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坚的在研项目
2010.01~2012.12,GPS/PLs/INS高精度组合导航及自主完备性监测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009.01~2011.12,多源动态变形监测数据综合建模与预警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主持人);
2010.01~2011.12,GNSS/INS集成导航系统的动态RAIM算法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主持人);
2010.12~2011.12,矿区陆面变形灾害多源监测数据融合建模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009.01~2010.12,矿山动态变形的多源监测与预警模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
2010.06~2011.11,提高核电厂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的方法研究,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主持人);
2009.06~2011.06,江苏省1:5万基础地理数据坐标转换,江苏省测绘局(主持人);
2009.01~2010.12,矿山CORS平台及其协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关键理论及技术,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项目(第2);
2009.01~2011.12,矿山形变演变的全尺度监测及预警模型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第2);
2008.01~2010.12,多源动态变形监测数据融合建模及预警一体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2);
2012.04-2015.03,碳排放/碳汇多源监测分析技术及应用示范,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江苏省科技厅(主持人);

② 王坚的从业经历
在1999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王坚博士曾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王坚博士于1962年月10月出生,1984年杭州大学心理系学士,1990年杭州大学心理系博士。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列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系访问教授,讲授研究生必修课认知心理学。1994-1998年杭州大学心理系系主任,199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王坚博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2008年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学会杰出贡献奖并被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评选为“中国IT十大杰出青年”。 王坚博士也是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的编委。

③ 王坚的研究成果
一、近年来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成果:
1 纵向科研项目:
1.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慢脉冲快速充电器 (JH01-080),项目经费8万元,立项时间:2001.3,完成时间:2005.12,国内外首创。主持
1.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电动车快速充电站(JH07-037),项目经费7万元,立项时间:2007.9,完成时间:2009.9,在研。主持
1.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大功率蓄电池快速测试维护系统(JH08-029),项目经费13万元,立项时间:2008.10,完成时间:2010.10,在研。第 二
1.4 盐城市科技支撑(工业)项目: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快速充电机,项目经费4万元,2008.9-2010.9,在研,主持研究
1.5 江苏省教育厅:智能化电缆接头防火抗爆降温系统(JH02-052),项目经费6万元,立项时间:2002.10,完成时间:2004.6,达到国内一流。第三参与。
1.6 江苏省教育厅:电缆接头防火测温系统(02KJA510002),项目经费8万元, 立项时间:2002.3,完成时间:2004.6,达到国内一流。第三参与。
2 横向合作项目:
2.1 “微型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快速充电及管理项目”,获得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批准号:KF09051),重点项目,2008年11月申报获得批准,2009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负责人:王坚。合作研究者:欧阳明高,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863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
2.2 “微型电动轿车动力蓄电池能量管理与测试技术开发项目”与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常州麦科卡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2009年1月-2010年12月,形成该项目成果推进产业化合作关系。
2.3 “蓄电池快速化成工艺研究”上海奉贤通源电源有限公司(大丰分公司)合作项目,项目经费15万元,2007年9月-2009年12月。
2.4 “新型动力蓄电池快速化成工艺研究及其应用”盐城远东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省科技厅创新基金合作项目,2009年1月-2011年10月。
2.5“电动汽车动力电气性能在线综合测试平台”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设计研究院全资子公司)合作项目,项目经费30万元,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2.6“动力及储能蓄电池充电及管理系统”江苏众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项目经费20万元,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主要论文等成果
[1]WANG Jian{王坚}.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 ZL99101948.2,2004,3,20
[2] WANG Jian{王坚},QIN Da-wei{秦大为},etal.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J].Chinese Battery Instry《电池工业》,2002,7(3、4):160-164.
