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滚雪球的美国图书
副标题: 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 [美] 艾丽斯·施罗德
译者: 覃扬眉/ 丁颖颖/ 张万伟/ 张春明/ 张艳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382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16开
ISBN: 9787508613802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许多年来,穿着旧毛衣、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备受媒体的追捧。但注重个人隐私的巴菲特从未花这么多时间回答任何记者或作者的问题,为了支持这本书的创作,他破例花费了2000小时与作者施洛德进行长谈,回顾他的儿时、他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分享他几十年投资生涯中的宝贵经验。
本书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第一次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同时,本书全面解读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让这位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后世。 第一部分 大泡泡
1 不作逢迎
2 太阳谷
3 时钟动物
4 沃伦,你怎么了?
第二部分 内部计分卡
5 “传道”冲动
6 浴缸障碍赛跑
7 休战日
8 1 000招
9 沾油墨的指头
10 犯罪行为实录
11 帕姬不“帕姬”
12 地下卖场
13 赛马场规则 跟巴菲特学“滚雪球”
《中国证券报》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有人又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湿雪,指的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长坡,指的是能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巴菲特也似乎总能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近期巴菲特又开始逆势加仓买股票了,通用电气、高盛、比亚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猎取的目标。显然,巴菲特已经把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成了很湿的雪。我们又仿佛看到,在漫天飞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风雪,准备着滚雪球。
巴菲特的行动,虽然各界人士看法迥异,但我们觉得他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亮 丽的身影,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一、在风暴中要有独特的投资视角。2008年以来,华尔街凄风惨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可就在这个时候,手持443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状况看,看好后市的巴菲特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肯定也成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出手的时机未必是最佳。但巴菲特却让我们对金融风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那就是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 球风暴如何猖獗,但最终会过去的。如果往远处看,一定会有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在等着我们。
二、在危机中要敢于捕捉机遇。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害虫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可是当地的棉农在极度恐慌过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防治了象鼻虫,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发,索罗斯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买进谷物和棉花期货。后来由于火山影响,美国的农作物也普遍歉收,而其期货价格却大幅上扬,索罗斯从中大赚了一笔。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风暴,虽然股市都遭遇过暴跌,但最终还是复苏了,并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各种危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危机,有的只是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在风暴中的身影告诉我们,当前股市的动荡,也许正是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
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现金。大笔买进、重拳出击,巴菲特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80亿美元的投资。近日他说,市场当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他将不断投入资金。在全球股市的股价便宜得像白菜萝卜一样时,股神却有那么多的现金去不断投入,实在是令人羡慕,也值得一直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深思。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吗?从市场规律看,在美国的近代史上,历次系统性熊市的跌幅都没超过50%,目前美股的跌幅显然已经接近此 幅度。从中国A股市场看,历史上曾有过4次大调整,其中1992~1994年出现过两次跌幅分别为72%和79%,随后的调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调整已达到70%,也接近最大调整幅度。虽然我们无法断定真正的市场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个点位距离真正的市场底已经很近了。
