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氏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3001、四川南充:云开长远逸,永简南封庄,文声庭而参,荣仕芳秀年。3002、南阳李氏:云龙凤虎,克绍祖武。3003、辽宁李氏:云南发向,山东广昌;明初耀祖,金凤海洋。3004、湖北李氏:云(树)鹏洪(光)展(玉),桂(明)兰同绵;沐思承惠,普化达权;循规秉度,碧合珠连;世基良善,永远荣全。3005、潜阳李氏:云礽尊祖妙永,元康本宗从,厚世启大光,荣化时代廕,中和奕叶新。3006、青海李氏:云师养尔林,永福胜山青。3007、潜阳李氏:沄述云妙善,元仲仕玉庆,日东启大光,荣化时代廕,中和奕叶新。3008、山东淄博:云、田、洪、成、信、行。3009、潜阳李氏:云贤延至伯友,道仲胜世廷,永兴隆万代,长远富贵昌,中和奕叶新。3010、青州李氏:云、学、长、玉、洪。3011、应城李氏:云映大载,唯祖有德,永世克昌。3012、梁山李氏:云永安桂(广)树(大),梦(开)兰(昌)成(运)……峻峰光辉照,全民庆吉祥。3013、章丘鹅庄:云志厥忠[云毓万孝],庆延鸿绪,敦本维良;运际隆盛,哲司呈祥。3014、河南李氏:云、忠(纪)、良、道、金。3015、河南商丘:云忠为可继,胜善尚修明。3016、某地李氏:云中文广,大开昌运。3017、资兴李氏:毓秀钟灵,焕彩含芬,蔚为国华,世代流馨。3018、侃公子裔:毓元启应,夫宜奕至;履秩秉睿,允昌会成;修道立德,象贤希圣;学宗孔孟,儒绍周程;杨名上国,建绩大庭;联芳济美,世祚诒荣。3019、山东莱州:在、朝、座、钟、铭。3020、重庆李氏:在开先正,学宗大成。3021、某地李氏:再、克、廷、忠、孝、杰、义。3022、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3023、某地李氏:在、善、加、邦。3024、某地李氏:在盛通光,存廷文正;明德永照,世代荣昌。3025、云南广南:在思学廷占,成向贤子天。3026、蓼村李氏:再思原仲仁志大,萝添应惟崇宗祖;安邦定国遵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3027、某地李氏:再、维、通、光、昌、盛、秀。3028、浏阳麻园:再兴华胜润,厚德本延长;兆起英才盛,光昌太有常。3029、湖北利川:再至元华仁之大,梦中英雄同曾祖;安邦定国君成武,永佐朝庭一世清。3030、湖北十堰:再、中(忠)、仕、子。3031、沅陵蓝溪:占(正、才)高思显达,继世永贻芳;德泽长中秀,仁怀必自强;传家唯孝敬,俊杰振朝纲;先祖建功业,智子善文章;共和顺民意,科学能兴邦;青莲育精华,族盛源隆昌。3032、河南李氏:占、魁、光、宗、耀、族。3033、广西融安:占、太、天、森、云、开、荣.。3034、南京祖籍:占文锡武,集俊培英。3035、四川仪陇:章、崇、中、明。3036、某地李氏:章、世、福、志。3037、云南李氏:章、世、如、文、王。3038、某地李氏:兆、长、汝、志、国、家。3039、山东微山:肇崇思来,忠诚为质,耕读教佳。3040、湖北李氏:兆、大、明、美。3041、杞县李氏:兆殿尤允升,世泽德如玉。3042、湖南江华:肇国源世顺,大云仕泽。3043、某地李氏:兆国之光,茂建功德。3044、某地李氏:肇基德厚,思佐景期;胜应可贤,逢发生枝;星联辅相,运启文章;士培英俊,治进纯良;家修廷献,恩赐名扬;期承祖泽,永耀南方。3045、湘乡桥头:肇基宏复远,廷芳毓景魁;扬光锡善庆,名登献策台。3046、江苏淮安:兆、金、洪、健。3047、湖北枣阳:兆理华新启,德发万龙长。3048、河南信阳:兆启淮昌;英俊刚强。3049、山东日照:兆其绪宗,业一申首。3050、东海李氏:兆、庆、佃、学、爱。3051、某地李氏:兆、庆、同、新、立、志。3052、温州畲族:肇世子文,国土伯永,必有忠信;思宗荣昌盛,诗书振家声;明钦清日茂,祖德保安邦。3053、嘉禾李氏:造物资陶铸,民彝气至刚;经纶襄育煦,基序溯源长;高峻赓崧岳,睦雍颂棣棠;谋贻绵燕绪,宝鼎祝馨香。3054、安徽李氏:昭献略凡祥,令德唯存幼。3055、江苏李氏:兆、学、生、元。3056、山东泰安:召、轩、绪、衍、祥。3057、湖北武汉:昭兹来许,方元成家,诗书经义,圣之英华,若启后昆;必绍前贤,克绳祖武,孝友为先,文人蔚起,才士?生。3058、山东临沂:泽、高、举、庆、云、禄,风(音)、林(音)、名(音)、记(音)、祥(音)。3059、四川自贡:泽、大、国、永、长、江。3060、浏阳大和:则日相芳,南山寿长;家传正道,世代荣昌;贤才广毓,登进循良;清芬永诵,载美秋阳。3061、山东滕州:泽润民康泰,恩生翰林新。3062、成都新都:泽绍鸿基远,向修骏烈传。3063、某地李氏:哲圣振立,国家必安。3064、某地李氏:泽、永、胜、世、海、天、常。3065、江西永丰:振、朝、登、盛(圣)、隆、国。3066、某地李氏:振、崇、维、和、广。3067、某地李氏:振春长再兴,本固之茂胜。3068、河南滑县:振德宗心传,兴基志道延。3069、蓟州祖籍:振、凤、玉、树、国、永。3070、江苏徐州:振、贵、成、四、相、仰、先。3071、江苏丰县:振、桂、学、新。3072、许昌禹州:振、国、书、文。3073、某地李氏:振(政)、厚、维(伟)、国、永。3074、某地李氏:振家中心静,思明正柄西;连怀玉布广,文纪存金红。3075、山东平阴:振京佩得衍,金玉(毓)上(尚)连惠,怀月扬中宪。3076、某地李氏:振胜玉宝祝,发明亮光才。3077、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3078、安徽蒙城:振、文、怀、德、有、永。3079、安徽怀宁:振文一元业,方知定太平;道克传新发,才宜达盛名;直良延世泽,忠厚肇家声。3080、某地李氏:振、兴、伟、中、华。3081、湖北公安:振自应传敬,承贤才绍泽,鸿修永义方。3082、浙江鄞县:振助朝纲,世敦孝友。3083、山东枣庄:镇存明龄东玉殿,田锡广德会禀文。3084、苍南沿浦:镇瑞启朝鸣,志作友士宗;文世如君则,开元德景荣。3085、山东李氏:镇、万、世、贤、孝。3086、山东枣庄:增安传荣炳,国家培文,鸿修永焕。3087、某地李氏:珍才仲理仁,文必思宗祖,永远万世秉公;?必文仲思祖,才福廷继凤;朝国正天心,世秉公忠。3088、河北沧州:桢成田恩子洪连,锡汉权炳增钧润。3089、孝感孝昌:曾传嘉善,基祚彝常;文扶世运,士奕?国昌。3090、四川盐亭:贞德乐道,仕约贤良;文明永守,邦家之光。3091、安徽庐江:增红常吉传,立继正家山。3092、蚌埠长淮:曾阶庭玉广,家传国学红。3093、湖南湘潭:真理克修,源远本立。3094、某地李氏:曾文(章宪秀策)第邦,维盘光明;永世(远)国绪(大),万(际)兆传(昌)允;瑞开洪图,承先延祚,培(阮)振(绍)家声;祥麟俊凤,宣扬令明,严守庭训;裕后庆宗,深思光(庞)义,福寿祯荣。3095、某地李氏:珍锡洪昌国,定一显常忠。3096、贵州水城:真希奇昶,哥胜刚宗;志天仲崇,万应世成。3097、安徽长淮:增偕廷玉广,家传国学宏。3098、江苏淮安:珍、彦、永、登、同、章、万。3099、常德李氏:曾应朝尚,正先试春;治经周代,长永聚庆。3100、资中太平:征、应、验、世、声。3101、湖南衡阳:贞元永会合,国运庆隆昌;忠孝传家远,诗书济世长。3102、潜阳李氏:浈远贞受富,永仲公德希;应世昌谨守,元宏登庸庆,仁智奕叶新。3103、潜阳李氏:浈远贞妙芳,伯士显风仁;应春维绍光,荣化时代廕,中和奕叶新。3104、自贡富顺:真、正、大、光、明。3105、湖北武汉:正、帮、成、中、少。