[3]MA Yi-chun {马以春},WANG Jian{王 坚}, 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析气性能的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fources《电源技术》,2004(6):358-360核心 EI收录
[4] WANG Jian{王 坚},慢脉冲快速充电控制电池极化的研究[J],Battery《电池》, 2003(6):366-368 核心 EI收录
[5]WANG Jian{王 坚},慢脉冲快速充电延长蓄电池循环寿命的研究[J],Battery《电池》,2005(4):288-289 核心 EI收录
[6]WANG Jian{王 坚},慢脉冲快速充电均衡性的研究[J],Battery《电池》,2006(1):62-63核心 EI收录
[7]WANG Jian{王 坚},慢脉冲快速充电解决VRLA电池的PCL效应[J],Battery《电池》, 2007(3):233-234 核心 EI收录
[8]WANG Jian{王 坚},慢脉冲快速充电对蓄电池不同DOD循环寿命影响的研究[J],Chinese LABAT man《蓄电池》,2007(2):60-63 核心
[9]WANG Jian{王 坚},VRLA电池用作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研究[J],Chinese LABAT man《蓄电池》,2008(1):17-20 核心
[10]WANG Jian{王 坚},慢脉冲快速充电研究VRLA电池的突破[J],Chinese LABAT man《蓄电池》,2009(3):21-23 核心
[11]WANG Jian{王 坚}等,蓄电池综合性能测试系统[J],《自然科学研究》,2004(2):32-35
[12]WANG Jian{王 坚}等,慢脉冲快速充电在电动自行车上的应用[J],《江苏自行车》,2002(8):22-24
[13]WANG Jian{王 坚}等,4F全面解决电动车电池问题[J],《中国自行车》,2003(6):30-33
[14]WANG Jian{王 坚}等,蓄电池寿命快速测试系统 [J],《电动自行车》,2005(4):20-23
制定了两项产品的企业标准并公告备案分别为:
BSD001-2003《高效智能快速充电器》;
BSD002-2003《蓄电池综合性能快速自动测试系统》。

④ 顾崇伦,王坚,程异丁,这3个人是干吗的
他们都是人人操盘——创新型社交投资理财平台 的投资人
顾崇伦:FRM、CFA资格,北京大学本科、硕士。
王坚:交易员背景,清华大学本科,纽约大学硕士。
程异丁:金融IT背景,同济大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⑤ 唐朝王坚的诗集闺怨诗有哪些
闺怨诗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切的比兴寄托,由浅入深的艺术风格。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
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
闺怨诗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较发达。
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的,而是用了一种反衬的方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妙就妙在这里。
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看诗里的句子,我们可以推想,春天到了,一个已婚的年轻女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雍容华丽,然后步态轻盈地走上了翠楼。这个时候,她站在楼头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远处田陌上,就是田野的路径上的杨柳的青青的颜色,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一种浓烈的情绪忽然泛上了心头,她想,如果这个时候我的丈夫陪伴在我的身边,我们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春天的景色,该是多么的幸福!然而,丈夫却早早地去了外地,不在身边。干什么去了呢?去寻找封侯的机会,就是寻找升官发财的机会。和男女之情相比,升官发财的事情是何等渺小啊!这个时候应该珍惜的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天的感情。有比衬,有转折,诗味就浓了。女孩子如果早早地就学会这首诗,恋爱的时候恐怕就会增加一点品位。不是催促男朋友去升官发财,而是希望能长久地在一起生活。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同名作品
闺怨/圣神贤
惊奇无奈春悄掩。看花痕,泪满面。凝脂粉抹饰朱颜。
应是无缘春去远。但徘徊,失意千。寂寞容颜是君添。
闺怨/圣神贤
叫君年年身去远,闺楼独看花从月。花丛月,人不见。
倒是无眠惹秋思,只把光阴为情痴。为情痴,泪何时?