四、在低位要寻找自己的“长坡”。巴菲特在2002~2003年期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说“牛市炒绩优,弱市炒重组”,也有人说“永远要把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应在把握市场节奏的前提 无比专注的巴菲特 美国《商业周刊》 艾米·费尔德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因此,他选择9月下旬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本经他授权的官方传记公开出版,而头版头条却充斥着金融危机的消息,这是他之前都警告过的;而几天之前,他还刚刚同意为高盛公司注资50亿美元。
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通过罗杰·洛温斯坦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我们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施罗德,摩根士丹利保险公司的前保险分析师,再次将这位奥马哈之神敏锐和个性的一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施罗德历时5年,经过潜心研究各种资料包括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档案文件,终于为读者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他执著,痴迷,幼时备受母亲打击伤害,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小孩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得到那些东西。这里,读者将会再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酷爱汉堡、可乐,时不时说几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家伙。但是,《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其成功秘诀。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那只是侥幸成功。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专注”。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施罗德说,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最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10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施罗德写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当然,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还不止这些。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被哈佛商学院拒绝,于是他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投身名扬四海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这是《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的作者、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先生”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 他开始购买“烟蒂型股票”,即那些只剩一口气、即将出局的公司,最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诗糖果公司。巴菲特投资战车的核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也是施罗德第一次和他接触的原因—该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麾下拥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这些公司都很赚钱,巴菲特赚取了大量可供投资的资金。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源自格雷厄姆,同时又有独创,十分简单: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赌博性投资和90年代互联网的泡沫时期,人们都卷入了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他只买自己能够理解和评估的股票,并且想在很便宜时买进。“任何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想法,”施罗德写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行。”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这本书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她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经担任共和党国会议员、同他一样恪守道德原则的父亲沃伦·霍华德;脾气乖戾的母亲利拉,因为她母亲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卧病不起,需要人照顾,所以也造就了她的这种脾性;他的妻子苏珊,三个孩子的母亲,以及阿斯特丽德,沃伦的情人。(阿斯特丽德和沃伦在2006年结婚,此时据苏珊去世已经两年。) 同时,施罗德也提醒读者,巴菲特首创的新词“定时炸弹(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2年的股东报告中,并且说他们疯狂的扩张,可能会“引发金融灾难的连锁反应”。 很遗憾,没有人仔细听,但是正如施罗德所写的:“在2008年春天的混乱之中,巴菲特坐在那里,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所思考的价值和风险一直都没有改变,总是有人在说规则已经变了。但是,他说,只有短线投资,你才可以这么认为。”
