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4-2015年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背景和宏观环境分析
网速是决定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网速的提升在线教育一定是成快速增长趋势发展的,更多互联巨头都在跑马圈地,可想互联网教育产业是一片朝阳啊!
② 中国教育部的发展背景是什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内敌对分子蠢蠢欲动,妄图制造事端,在抗美援朝战线的后方制造混乱。在教育界,一些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成了敌对分子的据点,经常发生敌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事。例如:上海的进德女中,不仅打着伦理课的幌子继续开设宗教课,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进行宗教仪式和宗教宣传,毒害学生思想。求德女子初级中学,制止学生参加开国典礼、保卫世界和平大游行等,也不准在校内搞庆祝活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以外资津贴学校为据点,收集情报,散布谣言,搞特务活动。
③ 爱学教育的投资方和相关品牌背景
东兆长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东兆长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投资为主导、资本运作和资产运营为核心的大型集团公司,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矿产、建筑、网络教育等。总资产及营业收入双双超过百亿元,经营区域以京、渝为中心,辐射全中国。 INET-SCHOOL INET-SCHOOL,为韩国交易所知名上市公司,也是东兆长泰旗下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高水平的学习管理和系统化的学习诊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律自发的学习成为可能。在素质教育和远程教育方面,INET-School处于韩国绝对领先地位。 同时,INET-SCHOOL的中国业务正以爱学教育为品牌依托,在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城市,在大江南北迅速展开。
④ 教育背景怎么写
就是你从小学开始至今所受过的教育,一般有要求写清楚具体学校的~
⑤ 一个完整的教育案例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背景分析和什么正解分析
钓鱼案例,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的研究对象
⑥ 王学东的教育背景
1976年于武汉大学 图书馆学系
个人荣誉
主持的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1世纪信息学教育模式研究”获1994—1997学年度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编著《图书情报管理学概论》获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三等奖。
1993-1997学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学管理干部。
1996-1998学年度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2000-2001学年度荣获教学工作优秀奖一等奖。
2000-2001学年度期中教学质量测评优秀。
2001-2002学年度考核优秀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研究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2、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五”规划项目“企业EC管理”,教高函[2002]17号(4.5万元)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对信息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97BTQ010)(2.6万元)
4、英国文化委员会联合项目:信息管理硕士课程发展计划与新技术
5、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关于批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厅[2001]3号(配套资金10万元
6、国家教委委托项目: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A教学研究
7、省级项目:21世纪信息学教育模式研究,A教学研究,[950070]
8、省级项目: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研究,A教学研究[99107]
9、校级项目:信息管理自动化新型教学模式研究,A教学研究
10、校级项目: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研究,A教学研究
11、校级项目:信息经济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A教学研究
12、横向项目:ERP与企业EC管理网络课件(5万元)
出版书籍
1.王学东主编《企业电子商务管理》(3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ISBN7-04-01012-1(该书是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主要课程教材,并作为全国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
2.王学东编著《电子证券与投资分析》41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ISBN7-5622-2470-6,印数6000册。
3.何浩、王学东著《情报研究与预测的方法》43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ISBN7-5622-1741-6。
4.《图书馆管理学教学大纲》(共5人合编,王学东承担第4、9章编写任务),高教出版社,1996年3月版,ISBN7-04-005648-8。
5.王学东编著《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0
6.王学东编著《客户关系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2
7.王学东编著《电子商务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
发表论文
1.信息技术对企业最优规模的影响分析,载《情报科学》2002年第7期。
2.“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载《情报学报》2000年第5 期(12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⑼,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管理学文摘卡》2003第1期全文转载。
4.企业电子商务运行平台探析,载《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5.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研究,载《图书情报知识》2003年第2期
6.“文献信息整体化教育模式研究”,独著,载《图书情报知识》,1993年2期,8000字。
7.“图书馆藏书评价研究”(第一作者),载《图书情报知识》,1994年3期,8000字
8.“图书情报系统能力评价结构理论研究”(第一作者),载《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3—4期(1996年前为国家级刊物,后由“中国图书馆学报”替代其地位)此文获1994年湖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9.“图书馆藏书评价研究”系列论文30000字,独著,载《图书采访理论与实践》,书目文献出版,1994年(10000字)(论文集).
