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规避隔夜利率风险(持有期货的头寸方向和规模)
美元期货是ICE的,不是欧洲的
债券不知道是欧洲债券还是美国债券?美国债券通常和美元的趋势同向,或者这么说,美债上涨时,需要更多的美元来购买美债期货,因此,美元期货更倾向上涨,美债下跌时,交易员脱出债券期货多头头寸导致美元供应增加,压制美元期货。
当然事无绝对,目前的市况大致是这样。
可以利用目前这个关系进行隔夜套利操作,因为个人的喜好和持仓习惯不同,大致方向如此,自己可以把握持仓比例,如果仅仅从套利或者锁定成本的角度来说,持有美债多头的对锁美元期货持仓为空头,风险敞口部位自己根据自己的习惯去操作就可以了
② 期货如何控制风险
做期货很麻烦啊抄!控制风险我就说几点:1、自律(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计划,宁可错过也不做错)2、止损(带上系统的止损点位)3、轻仓(在自己资金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买卖)4、学习(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丰富自己,要有自己的做单系统)
③ 怎么控制期货的风险
根据资金管理,设定手数比例,严格止损,就是风险控制的基本。
④ 期货市场交易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特点 如前所述,期货市场中不同主体均面临期货价格波动所传导的风险。但各利益主体面临的风险又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各利益主体而言,风险管理的内容、重点以及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一样。 1. 期货交易者。对于期货交易者来说,面临着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中最主要的是对交易规则制度不熟悉所引发的,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还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当引发的风险。另外,选择合法合规的期货公司也属于可控风险。 期货交易者面临的不可控风险中最直接的就是价格波动风险。投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风险报酬,对他们而言,不冒风险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必须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平衔,不能只想着报酬而忽视风险。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机者可能会选择比较激进的投机方法,而另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机者会选择风险较小的投机方法,比如进行套利交易。 对套期保值者而言,存在着导致套期保值失败的风险或效果极差的风险,除了基差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外,其余的如头寸、资金、交割、不熟悉交易规则等原因都可归类于可控风险,如果强化风险管理,可以避免。 2. 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对于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来说,所面临的主要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期货公司对客户的管理和期货交易所对会员的管理。尽管期货价格的波动是不可控风险,但只有当期货价格波动导致交易者的风险溢出之后(比如爆仓)才构成期货公司的风险,同样,只有当期货公司的风险溢出之后才构成期货交易所的风险。因而对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而言,严格风控制度,防范溢出风险成为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管理风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防止自身管理不严导致对正常交易秩序的破坏,以致自身成为引发期货行业的风险因素:比如,期货公司或期货交易所的机房出现严重问题,大面积影响客户交易等。 (二)期货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期货市场是高风险市场,高风险不仅来自期货价格的波动性上,期货行业内各利益主体可能存在的不规范运作将加剧风险的程度。一般而言,期货市场中各利益主体对期货交易的高风险性都会有所认知。问题在于期货交易涉及金额高,利益诱人。在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利益主体在成本收益的权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为追求收益而弱化风险管理的倾向,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恶意违规违法来追求非法利益,从而引发更大的风险。 比如,在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之前,一些期货投机者,为追求超额利润,承担了远超自身能力的风险,一旦出现巨亏或爆仓之后,为减少损失,置诚信于不顾,利用当时法律法规的疏漏,想方设法将责任推给期货公司。还有,一些资金实力较大的投机者利用交易规则上的漏洞,铤而走-险,联^
⑤ 期货公司应该如何控制风险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主要如下规定:(1)、保证金制度保证金分为结算准备金和交易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标准在期货合约中规定。期货合约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①出现连续同方向涨跌停板;②遇国家法定长假;③交易所认为市场风险明显增大;④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况。调整期货合④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的,交易所应在当日结算时对该合约的所有持仓按新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进行结算。保证金不足的,应当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市前追加到位。(2)、价格限制制度
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每日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由交易所设定,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期货合约的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股指期货合约的熔断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最后交易日不设价格限制。每日开盘后,股指期货合约申报价触及熔断价格且持续一分钟,该合约启动熔断机制。①启动熔断机制后的连续十分钟内,该合约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继续撮合成交。十分钟后,熔断机制终止,涨跌停板价格生效。②熔断机制启动后不足十分钟,市场暂停交易的,熔断机制终止,重启交易后,涨跌停板价格生效。③收市前三十分钟内,不启动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已经启动的,继续执行至熔断期结束。④每日只启动一次熔断机制。