3106、重庆涪陵:正本兴家秀,光朝佐永清;德成昭云汉,仁尊懋道英;学修邦之彦,时显国以明;其宗能代启,文林作嘉名。3107、湖北钟祥:正朝安邦,万世兴祥;明选中国,祖耀宗常;一官德清,三元治保;君臣照运,自家高登。3108、某地李氏:正传文中(风)明,振成建金昌。3109、湖北钟祥:正大传家永,文明启世长;道德绍先志,修治祖克昌;积善增余庆,训子有义方;勤俭创业本,耕读名俱扬。3110、广东潮汕:正大长为志,扬徽卓立功。3111、某地李氏:正、大、鼎、光、明。3112、陕西李氏:正大光明昌,达科联家方。3113、湖南澧县:正大光明,承先丙志;德尔道之,忠孝结义。3114、湖北随州:正、大、光、明、道、德、成。3115、湖北钟祥:正大光明道,天国传家兴;继承祖先德,万世永安定。3116、湖北钟祥:正大光明记中天,道德仁义孝元年。3117、沅江团山:正大光明可,发元茂德功;学立家声远,诗书道业隆。3118、湖北李氏:正大光明世,永远传中开,若起待人朝,忠厚保万年,诗书礼家乐。3119、湖北钟祥:正大光明,万世荣昌;朝文夕武,报国兴邦;勤俭朴实,富裕安康;忠孝仁义,俊秀弘扬。3120、湖北武汉:正大光明,行义敦仁;学修文选,道德为先。3121、重庆垫江:正大光明,修仁行义,道德家传;世守基绪,敦本崇源。3122、湖北襄樊:正大光明,修齐治平。3123、贵州仁怀:正、大、光、明、显、贵。3124、四川仁寿:正、大、光、明、友、龙。3125、湖北钟祥:正大光明,元士文泽;万代尚昌,如克孝友;道德锡佳,忠厚传家。3126、某地李氏:正大光明,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3127、湖北钟祥:正大光明,忠良善贤;诗书启智,文美华章;崇尚科学,耀祖兴邦;吉兆瑞林,家国永昌,传承千秋。3128、重庆李氏:正大光明世,忠良孝顺家。3129、某地李氏:正大光明忠寅照,洪如万事玉成金。3130、某地李氏:正大光明,祖廷天元开,万家必胜在。3131、某地李氏:正大宏明士,中原德立全。3132、四川宜宾:正大如光,世代荣昌。3133、某地李氏:正、道、传、家。3134、四川筠连:正道维守和顺,长存敦仁从本,怀德永兴代有,祥泽世载勋明,印龙红玉诗书,学海福寿乾坤。3135、某地李氏:正德由来远,忠诚作儒生;本根培植厚,世代应堪庆。3136、某地李氏:正德作本,志学有成;克行大道,家国永清。3137、南京李氏:正国士学文,世代永隆兴;祖德乾坤大,诗书裕后昆;箕裘绵奕骥,礼乐振家声。3138、衡阳井田:正景福原,志思大茂,恭宽信敏,惠承宗兆,文昌开泰,治道光明,孝弟力田,端重彝伦,本义昭仁,允存定则,振启家声,克修竣德。3139、湖北监利:正敬德思,盛光昌振。3140、湖北恩施:正龙时银长,光大祖吉昌,永发福安康。3141、广西隆林:正明忠停现,四代影兴隆,国代园思安。3142、江苏赣榆:正、木、有、玉。3143、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3144、缙云李氏:正恺大小,四五六佰;庆千文继承,仁鲁参宏夔;齐整慈祥惠,和忠肃恭懿;明允笃诚宣,圣广渊冯翼。3145、陕西西乡:正日大光明增发文章成;占得魁必仲,永做国忠贞。3146、某地李氏:正(音)如(音)广孝明,纯良恭(音)天(音)让。3147、四川汉源:正如启崇,锡绍成志学。3148、巴中南江:正生成荣华,鸿基光昌。3149、四川中江:正生一??,春前玉??;良材???,永世??观。3150、江苏沭阳:正相楷彭,汉均应庭;克宗元允,华宝国赐;玉宏明义,继业乃恩;修俊启本,耕腾来鹏;雅陶有范,典摸晋仁;廉洁清秀,瑞福乾坤。3151、安徽淮南:正为金保,国安良素。3152、四川中江:正学先光大,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3153、四川江安:正、永、文、林、胜。3154、某地李氏:正运天地念,朝丞登上品,世代万年兴,文武大学开。3155、河南邓州: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3156、湖北钟祥:正照德宏兴国,定知家有光明。3157、福建李氏:正自大学继,鸿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至善家方延。3158、陕西汉中:正、志、兆、新。3159、四川犍为:子必永文德,才仲仁有世;嘉正其可学,志能上朝廷。3160、湖北麻城:子崇永正朝宗德,孙经安邦定吉祥。3161、汉寿李氏:子崇永绍正,懋育协资生;本固枝弥远,花繁实益盈;厚培恒毓秀,广植定敷荣;佳致清风酿,高标晓露凝;荫垂依峻极,庆锡自天成。3162、河北唐山:子、承、祖、德、远。3163、成都新都:子成昌太,秀发毓;文达君国,永世兴长。3164、重庆丰都:子芳元占仕,正学维洪大,朝廷明月照,永应增发祥。3165、湖北阳新:子芳应单正,兴国世永运;祖德发祥远,名儒尚邦华。3166、广东仁化:子甫文善道,应思妙曰德;芳学有载孔,顺慈化克佩佳,则世孚厚泽。3167、陈山李氏:子、光、仲、堂、春。3168、邵东李氏:子贵原文才,必仲仁世永,显宗汝再兴,荣华绍大成;祖德光家国,诗书启哲贤,贻谋振百代,惠泽应绵传;吉祥能耀远,宏祥福禄延,清操登泰岳,睿智溢东洋。3169、某地李氏:子弘文仕大,凤成必盛昌;铭德维克俊,福寿永吉祥。3170、锦潇堂李: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3171、塘溪楼下:子若崇才立,裔犹巨派长;传家为孝友,弈世庆荣昌。3172、重庆李氏:子、仕、希、宏、应、登、元。3173、山东单县:子守先人(仁)业,家传道德经;五千言尚在,与国庆同兴。3174、福建龙岩:子孙万代隆,乾元永吉昌。3175、福建晋江:子、维、成、钦、有、国。3176、湖南永州:子、学、生、尚。3177、海南李氏:子、愈、焕、振、国。3178、湖北李氏:子月秀得正亭愉,洪祖基列白事昌;大朝天空万事顺,永远无闻起豪光。3179、四川剑阁:子兆藩成占,宗定国泰安;元朝锦兴顺,得(昌)发永正康。3180、湖北钟祥:治昂万智,应峦元升;如崇汉世,德顺光前;安邦定国,秀启文贤。3181、上湘李氏: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3182、哈尔滨李:自秉诚永茂,天宝久远长,安居世正福,乐业其传祥。3183、山东济南:志春玉岭孟,守保怀庆广。3184、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3185、湖北钟祥:志大光明,德正永昌;兴国传家,万世安康。3186、河南开封:志(治)、芳、广、继(纪)。3187、绥化李氏:自国永清,凤鸣岐山秀。3188、江苏泗阳:志、继、前、仁。3189、陕西紫阳:自继绍家增福,文章启运长;兴传承道学,万世永隆昌。3190、山东枣庄:自、敬、兴、广。3191、某地李氏:自、俊、文、尚。3192、某地李氏:自立根煦成,维嘉(家)本兴生。3193、滕冲叠水: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3194、某地李氏:自立维善,积德恒延;文明蔚起,克绍青莲。3195、吉林德惠:自、连、万、树、长、晓。3196、东北李氏:志、念、元、化、忠。
㈡ 龚氏家谱字辈大全
1、安徽安庆龚氏字辈:仁道启贤良,邦国庆荣昌,承家维继体,先德永传芳,耀祖勋宜立,青松名定扬,清时培盛泽,万载发馨香。
2、安徽六安(金寨、霍山)龚氏字辈:文士尚钟台、承宗本善来、学龙首知道、世德庆鸿开...
