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就目前来看,我们和俄罗斯的关系会有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互不信任,互不干涉内政,俄罗斯 中国 都是利益为先。不信美国只要满足了俄罗斯的需要美国俄罗斯好的不得了呢。
㈡ 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分点阐述)
众所周知,前苏联曾一度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其主体——俄罗斯经济却由于不能适应新的体制而发生严重倒退,国内生产总值连续6年呈负增长。1999年,俄罗斯经济开始重新复苏。随后,其国民生产总值连续7年保持了超过6%的高增长率。2007年的前9个月,其经济增长率又为罕见的7.7%。俄罗斯大有重回经济大国的姿态。那么,就目前来说,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里?该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给俄罗斯对外贸易带来好的局面
俄罗斯幅员辽阔,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现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尤其是俄罗斯境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开采时间可长达30年以上。
近几年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从2002年到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指数上涨了256%,而且还有不断上调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以能源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个强劲的支持和推动。据统计,能源产业的产值约占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仅此一项,就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高位运行,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国际形势还将越来越好。
(二)强大的科技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科研大国。前苏联对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使俄罗斯的科技力量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优势突出表现在高科技的航天和太空领域,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向太空出访了第一位宇航使者。可以说,前苏联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作为前苏联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因此继承了相当巨大的科研力量。
据统计,目前,俄罗斯有85.8万科研人员。其中,63.6万在国家科研机构工作,科学院有11万人。俄罗斯的科技实力很强,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军事工业和一些重化工业领域。其中的武器产业更是俄罗斯知名的产品品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此巨大的科研力量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与周边国家良好的互利合作为俄罗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对外经济形势
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为了尽快实现向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过渡,对外政策曾出现向西方发达国家一边倒的趋势。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帮助俄罗斯摆脱因国家解体带来的混乱和贫困,反倒使俄罗斯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经济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自普京总统上任之后,政府调整了矫枉过正的作法,对外政策更加务实。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政策的调整。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邦,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对双方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两国在经贸、能源等各方面都保持着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国家年”的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文化和经贸往来。同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极强,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相信通过双方充满诚意的合作,在此领域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可以说,俄罗斯与中国和其它周边国家良好的经济往来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和机遇。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劣势
(一)对能源产业过分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毫无疑问,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好转与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有紧密关系,尤其近几年来全球性能源价格的暴涨大大帮助了这个昔日大国,但是仅依靠单一的资源优势是成就不了俄罗斯的复兴强国梦的。国家若要强盛发展,要依靠本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靠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仅依靠现有的自然资源是无法坐享其成的。
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士、日本等国,虽然其自然资源十分贫瘠,但凭借其高精尖的具有本国特色的产业成为经济强盛之国。目前,世界资源性产品价格指数在迅速上涨,但不能保证这类大众性商品的价格会永远上涨。一旦出现价格迅速下降,俄罗斯经济对资源性产品过多依赖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也会导致因经济内部缺乏替代性结构,过早结束黄金发展期。此外,新的科技革命也会带来新的替代性资源,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将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千百年来印证的真理。
(二)俄罗斯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将大大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过近8年的经济复苏,俄罗斯经济如今已经走出低谷。但随着国民经济美元化和资本外流现象的进一步加深,国家的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仍十分严重。现在,俄罗斯每年还需偿还100亿以上的外债,如何缓解沉重的外债压力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另一方面,由于车臣、第比利斯等地区仍不稳定,俄罗斯军费开支也在不断增加。在社会开支方面,居民的工资及退休金等随着经济发展也在逐年上涨。因此,俄政府还面临着要解决巨大的财政预算赤字的问题。
(三)人口数量的锐减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尴尬
