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对冲基金起步

对冲基金起步

发布时间:2021-05-30 10:56:17

Ⅰ 种子资本的种子资本与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业先驱迈克尔 斯坦哈特一直批评对冲基金经理已沦为资产汇集者。今春斯坦哈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如今的基金经理似乎满足于回报率跑赢大盘即可,真正赚钱则是靠扩大资产规模,依赖管理费生存。他说,如今的对冲基金业务正在沦为一个奖励机制,鼓励做大基金,而不是追求制胜的回报率。
部分观察人士(或者说持怀疑态度的观察人士)认为,对冲基金引入种子投资将使得投资者有机会参与斯坦哈特不屑一顾、却能带来高额回报的机制,以便从中分得一杯羹。毕竟,只要资金持续流入,收取管理费的模式就能保证哪怕最平庸的基金经理都能挣到钱。谁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呢?
所谓种子投资,正如你可能听到的那样,即注入早期资本。对冲基金种子的规模大到足以帮助一个基金经理起步;而且一些种子投资者还同时提供推介、风险管理和后台帮助。如果投资是来自知名公司——如Larch Lane、Reservoir、Protégé、百仕通(Blackstone)或SkyBridge——则无异于一剂早期的成功定心丸。
获得种子投资的对冲基金有点像契约奴工。种子投资人提供资金、协助推介,有时可能还会给对冲基金带来好名声,作为回报,投资人将获得对冲基金的股权以及约定时间内的部分基金管理费收入。

Ⅱ 对冲基金中国哪里有啊市场大跌也能对冲掉风险,照样赚钱的基金,有人知道吗

国内的话,就是结合使用股指期货,来对冲市场的单边下降风险
据我了解,有两家机构有推出。今年来表现不错

截至今年7月28日,易方达的首只“一对多对冲基金”,3月成立,在4月中旬完成建仓,目前赢利幅度超过3%,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11%左右。

几乎同期成立的国泰君安“君享量化”集合理财产品今年6月10日单位净值超过了1.01元,其后一直慢慢增长,7月15日的单位净值为1.018,7月22日的单位净值为1.0185,对应的成立以来收益率达到了1.85%。

相比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强很多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Ⅲ 董事长唐毅亭:中国私募基金为什么一定会崛起

第一: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空间巨大
全球对冲基金规模达到2.74万美元,年均增速保持得非常快。中国私募基金从2011年开始发展壮大,截止到2016年8月份,证券类私募是2.2万亿人民币。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还是有差距的,总结了几个数据。
英国和美国这两家传统的金融强国的对冲基金,包括公募基金的特点,特点就是深化非常高,美国和英国私募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2和16%,公募是98%和95%。我们认为对冲基金这个行业是金融行业的明珠,对冲基金行业占GDP的比例实际上反映了这个国家金融业的繁荣程度,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业确实是非常发达。
中国私募基金规模仍然非常小,刚才王沿教授已经介绍了,大概1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规模都在300亿美元以上,对于中国的对冲基金模大概是600亿人民币左右,这个规模跟海外相比还是一个零头。

第二:三种力量的推动
中国的私募基金虽然和海外的私募基金相比规模差距相当大,但是有三种力量推动中国私募基金在全球的崛起。
1、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证券投资市场对海外的开放程度不断地提高,随着股市和债市开放的政策的出台,以及中国市场被纳入国际上的重要指数,将带来海外对人民币的强烈需求。作为中国的资产在全球海外基金的资产配置中比例是少得可怜,基本上不值得一提,但是2015年7月和9月,中国央行向其他国家的央行先后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2016年2月央行放开境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额度,表明我们的门槛已经拆除了,大门已经打开了,你要投资股票无论是对内对外,现在走额度没有了;你要投资债券的话,今天央行放开了额度,可以直接到央行申请银行间债券投资额度。
我们看看中国的市场对海外投资者意味着什么?首先是中国债券市场是美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一半,美国是13万亿美元,而中国大概是它的一半。境外投资者已经开始行动,这个就是我们画的表,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的速度,这条红色的曲线就是它们投资中国国债的每月的投资量,是呈大幅度地增加,现在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债的数量在每月的增量占据了20%的比重。中国沪深两市的总市值是7.9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的股票市场的吸引力对海外投资者来说越来越强。
说到商品,今年火爆的商品给大家一个认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商品交易市场,其中黑色、化工成交量成为全球第一,如果不能参加这个市场那么全球的对冲基金是名不副实的。欧洲和日本率先进入负利率的时代,而全球投资者在负利率的时代中对外证券投资越来越大。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的方式通常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方式,通过FOF或者MOM的形式,对对冲基金具备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和稳定的业绩回报的特点成为机构投资者非常青睐的投资工具,截止到2016年6月投资对冲基金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238家,对冲基金配置规模为7350亿美元,占总规模的25%%,所以中国本土资产管理机构、指数化产品将成为海外资金投资中国市场的主要工具。