闺怨诗还有一种,就是男人假借别的事情,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这种诗因为还有别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所以更为复杂。但是因为他是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也更加具有诗味,如朱庆馀的《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停"这个字不能理解为灯灭了,而是说昨天晚上这个红烛一直在亮着,好比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不是说马车走了,而是说一直在着。红烛一直亮着干什么呢?等待天亮了去拜见公婆。过去的公婆就叫"舅姑"。新娘打扮好了,娇声娇气地地问她的丈夫,说我这个眉毛画的颜色深浅,符合不符合现在流行的样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新婚女子欢喜而又微妙的感情,谈不上"闺怨",只能说是"闺意",女人在闺中的情绪,或者说女人在闺中的心情。
朱庆馀的《闺意》,还有个名字,《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就是张籍,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诗人,朱庆馀是张籍的学生,张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唐代有两种考试,一种是"明经",一种是"进士",明经主要是考你背诵经文的熟练程度,进士主要是考你的才华,就是写诗,以诗来录取。进士的名额很少,是很难考的,所以唐代有一个说法,叫"三十老明经,五十新进士",同样是高考,你如果是考明经的话,三十岁考上也算是年龄大的,而进士呢,即便你是五十岁才考上,仍然是新进士。在唐代,进士的地位很高。西安有个大雁塔,下面有进士题名碑,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今天上午黄榜出来,知道考上进士了,下午就到大雁塔上题上自己的名字。过后就正式刻在上头了。考上进士和考不上进士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叫孟郊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叫《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诗的意思是说,我这个人以前是邋里邋遢的,很肮脏,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从今天开始,我要放荡起来,思绪飞扬,无涯无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人们通常理解为,我骑上骏马快速地奔跑,一天就要看遍长安的鲜花。实际上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花"绝不是指鲜花,长安这个地方也算是黄土高原,即使不算黄土高原,也算是渭水平原,气侯和我们晋南一带差不了多少,怎么会遍地开满鲜花呢?再就是,他的心情有多好,要去欣赏鲜花呢?不是的,实际上这里的"花"指的是妓女,过去被她们嘲笑,因为你没有中进士,人家看不起你,而一旦中了进士,马上就是高官厚禄,钱财滚滚而来,这个时候,那些妓女们对你肯定是另眼相待。今天太忙了,来不及一个一个地消受,我就先把你们都看一遍,不是我看你们,是让你们看一下我,让你们看看,我现在已经高中进士。既然中不中进士,有这么大的差别,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朱庆馀就给张水部写了这首诗,表面是谈新婚女子的娇憨忧虑,实际上说是,马上要进士考试了,你说我这一次能不能录取呢?
从这一点上说,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一起高考作弊案。但是好处在什么地方呢?他为了这么一个卑鄙的目的,就写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而且流传了一千年。张籍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回了一首诗,写得也很好:
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越女"就是越国的女子,即现在杭州、绍兴一带的女子,据说自古以来就很漂亮,朱庆馀是越地的人,他就拿越地的女子说事。越地的女子穿上崭新的装束,"出镜心",这个"镜"指的是古代的铜镜,最亮的地方就是镜心。当你认为已经化妆好了,然后头一扬,或者头一侧站起来,这就等于离开了镜子的中心,就是"出镜心",实际上就是打扮好了,站起来了。然后"自知明艳更沉吟",自己就知道自己非常漂亮,但是偏偏要扭捏作态,还要装模装样地问别人,我漂亮不漂亮?张籍的意思是说,小朱呀,你这不是多余的一套吗?你这不是装模作样吗?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齐纨未足时人贵",齐国出产的绸缎人们未必认为是最贵重的,什么是贵重的呢?"一曲菱歌抵万金",你这样美丽的女人,你这样漂亮的女子,只要轻轻地唱上一首采菱的歌,虽说质朴无华,一万金都买不下。这个回答婉转风趣,很自负,也很见才气。张籍确实是个有才气的诗人。写诗不是很多,没有一首不好。
然而,最见才气的,还属张籍的另一首诗,叫《节妇吟》,这首诗据说曾经选在中学课本的"选读篇目"里,我今天主要讲这首诗。我在别的地方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儿灵性,把这首诗背个烂熟,细细品味这首诗的情节,那么你想写什么,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诗歌,都能写好。这首诗一共十句: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可以说是达到了闺怨诗的极致,它的意境很美,情感很饱满,而且它的字句可以说是,字字妥贴,句句恰当,每个字都是很平常的字,连在一起却成了很美的诗句,句句都有诗意。先串讲一下。
"君知妾有夫",你明明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人,"赠妾双明珠",你却送给我一对珠子。中国人送东西,郑重的话,就送一对,给女性送东西送一对,意义就非比寻常了。尤其是送一对珠子,用意就更明确了。我怎么办呢?"感君缠绵意",我感念你真诚的、缠绵的情意。"系在红罗襦",只好接过来,把它系在我的小红袄上,不是外面穿的那种,是那种紧贴身子穿的红色绫罗做小袄。仅仅从前面这几句话看,这不是"节妇吟",而是"荡妇吟"了。
为什么呢?真正的好女人不应当这样对待。应该是怎样对待呢,现代好女人的做法应当是,骂他一句"臭流氓",再骂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总之是不能给他好脸色,更不能给他好词句。而在这儿,作者却把一个节妇写成了一个荡妇,收下了人家的东西,还肯定了人家对她的这种感情,也就是,做出了让礼教所不容的事情。你看她,把双明珠接过来,像模像样地系在自己的红袄上。这不是淫荡是什么!