人口危机一直是困扰俄政府的棘手问题。根据近20年来俄罗斯的人口变化趋势,可以算出,俄罗斯是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下降了近300万。极低的出生率、外来移民人口的减少,持续的高自杀率等都使得俄罗斯人口锐减。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青壮年劳动力愈发紧缺。俄罗斯本来拥有令人羡慕的广阔疆域,但却因缺少足够的劳动力而无法进行开发和居住。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口数量下滑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1世纪还没有过完,俄罗斯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偌大的国土了。资料显示,依据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至少还需要500万左右的劳动力。可以说,俄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使得俄罗斯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从俄罗斯经济发展回归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我们发现,作为世界上两个正在高速发展的毗邻大国,俄罗斯与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对比当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俄罗斯经济对单一产业的强烈依赖性也同样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为我国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整个进程中,外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早已超过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比重也已超过40%,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样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其他地区国家。外汇储备过高,将会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外资增长速度过快,又会加剧经济过热的风险。而外资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源、资金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也会逐渐形成市场垄断,从而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因得不到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有效发展而导致萎缩。鉴于国际资本的有限性和流动性,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国际投资商是可能出现战略方向性的集体转移的。因此,我国经济应逐渐改变对外资企业严重依赖的现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
(二)同样是幅员辽阔且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可以成为能源出口大国,而我国却无法实现能源自给。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极低的能源利用率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的迅猛发展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有直接关系。因此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开发新型能源并在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但我国却是一个公认的单位产品高能耗的国家,其工业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如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其中,水泥综合能耗高45.3%,造纸综合能耗高120%。目前,我国现有的资源开采还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仍需进口一部分能源。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今天,这大大增加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因此,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大事。
(三)人口问题是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中都不可避免的严重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
同俄罗斯人口数量锐减的危机相反,我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恰恰是人口数量过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1%。为控制人口增长,30多年前,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到2007年少生了至少4亿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因此也有人提出,中国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但事实并不乐观。人口数量的低增长只限于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而广大农村却并非如此,超生多生现象也都普遍存在。据科学估算,我国与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相匹配的合理人口应是9亿人。但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早已超出13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无疑是拉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沉重包袱。此外,我国人口素质偏低也是困扰政府多年的“顽疾”。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更是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贫困区”。极端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影响极深的封建思想意识,使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口以“高速度、低素质”的特点逐年增长着。而与此同时,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一些发达城市却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另外,遍布城乡、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又使得目前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男生数量大大多于女生是目前中小学的普遍现象。这一性别比例上的严重失衡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着力改善人口环境,合理解决人口危机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点说明】:该文章发布日期为2008年,但目前依然有效。后半部分,也就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部分,仅仅作为参考性阅读。
㈢ 俄罗斯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2007年,俄罗斯经济发展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势头加速,各部门,各产业发展呈现活跃和旺盛景象,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迅速爬升,远远突破政府力争限制的指标,严重困扰俄罗斯政府。
但2007年是俄罗斯经济继续增长的一年。俄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一再进行调整,据最近官方预测,2007年俄罗斯GDP的增长率可达到7.2-7.4%,而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28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透露说,俄罗斯的GDP的增幅为7.6%,超过了最初的预计。在经历了连续七年的增长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并未下降,仍旧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额进一步提高,生产进一步发展,国家财政超额完成,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费热蔓延扩大,普京总统倡导的提高住房,卫生,教育水平和发展农业生产的4项规划正在加速实施。