(3)、限仓制度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持仓的最大数额。同一投资者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其在某一合约的持仓合计,不得超出一个投资者的持仓限额。会员和投资者的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具体规定如下:①对投资者单个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持仓限额为2000手。②某一合约总持仓量(单边)超过10万手的,结算会员该合约持仓总量(单边)不得超过该合约总持仓量的25%。③获准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投资者持仓,不受此限。会员和投资者超过持仓限额的,不得同方向开仓交易。
⑥ 浅谈如何规避利率风险
由于利率变动更加难以预测,银行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控制利率风险。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有:浮动利率存单、期货、利率选择权、利率交换、利率上限等
⑦ 什么是利率风险管理(下)
《利率风险管理》一书分为上、下两册,共六部分内容。上册包括利率风险导论、货币市场、远期利率协议与利率期货;下册包括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利率风险对冲。“利率期权”部分首先对金融期权的概念、种类以及期权价格的确定做了简要描述,通过对金融期权锁定成本、规避风险的效应分析,进一步介绍了用于利率风险管理的各种期权工具——利率上限期权﹑利率下限期权和利率双限期权,以及利率期货期权。“利率互换”部分全面介绍了利率互换的特征、种类、作用、市场参与各方使用利率互换的动机、利率互换的定价、交易过程和风险及其管理,对初习衍生工具的读者和业内从业者都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利率风险对冲”部分是这本书中最具综合性的地方,该部分在学习了利率风险概况、管理工具和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对利率风险的识别、管理策略和如何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做了深入的探讨。
⑧ 如何控制期货交易风险
任何存在投资机会的正常市场中,获利总是与风险相伴的,期货市场当然也不例外。引发期货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价格波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其中保证金因素引发的风险是期货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保证金制度非常集中的体现了期货交易以小博大的投资特点,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投资者客观上有可能利用较少资金获得更多盈利,大大拓宽了资金创造利润的空间。相应地,在其高回报的背后也就蕴含了高风险,毕竟回报和风险的对应性是任何市场都遵循的客观规律,因此和股市等其他许多市场相比较,期货存在较大的风险是公认的事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期货市场的魅力所在,它为那些具有挑战精神的投资者创造了机会。
和现货等其他市场相比较,期货市场存在以下一些特点:其一,参与期货交易的商品通常价格波动较为频繁,期货价格易与现货价格产生强烈的共振,扩大风险面,在现货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风险度;其二,期货交易也不同于一般的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是连续性的,因此就存在延伸风险、引发连锁反应的可能;其三,和股市等相比,期货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征,投机性更强,因此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容易诱发更多的风险行为,增加了风险产生的可能;其四,期货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未来不同预期的较量和争夺,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多,预测的难度大,投资者产生分歧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所以这一点也增加了期货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鉴于上述原因,期货投资者尤其是其中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新手就要特别注意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获利之前保证资金的安全是首要也是前提条件。首先,要选择一家具有良好信誉和较强实力的经纪公司,毕竟大部分普通期货投资者都是通过期货经纪公司来进行交易的,没有实力和信誉作保证,会大大增加投资活动顺利开展的难度;其次,投资者应该严格遵守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一切风险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诸如交割和被强行平仓等带来的投资风险,尽最大可能保证资金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再次,投资的资金和规模要适当,要和具体的投资活动相配合。资金相对紧张会影响到交易的进行,尤其是涉及到保证金追加的时候。而资金规模过大,有可能造成过量下单,致使投资者承受超过自身负荷的压力,资金风险当然也会“水涨船高”了;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投资者要有适合自己的、好的投资策略,前提条件就包括对于市场的了解和把握。投资者在期货交易中,最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市场价格的波动,分析各种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洞悉市场波动方向、形成正确的投资策略,不断提高判断和交易的准确度。增强自身实力是对抗风险的最佳途径。
⑨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运用利率期货应注意哪些问题
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设立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
.夯实基础,建立先进科学的内控制度。
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利率走势预测、利率风险计量和利率风险管理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模型,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
拓展经营领域,大力发展非利差获利型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