之都”的大阪,自古以来就凭借河海交汇之优势,与国内及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频繁地交往,位于大阪的港口“难波津”是与海外进行交流的重点地区。
七世纪中叶,在大阪建都“难波宫”,它作为日本最古老的城市而久经繁荣沧桑。当首都被迁到奈良、京都等地之后,大阪仍作为与国外进行贸易交往的重要之地,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近代,它作为物质流通的中心地区,而发展成为一座被称之为“天下厨房”的商业城市。大阪商人所特有的向往自由和努力进取的气质,是大阪的一大特征。净琉璃、歌舞伎等代表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一直被保存延续至今,同时,被称之为“吃穷”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不断发展。
大阪划分为26个行政区,城市布局呈方格状,东、西、南北四区为市中心。政府机关多集中在东区和中之岛;金融机构、银行多集于今桥、高丽桥、御堂筋等地;公司、商社、事务所集中于中之岛、堂岛等地;梅田、巴顿土层以及以通天阁为中心的新世界三大闹市区,云集著名的剧场、影院、酒店和百货店。
大阪高楼林立、商业繁荣、城市绿化率高。大阪的地下街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各有自己的特色。在层与层之间,有螺旋形的楼梯相通。还有一条人造小溪贯穿地下街之间,潺潺流水,清澈可见。地下街的两旁,商店林立,餐馆、酒吧间和电影院一个挨着一个。大阪的地下街既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又是一个情趣别致的游览胜地。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ISTANBUL)简介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省省会。全市面积 254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180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拜占庭帝国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成为正式名称。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帕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城市地位
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横跨亚、欧两洲,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名列世界第36位),大部分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海岸线长达8333公里,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作为世界文明之都的伊斯坦布尔,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土耳其的“心动之地”。 在土耳其的历史、商业、民间传说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均独占鳌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即为交通、军事、商业和宗教的重地,并曾为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有3000多年历史,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管是罗马式斗兽场还是妻妾成群的后宫,都令人怦然心动。从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君士坦丁堡古城的古典支柱、高低错落的圆形拱顶、高耸的尖塔装饰着整个市区。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峡,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O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馆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其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艺术的杰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关于圣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画,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在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画栋、镂金刻银,有许多奥斯曼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市内西岸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
景观
景观:托普卡匹皇宫,苏雷曼尼亚清真寺,圣索菲亚,蓝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馆,卡里耶博物馆,朵马巴恰皇宫,地下宫殿.
⑶ 土耳其,委瑞内拉,希腊的经济体系是如何被人搞垮的
早在前几年,土耳其的经济可谓是“欣欣向荣”,甚至还被很多专家看做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国家,还与越南,印尼,南非,和阿根廷合称“展望五国”。
所以,这突如其来的经济崩盘让很多人都很吃惊。很多人说,这次土耳其经济瞬间崩盘是由于美国的贸易制裁。但实际上,这只能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其根本,其实是土耳其借了大量外债与大批量印钱。
从2003年开始,土耳其一直没有停下它大量印钱的脚步,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土耳其的M2整整增加了24倍。放眼全球,能和土耳其相提并论的国家也就只有几个而已。
除了大量印钱之外,土耳其还借了大量外债。根据2018年第一季度公开数据,土耳其的外债为4667亿美元,占GDP的5.5%。
也许有人会说,赤字高有什么问题,美国也赤字,还比土耳其情况更严重。但问题是,美国的债券有人买,它可以借新还旧。但土耳其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它只能借短期外债去偿还旧债。
大举外债导致土耳其的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一旦出现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外债就会膨胀,会直接压垮本国企业和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曾评价过土耳其的经济危机,他认为,这次危机和20年前的亚洲经济危机十分类似,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们也是借了很多外债。后来,因为一些偶然原因,泰铢大幅贬值了17%,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链式反应。
那么,明明已经有“前车之鉴”,土耳其为什么还会借那么多外债和大量印发货币?这些钱最终都拿来干什么了?
据公开数据表示,这部分钱主要流向了两个方向:基建和房地产。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先后总共投入了1350亿美元,用于各类基建投资:修铁路、修机场、修运河、能源……
《纽约时报》曾这样描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它就像黑海上空的堡垒一样隐隐约约,它被设计成激起人们敬畏之情的样子,凸显了土耳其想要重获帝国荣耀的愿望。”这个新机场投资120亿美元,预计2023年完工,设计运送量2亿人次,而土耳其总共人口只有八千多万。
在新机场的西边,还计划在明年开挖一条45公里的“伊斯坦布尔”运河。这条运河预计投入超过300亿美元。
目前,全世界在建的十大超级项目,土耳其占了六个。
除了基建外,还有房地产。房地产可以说的上是土耳其的支柱产业,占据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左右。
在过去的几年里,土耳其的房价可谓是高歌猛进,多次登上莱坊全球房价指数前六名。
⑷ 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土耳其的运河的建造和战争有关系,怎么解释清楚
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土耳其只有这么一条具有实际意义的运河就是伊斯坦布尔运河,链接重要的出口和进口,和战争有什么关系。。。,这个小朋友是不是说错了,是苏伊士运河?