⑵ 泡沫经济的问题!!!!
介绍所谓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要先给你明确它们的定义。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组成的。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有价证券之所以是虚拟资本,是因为它的价格并不是你手中用于流通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明白这一点就简单了。一般来说偏离的原因都是人们主观的收益期望大于实际收益,其实也就是炒作。举几个例子吧,比如某地有楼盘1年后实际值5万每平米,现在卖3万每平米,A觉得这个地方区位优势强,楼盘会卖得越来越贵,于是他就买下来了。这时候并没有泡沫,但1年以后,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楼盘不足,有些人看这个楼盘好,想买下来,于是A就涨价到了5万每平米,卖出去给B,B就觉得这里的楼盘太便宜了,转手就卖7万每平米,结果C买了,注意,楼盘实际值5万,这时候以7万卖出,已经产生不少泡沫,即已经偏离实体经济了。C转手就卖8万每平米,A又后悔了,贷款用8万每平米的价格买回来以后,转手卖10万每平米,这时候泡沫吹得太大,没人买,就炸了。A还不起银行的贷款,银行资金周转不过来,储户来取钱不够取,银行倒闭,A要么出逃国外,要么被法律制裁,但他还是还不起贷款,储户的钱也回不来了。
以上我举的例子,在股市也是一样的道理,经济泡沫越来越多也是人们的投机心理作祟。上面的楼盘实际只值5万每平米也只是人们事后才能计算出来的,真正经历这件事时没人可以清醒地计算出来,所以要正确管理、控制经济泡沫,防止泡沫经济的事件发生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证券和纸币的大大的祸害。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
刚刚我举的例子是最简单的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例子,有兴趣楼主可以网络一下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经济,当时美国拥有看似完整的新经济理论,引起巨大泡沫产生。幸免于难的人要么就是不懂互联网的投资者,例如巴菲特,要么就是不熟悉互联网所以不敢投资。真正看出漏洞的人几乎没有,有兴趣楼主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必定有所成就。
⑶ 巴菲特为什么说比特币是泡沫
区块链技术自从出现后,除了一句“区块链是继互联网之后最伟大的发明”,让人们真正感到兴奋的不是技术的革命性,而是价格的剧烈波动,比特币已经从一项未来的技术变成了一个能一夜暴富的幻想。“股神”巴菲特也在最近表达了自己对比特币的看法:“你无法确定比特币的价格,因为这种资产不能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泡沫。”
比特币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是一种虚拟货币,它不像黄金一样具有存储价值,因为黄金是实际存在的,也无法被凭空捏造,所以黄金的稀缺性是确定的。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的货币而言,人们是有能力创造更多比特币的。比如之前疯狂的ICO。这就是一个对人性贪婪的考验,尤其是因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让它处在一个不受监管的环境,难以像我们常规认知中的资产一样会受到法律或者某个权威监管。
虚拟货币是无形的,其背后的运作也是不透明的,但似乎投资者并不关心。尽管在几年前比特币还一文不值,但在今年12月初比特币的单价竟然突破过1.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余元。而推动比特币不断上涨的最大原因就是越来越多接触过比特币的投资者害怕错过投资机会。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Joe Lubin曾经表示过“如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相信虚拟货币的价值,那么虚拟货币就能够快速让社会认可其价值。就像美元一样,美元的价值是基于人们对美国政府的信任。”但实际上美元作为货币是受法律、社会等监管的,换言之美元等传统货币是具有公信力的。而且数字货币的现金流最终来源还是货币持有者所付出的传统货币,所以Joe Lubin的看法是片面的。
人性的贪婪将比特币与区块链从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投资手段,大家的身份也从“关注者”变成了“炒币者”。没有人再关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偏离了中本聪对比特币最初的愿景,即“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其设计目的用于“支付”而非保值的“储备货币”。
狗狗币的联合创始人Jackson Palmer也表示过:“当你看到虚拟货币价格疯涨,最终这就是泡沫的体现,人们将会损失很多钱。”
比特币社区经过了激烈探讨,因意见分歧便诞生了为数众多的分叉,也就是IFO。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比特币现金(BCH),比特币黄金(BTG)以及比特无限(BCX)。
比特币现金是比特币的首个分叉,被称为“比特币耶稣”的Roger Ver在过去几年中让比特币社区感到愤怒,因为其一直在支持受到争议的硬分叉。而另外一个合作人名为Calvin Ayre是一位亿万富翁,创立了一个互联网赌博和娱乐帝国。因为这二人的身份,让比特币现金出现的动机备受质疑。
另外,与比特币由一支比特币核心团队运营不同,比特币现金由多达7支的团队通过竞争来运营,而且其官方宣称BCH在发展过程中任何对其发展有利的人员和团队都可以加入到开发者序列中。BCH在未来有可能会遇到比比特币更大的分歧与动荡。
另外BCH为了解决交易速度问题,不惜牺牲中心化,莱特币创始人也抨击BCH仅仅是PayPal 2.0而已。而在BCH分叉后,Roger Ver也开始疯狂抨击比特币,无止境的为BCH背书。
而比特币黄金(BTG)分叉则是由香港挖矿公司LightningASIC主导,BTG完全没有解决比特币最为核心的扩容问题,区块大小维持在1M,仅仅是改变了挖矿算法,支持GPU挖矿,缺乏重放保护,并且采用了极不稳定的EDA紧急难度调整机制。BTG希望解决挖矿算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但是实质上其核心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容易的挖矿。