2、国内居民的全球配置方兴未艾
到2020年,财富管理规模我们将达到174万亿元。中国私人部门对外净投资仍然维持在负值水平,日本私人部门对外净投资金额高达2万亿美元。图中蓝色的是日本的私人部门的对外投资,红色的是中国的私人部门的对外投资,中国是呈现负的一万多亿美元,而日本是正的两万多亿美元,如果中国私人部门从负的一万多亿美元变成日本那样,那么意味着将近有3万亿美元的资产出海做资产配置。

3、中国央行全球影响力凸显
中国的经济体量、中国的高速发展通过中国央行的独立性开始在全球的资产市场表现出来,什么意思?过去中国的央行的人民币是挂钩美元的,所以美国的货币政策就使得局限了中国央行的操作空间,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就等于看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常一致,但是中美汇率开始走向互动,中国慢慢跟美元脱钩,体现出了中国央行对全球资产的影响力。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中国金融、实体经济经济体,还对全球金融及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在今年尤其明显。红线是央行的规模,是各国央行规模里面是量最大的。中国央行的影响力凸显,主要是表现在今年两次汇率波动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一次是去年的8月份,一次是今年的1月份,由于人民币贬值导致汇率的波动,过去人民币贬值的幅度非常小,每次只有2%—3%,是一个相当稳定的货币,但是这样的贬值幅度却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是同时发生的,这个阶段的标普指数和发达市场的指数的两次大跌。

由于中国本土私募基金对央行政策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深刻,中国的对冲基金在这个方面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政策的优势,过去这种优势得不到发挥,主要是中美整个挂钩的原因,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加强。

中国私募基金将成为承接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需求的主要力量,也将成为帮助国内资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新生力量,借助中国央行影响力成就世界一流对冲基金,国内私募基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外私募基金设立的情况也是非常理想,近两年中国在海外设立私募基金的力度都大幅度加强。

第三:做优做强中国私募基金

中国私募基金经过13年的发展,2003年开始起步,2013年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就是管理人备案制度,大大促进了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

怎么样和国际一流对冲基金接轨?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全球视角的投研体系,二是具备符合国际惯例的风孔体系和基金法律架构,三是对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充分了解,四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中国私募基金需要遵守八条底线要求,自觉规范私募基金各项业务发展。

做优做强中国私募基金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这些方面,在国内要形成全球认可的基金法律架构,形成若干注入杭州基金小镇作为示范效应的私募基金集聚地,你得有一个实体;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国私募基金在发行、投资运作方面的法律架构和全球投资通道,借鉴托管、行政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符合国际惯例的基金架构将有利于海外投资者直接认购国内发行的私募基金。现在虽然有基金小镇,虽然国外很多资产配置机构对国内的私募基金非常感兴趣,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没有办法直接投资于国内产品,因为海内海外的法律架构差距很远。要借助PB制度,提供国内私募基金投资的桥梁。

