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近几年日本的制造业渐渐没落了
日本企业之溃败,始于家电行业。
2009年,先锋电子陷入经营困难,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2016年,陷入巨额亏损的夏普卖身富士康。索尼也好不到哪去,在2008至2015年的8个财年里,累计亏损1.15万亿日元(695亿人民币)。最惨的莫过于三洋,先变卖部分业务,又整体卖给松下,最后又被松下卖给了海尔和投资基金。
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也不容乐观。
2016年4月20日,日本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承认油耗造假。不到一个月内,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燃效数据造假。就连称霸全球的丰田,蝉联4届冠军后,在2016年被大众超越,让出了全球销售第一的宝座。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亦见端倪。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近一半。
短短20年,日本企业经历了什么,为何呈现集体溃败的趋势?

高官无能,低层愚忠
最后说一点,日本的大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业家族保持影响力的大企业,并不一定是家族企业,但创业家族在人事方面有决定权,比如丰田汽车,铃木汽车,这种企业的强项是战略决策速度快。也有软肋,一旦决策错误可能导致致命伤。
另一类企业,就如东芝和夏普,其高层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每一届总经理做3-4年,然后就换人,很难期待这些领导有什么先见之明,因为他的责任和任务是在任期内少犯错误,所以,这一类企业的领导层通常没有创新能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起市场竞争,他们更擅长于在同事之间搞关系。
那为什么大部分日本的大公司没有落到东芝和夏普的地步呢?
应该说,很多公司也不同程度地遇到相同的问题,只是没有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日本大企业的上层虽然无能,但其中层非常坚固,所以,最上层的领导像走马灯似地换,短期看似乎并不影响其经营管理。
关于这一点,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有非常精典的观察,他指出:“儒学在日本的发展不是孝道,而是忠君。”也就是,日本人可以不孝,但不能不忠。不能说日本社会完全是这样,但有一定道理。忠诚是美德,但同时一个社会和一个企业要有修正领袖错误的能力,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否则,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B. 日本经济为什么会停滞二十年
每次提到房价是否有泡沫,楼市是否会崩盘,总是会提到日本。 甚至不只停滞,而是倒退了10年,花多少时间、金钱都补不回来。 从1990年,到2010年,整整20年。 也许偶比较迟钝,各位看官,您认识日本友人吗?他们这20年的生活还好吗?还有房住,有肉吃,有书看吗5年前,有几个人会相信中国的经济实力可以在几年内可以和日本持平?当年有人曾经说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赶上日本,因为"中国发展,难道日本就不发展吗?"可现实恰恰正是如此.中国之所以能赶上日本,除了自身的高速发展之外,日本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人说日本老年人太多,社会负担重.我问几个问题,是老人太多,还是年轻人太少?年轻人为什么少,因为国民不愿意生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生出来养得起吗,教育得起吗?为什么会养不起,教育不起?为什么教养成本会高,因为人工费高.那为什么人工费高,因为帮你做工的这些人也要自己养自己,他自己的生活成本也高.那么,最终的问题就是,生活成本怎么会高起来的? 生活成本里面一个重要组成,住房成本.这就涉及到日本的房地产问题.现在大家都说,那时候日本的房地产存在泡沫.可是这个泡沫怎么起来的呢,因为有人投资.为什么有人投资?原因可以说有3个,1,有国际抄家,2,日本人自己有钱,3,日本储蓄利率低,日本人的钱放银行里实际是贬值,不如用来投资.企业可以投资购买别国的资产,国民如果要投资,选择就很少,股票,房地产,艺术品. 如果要长篇大论,自然还要分析日本的房地产,股市,银行信贷等等.但是,那些是细节问题,固然越细致看得越清楚,但是也越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上面3段话,看似杂乱无章, 但有一条线能把他们全部联系在一起:日本人都有钱了. 日本人有钱以后投资国内,推高了国内的生活成本,赚到的钱多了,但所需要的消费也随之增加.或者说日本人普遍富裕之后的结果和通货膨胀一样,增加的只有数字,生活质量没有提高.而企业则为了降低成本,也因为钱在国外更值钱,因此更愿意投资国外. 极端的例子很容易分析出结果.如果某国某天突然天上掉了很多金子下来,那么这个国家不会变得富裕起来,而是会灭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极端的例子在现实里面是不存在的,所以要看清现实很难. 日本并不是突然之间有钱起来的,他的钱也是几十年流血流汗辛苦挣来的.要说有突然之间财富猛增的时候,只有日圆急速升值的那些年.那些年日本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钱价值增加了很多.虽然拿到手里的日圆还是那么多,还是在打短工,但是一换成美圆,自己就变成一富人了.于是对日本普通人来说,与其在日本国内消费还不如到国外去消费.这样就压低了日本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投资却不同,普通人要赚钱还是要赚日圆,又不能去买企业,不能买矿山,要工作又没有时间自己开店,那就只能投到房地产和股票上面.这样就推高了国内的生活成本,国内生活成本高了,又更显得国外的东西便宜,反过来进一步限制了国内内需.
C. 2015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什么下降
以前是就算国外品牌也是MADE IN CHINA的很多
现在老外盯上南亚了
D. 日本经济经历了平成萧条三十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990年代,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地价)急剧下跌,受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后遗症影响,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1、产业空洞化:由于日元升值引发人力成本提高,许多工厂迁移到海外,导致产业空洞化现象。近几年,一些企业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据点,以防止技术外流和保持竞争力。不少人提倡将企业迁回日本。
2、金融效率低下:泡沫经济期间由于融资过剩而后续实际抵押品(房产和土地)价值遽减。银行因此负担巨大不良债权至今。
3、公共债务庞大:日本公债自2006年达八百三十二兆日圆(约七兆美元),约为GDP170%,北海道夕张市亦成为日本首个地方都市因过度扩张支出而宣布破产的政府机关。

