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富国、大摩、上投哪家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强
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实力都不算强。
“公募基金权益类资管榜”年度榜单已推出第二期,在四大评选指标的检验之下,赋予符合标准的60家基金公司投研排名。
其中,宝盈勇夺冠军;中邮则连续两年稳坐投研实力前十强。
“2014年公募基金权益类资管榜”前十强为宝盈、信达澳银、长盛、诺安、中邮、金元惠理、建信、信诚、华泰柏瑞和大成,排名垫底的十家基金公司为泰达宏利、广发、上投摩根、华宝兴业、天治、银河、农银汇理、景顺长城、易方达和万家。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排名上升最快的十家基金公司为宝盈、诺安、金元惠理、建信、长盛、大成、南方、招商、国海富兰克林和华泰柏瑞,涵盖了大中小型基金公司,尤其是宝盈、金元惠理等小公司的 “逆袭”让人印象深刻。大型基金公司中,南方、大成则是2014年投研成功的代表。排名下降最快的是十家基金公司是银河、华商、益民、华夏、景顺长城、易方达、国泰、银华、农银汇理和泰达宏利。
将2013年、2014年前十强相对比,仅剩下中邮连续两年杀进十强,其余均未能坚守阵地。中邮2013年排名第3位,2014年排名第5位,表现相当稳定,其2014年总得分为10.382。此外,2014年排名第8位的信诚,2013年排名第11位,高位稳中有升十分难得。
❷ 大摩资源的基金经理变化是怎么回事徐强代替何滨了么徐强如何
要么是个人原因,跳槽到其它公司,
要么是操作业绩不佳,被撤换。
❸ 上投摩跟有哪些基金
这地上都啥啊,怎么看起来溜溜的78
❹ 大摩卓越成长换了基金经理吗新的基金经理怎么样
基金公司网站上是说,大摩卓越成长6月22日更换基金经理 ,由何滨变为徐强了。网站上对新基金经理的介绍真不是“简介”,看来是个资金运作和投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的主儿!期待给咱们这些基民带来好业绩!!
❺ 大成基金经理李博和上投摩根基金经理李博是同一人吗
大成的这个李博,
李博先生:电子工程硕士,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就职于韩国SK
Teleco首尔总部;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就职于国信证券投研中心,2011年5月起加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大成基金电子行业、互联网传媒行业分析师、大成景阳领先基金经理助理、大成内需增长基金经理助理、大成消费主题基金经理助理、大成灵活配置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新兴产业小组研究主管。
上投的这个李博
李博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是担任研究员,负责研究方面的工作,自2010年11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公司基金经理助理兼行业专家一职,自2014年12月起担任上投摩根核心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so,他们不是一个人哦
❻ 田明圣 华商领先企业基金经理
昨天在央视做了节目,华商去年业绩不错,可以关注。
还想知道点什么?
❼ #投资经理#基金经理主要工作模式是如何的请大神指教
1.从业时间(包含真实有证明的工作经历,产品业绩,证监会的资格考试)回
2.实际交易的技答术水平,以及自己的交易规则
3.市场分析能力
4.广阔的人脉资源(产品成立运营整个过程都非常需要)
5.与人沟通能力(某些场合还是要直接面向客户的)
一般成为基金经理都需要有10来年的打磨。
路线大体都是交易员或者分析员出身,精通一项之后在横向发展其他的技能,格局还有经验的增长慢慢才能熬成经理 来自职Q用户:钟先生
你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还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来自职Q用户:沙女士
❽ 上投摩根基金经理王邦祺:港股机会能走多远
A股的创业板估值略高,虽然标的也较多,成长主题也明确,但是香港同样也有一些A股市场没有,却同样受惠于中国经济成长的优质标的,就像A股H股溢价指数所显示的,港股估值低并且有明显折价
❾ 基金经理那么牛 为什么还要靠佣金赚钱
大家在买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基金经理那么牛,为什么还要靠佣金赚钱?
对于这个问题,三思君觉得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1.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投资者会问,不是说投资主动型基金的核心就是看基金经理吗?基金经理的能力强,那么这只基金未来表现好的概率,也就高很多。
为什么现在又要强调团队了呢?
其实基金管理人在做投资时,都是高度分工的。一只基金从成立、交易、投资、研究、信息披露等环节都是由不同的团队分工合作的。所以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完成上述环节的。
就说投资标的的选择吧。
作为一只基金,你不可能只买3—5只股票吧,最少也要20多只,甚至多的时候有几百只。
这几十只股票的实地调研、与公司管理的接触、公司的定期报告等,都要了解一下吧,而且由于国家宏观面或公司基本面的变化,你也要跟踪吧,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些的。
2.离开团队,意味着失去了平台的“资源”
当基金经理离开团队选择单干时,也就失去了平台的很多“资源”。比如券商提供的服务,行业专家提供的意见等。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比以前有团队时,多了很多。
所以有些选择单干的基金经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其业绩并不如人意。
比如像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在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000011)的6年126天的时间内,这只基金的净值上涨了11.95倍。最后让这只基金成为了国内首只累计净值破10元的基金。
说实话,业绩无可挑剔。
然而这位昔日“公募一哥”,转战私募以后,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竟然出现了清盘的事件。
虽然三思君不敢说这完全就是失去了平台的“资源”所导致的,但也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吧。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很多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