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12月投资增速

12月投资增速

发布时间:2021-06-19 22:23:12

A. 为什么12月固定资产投资比11月多很多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2002年两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2000年—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快速。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基本同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2002年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6:52:42,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5:50:45。从1978年到2002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最大,从22.4%下降到4.9%,下降了17.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从18.4%上升41.9%,上升了23.5个百分点。2002年这两个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出8个百分点。可见,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调整和改善,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一直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进出口贸易占全国52.3%。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43.8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17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额为942.0亿美元,进口额为832.1亿美元;珠江三角洲进出口总额达2069.7亿美元,是长江三角洲的1.8倍,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出口额为1126.1亿美元,进口额为943.6亿美元。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2.3%,其中长江三角洲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珠江三角洲占33.3%。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比长江三角洲高14.4个百分点。5.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江三角洲,两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24.9%。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818.9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珠江三角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1.6倍;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326.9倍。2002年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珠江三角洲的2.7倍。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9%,其中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18.2%,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6.7%。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是全国平均的1倍以上。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499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4239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820.6元,珠江三角洲地区为11686.1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原因在过去的20多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从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点有:一是两个三角洲都走在了中国改革前列,各自确立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道路。改革开放之初,两地充分发挥自己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优势,迅速占领并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和乡镇工业顺应改革大潮,很快实现了全面启动,千百年的商业文化厚积薄发,创造了“温州模式”等经济奇迹。珠江三角洲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发挥其信息优势和侨乡众多的人文优势,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直接进入,尤其是吸引了港澳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使“三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城乡迅速发展起来。80年代,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的外向经济企业遍及城乡。二是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国外资金力度大。1985年—1999年,长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07%,高出全国均值10.49个百分点,1979—1999年珠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3.5%,高出全国均值12个百分点以上。国际贸易快速增长。2002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额为2069.7亿美元和1174.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3.3%和18.9%。在引进外资、扩大外贸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更重要的是引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科学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素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不同之处在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属于“外向型”,即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企业就把产品市场与国际接上了轨,广东外贸一直独领全国风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3,2003年1到11月,进出口贸易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而长江三角洲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此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力量还显不足。而上海因受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经济转型较为艰难,短期内,其经济增长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为有限,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略显滞缓。两个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早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地区,进入90年代,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珠江三角洲又掀起了第二次创业大潮。长江三角洲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84年国家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南通3个城市确定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获得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90年代,为振兴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中共十四大做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的又一重大决策,使上海重新崛起,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2.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东省总人口为86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104万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人口为2152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的82%,是全国吸引外来劳动力最多的地区之一,低劳动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大量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同时,也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人才)向该地区的集聚,这就大大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不但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000余所科研机构,150余所高等院校和3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密度高,高级人才比重大。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些都对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十分有利。90年代以来,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起点高、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与其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有着直接关系。3.城市协调合作是决定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江、浙、沪两省一市的16个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纵向行政管理取代了横向市场性联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垂直领导,不仅导致上海中心城市功能退化,成为单纯制造业中心,还使江浙两省及下属各地市间缺少了横向整合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在体制创新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有了迅速发展。上海也逐渐恢复了其大都市应有的产业和技术的辐射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周边地区乡镇企业的起步和技术升级。但由于长江三角洲是跨省市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加上长期的条块管理,使地区间的协调变得困难,目前地区间的经济合作还停留在80年代横向经济联合和自发的层面上,并没有进入跨地区产业整合阶段。随着浦东开发,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其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将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并促使以产业联动为交往机制的区域联合模式的形成。长江三角洲未来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区域化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合作方式的创新。4.粤港的经济互动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得益于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的“三来一补”启动了深圳工业化的进程,香港的资金和信息造就了深圳外向型经济的雏型。在深圳实际利用外资中,港资占了近70%,进出口贸易中,对港澳进出口贸易占了80%,“三来一补”的企业中,属于港资兴的占了90%,深圳的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无不渗透着“香港因素”的作用。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几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竞争、三角洲内部各个城市的相互竞争也在加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何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建立良性的竞争模式、避免地方保护行为和重复建设应当引起广泛关注。两个三角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地级市行政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的畸形竞争。各个城市从追求自身发展目标出发,极易滋长地方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从而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渐离散,导致各个城市均以行政区域为界,相互封闭,各自发展建立“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而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往往是优先重点建设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目前,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更加明显,而珠江三角洲也应该尽快确立广州、深圳的龙头地位,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基础设施、行政措施、资源,从而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三角洲整体的竞争能力。目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10,却创造了全国近30%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它们是中国其它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教室”,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其它地区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B. 2017年12月CPI增速将处于2%以下吗