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2007年的执行情况均好于原规划数值以及年初的预测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对世界经济状况以及发展做出了预测,其中对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测也表现出更多的乐观态度,它的预测情况如下:
2007年GDP增长为在6.4%水平上,2008年将降到5.9%。
俄罗斯公布的十月份工业增长情况,以年度增长折算则达到6.1%,远高于9月份的3%和8月份的3.8%。因此,夏秋之际曾出现的对工业低增长率将持续下去的忧虑,已经被10月份的增长势头驱散殆尽。俄罗斯统计局数据表明,2007年前十个月的工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6.5%。
今年以来,拉动俄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在建筑业和制造加工业表显得尤为突出。2007年前5个月里,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0.8%,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建筑和制造加工业产值分别增长25.2%和11.9%。
不过,俄专家认为,俄罗斯经济仍然以能源为主,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从其投资结构即可说明这一点。另外,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007年俄罗斯外贸再次打破记录,创造新成绩。据俄海关统计,在2007年前九个月里,俄罗斯外贸额已经达到3796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0.3%。其中与远邻国家的贸易额为3213亿美元,增长19.6%,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额为583亿美元,增长24.2%。2007年1-9月份的外贸顺差为1060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减少227亿美元。
粮食丰收 2007年粮食比2006年增产340万吨。它不仅可保证国内对粮食的需要,而且可部分出口。
至于政治上,目前俄罗斯人在普京的掌控下,非常稳定,经济发展了,人民还是是本分的。
军事上,仍是掌控包括核武器、潜艇、预警机、导弹、航天航空技术核心技术的帝国,经济全面复苏后,其威力不言而喻。
㈣ 俄罗斯经济现状
俄罗斯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6%,超过欧盟和美国。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提供的资料,今年头6个月GDP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3%。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首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稳定和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另一个原因是国家保持了对一些行业的控制。
2006年7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了对外汇业务的最后一些限制,这是俄罗斯领导人提出的保障卢布可自由兑换的战略性任务。俄罗斯政府认为,放弃对外汇的限制一方面可促进外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另一方面俄罗斯企业家也可没有任何额外负担地参与对其他国家的投资。
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稳定使我国有可能提前清偿债权国的债务。2006年8月俄罗斯提前还清了欠巴黎俱乐部的约220亿美元债务余额。据经济部的统计,提前还债可使俄罗斯财政在2020年之前节省利息支出超过120亿美元。同时可使国家外债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到9%。
这对于俄罗斯经济是一个重要事件。从1993年起俄罗斯既是巴黎俱乐部的债务国,也是债权国。偿还债务以后,俄罗斯就成为真正的债权国。这笔还款额是俱乐部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提前还款额。
2006年1月-6月俄罗斯工业产值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4.4%。在基础经济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贸易和建筑业。2006年上半年经济投资结构发生了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投资转向发展与资源开采毫无关系的加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器设备的生产、冶金、纸浆造纸和化工生产、食品生产、管道运输和通信。
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居民更为明显。零售业活跃起来,2006年上半年零售业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3%。俄罗斯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的良好行情。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亚洲国家对原料的需求增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近期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俄经济部提供的资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俄产"乌拉尔"牌石油在世界市场上每桶均价为61.3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
如今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现代化问题。政府认为必须保障向经济的创新发展过渡。目的是推动制度性改革和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如果说,此前当局一直在努力避免国家直接参与经济项目,那么现在俄罗斯出现了专门定向支持相关投资项目的机制。经济特区以及投资基金就属于这种机制。
俄罗斯已经出现经济特区:4个技术应用型特区和两个工业生产型特区。2006年联邦财政拨款80亿卢布(2.8亿美元)建设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联邦主体和市财政也出资同样的数额。根据法律规定,在经济特区的落户企业可享受海关和税收优惠。预计,到2007年底-2008年初这些特区将建成。
2005年成立的投资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发展全国性的大型投资项目。基金与私人投资一起为这些项目融资,2006年为这一目的已经拨款25亿美元。
㈤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真的可以赚钱吗合法吗
这个投资理财项目不错啊,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在玩着,投资少,利润高,风险小,很值得投资啊,要是你想投资,我们可以交流一下,OO为:前面三位为121,接着是652后面是4185
㈥ 俄罗斯现在经济怎么样发展趋势好吗
俄罗斯的经济目前是负增长,发展趋势在短期内不好,有俄罗斯专家认为摆脱危机需要3-4年,不过俄罗斯人口少,在能源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老百姓生活受的影响有限
㈦ 俄罗斯经济政治发展前景
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