3、刘南龚氏武陵堂字辈:
旧序:“俊秀崇伦起彩凤贵铭香高朝开景连贻厚诏祖光奎璧聊辉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业长发永攸芳”;
新序:“同福临喜康忠孝永继昌兴旺人才广富贵发文章”。
4、湖南武陵龚氏字辈:
通序:“武昌宗子荣文朝百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亲德如天重君恩与日新能明伦序理裔载建奇勋”;
(2)湖北国华连氏投资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龚姓人口分布:
明朝时期,龚姓大约有3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排在第七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苏为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25.8%。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江西、浙江、福建,这四省龚姓大约占龚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这三省的龚姓又集中了17%。宋、元、明期间,龚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苏、赣、浙、闽一片龚姓人口聚集地。
㈢ 方氏家谱明字辈后是什么辈
四川资阳方氏字辈,明字辈后面是正。
1,四川资阳方氏字辈:“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2,安徽太湖方氏字辈:“一德向传明献点英才记昔”。
3,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4,安徽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5,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6,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7,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8,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9,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10,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㈣ 曾氏字辈有哪些
四川宜宾:成仕永远景,思彦祖宗智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日元维荣集学绍登鹏举
四川合江:文友仲大孝,万时绍应兴。梦汝如天杰,惟宗祖必荣。思承昌盛嗣,元开廷懋月
四川成都青白江:泰延文仲德,承仕和伯盛。纹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国正添新顺,家和祖德昭。孝义能为保,诗书可作调。圣世儒珍重,永有仕名标
四川泸州江阳通滩、宜宾黄伞、江安水清: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祖必次景应。添元水金可,永阳文世良。学贤道正愈,兴嗣载祖明。宗肃立凤鸣,齐起振家声。超群拔萃光前代,伟业丰功佐朝廷
四川泸州江阳况场、兴文: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汝九世从德,添元沔廷显。如单孔达昌,方凤忠肃恭。懿宣慈惠和,齐圣广渊明。允笃诚洪焕,图章万代隆
四川乐至、遂宁: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如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
四川广汉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慎修正位。理启迪广,居仁有善。昌邦彦此,显永利成,国思天心顺,文宗世发长。德厚维先泽,道大显荣昌
四川金堂:克朗廷秀家永昌,儒修启绪选贤良。治平作用承先代,云集科名世泽长
四川隆昌: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志国栋梁,英贤清泰邦。广章文明渊,成传右隆和。曰腾贵永新,光廷逢进德。国作忠良相,家乘孝为先。昌隆恩泽锡,富贵吉祥开
(4)湖北国华连氏投资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来源之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
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㈤ 湖北国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怎么样
湖北国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是2017-12-14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襄阳市高新区内环路卧龙大道派客国际(襄轴家园)写字楼A-1栋10层。
湖北国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600MA492CAT78,企业法人郭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北国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受公司委托,以公司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医疗器械、机电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湖北国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㈥ 廖姓宗祠通用对联
一、姓氏源流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
三、历史名人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廖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被害。
廖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
廖刚:号高峰,顺昌(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崇宁进士,甚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书。知无不言,反对奸臣当政,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为将帅,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号称“万石廖氏”。
廖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
廖庄:吉水人,明宣德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书讽劝,遭谪。
廖谨: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学术渊博,号“廖五经”。
廖惠:四川省保宁(今阆中)人,明末四川农民起义首领,称号“扫地王”。
廖燕:曲江(今属广东省省)人,清代文学家,文笔恣肆犀利。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匡图:虔州(今属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学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扬名。
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
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
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义。曾负土成坟葬父,仗义疏财,救济难民,传为美谈。
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因战功被朱元璋封郧国公。弟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孙镛官至都督。
廖云槎:清代画家,作品“点染华妙,得者宝之。”其子寿彭“承其家学,亦好写生。”
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中有《咏秋燕诗》,其句“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广为吟咏。
廖寿恒:江苏省人,清代历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其兄丰以儒学著称,谙史通经,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抚。廖平: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著名经学家。著有《四译馆丛书》、《六译馆丛书》等。
廖仲恺: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广东省惠阳人,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大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1925年被右派暗杀于广州。
廖承志:廖姓名人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苏联,1933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战中在香港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历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共青团书记处书记、青联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去世。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及发展中外友好事业作出不朽功绩。
廖荣坤:廖姓名人中最年轻的革命烈士。湖北省麻城人,中共党员,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军长,战功卓著。1933年4月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
廖耀湘: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湖南省邵阳人。1925年当兵,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留学法国,历任少校连长,中校参谋,少将参谋,副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1年特赦,任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
廖容标: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原名廖之秀,江西省赣县人,1929年参军、1931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区副司令、警备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2、堂号
武威堂: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世彩堂: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一。“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堂: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果烈堂、中乡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就叫“果烈堂”。
紫桂堂: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万石堂: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廖姓源于北方,历数代演变,成南方姓氏。
2、廖姓堂号多系出有典。如“果烈堂”因关羽主蒲廖化做事果敢刚烈而来;“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书房命名而来。
3、廖姓名人横贯政、经、文、史等领域,尤其近现代史上表现出色。如廖仲恺、廖承志父子。
4、廖姓字行辈份排列规整,读之肃然。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谱》载有江苏廖姓一支字行为:“清善正坚,明良式发,和平希廷,兴家昌国。”
【廖姓宗祠通用门楣题辞、对联】
廖姓宗祠通用门楣题辞
万石流芳
“万石流芳”源自北宋顺昌(今福建)人廖刚,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神宗(赵玥)熙宁三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07)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廖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三州世泽;
万石家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风”、“世彩堂”。“万石(读 Dàn 音担)”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至工部尚书;他的4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2000石(120斤〔60kg〕为一石)谷以上,5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1万石。
绿荔名族;
紫桂书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
性慧六龄。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
性慧六龄。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著归田集;
称谪仙人。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著《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
紫桂书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
世彩名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廖莹中,建书堂名“世彩堂”。
汝南世泽;
五经家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廖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武功垂汉史;
威德冲神朝。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
三州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联释见《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同名联联释)。
力行仁义事;
奉献忠孝心。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
溪口村是南平廖姓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姓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平台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姓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姓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廖姓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肇候封于德庆;
倡节义于南宫。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代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廖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派衍天横源流远;
郡封武威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
诗书礼乐,满室荣华。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
伤心春尽,嫠妇悲吟。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
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佚名撰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彩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
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
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
——佚名撰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
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
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
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
——佚名撰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
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这副对联,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
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
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此联实为办学宗旨,意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
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以鹤顶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
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
——清·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撰廖氏宗祠通用联
清朝时有翰林院学士廖甡返乡拜祖,嘉庆皇帝封送这一副饯别送行对联作廖氏堂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点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后”的悠长历史;下联通过嘉庆皇帝赞誉廖刚德行,激励廖氏子孙弘扬“世彩家声”。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
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远维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联释详见上《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三州世泽;万石家声》联联释。
源远流长,自唐代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
——佚名撰江西省上犹县仔阳乡源溪村廖氏宗祠联
http://bbs.lnd.com.cn/thread-76003-1-1.html
㈦ 龚的各地字辈
以下资料除安徽合肥外,其余皆录自《中华龚氏通志》。如有未录入的,请大家留言补充。谢谢!