而BCX则是与至今为止出现过的所有分叉都不同,首先其团队至今为止是完全匿名的,与上文其他两种分叉币亮明身份与其背后明显的动机不同,这支匿名的团队出现仅仅是希望"无妥协的实现中本聪的愿景"。
从官方给出的BCX特性来看,BCX是拥有目前最成熟,最全面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像BCH一样将区块直接扩大至8M,而是选择了更为成熟的2M大小来解决“区块过大导致出现孤块”的问题。难度调整直接选择DAA,避免了BCH所走的弯路。用户隐私保护也选择了目前更安全更完善的零知识证明。而闪电网络、唯一地址格式、重放保护等功能也都一并支持。
另外最关键的是BCX支持智能合约,并且在其官网专门讲解了智能合约的作用,可为数字资产的流通建立一个高效成熟的系统,并且可以在其链上支持各类应用,应用领域也极为广泛,例如版权、票据、支付、游戏、供应链、物联网等都可以在BCX链上实现。可见BCX的目的是为了真正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其他传统行业实现去中心化,实现中本聪愿景中的去中心化社会。
在理想与利益之间,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利益,这在比特币社区里也毫不例外,不过这并不影响像BCX这样的极少数为理想而奋斗的项目。BCX到底能够有何作为,一起期待2018年1月15日BCX主网的正式上线。
原文来自steemit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⑷ 中国女版巴菲特绝境挽救丁磊,一手带飞京东,如今怎样
电商行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兴行业,其发展速度和回报在我们看来都是非常迅速的。电商就是将我们传统的购物模式电子化、网络化,一提到电商我们不得不提到天猫、京东、苏宁这些电商平台的额巨大成功。
电商行业的发展自然是有利有弊的,它的交易活动、时间、空间、平台,包括用户的选择都会更加广阔,同时也是拉近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距离,这是我们虚拟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当然因为网络世界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所以电子商务在管理、交易、搜索等方面一定是不完善的。最近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京东创办人刘强东的名字,虽然大多都是各种丑闻八卦,我们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使刘强东崛起的女人徐新。
风投女王徐新一步一步的成长历程
说到徐新我们一定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可以称她为风险投资家,她更是中国最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之一,这样一位事业上的女强人,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呢?徐新从小并不是人们口中的优秀孩子,相反甚至是有些不学无术,她小时候和男孩子打成一片,还经常逃课,但是在父亲的管教下,徐新并没有走上歪曲的道路,而是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直慢慢成长着。
徐新是一个理性的人,尤其是在做投资这件事上,她面前是风光无限和太多的荣誉,但是在徐新的心中时刻谨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徐新的成功历程值得我们学习,她的脚踏实地、勤奋努力都是在工作中最优秀的,同样也是必备的品质。
⑸ 请推荐几本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著的关于股市投资的书,谢谢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马克 泰尔 著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沃伦 巴菲特&劳伦斯 著
《热门商品投资》 吉姆 罗杰斯 著
⑹ 巴菲特投资过的股票有哪些
很多人误解巴菲特买入股票都是长期持有,其实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巴菲特个人财富在做到5000万美元以前(1950-1968年),很少长期持有股票,一般都是持有1到3年,价值修复后抛售,比如美国运通,60年代一度因为丑闻大跌,巴菲特买入后1,2年股价涨150%左右后卖出。
巴菲特个人财富在从20万美元做到3000-5000万美元的过程,是美国股市1929-1945年大熊市后的大牛市过程(1950-1968年),巴菲特发现了很多大幅度低于重置成本的公司,买入,公司股价合理回归后卖出,如此反复。低于重置成本的意思是关门清算还能赚钱。当然并不是所有低于重置成本买入的都能赚钱,比如美国曾经的纺织公司和钢铁公司,地毯公司等。
最近2,3年A股受到美股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科技行业,比如医疗器械,苹果只能手机概念,互联网概念,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xx概念等。2013年10月初,媒体报道巴菲特旗下增持肾透析公司达维塔医疗(DVA)后,A股的宝莱特在7元附近2个涨停,此后回调后涨到27元以上。当然医疗器械板块15个月累计平均涨幅就有200%。其实达维塔医疗(DVA)不是巴菲特中意的股票,是泰德-韦斯勒(TedWeschler)的爱股,也是一个5倍十倍股。
达维塔医疗(DVA)估值不算高,市净率,市销率都不高,但是这个公司的运营确实比较激进的,财务杠杆常年在3倍以上(负债率超过66%,1亿美元净资产借入2亿多美元经营,放大收益,也放大了风险),这也有违巴菲特保守安全低负债的一贯理念。
美国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区别很大,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都是具有强烈保守价值观(基本上体现了新教传统道德上的保守,对股东,对员工,对客户负责的精神),这两个银行都躲过了1990-1992年,2007-2008年的房地产熊市危机,因为他们保守不激进。亚洲有能躲过本国房地产熊市的大银行吗?没有。所以,巴菲特在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上面的成功,不可复制。巴菲特选了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而不是其他更贪婪的银行(比如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受到打击的花旗银行,花旗银行100多年来几乎参与了每一次泡沫,而且没有一次是逃过的,可能泡沫具有赚钱上瘾的药效吧),这充分说明巴菲特的选股能力。