Ⅳ 次级债究竟与对冲基金有什么关系呢

世纪初,美国IT产业泡沫破裂,导致经济增长迟缓,随后的“9?11事件”又再次重创美国经济。因此,为了挽救深陷困境的经济,美国政府开始不断扩大财政赤字,通过国际经常项目消耗世界财富,同时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刺激国内需求,不断鼓动国民超前借贷消费,美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房价迅速上扬,炒房盛极一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但从2005年开始,美联储又连续提息,利率大幅攀升,加重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炒房者利益链条断裂,贷款还不上,变卖房产又面临损失,于是次级贷款风险迅速暴露。虽然,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独立,中国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显然,刺激我们警惕和反思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经济影响本身。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信用程度差(包括收入不确定、负债较重、资信证明缺失等)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有三种:第一种是面向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还款能力强的客户提供的优质贷款;第二种是面向信用分数在620-660分之间,还款能力中等的客户提供的可供选择式贷款;第三种就是面向信用分数在620分以下,没有固定收入证明的较差客户提供的次级贷款。根据规定,次级贷款利率比联邦基准利率高出2-3个百分点,比同类优质贷款高出1-2个百分点。 不管贷款利率如何高,由于有国家推动,美国不动产市场火爆,房价节节攀升,连创新高,房地产预期收益的巨大诱惑令大众纷纷加入了由租房到买房的超前消费行列。美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和大众都相信美国不动产会不断升值,于是便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跟进,这个泡沫被吹得越来越大。而到了2006年,美国外债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居民储蓄率连续两年为负,国家和老百姓的财务状况已经脆弱到了极点。同年,在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结构中,非优质资产已达40%。 但问题远非到此为止。放贷机构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它们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因此,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CDS、CDO以及CDO平方等等。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2007年一季度美国仅CDO产品就发行了2500亿美元,而在2005年,全年才发行2490亿美元。 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步伐的加快,不动产市场泡沫逐渐破裂,次级贷款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面临巨大压力。2007年上半年,危机显现,次级抵押贷款违约还款率创历史新高,出现大量拖欠还款。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两年美国房贷违约呆账金额将攀升至2250亿美元,如果房价继续下跌,银根紧缩,购房者无法再融资,房贷违约金额可能升至3000亿美金,届时将有150至200万户住宅或被金融机构收回。 更为严重的是,因衍生金融产品的杠杆效应和美元资产的全球性,使得这场危机不仅在美国迅速传播,进而波及到欧洲、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因购买了这类产品而未能幸免。这场危机由此带动全球各级股票市场的股市大跌(其中道琼斯指数下挫400点),以及数只全球知名银行旗下基金宣告巨额亏损和冻结。据美林、高盛等公司的估计,这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约在500-1000亿美元左右。 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央行联合行动,陆续注资4000亿美元救市。8月17日,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9月18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大大超出原先预计的25个基点,全球一片不安和恐慌。 在我国,由于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中国股票市场受波及程度最浅。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中信银行(9.97,-0.04,-0.40%,进入该吧)虽都涉及了这场风波,但因刚刚起步接轨国际金融市场,涉及金额数量不大,预计不会有巨额损失。可这只是表面现象,9月份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第一笔投资,即30亿美金入股美国私募基金BLACKSTONE,上市仅仅1个月,因受次级债风波影响,股价一度遭受近20%的账面损失,现在仍然报亏。中国开发银行斥资75亿欧元投资英国巴克莱银行新股,同样因受次级债风波影响,巴克莱银行股票一路下跌。以上两单中国金融机构大手笔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的业务,均被业界视为操作性败笔,因为它们的投资方向也许没有错误,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忽视了全球一体化下外部危机强大的传导性。 虽然这场危机目前对我国金融市场冲击不大,但随着我国金融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享受全球一体化的收益和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风险已是必然趋势。因此对于我们银行从业者来说,提高对金融衍生产品放大功能双面性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它积极的作用在于能够分散和对冲风险,但它也会积聚风险,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大,进而引发系统性的灾难。 其次,由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对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思考。 研究房地产抵押贷款首先要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及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国内目前有两种论断。一种是以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理论派。他们认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具有强烈的传导性,在房地产景气的时候,炒房不是问题,一旦形势出现逆转,谁来接盘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今天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危机,就是中国房地产业泡沫破灭时将出现的情景。中国房地产的只涨不跌,将占据中国大量资源,但却无益于中国竞争力的提高。资源向房地产业的分流,必将减少其他行业的资源注入,从而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泡沫破灭时,爬得越高的房地产业将摔得越狠,并将再一次拖累中国经济。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更为有效的调控措施。 另一种观点是以王石、潘石屹等房地产商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认为,尽管各界对中国楼市存在泡沫的担心与日俱增,但由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的住房需求,中国住房价格还将继续上涨。事实也验证了他们的说法。中国房地产业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正经历新一轮的上涨狂潮。8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3%。尽管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于投资者信心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还未消除,但目前香港及内地股市中中国房地产板块总体表现很好,多家公司股价都达到历史高位,显示出市场情绪依然是正面的。同时,地产类上市公司近期也借股市与房价双飙时机,纷纷增发新股,跑马圈地。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我们不能过于谨慎也不能盲目乐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其特殊性但也不可能独立于全球经济之外。由于高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国的确存在着巨大的住房需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投机行为所产生的住房高空置率,北京的住房空置率已超出国际警戒线。住房高空置率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伏笔。 因此,在中国当前形势下,作为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房地产抵押贷款这个挣钱的市场,又要面临比在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发放难度大得多的风险。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处置抵押物的法律不健全等等,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着太多的操作风险。同时,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远没有被证券化,未来所有的危机都系在银行这一根线上。也就是说,中国银行(6.43,-0.02,-0.31%,进入该吧)业面临的房贷风险一旦成形,其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将会更大,对银行的冲击将会更猛烈。 故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抵押贷款操作流程上应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动态管理,并引进外部权威个人资信机构进行资料共享,最大可能的保证借款人资料的真实性,降低不良客户隐患。同时,大力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相关房地产信托产品的研发,进行风险分散,提高危机预防和应变能力。
满意请采纳