字 派 含 义
字辈是我国姓氏命名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使族人长幼有序,且为宗亲探本溯源,寻根问祖提供一定的依据。
字辈诗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第,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常见的字辈诗有四言诗、五言诗或七言诗。
“为续宗,为睦族”,靠的是统一字派来维系。字派的字,一是要吉祥,二是要押韵,既不能雷同,也不能太俗,内容含有祝愿和希望。在确定字派时,都是很认真、慎重,集思广益,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而得出的结果。当然不是每编一次族谱就定一次字派,这要看发展情况。龚氏先祖一般都高瞻远瞩,定一次字派,够用一、二百年。如清乾隆二十四年,江西南昌西城畏斋昌修的全省大成谱编定“世享绵千代,循良著汉京,文经兼武纬,忠孝永垂名”二十字派,延用240多年,多数地方还可以延用若干代,繁衍迅速的支派即将用完。字派一代一代延续,层出不穷。全国统一字派的,到目前为止,只有孔、孟、颜、曾四姓,多数情况是一个支派成立一个谱局,编修一次族谱,定一套字派(少数谱局未定派的也有),结果是虽然同宗同族,甚至同支,但不同字派。分支愈多,字派愈乱。另一种情况,近些年来,年青人不兴字派,取名不按原定字派,客观上给族人之间称谓带来一定困难。尽管辈派确定与使用存在一定缺陷,但应该肯定立意是好的,按字派的世系表一对照,就能找出自己是第几世,或借助搞清楚其他分支的世系,对团结族人,及对研究本姓源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华龚氏各地字派
1、安徽
合肥
龚氏武陵郡合肥世德堂宗谱始修于清乾隆乙卯年(1795年),二修于道光七年(1828年),三修于同治九年(1871年),四修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
自始祖龚杰起,始修立字辈十一字:杰天沧炳日,仲文万思任嗣。
后续修立十六字接“嗣”字辈:廷贵大本, 振乃光华;承先立业,永世传家。
第五修合、舒、庐合修;民国五年(1916年)于肥西县丰乐镇出谱;立十六字接“本”字辈:
维仁存义,忠孝崇之;遵其典则,宏济攸宜。
第六修合、舒、庐合修,二零一一年正月初十于舒城县龚家岭出谱,立八字接“宜”字辈:
厚重端直,久恒昌裔。
注:合即合肥,舒即舒城,庐即庐江。
附:舒城合修前字辈。
自始祖立二十字:
贤良方步策,志必可从先;国正天心顺,声名万世传。
合修“维”字辈接“顺”字辈。
附:庐江合修前字辈。
自始祖立八字:
文千昊钦,怀德应南。
后续修立二十字接“南”字辈: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持身兼有益,处世让为先。
合修“维”字辈接“清”字辈。
合肥世德堂十七世裔孙龚仁义(派名)摘录于安徽合肥六修《龚氏宗谱》
宿松
其一 其二 其三
允清开国瑞, 英化连万代, 忠义光国策,
海晏兆升平; 宇宙咏昌明; 孝友正常伦;
支肇自世道, 宗盛传家远, 贤良能继美,
金荣粹质新。 读书裕后昆。 仁寿乐长春。
(拟于1807年) (拟于1920年)
其四 其五 附记
公侯伯子男, 幽冀晋吴越, 其一、二、三系家谱初修至六修所刊载。
士农工贾商; 河汉江淮津; 其四、五为龚华殷(殿藩)敬撰。
貌言视聪思, 豫浙闽赣皖, (2005年)
珪璧琮璜璋。 龙共武陵人。
2、浙江上虞
上虞迁墺字派:
农业相传久 文章又许通 居家当孝友 处事贵谦恭
勤俭财常足 仁慈德自崇 善人终必报 天道古今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上虞《龚氏家谱》
3、福建石狮
石狮沙堤字派:
名行:延懋丕一云 邦仕必善希(文) 志大承丕显
诗书万象亨 观光咸利用 忠厚保元贞
字行:则由汝迪 * 思见体候人 士以文为上
斯称华国贤 簪缨 *世德 踵武子孙延 (*原稿缺字)
乾隆十八年(1753年)诸子孙公订
4、贵州天柱
老 字 派: 方愈朂颖耀 谊恳饶自承 有文昌荫德 亘古元克以 永显虎承亮
崇陶之东祜 天祚祧久锡 柽世尚谦学 横珏义端济 玠璠玺敬雨
中世字派:1.敏赞思中庭 良腾棣梦凝 宽饶越凤谆 松大杞榴梅
中世字派:2.福汉国宏泰 九学文士昌 绍光志必大 庆兴世雄光
中世字派:3.道开先天泰 文学显世昌 万明尊仰学 龙楼凤阁高
中世字派:4.力宝汉国三 九学文士昌 名臣应显大 世代发宏光
中世字派:5.再政应宏汉 学文万民沾 绍光志必大 定秀世荣昌
民国时期字派:玉又生光 长发其祥 文经武纬 景泰明良
尊仁重义 和乐康强 家传忠孝 万世永昌
1985年修谱新增字派:刚毅有谋 居正宇肃 邦静晓勃 英润远梧
1985年贵州天柱《龚氏家谱》
5、湖南长沙尖山
应运家声振 同时祖业新 继先惟考友 治国尚贤人
民国15年(1926)湖南长沙尖山《龚氏族谱》
6、浙江杭州
身正自家齐 德为邦荣兴
清同治十年(1871)杭州《龚氏家谱》
7、湖北崇阳
崇阳原派:
芬大仲锦 立志名伯 让叔逊次 耀起凤自 仁义肇本 礼智光昌
信宗遂胜世德绵芳 登成进达 凌汉焕章 祖辉传锡 源泰文煌
赤壁原派:
参军曾孙 福四公仁 茂文水日 金良学乾 木逢维玉
世如心传 名登廷士 一举承元 齐家治国 永兆其蕃
咸宁派语从子字起:
子学必魁大 应用国猷王 迁鹤元德锡
福修善显承 蔚起群贤秀 滋培祖业兴
本届谱三分族均系至28世,从29世起用新派:(咸宁碎石衍至代字止),以次续善新作派字,蒲、崇、咸合辑后,共同使用之字派,共为:
山川毓秀 云汉华清 鼎崇先典 佑启后昆 今德远绍 洪泽攸深
功勋卓著 诗书贻声 家康里治 国泰民殷 贤才孔道 圣哲超群
盛时开济 福作重隆 克绳祖武 天禄永恒 亿兆斯年 颂扬高风
民国27年(1938)湖北崇阳华陂《龚氏家谱》
8、湖南张家界
应真启自世 宏先永元良 明伦光道德 佑显翼朝常
善政昭齐渤 英贤焕楚湘 继述凌云志 威仪秉汉章
百代人文蔚 千秋瓞绪长 儒家敦孝友 裕庆咏平康
录于1531—1935年各地谱书
9、四川江津
世系分支字派诗:豫光由河南,元明至大清;江阳长落业,同国万年春。
堂 祖支系字派:世代勤奋发,叶茂根深荣。建设新华夏,齐力振家声。
录于1998年四川江津《龚氏族谱》
四川崇州市(崇庆县)龚姓字辈:
子文世朝启,玉正继新仁,攀选才思孟,志清福远征。现已思字辈。
10、广东陆丰
兆钦文兴永乐万年,天任瑞宝地壮人贤,唇昏要祖亦世长绵,加冠奉禄就负亲权。
录于《南宋名相龚茂良》(1998年出版)
11、辈派(湖南湘资沅澧沣)
金枝遇昌承 传经绍祖芳 明伦光道德 佑启冀朝常
善正朝气渤 英贤焕楚湘 继述宏先志 威仪秉汉章
百代人文蔚 千秋瓞绪长 儒门敦孝友 裕后永平康
录于湖南澧县《龚氏四修族谱》(1913年出版
12、福建晋江
侨臣中迪,克绍有光,钦纯贻谋,奕绪延绵。
录于《南宋名相龚茂良》(1998年出版)
13、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部分地区
(1)、参军曾孙 福四公仁 茂文水日 金良学乾 木逢维玉