巴菲特不喜欢零售连锁公司,因为巴菲特发现几乎所有零售连锁公司历史上都会遇到困难时期,30年以上常青的零售连锁公司太少了,不过经过那么30多年的观察,沃尔玛涨了几千倍以后,巴菲特还是买了。巴菲特居然也买市净率极高的科技股IBM,可见这一轮科技的魅力。埃克森美孚。历史统计分析显示,高科技股票泡沫破裂后,买入原油公司几乎是发财的赖人秘籍,1960年代末电子股科技泡沫破裂后,原油股票70年代涨幅巨大,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原油股2001-2007又一次涨幅巨大。现在说这个马后炮没什么价值,但是2002年以前说有形资产牛市和原油股等牛市来临的书籍和文章不少,因为他们预期历史将重复,而历史确实重复了。巴菲特具有经济学本科学位,和金融硕士学位,并且在小时候熟读他爸爸和当地图书馆拥有的全部股票书籍,自然不会不知道科技股泡沫和有形资产泡沫交替发生了规律,所以1999-2003他买了10亿美元级别的白银,买了中石油,买了美国的原油股。
巴菲特当前持有的10只股票
沃伦-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受广泛关注的投资者之一。他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CEO和最大的股东,他花费数十年试图驾驭金融风暴并留下了永恒的智慧箴言。他也通过致股东的信,向股东和投资者展示了他是如何投资的。
以下是他认为最具价值的10支股票。
10.达维塔医疗合作伙伴公司年初至今表现:4.7%在去年第四季度中,伯克希尔将其在达维塔的股票从500万股增加到3650万股,价值约23亿美元。而巴菲特是伯克希尔最具代表性的亿万富翁,他这次可能不会购进。泰德-韦斯勒(TedWeschler)是巴菲特亲手选中的投资组合经理人之一,他是达维塔背后的主要大买家。韦斯勒在2012年初加入伯克郡,但记录显示他已经给达维塔投资超过十年的时间了。
9.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年初至今表现:4.1%去年第四季度末,伯克希尔也拥有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3650万支股票,价值25亿美元。持有量与上个季度相比持平。
8.美国合众银行年初至今表现:1.0%总部位于明尼苏达州的美国合众银行继续成为巴菲特的推荐股票之一,伯克希尔在去年第四季度将拥有其的股票数量轻微增加至7930万股,价值约29亿美元。作为比较,伯克希尔在前一季度拥有合众银行股票7910万股。
7.沃尔玛年初至今表现:-3.7%伯克希尔在去年第四季度将对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持股量增加至4950万股。总价值在12月末达到39亿美元。
6.埃克森美孚年初至今表现:-7.0%埃克森美孚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炼油公司,相比之下它是进入伯克希尔持仓较晚的股票,但已经是伯克希尔持有最多的几支股票之一。伯克希尔在去年第四季度末拥有埃克森美孚4110万股股票,而前一个季度则拥有4010万股。总价值在去年12月底达到了42亿美元。
5.宝洁年初至今表现:-2.5%在去年第四季度中,伯克希尔保持其在宝洁的股票数量为5280万股不变,价值43亿美元。而2013年末股价达到了52周以来的峰值,今年却因为新兴市场的波动变为亏损。
4.IBM年初至今表现:-2.1%IBM公司是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绩优股之一,也是巴菲特持有其股份最多的公司。去年第四季度末,伯克希尔拥有该公司6810万股股票,价值138亿美元。
3.美国运通年初至今表现:-1.9%去年第四季度末,伯克希尔拥有信用卡巨擘美国运通的1.516亿股股票,与前一季度相比保持不变,价值约138亿美元。
2.可口可乐年初至今表现:-5.8%可口可乐是着名的巴菲特最看好的股票之一。事实上,巴菲特公开表明他将永远不会出售他拥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去年第四季度,伯克希尔拥有可口可乐4亿股股票,价值165亿美元。
1.富国银行年初至今表现:1.6%美国最具盈利性的银行也是巴菲特拥有股票最多的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伯克希尔拥有富国银行4.635亿股股票,与前一季度相比有轻微增加。12月末,总资产达到210亿美元。
⑺ 巴菲特不投资黄金吗
1997年投资过白银, 持有八年后跑抛掉(当时巴菲特认为那时的白银价格基本内是由投机在维持炒作),容年复利25%。 那是因为97年正式互联网泡沫时期,巴菲特持有巨额现金是从不会在牛市入市的,而为了不损害股东利益,当年他选择了对原油期货和白银 美国零息债券 进行了投资。
⑻ 巴菲特敬佩的"股神"是谁
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兼具格雷厄姆清教徒式的分析方式和巴菲特式的作风。施洛斯有一本1934 年版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这是他投资的圣经。他在书的封面写下以下几句话:“格雷厄姆关心的是如何控制自身投资的风险,他不想赔钱。人们不记得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形,以及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这也是人们在投资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施洛斯提到巴菲特时说,“他了解企业业务,我不了解。我们购买投资企业时,其实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不是十分的精通。”在描绘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原则时,施洛斯讲述了巴菲特购买ABC 股票时有意思的故事。卖方报出了29 美元的价位,巴菲特拒绝并且提出28 美元的买入价格。卖方拒绝了,但第二天又打来电话给出28 美元的价格,这次巴菲特拒绝了,并给出27美元的价格,卖方拒绝了,但是后来又打回电话同意了27 美元,但巴菲特又要求26 美元,最终他们达成的价格是26 美元。
施洛斯极度节俭,这种心态是利于客户的。他的妻子安娜开玩笑说,为了省钱他在家里跟着她,以便随时关灯。如果耐心请教他,他会教你如何从使用过的信封上去掉邮票。价值数据表来自于他儿子,而他儿子在基金中也有股份。于是施洛斯会说:“我为什么要付钱?”