Ⅳ 中国有对冲机制基金吗

2010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制度推出后,对冲基金开始登陆中国,今年以来多只中国对冲基金产品陆续问世。作为国内对冲基金业务的先行者,易方达基金今年以来已发行了多只A股对冲基金产品,并于日前在北京举办"2011易方达对冲投资策略年会"。
此次对冲投资策略年会是易方达对冲策略研发中心促成的中国对冲基金界聚首交流的一次盛会,来自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多位业内专家以及感兴趣于中国对冲基金的投资者齐聚一堂,与美国对冲基金研究学者共同探讨对冲基金在中国的未来发展。
易方达近年来在对冲基金投资运作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致力于对冲策略的研发及对外交流,今年成立了首个中国对冲策略研发中心,在对冲领域作出了诸多创新和推动。易方达对冲策略研发中心由刘震等来自于美国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作为主要成员,并作为公司的常设组织与国际对冲领域的领先机构开展业务研讨和交流。
会议特邀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研究专家、畅销书《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出席,将他对国际对冲基金历史发展及现状的研究成果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度分享。易方达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就中国对冲基金的起步和发展状况作了精彩发言。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学教授李海涛博士就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借鉴与业者作了交流。
中国资本场在2010年后才有对冲机制,使中国对冲基金起步成为可能,而高端投资市场的高速发展也促使了对冲基金的发展。对冲基金是资本市场中"另类投资"的一大类,在国际成熟市场中已成为主流,管理着超过2万亿美金的资产,同时对整个资本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作中国对冲基金是一个高风险的、边缘化的一部分,我想通过一些对冲基金的成功例子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马拉比说,"对冲是把你想承担的风险缩小到一个领域,把其他你不想承担的去掉。"
比如,如果一个投资者觉得福特汽车比通用汽车好,也许他的判断是对的,但是买了福特汽车市场下跌了,他照样很可能亏钱。而如果他是买了福特汽车、卖空通用汽车,则不管市场涨落,只要福特比通用好,他就能赚钱。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冲基金就像用一个步枪去打一个目标。这样可以把你不想承担的风险对冲掉,然后利用杠杆去放大你的收益。如果你要是用杠杆去放大一个狭窄的、自己有信心的风险,那么这个风险也许并不很大。"而在刘震的概括中,对冲基金这种特征可以称为"投资性价比较高"。
刘震介绍,国际成熟市场上对冲基金按投资策略分有很多种,包括多空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固定收益套利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国际宏观策略,等等。中国对冲基金应借鉴这些工具。与传统公募基金相比,对冲基金追求的是与市场无关的,投资性价比较高的绝对收益。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公募基金也有较大不同,多数不是在判断择时,而是通过发现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定价不有效性,获取与市场无关的绝对收益的。
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是高净值人群和机构投资者,但是因为中国对冲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是个新鲜事物,多数投资者对此还有一个认识,理解与接收的过程。易方达于2009年在香港发行了首只中国对冲基金,2010年签订了国内基金业首只A股对冲基金,2011年发行了一系列对冲产品,第一只产品即为国内首只按照《证券投资基金股指期货投资会计核算业务细则(试行)》设计并规范运作的"一对多"对冲基金。