景维民 王永兴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剧变至今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几乎在一夜之间,一个曾经堪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就这样轰然倒下了,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空间,也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出路在哪里,俄罗斯何时才能真正地走出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的泥沼?这些都成了俄罗斯国内乃至世界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思考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未来,力求对未来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因素做出准确、客观的分析,希望能以“他国”为鉴,对我国的改革大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 俄罗斯 私有化 休克疗法 地下经济
[作者简介] 景维民,1956年生,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王永兴,1981年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99级基地班。(天津 300071)
一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1992年,俄罗斯选择了“私有化”的道路,受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这种私有化没有采取“渐进式”的方法,相反,当时的领导者接受了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的建议采取了所谓的“休克疗法” [1] ,妄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甚至还激化了旧有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把俄罗斯人民拖入了苦难的深渊。现在,俄罗斯的领导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改革历程时才认识到,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极其复杂、困难和长期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然而,由于巨大的政策惯性,“休克疗法”的伤痛至今难以抹平。
从1991年俄罗斯出现明显衰退开始(当年GDP比上一年下降9%),俄罗斯经历了连续6年的经济负增长,到1997年刚刚出现复苏迹象(GDP比上一年增长0.4%),1998年8月17日起又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据统计,俄罗斯在整个90年代GDP下降了50%多 [2] ,截至1998年,俄罗斯的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18强,中国的1/2弱 [3] 。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甚至下降了80% [4] ,约有6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物价上涨了6 000多倍,很多人的存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俄政府面临的债务问题也十分严峻,俄罗斯现在的负债率极高,每年都有上百亿美元的债务到期,使国家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外逃现象却极为严重,基本每年都有200亿美元左右通过“地上”和“地下”的各种途径流失,这对原本资金就十分短缺的俄罗斯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经济上的动荡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社会失业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迅速扩大,20%的人占有社会总财富的60% [5] ,而这种差距多数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这种收入的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也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俄罗斯的政局也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反映了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进一步使经济趋于恶化 [6] 。
总之,1998(包括1998)年以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谓是荆棘丛生,这种状况直到1999年才有所改观。1999年俄罗斯的GDP出人意料地增长了3.2%,达到44 760亿卢布,这种增长势头使一些人相信,俄罗斯经济将要走出低谷。随后两年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点,2000年和2001年俄罗斯GDP分别增长了7
㈧ 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
基本情况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但产业结构不均衡,对能源和高能耗工业依赖度高,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缓慢。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资源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第七(6%)、天然气占第一(33%)、煤占第二(11%),森林占第一(25%),铁矿占第一(44%)。铜、铅、钾、镍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工业增长率为3.9%。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和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亚麻、向日葵、棉花、甜菜。近年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开始对外出口。农业增长率为1.7%。
财政金融总体趋好。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外债余额从1999年的1080亿美元减至501亿美元;卢布升值7.6%;国际信用评级提高。
对外贸易出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其中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50%以上,是俄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进口以机电产品、食品、农产品、轻工产品等为主。对外贸易保持高额顺差。
吸引外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吸引外资逐年增加。累计吸引外国投资1429亿美元,外资主要投向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冶金、零售、不动产、租赁及服务等部门。
经济形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接近完成GDP十年内翻番所需年约7%的增长率。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位列世界第十,人均GDP达7010美元。
财政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增强,俄外汇储备已达3030亿美元。政府利用出口能源产品换取的收益设立稳定基金,为保证俄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俄还提前偿还前苏联所欠巴黎俱乐部、伦敦俱乐部巨额外债,俄外债已降至520亿美元。通胀率由2000年的36.5%回落至9%左右,政府力争未来几年将其控制在4-5%。俄实行卢布完全可自由兑换,目前汇率稳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增加俄外贸额4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3020亿美元,进口1375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俄累计吸引外资达1429亿美元,吸引外资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