他建议在运作投资基金时,一定要诚实,这有助于基金经理做得更好。在他的合伙制基金中他从未披露他的持股情况,而只向投资者提供季度报表,一个审计收益表和一封给合作伙伴的信,他说:“我们通过艰辛的工作寻找到可以投资的股票,因此不想随意向公众公开,因为这对我们的投资合作伙伴是不公平的。”他在经营自身的合伙制基金时,几乎不需要支出管理费用,施洛斯的办公室通常被巴菲特称为是一个“壁橱”。他与儿子共用一个电话,而且只需支付很少的办公租金。
16 个赚钱因素
施洛斯认为,投资者应该使用一种能够使他们安稳睡觉的投资哲学。无论选择了哪种投资哲学,投资者接下来都必须严格遵循他们选择的理念。长期坚持,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使得该投资理念逐渐变得更加明晰,经过多年的积累最终会收获良好的效果。在不好的市场年景里,投资者依然需要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抱有信心。
沃尔特·施洛斯有自己的16 个投资经验,他所认为的在股市中赚钱的因素为:
1、相对于价值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2、用心建立公司价值的概念,记得股份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一部分,不只是一张纸。
3、以账面价值为出发点确定企业的价值,要确保公司的债务不大于股权价值。
4、有耐心些,股市不会马上上涨。
5、不要因为消息或股价突然上涨而买入,如果专业人士可以这样做,就让他们去做吧。不要因为坏消息而卖出。
6、不要害怕孤独,但必须确信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你不能百分百的肯定,但要努力寻找你判断的弱点。在股价下降后买入,在上涨一定程度后卖出。
7、一旦你做出了决定,要敢于相信自己。
8、树立自己的投资理念,并努力遵循它。这正是我找到的成功之路。
9、不要太急于卖出。如果股票价格达到你所认为是合理的水平,那么你可以卖,但人们往往因为股票上涨50%而卖掉它,将卖出与否和盈利关联。卖出前重新评估该公司的价值,对照其账面价值看是否需要出售股票。
10、当买入股票时,我发现在最近几年的低点买入是很有用的。
11、按照资产净值的折扣价买入,这比以企业盈利为标准买入更靠谱一些。
12、听从你所尊重的人的建议。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接受它们。记住钱是你自己的,一般来说,保存财富比挣钱更难。一旦你失去了很多钱,这将很难挣回来。
13、尽量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判断。买入和卖出股票,恐惧和贪婪可能是影响它们的最糟糕的情绪。
14、记住复利的魔力。
15、喜欢股票而不是债券。债券将限制你的收益,通货膨胀会降低你的购买力。
16、小心杠杆。它可能对你不利。
这些听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很难,因为人们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细节选股
在工作时,施洛斯会利用价值数据库,找出自己喜欢的股票:交易价格是账面价值的80%,股息收益率超过3%,没有债务。“大多数人会在意,‘公司明年的盈利会怎么样呢?’如果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我不太在乎收益,而把重点放在公司资产上。如果公司没有大量的债务,那符合条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就是合理的。”市场总会提供一些低估的证券,但寻找它们的最好时机是当市场充满恐慌的时候。施洛斯阐述:“我会建议投资者对买入的股票持谨慎的态度。我不喜欢债务。我通常寻找陷入困境中的公司,股市不喜欢面临困境的公司。然而,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去购买这样的股票,因为它会为你的投资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施洛斯筛选股票的标准是,交易价格相对于公司的账面价值有着折扣,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债务,管理层持有一定数量的自身公司的股票,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出有利于股东的经营决策。如果他寻找到了他所喜欢的,他会买入一点并打电话给公司要财务报表。他仔细阅读,并会特别注意脚注部分。他试图从数字中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管理层是诚实的吗?他们不会过于贪婪吧?他认为管理层贪婪与否比是否聪明更重要。他不会私下去了解公司的经营运作,也几乎从来不会与管理层见面会谈。他不会对投资时机和市场趋势考虑很多,比如我买入的是低点吗?卖出的是高点吗?他也不会浪费时间去思考宏观经济形势。