Ⅵ 为什么很多对冲基金总部在康涅狄格州

格林威治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面积很小,只有174平方公里,集中了五百多家对冲基金。格林威治经过几十年的自然发展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可以说它是自发形成的,但是也有过政府的因素在里面。它的税收特别优惠,这一点吸引了很多对冲基金在那里落户。对冲基金聚集区要放在沿海地区,因为网速非常重要。现在都是拼毫秒级的,网速差个几秒就是很大的劣势。沿海离海底光缆比较近,比如上海的崇明岛就有海底光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对冲基金中心还要离金融中心近,因为牵涉到银行的兑换,至少要跟一个比较大的分行有关系。还有就是它周边的经济一定要发达。对冲基金的客户希望所投资的基金离他们不要太远,放钱在不太远的地方比较靠得住。所以对冲基金的基地建在穷乡僻壤是不行的,周边一定要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冲基金基地还要有严格的安保系统。2003年在格林威治的地下室发生了一个很有名的绑架事件, ESL是一个很有名的基金,掌控着大概90亿美元,它的老板曾经是康州首富,这个人在地下的停车库被绑架,绑架他的是三个小伙子,他们不知道他是康州的首富,就向他勒索,他就给了他们一张卡,这张卡里有500万美元,那些人高兴死了,就拿着500万美元到外面买比萨,就在他们买比萨的时候警察根据交易记录把他们抓起来了。对冲基金基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也非常重要,因为交易员压力非常大。
所以对冲基金园区一定要有娱乐设施,要有健康健身设施,同时最好有心理诊所。对冲基金聚集的地方物价和房价是非常高的,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尽量照顾到小基金或者刚刚起步的基金的生存状况。格林威治城都是豪宅,非常漂亮,风景如画,而且非常安静,但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对冲基金的年轻人没地方放松,比如他赢了很多钱想庆祝一下都找不到地方,这个地方适合老年人,六十岁以上的基金经理愿意安安静静地过日子

Ⅶ 虹口区对冲基金园区有多少家私募

作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具体行动,以及打造虹口区财富管理高地,实现虹口新崛起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内首个专业型功能性对冲基金集聚地――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于2013年10月18日在虹口北外滩正式开园。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屠光绍为上海对冲基金园区揭牌。12(数字以当天实际情况为准)家对冲基金机构负责人从有关部门领导手中接过首批入驻园区企业铭牌,标志着上海对冲基金园区正式投入运作,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对冲基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冲基金是业界公认的投资管理高级形态,它通常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要目的,以量化套利为盈利手段,被称为资本市场上另类投资。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万亿元美元左右,其中美国占据了60%的份额。我国的对冲基金产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机构也基本以民间私募基金为主体,但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上海市虹口区在近年来区域金融集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东风,启动了对冲基金园区的建设工作。
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以向入驻对冲基金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服务为主要目的,在园区内着力构建一个由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金融数据服务商、第三方销售机构等组成的优良的金融生态体系,确保有效降低入驻企业的经营成本,营造有利于对冲基金业务开展的经营、生活环境。同时,入驻企业还将在引导基金、人才激励、财税扶持、物业租金、医疗保障、交通设施等诸多方面,享受一系列由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
按照规划,园区在今后几年内将采取边运作边建设、稳扎稳打、逐步升级的发展思路,力争将园区打造成国内对冲基金集聚、创新和海外对冲基金的引进试点园区,最终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财富管理特色园区。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上海市金融党委、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证监局以及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10多个部门单位领导和100多家金融企业和机构出席了揭牌仪式。