世如心传 名登廷士 一举承元 齐家治国 永兆其蕃
此派行是1418年修谱时的老派行。是伯一公的后裔,其分布在湖北省蒲圻、洪湖、嘉渔、咸阳、松滋、公安,湖南省石门、慈利、张家界,还有四川、贵州、云南、河南、陕西、广东等省市。这些在该谱书中均有记载。现有人数约10万左右。
(2)、应真启自世 宏先永元良 明伦光道德 佑显翼朝常
善政朝齐渤 英贤焕楚湘 继述凌云志 威仪秉汉章
百代人文蔚 千秋瓞绪长 儒家敦孝友 裕庆咏平康
此派行亦是伯一公后裔去湖南省西北澧水流域后,1837—1891年三修后统一,在该省张家界、慈利、石门、临澧、澧县、安乡、公安、荆州、桑植、永顺的派行。还有耒阳、衡阳、四川、贵州等省均有此派行。现有人数约10万左右。
(湖南张家界龚伦和提供)
15、湖南益阳
(1)、湖南文济公裔通用字派:武昌宗子荣 文朝伯万成 廷大兴世守 国泰定长春
亲德洵高厚 家传尚慎勤 尽伦敦爱敬 为学在明新
士慕垂诗教 臣怀立汉勋 前贤均可法 后起益多英
按:本支字派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修族谱。其主修子富、子清二公为江西泰和始迁祖文济公四世孙,尊文济公为一世祖。文济公字武略,故湖南通用派语以武字为第一派。
(2)、益阳暹公裔字派:曰金安扶道 绍仕志单仲 大希文胜祖 良善世生贤
继先维树德 诗礼允传家 立品崇儒雅 观光应国华
英俊时逢盛 滋培泽正长 熙朝登进广 勋业振南邦
按:益阳族谱,在清乾隆六年(1741),距三修修三百四十三年。时本族人口繁衍甚众,宜自设派语为标志,以便分支别房,各成系统。因本支为暹公后裔,故尊暹公为益阳龚氏一世祖,取暹字头曰字为第一派。
(3)、各地支房字派
安化丫头山子华公裔字派:国必天恩显 庭时振应朝 祖归承楚景 绍化世荣昌
重英光泽里 继序润西江 锡福方城久 湘梅双凤祥
新化子清公裔字派:荣郎添汝源 兴福永廷朝 学成文武士 达与帝王都
隆回宗佩公裔字派:瑞显志宁 尔道在敬 叙立伦常 纯明庆寿
湘乡永丰宗珍公裔成班字派:廷万正朝兴 天以永世荣 承宗先泽远 绍祖贻谋宏
孝友端家训 群臣佐盛明 发祥从此肇 相继见恢声
湘乡洗笔池宗瑞公裔成班字派:至性昭仁德 持身守义方 为人能务本 家远定延长
长沙大塘宗珍公裔成班字派:敬位世中国 文光上世昌 荣成道德远 立守自经长
城步清水塘宗珍公裔班派:必世子文昌 盛德绍循良 仁声传上国 伟烈振南邦
湘乡鹏山宗珍公裔班派:定应纹名盛 家声望继承 庭中敦孝敬 和顺致祥征
沅陵龚家湾子华公裔班派:应文国世玉金绍 大本宗传宜代照
培植贤能必敬承 当朝贵尚为其兆
安化大溪宗珂公裔、益阳白米岩子爵公裔班派:
宗子肃纲维 阀阅秉縢裔 复辅茂秀盛 荣赐祚昌奇
启允开良祖 会达际逢熙 卓巨新时庆 为传永远魁
常德日房、汉寿月房班派:
未成句老派十一字:必聪显方永 满朝文国正世
原 派:尚学大承训 群芳景玉京 嘉名为肇锡 盛代启贤昆
三修续派:才思钟哲俊 经济裕奇贡 积厚流光远 辉映昭前勋
四修派语:慧敏颖仁杰 新秀超舜尧 壮志震环宇 华夏誉殊荣
16、江西
(1)、进贤县戟溪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江西《龚氏大成谱》载:各支相去数十里不等,从前字派势难合一,1—7世未列派,自8世起“致惟之天宗,以大一仲”应相同外,余变各自为派。顺治间蜀溪平倩公用“懋元宏世绪,猷乃肇邦家,政事文章盛,越业永光华”二十字,议者谓其文理未妥,意义未足,故不复用。今自三十一世至五十世用“世享绵千代,循良著汉京,文经兼武纬,忠孝永垂名”二十字,至字与行远近不等,未易合一,悉听各支自便也。
(2)、新建县(新建松湖龚城)
老派:建邵贻谋广,洪都衍庆长,子臣全忠孝,世代名显扬。
新派:事业荣宗祖,勋猷作栋梁,传家敦厚本,蔚起演图臧。
(3)、安义县
四十一世起统宗新派:承前耀祖德 诗书礼义长 英才勤学起 桂兰必永昌(41—60世)
老 派
桐冈支:仲应懋原宏 式绪猷远肇 家声绍西汉(26—40世)
筲冈支:启士文千代 ,循良著汉京。(31—40世)
燕冈支:启士文千代 ,循良著汉京。(31—40世)
(4)、南昌市郊塘山镇桃溪
新三十派: 文经兼武纬 忠孝永垂名 诗礼传宗宝
简戟树奇珍 子孙隆茂发 科海呈精英(41—70世)
老 派:世享绵千代 循良著汉京(31—40世)
(5)、南昌县
1.长岗:(远祖:凤、晖、颙、琪)以下为1—70世
后:愈勖顺杞实 喜赏致惟之 子彦世承德 本贵志仁昊 显效以大则 仲应懋元鸿 世享绵千代
循良著汉京 文经兼武纬 忠孝永垂名 诗礼传宗宝 简戟树奇珍 子孙隆茂发 科海呈精英
2.渡头:(远祖:凤、晖、颙、琪)
后:愈勖顺杞实 喜赏涣惟之 天日厚彦季(1—15世)
(16—22世缺)
以大一仲应国运 懋元冯世绪猷乃 绍邦家名士文章 昌盛忠孝永垂青(23—50世)
3.莲塘
A.原定二十字派:懋元宏世绪 猷乃肇家邦 正事文章盛 越业允光华
B.畏斋公定二十字派:世享绵千代 循良著汉京 文经兼武纬 忠孝永垂名
C.西城先正撰二十字派:建邵贻谋远 洪郡衍庆长 子臣全忠孝 万古姓名扬
(6)、修水县
从31世起“世享绵千代,循良著汉京,文经兼武纬,忠孝永垂名”1989年新拟字派51—100世:
祖训贻谋远 英才应运生 承先昭令绪 官寿庆昌荣 吉祥家福兴
富强思贤民 安定惠盈廷 华宇广景春 衍育皆旺盛 百朝伟业成
(7)、萍乡市(醴南)
13世起(清嘉庆丰昭翔修谱,立二十派传之,至今以至昌字派):
宗祖德昭懋家声 永振湘 兆开昌泰运报国 焕华章(13—32世)
新派33世派(1998年五修族谱再续20字派以传之,人伦有序,永天岐出)
承先志发祥 光明耀万邦 立显新宏辉 福泽盛世安(33—52世)
(8)、分宜县分宜镇、新余市喻南黄富
共同用字:昌万书永传 席珍待上聘 有朝风云会 西汉积复懋
(9)、新余市高湖: 景元留徽远 贻谋裕后深 缵承期法祖 礼乐颂清芬
笃善余家庆 储材列席珍 芝兰欣并馥 秩叙仰芳型
(31—70世,目前已繁衍至36世“贻”字派)
(10)、贵溪市理源:
老派(31—50世):世享绵千代 循良著汉京 文才兼武经 忠孝永垂名
十五修新编字派(51—70世):礼义立邦本 诗书育群英 先贤存盛志 丰功伟业兴
(11)、资溪县高埠镇水东村瑞溪龚氏,从18世起: 沪波浩瀚溁渤海 溪泽涛浪渚汾沂
瀹济河汉澄清演 沐浴溧湘涣渭渔
(12)、都昌县左里(丙午续修立谱派,都昌真二公裔合派):
元国正一本 乾坤永太平 先昌继蕃盛 荣耀显明君
传家宗孔孟 道德自恒新 仁原贻芳运 功业承祖勋
(13)、都昌泰登公嗣孙新合派* 续派:世国正一本 乾坤永太平 先昌继蕃盛 荣锡显明君 功业承祖勋
忠孝遵洪训 经书学圣贤 光辉照万载 礼义绍前源
(14)、赣南南雄字派(各大公房联修族谱统一字派,从41世起):
模范尊贤圣 俊杰继虞唐 勋名昭汉晋 嘉训颂芬芳
治绩欣宣帝 雄辞震宇寰 崇先绵伸远 嗣孙益图强
(15)、武宁县【民国丁亥年(1947)谱】
老派【乾隆乙卯(1795),元玠倡修全省大成谱编立派名】:
31—50世:世享绵千代 循良著汉京 文经兼武纬 忠孝永垂名(注:新派未立,建国后未修谱)
(16)、九江市郊(庐山五里乡)老派:天从文运起 家国永安时 道德华先祖 嗣林学礼诗(9—28世)
【民国25年(1936)】新派:元亨贞万利 大有庆余盈 敦本全忠恕 悠高博厚明(29—48世)