10.“Web数据库互联技术的比较”,第二作者,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8期(5000字)。
11.“论人本管理向知识管理路向的演变”,第一作者,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5期(7000字)。
12.“电子商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互动分析”,第一作者,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4期(7000字)。
13.虚拟组织及其性质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10期。
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常务理事,
“EC管理”指导组委会主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湖北省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专业教育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
⑦ 玮仕的教育的背景怎么样
玮仕教育在长沙和南昌拥有两所获得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招收外籍人士子女的国际学校,同时还在当地筹办了为中国学生开设国际化教育课程的双语学校。在上海也新开了一家招生中国和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
⑧ 网络学校的项目背景分析
近年来,网络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尤其是在中小学,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援。我国最早的网络学校产生于1997年,至今已发展到上百家,其中约二分之一是面向中小学生。这些网络学校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大多数学生对它们抱着什么态度?笔者最近就这些问题对我国网络学校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
笔者经过统计,发现各网校设计的栏目大致有以下几部分:一是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依据,提供相应内容的教学,如同步课堂、在线广播、名师指导等;二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点击相应内容,如多媒体软件、答疑中心、试题库、讨论区等;三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宗旨,创造轻松学习的氛围,如教育信息、图书馆、学法指导、课外天地、友情链接等;四是网络学校专门为家长开设的栏目,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如家长园地等。
网校发展潜力巨大
网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那么,学生对网络学校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笔者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参加和未参加过网络学校学习的两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参加过网校学习的学生仍占少数,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不参加网络学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即对“网校不了解,不敢贸然参加”和“收费太高,不值得”。而参加网络学校的学生,其目的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直接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大多是被网校中的模拟试卷、题库和名师辅导等服务所吸引。
就栏目而言,参加网校学习的学生中,有36.4%的人认为没有最喜欢的栏目,有27.27%的人表示最喜欢的是“同步课堂”,还有18.18%的人最喜欢的是“在线课堂”。此外,笔者特意调查了学生对“讨论栏目“的态度,因为这是网络学校独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相互交流思想,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54.54%的人喜欢“在线讨论”,认为可以“畅所欲言”,还有选择“结交朋友”和“解除疑问,增长知识”的。这说明“讨论栏目”已基本达到预设的目的。但是,也有学生表示不喜欢该栏目,原因是“对讨论的内容不感兴趣”,这说明网校还需增加更具有新颖性、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但并不经常参加该栏目,原因主要是网络速度太慢或线路经常不通。
在对网校的总体评价上,参加过网校学习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的占54.55%,“比较不好”的占27.27%,“一般”的占18.18%。而未曾参加过网校学习的学生认为网络学校的主要缺陷是,学习缺乏督促,解决问题时也不如在现实中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效果好,没有校园氛围。
探索中解决问题
调查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已开始对网校有所了解,但是他们仍对网校的功能和作用抱有怀疑;网校本身的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沟通被忽视在物理层面,网校将学生同教师相分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比较困难,学生很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无法获得因这种亲近感而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影响,以及教师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信息资源匮乏现有网校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大量的题库或教师编写的教学内容,课外知识内容严重匮乏,且缺少精细加工,不成体系,基本没有体现网络信息对学生学习的价值作用;
技术设备阻碍发展绝大多数网络学校的学生反映,网络速度太慢,经常会出现线路不通的问题,同时许多教育软件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网校目前仍难以实现对学生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尤其是对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控制。
期待网校走向明天
网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从网校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加深认识的地方。
首先,网校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教师的作用,相反,而是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发资源,设计和制作出更多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同时,网校的主办者应借助网络媒体,努力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行为引导及情感影响,这是决定网校是否能够办好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利用和创造信息。同时,网校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协作学习,为学生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便利条件,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元认知学习操作,减少无用的定位操作;
最后,网校应尽快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评价要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还应包含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如情景性评价、维护性评价。这些评价旨在帮助网校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断的改进和寻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