居民收入提高,内需和投资大幅增加2006年俄平均工资上涨13.3%,居民收入增加10%,退休金增加5.4%,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超过GDP和消费品物价增长。俄零售贸易总额达3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3.2%,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㈨ 俄罗斯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国力力变化趋势(高手进,详细点,好的追加分)
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动因就是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综合国力的衰落, 而未来
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着俄罗斯综合国力变化的影响。因而客观冷
静地考察俄罗斯综合国力的现状及其前景, 不仅是分析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的重要
前提, 也是判定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及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
俄罗斯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总体能力, 是由资源力、经济活动
力、宏观调控能力、对外经济影响力、社会发展力、外交力、军事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巨系
统。在这一系统中, 既有属于物质领域的诸多“ 硬因素” , 也有属于精神领域的诸多“ 软因
素” , 各种因素相互渗透、交叉、影响, 共同有机地构成了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概念所具有
的综合性、概括性、战略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判断国家兴衰沉浮、分析国际格局变
化、制定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标尺, 因而自综合国力的概念提出以来, 它就成为国际关系
特别是国际战略研究的重点。
一、 基本国力
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是曾在近半个世纪中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两个世界超级大国之一。俄罗斯地跨欧亚,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拥有一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但由于近年来俄经济形势不佳且短期内难以扭转,因而其综合国力与前苏联已不可同日而语。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俄地跨欧亚大陆,东临太平洋,西达波罗的海,北濒北冰洋。东西长1万公里,南北宽5千公里,海岸线长3.38万公里。
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其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1%,其中石油储量占40%、天然气占45%、铁矿石占44%、煤占30%。按1994年世界价格计算,俄矿产资源预测储量的潜在价值估计达140万亿美元,探明储量价值为28.6万亿美元,其中70%为燃料动力资源,15%为非矿石资源,13%为黑色和有色金属资源,1.3%为稀有金属、贵金属及金钢石资源。
由于经济形势恶化等原因,近年来俄罗斯人口出现恶化趋势。截至2000年12月1日,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49亿,比1999年初减少67.8万人(1)。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15年后俄罗斯总人口将减少1100万人,约达1.34亿。而到21世纪中期,俄罗斯的人口可能减少到1.21亿。除人口绝对减少之外,俄罗斯的人口结构也将趋于恶化,到2015年,俄罗斯的从业人口将只有目前的一半。(2)
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其军事工业规模庞大、生产能力强,是除美国外唯一能自行研制和生产各种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国家。俄罗斯武装力量现役部队编制为120万人,实有115.9万人(含20万名国防部人员及其直属部队)。其中战略火箭军17万人,陆军42万人,空军21万人,海军18万人。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拥有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34艘,战略轰炸机66架,洲际导弹820枚。俄陆军装备主战坦克5531辆(另外在乌拉尔山以东还储存坦克1.1万辆)、步兵战车6594辆、装甲输送车3245辆、牵引火炮1956门、自行火炮2573门、各型直升机约2300架。海军装备攻击潜艇7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22艘、护卫舰13艘、导弹快艇55艘。空军装备作战飞机1775架。防空军装备作战飞机2989架,地空导弹2350部。今年1月16日,普京批准《2001年至2005年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计划》和《2001-2010年国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纲要》,俄新一轮军事改革正式启动。此次军事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军兵种结构;减少军区数量,恢复陆军总司令部建制,理顺指挥关系;裁减编制编制员额,走质量建军之路。预计到2005年,俄军总兵力将保持在80万人,由陆海空三大军种和战略火箭军、空降兵和航天兵三个独立兵种组成。
经济增长率是引起综合国力值变化最明显的因素,而过去十年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就是经济全面滑坡。据专家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推算,1991-2000年俄国内生产下降了36%左右,其中工业产值下降45.7%,农业产值下降38.8%,固定资本投资下降74%,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了51.6%。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下。据普京自己说,除原料动力部门外,俄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力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许多,至少"比美国低20-24%"。(3)
但另一方面,俄经济基础雄厚,部门齐全,潜力巨大。自1999年下半年起,俄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当年GDP增长3.2%。2000年俄经济形势良好,国内生产总值达70630亿卢布(约2508亿美元)。GDP同比增长7.6%,工业产值增长9%,农业产值增长5%。2000年俄外贸总额达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外贸顺差达690亿美元。据世界各主要金融机构和分析中心对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测评,俄已跻身2000年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10国之列。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在许多大规模开发的科技领域中居于世界前列,科技创新能力、独立科研与生产能力都很强。但社会转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使俄罗斯的科研也陷入困难当中,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科研经费缺乏、人才流失严重。1997年,世界上最大的300家跨国公司曾为科研投入2160亿美元,1998年增加到2400亿美元,而俄只有5%的企业在投资科研。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俄出口的高科技含量的商品所占比例尚不足1%,而美国占了36%,日本为30%。(4)俄罗斯的人才流失可以分为内流和外流。内流主要是流向国内商业企业、合资企业等;外流主要是指科技人员移居国外。自1990年以来,俄已有1.6万多名科学家到外国定居,俄罗斯100名在世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中已有一半外流。俄劳动和社会发展部副部长莫斯卡维娜认为人才流失使俄每年损失600-700亿美元。
二、 综合国力排行榜中的俄罗斯