施洛斯喜欢去了解他所投资的公司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你应该去感知一家公司,它的历史、背景、所有权关系,它做什么,它的业务,股息支付政策,以及它的盈利点在哪里。你只需要对一家公司有一个一般的感觉。你永远不可能完全认识一家公司,除非它成为你自己的公司。”他的投资线索完全依赖于公共信息,他避免与管理层进行会谈,除非他们正好就在附近。施洛斯的儿子埃德温说,“如果需要与管理层会谈,那么我们会在全国一直跑来跑去,这会耗去我们绝大部分的精力。只有在其会议室离我们20公里的半径内,我们才会去和管理层会谈。”
有时,他也会将自己的投资知识进行反向运用,特别是对估值极高的行业领域,比如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在市场大幅下挫之前,他卖空了雅虎和亚马逊公司。在2000 年和2001 年,市场大幅下挫,标准普尔500 指数的收益为-9%和-12%,而他的基金的收益为28%和12%。
在本次美国房地产危机前,施洛斯通过翻阅价值数据手册找到巴塞特(Bassett),由于糟糕的住房市场,这家家具公司的股价被严重压制了。其股票以账面价值的40%的折扣价格交易,并且有着7%的股息收益率。施洛斯当时指出该公司账面价值已经多年没有增长了,其股息分配政策可能已经受到威胁。他的建议是,如果该公司削减其股息,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因为在削减股息时股价会变得更便宜,但它最终可能会恢复。随后,该公司的确开始削减自身的股息,从20 美分至10 美分,然后在2008 年底变为零。到2009 年初,其股票的交易价格低于1 美元。施洛斯的投资建议是正确的:现在其股价恢复到了8 美元。
施洛斯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投资理念,他期待着买入暂时遇到困难的知名的公司,或者没有债务负担的小盘股,并且其交易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在投资市场上60 多年的投资经历,期间走过了17 个经济衰退期,施洛斯已经有很好的投资直觉。在投资中,他只是不希望有任何损失,他已经做到了格雷厄姆所说的在投资中消除情绪。市场先生是有情绪的,但格雷厄姆式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在意市场情绪,他们只是按照严格的价值投资纪律买入和卖出证券。施洛斯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近乎是处于全仓投资,相比持有现金、黄金和存款,他更相信公司股票的保值能力。他曾经说过:“我在持有股票时比我持有现金时睡得好!”公司股票是他最喜欢的货币。
沃尔特·施洛斯兼具格雷厄姆清教徒式的分析方式和巴菲特式的作风,他创造了40年杰出的操作业绩纪录。1955 年施洛斯离开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建立他自己的投资伙伴公司。截至1984 年的28 年里,他为投资者赢得了年均16.1%的收益率,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包含股息在内的收益率为年均8.4%。到1997 年为止,施洛斯的基金复合年利率为20%,而同期市场则为11%。
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精彩问答:
1、你和巴菲特等人都曾师从Ben Graham,今天你们也成为非常成功的投资人,你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Walter Schloss:都不抽烟,呵呵。我想我们都很理性(rational),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很情绪化。当然,巴菲特是这方面做得更极致些。而且我们都很诚实,我们知道有些人赚了很多钱,但别人并不愿意投钱给他们,因为他们人品有问题。
2、Tweedy Browne 偏定量,而巴菲特偏定性,你呢?