但是下面诗人又写到,这个女人说话了:"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我家住的高楼紧挨着皇帝的园林,我的丈夫是明光里的执戟卫士。明光里,想来该是汉代皇上的别宫,唐朝人写诗,常用汉代的地名。汉代的都成在咸阳,唐代的都城在长安,两个地方离的不远,差不多就是一个地方。千万别以为在皇上别宫里当卫士,地位低下,不是的,古今中外,在皇上宫殿里当卫士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这是硬件,还有软件,那就是夫妻之间的感情了。因为男女之间的事,不能光说住的怎样,地位怎样,还要讲究个情投意合,才是真正的好夫妻。听这个女人是怎么说的:"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她说,我知道你的用心就像日月一样地光明磊落,可是我和我丈夫早就有了约定。什么约定呢?我对我丈夫早就发了狠狠的誓言,我要一辈子服侍,跟他同生同死,活我们就活在一起,死我们就死在一起。这就等于把自己家里的条件,丈夫的地位,还有自己对丈夫的心意,明确地告诉了对方,下面就是那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了。
说到这里,她从贴身小袄上,把双明珠解下来递给对方,一边由不住地流下了泪水,"还君明珠双泪垂",铁石人见了都会动心。还不算完,一边流着泪,一边又哽咽着说了一句话,可以说尽了普天下女人的人生感慨:"恨不相逢未嫁时!"唉,我没有出嫁的时候,怎么没有碰上你这样的好人呢!
这首诗是用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出来,而且很尖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你知道我有丈夫,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干什么呢?可是我虽然有丈夫,你对我这么好,我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女人,我是能够体谅别人的,你爱我是值得的,因为我能够体会你的爱意,我感知了你的缠绵、真挚的感情,我只有收下这样的礼物,然后把它系在我贴身的小袄里。等对方认为这个女人接受了他的爱意之后,没想到这个女人又说了一番话,而且说得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正气凛然,又真情一片,她说我家住的高楼紧挨着皇家的园林,我丈夫的身份也很尊贵,是皇家的执戟卫士。再说,我已经对丈夫发过誓,你再有什么样的感情,都敌不过我对丈夫发的"同生死"的誓言。下面的这一句,所有的女人都应该记住,在任何情况下用起来都显得很有文化,"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闺中少妇最通达,也是最缠绵,最耐人寻味的感情。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红杏出墙的事,但如果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感情,她的人生,恐怕不能说是完美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以后万念俱灰,这样的生活能说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吗?相反,一个女人如果能不时地遇上"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情景,即便好事成不了真,心里想一想,不也是很愉快吗?所以我说,这首诗我觉得写的非常好,没事的时候把这样的诗吟诵几遍,可以净化你的灵魂,提高你的思想品格,如果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也可以增加你的人生趣味。比如遇上真正心里喜欢的男人,轻轻地逗上这么一句,他也想念,你也想念,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不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吗?