据报道,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主要经济数据。11月经济数据受外贸转好和消费带动,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但部分指标略显弱势。

12月份,随着冬季来临,蔬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企稳回升或将对CPI形成一定支撑,但同比增速预计仍将处于2%以下,PPI环比上行趋势或将进一步趋缓,同比则受高基数影响,或将降至年内最低。整体来看,通胀上行的压力并不大。

希望cpi可以保持稳定!

C. 10-12月每月利润增长率相同

(1)设2014年10月到12月,每月盈利的平均增长率为x,由题意可得:
2400(1+x) 2 =3456
解得:x 1 =0.2=20%,x 2 =-2.2(舍去)
答:2014年10月到12月,每月盈利的平均增长率为20%.

(2)由题意:3456+3456×20%=4147.2(元)     
答:按照这个平均增长率,预计2015年1月份这家商店的盈利将达到4147.2元.

D. 中国12月M2货币供应增速创历史新低吗

据央行网站数据,中国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8.2%,增速创历史新低,预期9.2%,前值9.1%。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44亿元人民币,创2016年4月以来最低,预期10000亿元人民币,前值11200亿元人民币。

她指出,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例如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作用可能持续存在等。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有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和解读。

E. 基数为零如何算增长率 比如11月为0 ,12月为50,那么增长率是多少

增加量/时间 即为增长率 比如11月为0 ,12月为50,那么增长率是多少 若从11月底开始算,到12月底,则时间为30天,增加50 增长率为50/30=5/3 若从11月初开始算,到12月底,则时间为61天,增加50 增长率为50/61 若从11月初开始算,到12月初,则时间为31天,增加50 增长率为50/31
麻烦采纳,谢谢!

F. 历年股市全年走势中,12月多数出现"鸡肋"行情,是什么意思

你提到的情况和现象,确实是有的,这主要是有部分的投资者,在年关将近时,选择了离场休息。但是,现在来看,这一现象对于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这是因为,依然还有另外的更多的投资者,在选择了买入做多。另外,在技术性的形态上,也是在能够维持大盘的强势上行。以下为一条近日市场的看点,以及操作上的建议,敬请一同关注--- 【大盘短线反弹高程已达一半,进入下一半场演出;后市还将走高关注补涨行情,市场还可看好】本周一(12月28日),早盘沪深两市高开高走,个股全面普涨,早盘券商、期货、有色金属、稀缺资源等板块带动大盘稳步攀升,沪指在10点39分到达盘中最高点3202.09点,午后,钢铁、有色金属等板块带动大盘出现冲高回落走势,临近收盘,电器、农林牧副涨幅扩大,推动股指继续上攻,至收盘,沪指报收3188.78点,涨幅1.51%,深成指报收13463.98点,涨幅1.31%;两市合计成交约1853.59亿元,成交量较上周五小幅放大,个股出现普涨格局,涨停个股18家,无跌停个股。小盘股近来表现活跃,特别是电子类个股中赚钱效应有所显现,但金融、地产反弹动力仍不足,成交量也不见放大,估计股指在3100点附近仍存在反复振荡洗筹的过程,积蓄能量之后仍有希望继续上涨。总体来说对后市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3100点以下仍是逢低吸筹的机会,中线趋势依然看好。大盘后期继续反弹,从技术指标来看,KDJ指标形成金叉,MACD的绿柱开始减小,预计下周大盘继续演绎反弹,但个股方面必有分化,投资者可关注超跌反弹和前期强势品种,大盘后期仍会震荡向上的格局依然不变。大盘重回升势,而后市的反弹高点,暂可看高到3360点。需要注意的是,大盘在触底后即展开的反弹,并不是所有的个股全都会齐刷刷地上行,而是有个先来后到的状态,并且有的个股还会有反复的。不能一概而论。再说,年关将近,有的投资者将会选择离场休息,市场和盘中个股因此会带来些许的波动,使得盘中呈现沉郁、徘徊的状态。但是,盘中依然会有很多的个股,在拒绝回调地、强势上行的走势,并且,大盘短线和中线的市场情况,总体是向好的,这是有理由确定的。操作上,投资者可以关注回调到低位的个股,加以积极地关注和短线介入,或者继续持有强势股待涨为主,保持一定的仓位,追高的投资者还要谨慎一些。逢高减持一些今年以来反复炒作的、升幅过高的个股。
年内大盘的中线走势,是为底部抬高的箱体震荡走高,呈现逐步推高的走势形态,因此,中线操作,不妨积极乐观一点,在操作上不妨重仓一点。展望来年,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市场仍有新的机会,明年的高点,将会高于今年。投资者大可在股指的回落之中调整自己的持仓结构,展开“冬播”耕耘,备战来年的股市行情。持有大幅回调,深幅调整个股的投资者,还可在其回调的低位进行补仓,以降低交易的成本。000002万科A;600383金地集团股价近日回调到低位触底,有了探底后的多日反弹,但其升幅不大,后市短线走势,以超跌反弹走高为主。建议加以关注,不妨积极介入。