⑸ 伊斯坦布尔海峡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
海峡全长30.4公里,最宽处为3.6公里,最窄处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
博斯普鲁斯在希腊语中是“牛渡”之意。传说古希腊万神之王宙斯,曾变成一头雄壮的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从这条波涛汹涌的海峡游到对岸。海峡因此而得名。
既然叫做“海峡”,当然是天然形成的了,否则就该叫做“运河”。
⑹ 从广洲到伊斯坦布尔需经过哪些海域
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海,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伊斯坦布尔。
⑺ 君士坦丁堡公约签订的意义是什么
独霸苏伊士运河之梦的破灭
——英、法、俄等国签订《君士坦丁堡公约》1869年11月7日上午9时,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地中海东南岸的塞得港,港口两旁挤满了人群。人们的心情如同这灿烂的阳光,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一会儿,拥挤的人群中发出了欢呼声,人们高喊着“来了!来了!”原来,塞得港即将迎来第一艘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轮船。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苏伊士运河终于正式通航了。
苏伊士运河全长172.5公里,位于今天埃及东北部、西奈半岛的西侧。它北通地中海,南到红海,沟通了大西洋、印度洋,连结欧、亚、非三大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的国际航运水道。在今天世界上所有通海运河中,无论从使用国家之众、通航船只之多及货运量之大等方面,苏伊士运河均名列第一。它的开通,使得欧洲到印度的水路航程比原先绕道好望角要缩短一半,马赛到孟买的航程比原先缩短了5940公里。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经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公元前7世纪时腓尼基航海家首次环非洲航行,就是从这儿出发的。后人把这条运河称为法老运河。但到了公元8世纪,哈里发阿里·曼苏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命令把它堵塞,从此,法老运河也就被人们遗忘。
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远征军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登陆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甚至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测,准备在这里再重新挖掘一条运河。但遗憾的是,由于测量中出现了严重错误,他们认为红海海面要比地中海海面高出10米之多,要在这里开凿运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久,由于法国国内政局的变化,拿破仑急于回国夺权,开凿运河的事就这样被耽搁下来。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英法等国都急于打通地中海到红海的通道,开凿运河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法国为了加强自己在中东的势力,并争夺印度洋霸权,1854年,派遣曾经担任法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勒塞普斯来到开罗总督府,送上很多礼品,并用花言巧语最终骗取了埃及总督赛义德的信任,法国取得了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决定成立“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资产为2亿法郎。当时合同规定:法国对运河区的租借期为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归埃及政府所有;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运河所需全部土地及劳动力;公司有权免费输入开凿运河工程所需要的机器,埃及将获得纯利的15%。这个合同对埃及显然是不利的,租期长、获利少、免税进口将影响埃及财政收入,特别是开凿运河所需的土地转归公司所有的规定,使埃及的未来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英国最初非常担心自己在地中海东部和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受到影响,因而竭力阻挠开凿运河。后来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人民大起义,英国也感觉到开凿运河的必要性,不久也就对此予以默认了。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在众多国家的关注下终于破土动工了,先后有数十万埃及劳工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运河采用了埃及工程师南特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开一条南北基本垂直的人工运河,中间又利用了三个湖泊,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开凿难度相当大。盐渍地十分坚硬,在当时机器设备极其缺少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手段挖掘它确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沙漠中的烈日下,几万劳工不停地干活,首先得解决用水问题,而沙漠中又哪里能找得到那么多的淡水呢?为此,工程师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不得不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开凿一条尼罗河引水渠把淡水引过来。这样,运河修到哪儿,水渠也就修到哪儿,实际上工程量增加了一倍。即使是南段的湖泊区,因为湖水太浅,施工时必须先把湖水排干,再把湖底挖深,难度仍然不小。
在此后的近十个夏季里,赤日炎炎之下,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非洲东北部沙漠上,无数的埃及劳工用锄头、铁锹等最简陋的工具不停地挖着,甚至一些人干脆用双手挖掘着、用篮子搬运着泥块。由于要常年忍受北非沙漠上毒辣的阳光,他们一律裸露着上半身,黝黑的肌肤与凸现的肋骨十分抢眼。法国资本家们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埃及民工,强迫他们冒着酷暑、忍饥挨饿、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他们的伙食也很差,生病时没有必要的医药,处境与4000多年前修建法老金字塔时的埃及劳工不相上下。他们终日辛勤地忙碌着,过度的劳累、饥饿与疾病夺去了他们当中12万人的生命。因此,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埃及劳工们用累累白骨垒成的,它也是西方殖民者压迫埃及人民的历史见证。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公认,于是对运河管理权的争夺也日渐激烈起来。苏伊士运河对正在极力对外扩张的大英帝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国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据为己有。此时埃及政府正因为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874年11月不得不决定卖出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闻讯后,竭力阻止埃及把股票卖给法国。同时,英国首相狄斯累利在未经议会讨论和内阁同意的背景下,擅自借款迅速地把这批股票买入自己的手中。后来在1875年2月英国议会讨论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狄斯累利经手的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从此,苏伊士运河管理权分属英法两国所共有。
1882年,英军入侵埃及,并迅速占领了整个运河区,企图独占苏伊士运河。由于苏伊士运河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航道,因此各国政府对这条运河的通航与安全极为关注。在西方国家的一致反对下,1AAAA年10月,英国被迫同法、德、俄等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承诺苏伊士运河在战时和平时一样,对任何国家的商船或军舰自由开放,不许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打仗。这样,英国独占运河的企图并未实现。这种由英法两国共管的局面维持了近百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埃及人民长达数年的斗争,浸透着埃及人民血汗与辛酸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的手中,并且更好地发挥着作用。
⑻ 亚欧以什么运河为界
没有什么运河
亚欧:伊斯坦布尔海峡、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
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
其他的的洲都是海洋为界的。
⑼ 中国从乌克兰买的航母从伊斯坦布尔旁的这条海峡通过,这是什么海峡,还是人工的运河
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是自然形成的,人工的也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怎么可能人工开凿那么宽,放古代更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个海峡南边是马尔马拉海,再南边还有一个海峡,这两个海峡连同中间的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海,一起成为了亚欧两洲的南边的分界线,也让土耳其成为了一个跨越亚欧两洲的国家。这个海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为北边的黑海有俄罗斯跟乌克兰这两个国家,想当初,还有前苏联的黑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