21世纪将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而国际竞争将在更大程度上表现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因而各国在世界综合国力排行榜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解体10年来,俄罗斯在世界综合国力排行榜中的位置迅速下降,普京甚至慨叹俄罗斯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 一系列权威统计资料表明,俄罗斯的GDP、人均GDP等关键性经济指标在世界排名中被甩在后面,单纯从经济实力而言,俄已经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在1998年的世界人均GDP和竞争力排名中,俄罗斯分别只占第48位和第59位,被列为第三类国家。1999年世界GDP构成中,俄仅占1.9%,约为美国的1/10;出口份额中,俄仅占1.2%,列第19位。1997年联合国对"人类发展潜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在参评的174个国家中,俄位居第71名。
不能否认,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综合国力的下降。但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巨系统中,资源力、外交力、军事力等要素仍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各国专家根据不同的综合国力评估标准和计算方式对俄罗斯的综合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尽管有所差异,但相同的结论是俄罗斯尽管经济实力下降,但其综合国力仍然保持在世界十强之内。
《各国综合国力排行榜》的作者在"综合国力=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政治力+文教力+外交力)"公式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计算分析方法、定性的专家评定方法以及逐一对比的模拟方法,得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排行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的专家们在确立综合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调查、回归分析、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大国综合国力进行评估,得出的七大国综合国力排序是美、日、法、英、德、俄、中。在经济因素七国排序中,俄罗斯位居末位;在科教因素排序中,俄罗斯倒数第二;在军事因素排序中,俄罗斯仅次于美国;在资源因素排序中,俄罗斯则高居榜首。
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综合国力巨系统内各要素的变化。目前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经济的衰退和体制转轨所造成的政治力的下降,因而能否克服经济衰退并实现稳定增长、能否结束政治失序状态并构筑起高效廉明的管理体制是俄罗斯未来综合国力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继1999年俄罗斯经济停止下滑并出现恢复性增长至今,俄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据最新统计资料,今年上半年俄罗斯GDP同比增长5.4%,工业生产增长5.5%。普京执政后,将振兴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提出今年10年内GDP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至2010年GDP增长约1.5倍的目标。但俄目前的经济增长还十分脆弱,能否完成预期目标受到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双重制约。在政治改革方面,普京上台后也迈出了改革联邦体系、政党体系、打击财阀干政、维护中央权威等重要步伐。但高效管理体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俄罗斯政治力的加强也非一日之功。 第二个因素是综合国力结构的变化。综合国力结构是指各要素在综合国力构成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排列与配置,是综合国力内部诸构成要素的组织体系。综合国力结构制约和规定着综合国力结构的功能,只有结构配置才能使要素形成有机的立体组合,即综合国力复杂集成的大系统。21世纪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资源力、军事力等"硬"要素的影响将呈下降趋势,而政治力、科教力、组织力等"软"要求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能否在这些"软"要素的发展上取得突破是影响其综合国力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俄罗斯综合国力发展趋势
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综合国力巨系统内
各要素的变化。目前俄综合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经济的衰退和体制转轨所造成的政治
力的下降, 因而能否克服经济衰退并实现稳定增长、能否结束政治失序状态并构筑起高效
廉明的管理体制, 是俄罗斯未来综合国力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继年经济停止下滑并
出现恢复性增长至今, 俄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字,
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工、农业产值分别增长了和, 粮食产
量达万吨, 是俄独立以来最好的收成。年俄财政状况良好, 实现财政盈余印
亿卢布美元约合卢布。在按时偿还外债多亿美元的情况下, 黄金外汇储备
依然达到亿美元, 比年初增加以上。通胀率由降至。普京执政
后, 将振兴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 提出今后年内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
, 至年约增长倍的目标。但俄目前的经济增长还十分脆弱, 能否完成预
期目标受到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双重制约。在政治改革方面, 普京上台后也迈出了改
革联邦体系、政党体系、打击财阀干政、维护中央权威等重要步伐。但高效管理体制的建
立不可能一跳而就, 政治力的加强也非一日之功。
第二个因素是综合国力结构的变化。综合国力结构是指各要素在综合国力构成过程
中所形成的不同排列与配置, 是综合国力内部诸构成要素的组织体系。综合国力结构制
约和规定着综合国力结构的功能, 只有结构配置才能使要素形成有机的立体组合, 即综合
国力复杂集成的大系统。世纪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
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场竞争中, 资源力、军事力等“ 硬”要素的影响将呈下降趋势, 而
政治力、科教力、组织力等“ 软”要素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能否在这些“ 软”要素
的发展上取得突破是影响其综合国力变化的重要因素。
未来巧年是决定世纪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时期, 也将是各国展开激烈的综合国
力竞争的重要时期。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发展既显现出希望的曙光, 也面临着诸多制约与
挑战, 它的走向值得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Демографичэ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России 2000
(2)государственый комитет РФ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
(3) 弗拉基米尔•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俄罗斯《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
(4) 《普京说俄科学技术领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改革》, 俄通社一塔斯社莫斯科2000年2月8日电
庆功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