李清照的词也是值得一提,感情细腻,更贴近于女子的心理思想: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宫怨诗
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简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词
朱庆余
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闺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秋夕①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官至中书舍人。长于七言和绝句。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释]
①秋夕:一题作《七夕》,诗咏七夕事。
②银烛:言烛光色白,有寒意。轻罗:轻薄的罗纱。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③天阶:指玉石台阶。牵牛织女星:两星座名,各在银河东西。民间传说将二星拟人化,言夫妻二人在七夕之夜始得度鹊桥相会。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中"银烛"指白蜡烛。烛光清幽,陈设华美而气氛黯淡,衬托出宫女的孤寂。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可看出时已秋季,小扇已非驱热之物,但宫女仍然用它来扑打流萤,可见她是多么百无聊赖。夜深阶寒,夜凉如水,但被人遗忘的宫女仍然没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闪烁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牵牛、织女二星。
附录
一.<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二.<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三.<玉 阶 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
罗袜:用丝罗做成的袜子。
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五.<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六.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 这首诗写什么?
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用"独"写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苹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
2、 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
含蓄,精练,用拟人手法借夕阳流水来抒情。
一、阅读《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 从主题上有闺怨诗的痕迹。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可以和《悲喜剧》比较阅读。
本诗写了一个女子等待远人归来的主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传来的马蹄声给处于忧愁包围之中的她带来希望,但那希望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中国文人的"怨妇情结"
读唐诗时,每每惊诧于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情有独钟,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类宫怨诗描摹之细腻,刻划之入微,缠绵绯恻、沉郁感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这方面的诗篇,而且不乏名篇佳构。
中唐朱庆馀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你不看此诗的题目,你真的要被这位新嫁娘羞涩娇柔所感动。但是当你看到《闺意献张水部》这个标题之时,是不是大倒胃口。原来朱诗人的这首诗是在临考前献给主考官张籍的一首意在取媚的诗歌。那位娇滴滴地向夫君唱个喏:"郎君,你看奴家的眉眼描画可是符合时尚"的新嫁娘竟是朱诗人的"夫子"自况了。
真是无独有偶,这位在朱诗人眼中的高高在上的张主考官也有类似的一首诗《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用现代的话说是:您明知道我有了男人,却还要赠我华美的珠玉,我对您的心意非常感激,但是我与丈夫曾经发誓生死与共,我只好把珠玉归还给您,遗憾自己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就遇到您。坦率地说,当初,我没有读到全诗,而知读"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句,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我被这位女性的缠绵绯恻所感动。初读张籍的全诗,我惊诧于张籍对女性坚贞情感的描写之细腻。但是当我从资料中了解到,这位"妾"是诗人的自比时,心中竟有点吞怪怪的感觉了。这位朱庆馀心目中的伟大"夫婿",却在另一个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面前自称"贱妾"了--一位泪眼婆娑、楚楚可怜的小女子。呵,呵!真是匪夷所思啊。
我突然明白了,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还是向权贵韩朝宗写过:"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也。"这样类似求乞的话语。
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铮铮铁骨的"士",但总体来说这样"硬汉"是稀有资源,凤毛麟角。即使是被世上目为不苟同不屈服的"硬汉",大多不过是"节妇""烈妇"变种而已。如明朝的方孝孺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但是他所殉之"义",不过是忠于明惠帝这个老主子罢了。方孝孺在被目为"篡位"的明成祖面前刚直不阿,但在明惠帝面前"俯首贴耳"却是直不待言。
唐太宗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正是看到了中国文人的软肋。明代被称为中国的"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有过类似的话语:"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立俯行,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对中国文人性格刻划可谓入木三分,与唐太宗的话异曲同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沽之哉,沽之哉,吾待价而沽",如果卖了一个好价钱,立于时乃好语巧笑;如果没有卖一个好价钱,或者卖不出去,不立于时,则怨恨忧伤。明于此,则可以读懂中国文人的宫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