(17)、瑞昌县.元派:谦九世宪邦文学德志茂良道宗
先灿奎钧藻 霖蒸起钜源 荣薰堂锡泽 森烈在名廉
续立:彬炽基钟泰 棠辉增锦添 松熙培镇济 槐照镜镦泉
(18)、星子县.新谱派:先兆纪蕃盛 荣锡显胜军 传家宗勤俭 立世尚和群
仁厚贻芳远 诗书自日新 鹏图凌浩宇 功列成祖勋
(19)、安远县. 老 派:
(1—14世)安远福缘:培大文正世庚朝仁福秀工友(13—24世)安远福家:旻必汝景万正柽立维志统宗
福善:培大文正世庚朝仁福秀顺仲 福善:允习成明和有功复嘉兴盛大
福庆:培大文正世庚朝仁福秀旻子 福庆:文太龚云朝民工立添志学晄
赣 县:培大文正世庚朝仁福秀崇学 赣 县:为景万怀工富思文起圣宗大
(25—34世)安远福缘:祖荣昌盛隆 享德辉光永 (35—39世)合 派:承先富贵崇
福善:世远庆荣宗 享德辉光永
福庆:祖荣昌盛隆 享德辉光永
赣 县:庆钦瑞道学 献功辉光永
(40—48世)合派新派:启人敏聪慧 仕多才广
赣县 新派:崇学为景万怀龚富思文元起圣宗大庆钦瑞道学献
《赣县湖江乡龚氏族谱抄本》1996.12 安远:霖沛 供稿
(20)、兴国县
天和公字派(1879年于都下马石与于都林溪联修字派):
宇书定庆瑞 道学献廷功 彩凤由良德 恭谦礼让隆
明经传宝玉 秀雅启儒洪 克绍成光美 才能振邦中
法侃公字派(1917年兴国黄冈梧桐树下龚氏联谱增派):
古今纲纪立 家国重伦常 法应天朝定 名垂青史光 承先绵德泽
启后发贤良 书礼传芳永 仁慈保世长 荣树来风浩 宠锡荷龙章
(21)、丰城坞社字派(从14世起):任秉昌怀集 以大一仲应 建邵源流远 洪都庆泽长 祖成全忠孝
世代名显扬 事业荣宗耀 勋犹作柱梁 传家敦厚本 蔚起衍图藏
注:此支中目前已繁衍至“全”字派,年纪大的字派上至“都”字派。
(22)、樟树市
下汽龚氏派名: 建邵源流远 洪都庆泽长 清江枝叶茂 世代显名扬
清江永泰派名(18—57世): 懋元逢世緖 猷乃肇邦家 惟际文章盛 德业永光华
峻烈朝廷显 英才世代夸 厚泽源流远 昌明万古奢
(23)、宜丰县城南(桥西乡)
原 派:一盛能传道才良用必彰 世长斯祚至兴其国之祥
宗正光昌永文明立作邦 本昭廷芳大成友兆显扬
(24)、宜丰县棠浦澄溪:
(订名诗):轻若志同行 惟师什守全 一臣安国器 有士正琼英
怀汝良夫用 济之道必享 生养资大学 和世望来贤
(25)、高安奉新支:懋元宏世绪 猷迎兆邦家 名士文章盛(28—42世)
(26)、上饶市/新字派:
本届(2002年)修上饶市龚氏志,十二县市已查明有七大支,人口分布广,各立修谱字派,为使于纂编各地其行字不改,只统一字派。各支今后修谱以下列字为派。不再行修改。(1—55世)斋庄忠正千万亿宁宣金木江炜玉智仁圣义忠孝文睦姻任恤礼乐射御书数乾坤交泰隆昌景运升平安康才得熏岳协更织喜其其文伟长(本人注:二“其”字相连,必有一误;或为笔误,或为印误。请各宗亲阅时注意)
(27)、吉安永乐:(目前已传至21世“文”字派)
(1—73世)子德龚 仁义应元信 廷永世吉昌 学立期上达 汉京文运光 武纬忠孝继 垂名万古杨 青芬三纲扶
伦常慕陶唐 教泽怀孔孟 表坊模范彰 笃志振家声 国泰民安康 本固枝叶茂 源远水流长
注:(以“运”代续派,“光”代兼派,“继”字代“永”派;“笃”派以下世派是丁丑年造谱时拟增。)
(28)、遂川县:(1—21世)子必党仕时龚守禹绍永进吉昌学立启尚达名京文
(29)、乐安龚坊:(1—20世)懋元宏世第 猷乃肇邦家 名士文章盛 德业永光华
(30)、金溪县对桥乡城上龚氏,从迁茹瑞为1世起:瑞嵩庶钟千晁鲁章大小淳信荣义端权
17、湖北西北、鄂西南龚氏各县、乡字派(以下最后一个字派“德”字派为同世次)
(1)、宣恩县:仲世承家学 传经绍祖芳 明伦光道德
(2)、武陵源区红岩坝:松庭汉伦(世)光道德
(3)、慈溪县蒋家坪乡:云明天锡敬由学伦(基)光道德
(4)、慈溪县黄泥桥:德中开西形伯才连自天锡敬由学伦(基)光道德
(5)、慈溪县行溪:金之遇昌承 国天绍祖芳 明伦光道德
(6)、慈溪县阳和乡:万澄兴代序志永大廷阳世景成仕汝文章上伦光道德
(7)、慈溪县岩泊渡:尚兴伦(延)光道德
(8)、桑植马合口乡:少汝双华成 士学绍祖芳 明伦光道德
(9)、桑植龚家嘴:宴官朝胜启 文武绍祖芳 明伦光道德
(10)、临澧县、鹤峰县:文世汝科大 仲世承家学 传经绍祖芳 明伦光道德
(11)、永顺县大明麻岔乡:进秀再正通光文才晋显昌顺伦(启)光道德
(12)、永顺县和平大坝乡:廷可禀大学之道体国正文明伦(丕)光道德
(13)、永顺县永茂卓福(1):大国朝廷永逢伦(登)光道德
(14)、永顺县永茂卓福(2):廷嗣作承训群芳伦(景)光道德
(15)、永顺县松柏乡石堤:仲成尚国运 启文聪子明 登伦(正)光道德
(16)、永顺县毛坝乡:大业光伦(宗)光道德
(17)、永顺县青天坪乡:上重国应启 文宏登开先 明伦光道德
(18)、永顺县万民乡海角:亮治正廷世儒光明大伦(德)光道德
(19)、永定区(原大庸市)
1.武陵郡氽水溪:玉京祖永澄必胜万吉廷俸芝文承士先学周朝(伦)光道德
2.龚家峪:德中开基形孟伯才万尚世明朝天自锡敬由伦光道德
3.温塘镇:应启登大学松庭汉伦光道德
4.合作桥乡:必华文太志茂汝万国尚天世名宏显春荣伦光道德
5.罗水乡:四知国己正英宏启胜明伦(贤)光道德
6.枫香岗:参军曾孙福四公仁茂文水日世如心传明伦光道德
7.龚家垴(原坝坪溪):重创汉赞成峰周应真启自世宏先永元良明伦光道德
以上资料系合肥世德堂十七世裔孙龚仁义(派名)摘录于《中华龚氏通志》
18、四川-广元-苍溪
朝贤昌鼎运 继述喜腾芳
毓秀钟灵远 家声世泽长
附:宗亲网友增补
一、 广西平南龚州大同里龚氏老派:
慈应良毓文景福法宣龚玉逢茂允生伯应廷广元昌子贤家国永兴隆。
续订新字辈为:忠勇振先升克绍敦伦锦悬世泽信义维继承光宗耀祖大发荣华。
增补:龚国务
三、湖南常德
未联字句之老派: 必聪显方永满朝文国正世
联成字句之老派:尚学大承训群芳景玉京嘉名维肇锡盛代启乾坤
民国十年之新派:才思钟哲俊经济裕奇英积厚流光远辉映绍前勋
四、湖南益阳荣公七子福七字荣暹,元顺帝元年甲戌生,明永乐六年戊子殁,葬新化黄杨山同父向。
益阳龚家坪抚言房派语:
曰金安扶道,绍仕志单仲,大希文胜祖,良善世生览,继先维树德,诗礼允传家,
立品崇儒雅,观光应国华,英俊时逢盛,滋培泽正长,熙朝登进广,勋业振南邦。
五、湖南安化瑞公次子子华于益阳鹿鸣桥兄弟分手后落籍湖南之安化县今丫头山相思等处,皆其苗裔也
其生殁葬向详见安化谱。
1.安化丫头山子华公裔字派:国必天恩显 庭时振应朝 祖归承楚景 绍化世荣昌
重英光泽里 继序润西江 锡福方城久 湘梅双凤祥。
2.沅陵龚家湾子华公裔班派:应文国世玉金绍 大本宗传宜代照培植贤能必敬承 当朝贵尚为其兆。
3.巴县龙凤大虎峰(子华公--国民--必禄--源德):
源居思志秉(本)廷政永兴代 时开万载祥 锦秀定联芳。
新派语:亲德良高厚 先贤可式型 传家敦孝弟 和顺致盈庭
六、瑞公三子 子富其生殁葬向详新化谱。
四川省粼水县高滩镇姚家湾支:
武昌宗子荣,文朝百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
亲德良高厚,先贤可式型,传家敦孝弟,和顺致盈宁。
前观古正道,主章应光明,山丰秋天景,吉寿开宝金;
圣善修南堂,有志逢嘉庆,丹贵育科举,历代作尚宾。
七、瑞公五子子爵。子一:荣祖.