G. 国家统计局称1至11月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这有何意义

今天国家统计局终于公布了今年前11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速的报告,其中指出前十个月全是负增长,唯一在上月开始实现正增长,同比涨幅0.2%。这意味着被新冠疫情压抑住的中国经济增长终于迎来了复苏增长,我们的生活又开始逐渐向上走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

一、民间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所有制并行的经济制度。在多种经济所有制这个范畴内,民间投资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第三产业,民间投资更是占据了超过半壁山河。而且民间投资增速也是国家经济形势的风向标,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一般民间投资都是蓬勃发展,这也体现了民间对整个国家经济形势的信心。

以上就是小编对民间投资的一些浅见,有阐述不到位地方,还请各位网友海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H. 为什么说1-11月的同比增长速度大于全年,则12月则小于全年

已经得到1-11月
同比增长速度大于全年了
如果12月也大于全年
那不就相当于每个月都大于全年了么
这当然不可能
所以需要12月来中和
12月是小于全年的

I. 蔚来12月销量出来了,2019年第四季度交付数达8224台,环比增长71.4%,超Q3财报预期数字224台。#蔚来#

蔚来12月销量出来了,2019年第四季度交付数达8224台,环比增长71.4%,超Q3财报预期数字224台。#蔚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12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14.1万台 同比下降3.4%

1月9日,乘联会发布了2019年12月全国乘用车销量统计,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14.1万台,同比下降3.4%,较11月同比增速基本持平;12月零售环比增长11.1%,是历年环比增长的低位水平,今年12月的走势特别稳健。今年1-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7.4%,较18年的-3%的增速下降较大,是超预期的下滑。

近期随着车市低迷,部分企业生产运营出现问题。但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汽车行业早已经未雨绸缪,逐步启动国企混改,为行业发展增添动力。

国企混改的企业并非都是遇到生存压力,而是国务院从前几年就开始倡导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混资本’促进‘改机制’,切实提高国企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但国企混改并不容易,11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印发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汽车行业“混改”的实操更为顺利,成功案例快速涌现。因此近期的国企改革加速并非简单的市场压力,这也是政策推动的主动调整。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全文

与12月投资增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商e贷款额度 浏览:469
股票量价齐跌说明什么 浏览:368
方正重组理财 浏览:392
过户多久拿到监管资金 浏览:977
近期的理财诈骗公司 浏览:721
260108基金今天净 浏览:647
贷款提车上路需要多久 浏览:383
证券咨询公司的投资顾问 浏览:382
杭州南海成长股权基金 浏览:373
合肥鑫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么特点 浏览:958
医院股权融资 浏览:245
信托产品图片 浏览: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资金揭秘 浏览:515
怎么买万达股票 浏览:306
湖南源汇信托 浏览:891
汽车融资网站 浏览:747
外汇价1美元人民币 浏览:649
方正科技股票价格 浏览:802
景顺长城动力混合基金净值 浏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