首批入园企业,12家:
1. 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 上海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 上海好买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4. 上海鑫富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5. 上海富善投资有限公司
6. 上海开开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7. 上海远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8. 上海弘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9. 上海通金投资有限公司
10. 上海通华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1. 上海志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华西银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Ⅷ 次级债究竟与对冲基金有什么关系呢求大神帮助

世纪初,美国IT产业泡沫破裂,导致经济增长迟缓,随后的“9?11事件”又再次重创美国经济。因此,为了挽救深陷困境的经济,美国政府开始不断扩大财政赤字,通过国际经常项目消耗世界财富,同时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刺激国内需求,不断鼓动国民超前借贷消费,美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房价迅速上扬,炒房盛极一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但从2005年开始,美联储又连续提息,利率大幅攀升,加重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炒房者利益链条断裂,贷款还不上,变卖房产又面临损失,于是次级贷款风险迅速暴露。虽然,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独立,中国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显然,刺激我们警惕和反思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经济影响本身。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信用程度差(包括收入不确定、负债较重、资信证明缺失等)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有三种:第一种是面向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还款能力强的客户提供的优质贷款;第二种是面向信用分数在620-660分之间,还款能力中等的客户提供的可供选择式贷款;第三种就是面向信用分数在620分以下,没有固定收入证明的较差客户提供的次级贷款。根据规定,次级贷款利率比联邦基准利率高出2-3个百分点,比同类优质贷款高出1-2个百分点。 不管贷款利率如何高,由于有国家推动,美国不动产市场火爆,房价节节攀升,连创新高,房地产预期收益的巨大诱惑令大众纷纷加入了由租房到买房的超前消费行列。美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和大众都相信美国不动产会不断升值,于是便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跟进,这个泡沫被吹得越来越大。而到了2006年,美国外债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居民储蓄率连续两年为负,国家和老百姓的财务状况已经脆弱到了极点。同年,在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结构中,非优质资产已达40%。 但问题远非到此为止。放贷机构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它们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因此,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CDS、CDO以及CDO平方等等。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2007年一季度美国仅CDO产品就发行了2500亿美元,而在2005年,全年才发行2490亿美元。 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步伐的加快,不动产市场泡沫逐渐破裂,次级贷款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面临巨大压力。2007年上半年,危机显现,次级抵押贷款违约还款率创历史新高,出现大量拖欠还款。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两年美国房贷违约呆账金额将攀升至2250亿美元,如果房价继续下跌,银根紧缩,购房者无法再融资,房贷违约金额可能升至3000亿美金,届时将有150至200万户住宅或被金融机构收回。 更为严重的是,因衍生金融产品的杠杆效应和美元资产的全球性,使得这场危机不仅在美国迅速传播,进而波及到欧洲、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因购买了这类产品而未能幸免。这场危机由此带动全球各级股票市场的股市大跌(其中道琼斯指数下挫400点),以及数只全球知名银行旗下基金宣告巨额亏损和冻结。据美林、高盛等公司的估计,这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约在500-1000亿美元左右。 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央行联合行动,陆续注资4000亿美元救市。8月17日,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9月18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大大超出原先预计的25个基点,全球一片不安和恐慌。 在我国,由于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中国股票市场受波及程度最浅。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中信银行(9.97,-0.04,-0.40%,进入该吧)虽都涉及了这场风波,但因刚刚起步接轨国际金融市场,涉及金额数量不大,预计不会有巨额损失。可这只是表面现象,9月份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第一笔投资,即30亿美金入股美国私募基金BLACKSTONE,上市仅仅1个月,因受次级债风波影响,股价一度遭受近20%的账面损失,现在仍然报亏。中国开发银行斥资75亿欧元投资英国巴克莱银行新股,同样因受次级债风波影响,巴克莱银行股票一路下跌。