安化大溪宗珂公裔、益阳白米岩子爵公裔班派:
宗子肃纲维 阀阅秉縢裔 复辅茂秀盛 荣赐祚昌奇
启允开良祖 会达际逢熙 卓巨新时庆 为传永远魁
八、瑞公七子子清于益阳鹿鸣桥兄弟分手后落籍湖北之汉阳府孝感县黄连山厥后派衍湖南之新化县九
都田家山其生殁葬即其妣均详湖北及新化谱。生子三:荣智、荣信、荣礼。
新化子清公裔字派:
荣郎添汝源 兴福永廷朝 学成文武士 达与帝王都
九、瑞公八子子高于益阳鹿鸣桥兄弟分手后落籍湖南之龙阳头湖厥后子孙迁籍湘潭湘乡等处其生殁葬
即其妣均详见湘潭湘乡谱。子一:荣相。清入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龙王塘(两河村):
武昌宗子荣,文朝百万成,庭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
亲德如天重,君恩与日新,能明伦叙理,裔再建奇勋。
(三、至 九、)增补:湖南常德 龚芳林
十、重庆原巴县龙凤武陵龚氏一支字辈
从白市驿迁出的一支,其字辈为:
恩齐良成, 志秀维大, 洪永长久,朝为田社吉, 摹登天止堂
也可能断句有误,应该为:
恩齐良成志,秀维大洪永,长久朝为田,社吉摹登天。止堂。(止堂
二字为堂名到此止的意思)其中:社吉可能应是社稷。
增补:龚冰颜-重庆
十一、重庆万州
世尚学元,天地人和,继有新兴,盛贤德孟。
增补:龚铭 重庆
十二、重庆市黔江区龚姓辈序
永昌公七世孙鹤龄公在清乾隆年间与朝雄公后裔合族,定字派为:(前十四
个字)荣士含文龄世学克绍循良正节名;后四大家:巨川公,启禄公,永昌
公,朝雄公后裔在西泡合族再续字派,采用西泡龚循璋(字秉衡)所作为40
字:
汉代传贤德,治化永作则,明廷大儒兴,道济昭华国,
楚南有芳型,怀贞希先哲,善述继平权,法祖常贻泽。
增补:龚明该 重庆
合肥世德堂十七世裔孙龚仁义(派名)编辑整理
十三、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朱堂龚姓字辈二十字。据信明末清初本支系先祖由湖北麻城迁居现居地。
学志新思 玉献朝廷 道义光明 安邦定国 永振家声
增补:龚应荣陕西
十四、汉中市勉县武侯镇龙王沟村龚氏字辈,民国时期由四川迁入,已不可考。
正义大万长,自兆起武尚(常),应汉立三鼎,明朝志兴邦。
㈧ 袁氏家谱二十四个字辈昌文建清茂有士
昌文建清茂有士之升立登永成兆国大乐平吉斯悦庆安发。
袁氏字辈排序如下:
全国通用袁氏字辈:正大光明卫伟国华学善先德道传鸿发修天立宗庆功耀家。
河南睢县睢阳尚书袁氏字辈:水从美德俊忠孝兴天长续志圣贤继诗信颂华堂乾方昭九川恩惠普海洋。
河南汝州寄料袁家庄:山佰银丙福,学光德润相,显达锦泽隆,明庆瑞治华(本支同河南伊川袁氏同出一脉,其对应为福—道,学—学,光—书其后一一对应)。
河南伊川袁氏字辈:鹏登高振世,有用正平章,道学书中化,安全自定邦,德志恩光良,永惠明润祥,建贵绍昌耀,进玉景伟刚。
河南省柘城县袁姓字辈:心克树庆丙继康。
河南省光山县袁姓字辈:正殿传辉彩,儒登映茂迟。
安徽庐江县潜川袁氏宗谱字派引:棕依得胜,克培乃心,由之昌永,光家有人,作熙朝瑞,为上世民,建业守信,立爱成春。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卧雪堂袁氏宗谱:中正至上,唯善则昌,崇德之家,修文习武。
安徽濉溪县临涣镇袁氏字辈:宗正永世成,立本昌自明,兴家为从化,长盛荣光华。
安徽濉溪县孙疃镇袁氏字辈(祖籍起源河南,后迁至安徽袁店,最后迁此地):克登应希,化行楠(读“南”音)邦,新法严权,常庆永光。
仲房宁支派:辉亮超芳显耀元生光先任远淑旭。
仲房芝支派:桂松五业标示梅定友宜招瓒贤球完玠汉历贵良万庄蒿贯仁永俊爵海木花田亩苖端崇林锡甫佐干呈穆豪祚魁舜霖衡斗朔望念。
季房宁支派:桂桥松标柯林彩樟庆靡旺东凉奉幅洪谅槐都云赁朝凤高升享锦绣进达选周通遵逵连盈义礼智信和睦乡珍湖宝联珠球瑾祥璋温浪良恭让俭鳌纶纪定芎芥芨芙芬树杏杰杓森东梁受材烘蚨见喜宏禄文阳秀祥登。
润房宁支派:阴惠敏越广陆久忠。
秉房宁支派:荣弦魁瑞科鹿福寿明廷振富贵兴昆岳伦汉选。
往应房宁支派:游汼庄敬莅威。
国房宁支派:川蕴美华麒。
秀房兰支派:原亨利贞溪岚钱纪晓观瞻纹经益圃旺秀挥芫望树桥江逢馨滕牙珠顶枘户成名位寿承京纲舒安守宅室定宗宇荷庄华翼清英金茎荄芬蒂葩业测甸宦宫熏蒸吐艳涌田庄。
上高茜坑支派:熙开黄道。
江西永修袁氏字辈:合起文名盛,洪涛自汝阳,徽猷勤远绍,立世永和昌。
江西吉安伦乐堂:庆振兴绳武光先。
江西兴国和寻乌袁氏字辈:若尚尊靓敬祖养才育英。
江西永丰袁氏字辈:智信范先徽伟勋直邦基章协庆景泰繁大堪永期。
江西永丰黄竹坑字辈:邦欲举飞鸿志。
江西宁都袁氏字辈:已近添子上顶宗昌承厚德明扬邦国震加深安国登得发师朝中正华时玉文明代成恩大起家。
江西新余袁氏字辈:绍启洪忠英锐简以国仕一(维)世(彩广)腾(文伟大)鸣(曰(鸣)宗(思清)上(增)树定升为愈效福华昌。
江西南昌袁氏字辈:云修振承启厚基德培之鸿业心长普天庆光有照勤俭兴家宝学书荣身法忠孝定恒昌华夏先实邦圣贤传达道慈善世泽常。
江西丰城袁氏字辈:刻文少宪正经仁斯启本。
江西修水袁氏字辈:满景志豪。
江西乐平堂袁氏字辈:小千万绍相次兴罕创展府廷表汉清顺法涌源浃溥溶沧池漭沆汾沄沸渭泡溲泛水疌)灉潜沱濆汧汜澜湄津洛汭洚沣沇菏汶源深流远长存。
江西乐安袁氏字辈:绍南求宗远尚惟再达道履一汝应图万世承恩德复观光上国孙谋启后昌豫泰恒临宅名寿齐日月禄佐永绵延文章显登科训厚继书香。
江西吉安、吉水袁氏字辈:羲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祖绍顺立承宗正安邦国肇本家之良文民发其祥。
江西庐陵袁氏字辈:文兴开玉礼安胜绍志明腾仁义系德忠朝师正华时玉维荣道。
江西青原袁氏字辈:景仰钦明世治新欣逢广运经书呈文章华国光先烈诗礼传家启盛名。
江西太和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江西抚州袁氏字辈:观光上国。
江西安义袁氏字辈:先后昆世业衡。
江苏沭阳袁氏字辈:国耀玉绍武卫伟国华昌。
江苏泗阳袁氏字辈:伍礼大峰同升益泰。
江苏如皋袁氏字辈:宇朝长德本强瑞。
江苏扬州袁氏字辈:永恒长青。
江苏苏州袁氏字辈:金(敬)承(诚)善正若履(吕)有恒守。
江苏宿迁袁氏字辈:学丙文光彩凤硕章广修庭训家谋永昌。
江苏丰县袁氏字辈:道开永毓长兴隆吉庆昌令德有天佑敬修启祯祥乐圣成恩厚经纬效宏章正发建新景晋宪贯英芳。
江苏徐州袁氏字辈:学振道绍武卫伟国华昌。
江苏徐州西北郊袁氏字辈:洪大士兆(朝)步用忠孝作基以礼让为先。
江苏睢宁袁氏字辈:崇本树宗保世永裕。
江苏睢宁刘圩、袁圩、袁前楼、袁集袁氏字辈:树美秀从雅帮修祺。
江苏连云港袁氏字辈:极玉振绍武卫伟国华昌。
江苏邳县袁氏字辈:天熙(希)道怀凤震启宗福增大自成克都。
江苏新沂袁氏字辈:天熙(希)道怀凤震(允)启(加士)宗福增大(以)自成克都。
江苏新沂港头袁氏字辈:光三春景,一修厚坤。
江苏滨海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江苏海安袁氏字辈:日新辞德乃克永昌。
江苏盐城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江苏射阳袁氏字辈:国井世友克,吉建方贵本,立子毕广昌,学以致其道。
浙江诸暨袁氏字辈:成富荫义旭曙晨宪拱忠良方桢燝增钧润启昌宗凝承永世德龙章耀汉功荘敬裕宽仁千载庆光荣。
浙江新昌碧溪袁氏字辈:万正建肇懋广时兴伯一开式光辉元明尊重孝友修德维新自求多福永振家声。
浙江新昌西山袁氏字辈:校修明正。