Walter Schloss:我不是很擅长判断“人”,我更喜欢跟数字打交道,除非上市公司离得很近,否则我不会去调研。我会从公司是否愿意分红,来判断管理层是否为股东利益着想。因为我们很“小”,所以我们不会去约见管理层,除非你是富达(Fidelity),否则他们怎么会听你的呢?在基金规模小的情况下,还是同数字打交道更容易些。
3、买卖原则?
Walter Schloss:不要着急卖。如果股价已经到了你认为合理的价格,那你卖掉可以。但如果因为已经涨了50%,别人劝你要锁定利润,你不要急着卖。至少卖之前要重新评估一下公司,要考虑当时市场的情绪(点位)是否对股价构成影响,人们是不是特别乐观?买股票时,根据我个人经验,买在过去几年的历史低点总归会有好处。你看到股价从125 跌倒60,你认为有吸引力了,但可能三年前低至20,这说明这公司股价确实很脆弱。
4、你自己经历了很多次经济衰退(18 次),还包括二战后的市场,历史在重复,还是你也在改变?
Walter Schloss: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有些股票跌去50-60%,而有些股票创了新高。人们总喜欢买入表现很好的公司,而不喜欢那些表现糟糕的公司。有些人也许在想,如果我现在卖掉这些差的公司,还可以抵消一些要缴纳的盈利税,不得不承认很多人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卖股票,所以股价总是会比“应该”跌得更多。以前的价值投资我们会买入股价跌到“流动资本以下”的公司,但现在这一条很难适用。现在的原则是买入股价被“打压”的公司,股价在历史低位(而不是创新高)的公司。当然我们得弄明白,其他投资者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是因为没有业绩,还是因为季报比市场预期低了一点点,我们愿意与市场不同,因为我们不认为一个季度表现很重要。
5、你的投资很分散
Walter Schloss:巴菲特曾说我这样做是为愚蠢进行对冲,我告诉他我们不会对公司盈利进行预测,而我们买入的又是些二线公司,我知道这里面一定能出来不错的公司,但我并不知道是哪个,所以只能每个先买点。一定要买,哪怕只有一点点,这样你才会记住它。遇到真正喜欢的公司,随着股价下跌,还会继续买。
6、很多人由于贪婪,撑不了你这么久,你的秘诀?
Walter Schloss:很多人本不应该来这个市场,由于贪婪,才有他们的出现。我们有自己的潜在买入名单,当这个名单由50 只减少到3 只,我知道市场很危险了,也没有那么便宜了,于是是时候彻底撤出了。再说市场几十年前哪有那么多CFA......
7、给年轻人忠告
Walter Schloss:对自己要坦诚,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判断,要明确自己这辈子要什么,不要因为华尔街赚钱就做这行。要与受人尊敬的人和好人打交道。
⑼ 巴菲特巴菲特历史上持有过哪些股票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9)巴菲特投资美国互联网泡沫扩展阅读
巴菲特清仓IBM索罗斯增持金融股
13F数据显示,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场上的持仓规模达到1889亿美元,市值仅比前一个季度减少了22.2亿美元。经历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动,巴菲特不为所动,只是稍许减仓。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后,巴菲特选择了彻底放手,上季度还持有的200万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认为,巴菲特投资IBM的时机并不好,这一笔投资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资。
⑽ 因没有坚强意志而失败的例子
美国曾有人利用股票的“意外消息”做“动量投资”(Momentum Trading),结果在短暂辉煌后惨淡收场。不过“趋势”这个东西也不能轻视。巴菲特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坚持不投资高科技公司,结果连续几年跑输市场。大概也只有巴菲特可以扛过这样的惨淡时光,换了别人,早死了几回了。回过头来看,冷眼旁观互联网泡沫可以理解,不过错过微软,戴尔和雅虎,就不值得尊重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得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曾有一漫画,一人挖井,挖的有深有浅。都未挖到水,甚至有很多只差一锨,那人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