以上两单中国金融机构大手笔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的业务,均被业界视为操作性败笔,因为它们的投资方向也许没有错误,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忽视了全球一体化下外部危机强大的传导性。 虽然这场危机目前对我国金融市场冲击不大,但随着我国金融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享受全球一体化的收益和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风险已是必然趋势。因此对于我们银行从业者来说,提高对金融衍生产品放大功能双面性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它积极的作用在于能够分散和对冲风险,但它也会积聚风险,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大,进而引发系统性的灾难。 其次,由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对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思考。 研究房地产抵押贷款首先要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及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国内目前有两种论断。一种是以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理论派。他们认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具有强烈的传导性,在房地产景气的时候,炒房不是问题,一旦形势出现逆转,谁来接盘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今天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危机,就是中国房地产业泡沫破灭时将出现的情景。中国房地产的只涨不跌,将占据中国大量资源,但却无益于中国竞争力的提高。资源向房地产业的分流,必将减少其他行业的资源注入,从而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泡沫破灭时,爬得越高的房地产业将摔得越狠,并将再一次拖累中国经济。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更为有效的调控措施。 另一种观点是以王石、潘石屹等房地产商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认为,尽管各界对中国楼市存在泡沫的担心与日俱增,但由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的住房需求,中国住房价格还将继续上涨。事实也验证了他们的说法。中国房地产业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正经历新一轮的上涨狂潮。8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3%。尽管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于投资者信心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还未消除,但目前香港及内地股市中中国房地产板块总体表现很好,多家公司股价都达到历史高位,显示出市场情绪依然是正面的。同时,地产类上市公司近期也借股市与房价双飙时机,纷纷增发新股,跑马圈地。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我们不能过于谨慎也不能盲目乐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其特殊性但也不可能独立于全球经济之外。由于高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国的确存在着巨大的住房需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投机行为所产生的住房高空置率,北京的住房空置率已超出国际警戒线。住房高空置率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伏笔。 因此,在中国当前形势下,作为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房地产抵押贷款这个挣钱的市场,又要面临比在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发放难度大得多的风险。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处置抵押物的法律不健全等等,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着太多的操作风险。同时,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远没有被证券化,未来所有的危机都系在银行这一根线上。也就是说,中国银行(6.43,-0.02,-0.31%,进入该吧)业面临的房贷风险一旦成形,其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将会更大,对银行的冲击将会更猛烈。 故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抵押贷款操作流程上应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动态管理,并引进外部权威个人资信机构进行资料共享,最大可能的保证借款人资料的真实性,降低不良客户隐患。同时,大力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相关房地产信托产品的研发,进行风险分散,提高危机预防和应变能力。
记得采纳啊

阅读全文

与对冲基金起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战略投资家 浏览:760
杭金投理财 浏览:968
融资租赁内控 浏览:331
基金一般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合适 浏览:189
非公开发行价格和现价 浏览:517
440葡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763
7月25日外汇牌价 浏览:811
中国银行贷款还款日期怎么算的 浏览:816
杭州鸿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398
互金爆雷投资者 浏览:110
皓月誉金黄金328 浏览:576
基金从业资质咨询电话 浏览:934
普陀山股票代码 浏览:385
顶点软件股票代码 浏览:998
买股票时机 浏览:861
10年沱牌酒价格表 浏览:895
历史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浏览:522
帝尔激光预估价格 浏览:352
中信银行美元人民币汇率 浏览:124
理财延期怎么办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