浙江慈城袁氏字辈:登伦孝有大。
浙江鄞县袁氏字辈:大承祖庆茂宏德光行之可久嗣世弥昌恩荣济美益祚钟祥云礽继起永保安康。
浙江鉴桥袁氏字辈:宏象开天永丕朝纲家传忠孝世继贤良同仁可久厚德必昌庆余一本名振万方。
浙江宁海袁氏字辈:良辰时光美,臣贤天子仁。士钦祖德,学显朝廷。
浙江象山袁氏字辈:汝世应弘道君怀尚国光继安明圣治孝友永承昌克守先尊志齐开福庆长太和维正直积善起贤良。
浙江龙泉袁氏字辈:角其志斗玉山上必定荣华兴发祥成世文明开金运善良亿万照书香。
广东台山福安村袁氏字辈:修德明道尊贤尚能芳传奕叶永世隆昌裔荣福厚家声远振本立邦宁国运长兴。
广东台山赤溪镇袁氏字辈:永启鸿优功广大宁开经济德宏深。
广东潮汕袁氏字辈:
第一支系:巨朝仲廷大允若肖远源通彦伯景舜子庆经卿天;
第二支系:元业公敦裕家修嗣弈芳明伦华国器康佑进年长。
广东韶关袁氏字辈:景仰钦明世治新欣逢广运经书呈文章华国光先烈诗礼传家启盛名。
广东始兴袁氏字辈:明叔财宏光学孝肇云远世盛家兴。
广东汕尾袁氏字辈:寿德容碧凤我锡成居奇元胜占向聚桂学建家道克昌永世垂芳光明伦华国帝君振兴邦。
广东饶平袁氏字辈: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元业功敦裕嘉修嗣奕芳明伦华国器康衍晋年长。
山东临沭袁氏字辈:文邦宗应成,之永天作大,京百世均照(十五字用完后续)春堂青和久,守善惟端本,忠孝多毓祥,修齐重敦伦。
湖北咸宁龙潭袁氏字辈:天进思鉴兴延胜惟正国忠继仕世定袁宋德汝南肇起长发其祥承先裕后永锡之光大启人文万代荣昌克绳祖武在振伦常。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移山乡袁氏宗谱:正世良大有,壹贰叁秀明,忠孝纯祖武,诗书永代兴,国家隆道德,仁义显朝廷,文字先开瑞,云光启継承。
湖南湘阴《石园袁氏族谱》字辈:亢宗文志大奇,伟添时奉尚兴应启富贵生成家国纲纪,先民有作,景行维贤,永世克孝,德备才全。
湖南浏阳石围袁氏的字辈(自第二世始):宗文大志,奇伟时添奉尚应兴启富生贵成家国光,名登榜首,宦绍汝南,鸿禧永锡,万世其昌。
(8)湖北国华连氏投资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袁氏家谱文献现状
现今传世的袁氏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如:
河南睢县《睢阳尚书袁氏家谱》,清顺治十八年袁赋诚、袁赋正等纂修,手抄本。公元1986年《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之重修母本。
安徽庐江潜川袁氏宗谱分为聚、兴、广三之派系,清康熙二十五年(1486年)创修,民国五年(1916年)六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七修。
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袁若启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
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宗臣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洹上私乘(袁世凯家谱)袁克文修撰。【注:现存地:美国;谱祖地:河南项城;卷数:7卷。】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本。
母德录家谱,袁保恒等修撰。【注:现存地:美国;谱祖地:河南项城;卷数:21页】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本。
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袁妙生纂,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袁耘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合江袁氏族谱,袁右督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
丹徒袁氏支谱,袁敏榕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咸宁龙潭袁氏族谱,袁德铨(鉴衡)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印本、2011年再修。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修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如: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钱塘袁氏族谱两卷。
浙江石门袁氏宗谱一卷。
浙江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
湖南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两卷。
湖南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
湖南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
湖南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两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
四川袁氏族谱一卷。
四川袁氏家谱一卷。
河南《睢阳尚书袁氏家谱》,1986年修,2003年再修。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两卷。
湖南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湖南永兴板桥敦本堂袁氏族谱共分十卷,1994年重修。
㈨ 龙氏字辈家谱
1,四川宜宾:“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
2,四川达州:“献必凤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荣华国”。
3,四川自贡:仁义礼智信,锡祠树亨家,万寿连芳甲,庭修绍国华。
4,四川宜宾长宁:"忠孝传家本,诗书振国梁。祖宗辉可继,万代有荣昌"。
5,四川泸州:“大运启朝腾荣福成代兴仕正德伦显万寿永遐宁”。
6,四川泸州:世天世泽启,安邦定国祥。
7,四川乐山市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运会顺,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
8,四川乐山市:海尙文明、碧达帝廷、圣朝俊秀、世寿显云。
9,四川遂宁市:“君仕礼仪重,明德永远兴,安定朝庭内,居保太平春”。
10,四川达州市:明正治世玉 ,海国思云崇 ,为能培万代 ,图会智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