(4)2015年日本企业投资下降扩展阅读: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因此反而导致账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账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业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E. 为什么日本企业在全球竞争力下降
主要是日本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日本过高的物价导致日本企业生产成本太高,还有其他一大堆问题,有本书叫做日本还有竞争力吗 你可以去看一下
F. 2015一月份日本经济危机
上个月,没有这个事儿啊。
G. 日本因为疫情的关系,哪些企业不堪往日大幅下降营业额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明显受到日本媒体多次报道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挑战。新冠状病毒业务支持中心主任秋本昭二说,从2月中旬开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经营咨询增加很多,每天都会接受地区中小企业和店屋的经营咨询。”

三.制造业:
作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此次疫情对日本制造业的产业链产生了影响,即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采购问题。秋元先生接待了多家咨询制造厂。一些从事树脂加工的企业表示,材料采购中断。3月下旬,库存将耗尽,不得不停止生产。为了调整生产,一些工人不得不停在家里。幸运的是,中国的总体疫情正在放缓。大多数企业已经恢复生产,恢复工作。日本的供应链问题应该很快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宣布,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就业调整补贴,并在日本政策性财政公共财政中设立5000亿日元的紧急贷款和担保额度,以支持旅游业等中小企业。除了进一步支持资金周转外,还出台了促进道孚自治区设备购置和在线服务使用的扶持措施。这场流行病对经济造成了影响。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H.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日本经济衰退主要有二层原因:一方面,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日本经济再也没能高速增长,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早已在2010年GDP规模超过日本,夺得了世界GDP第二的位置。中国等新兴国家相比,日本经济增长显得比较颓废,给人一种上涨乏力,止步不前的味道。
现在很多人觉得奇怪,日本国内经济这二十多年来,始终原地踏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第一,日本国内人口的老龄化与少子化,毕竟人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现在有3400万老人,其中65岁以上者相对贫困率为18.1%,75岁以上者为25.2%。而庞大的老年团体带来的是社保成本的增加。2016年日本社保支出达到32兆亿日元,占到了国家总预算的33%。也就是说日本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预算来应付养老问题。
而另一边,年轻人口不足,2017年日本平均初婚年龄,男性升至31.1岁,女性达到29.4岁,平均每1000位居民日本只出生8.4个孩子。这样使得日本社会长期的少子化。长此以往,社保缺口会越来越大,参保人员越来越少,显然这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第二,社会结构固化,年轻人没有向上的空间。日本社会阶级固化是各个领域都有的,不论是政府议员,还是企业高管,都由中老年人把持着,而且还要论资排辈,这意味着年轻人上升空间几乎没有。此外,由于日本经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冲击,使得很多年轻人也追求稳定和体制内的工作,本身也不愿意去冒险创新创业,这意味着日本社会通过自我奋斗向上的渠道也被封堵。
而社会结构固化导致市场活力的缺失,创新度的衰退,这也间接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由于日本国内缺乏创新,使得消费增长乏力,创造不出多少财富,同时也消耗不掉多少财富。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资产,即便是资产被炒得再高,缺少人力资本创造和消耗财富,经济还会长期处地停滞状态。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第三,产业结构转型不力,早在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制造业快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社会转变,从而完成了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架构。而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日本也认识到发展房地产已经不行了,就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主要是以提升GDP的质量为目标,而非数量。
不过,日本政府这二十多年频繁调换首相内阁,导致日本的对外经济政策摇摆不定,这既影响了外部资金对日本的投资,也使得低端产业无法向外转移的重重困难。此外,日本国内工商业财团常常是互相持股、报团取暖,攻守同盟,而只要一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一些企业抵挡不住就纷纷倒闭,这又带来持股的财团危机四伏,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产业链缺失。
很多人喜欢说日本经济出现了衰退二十年,其实也就是GDP长期原地踏步,经济停滞增长,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出现了鲜明对比。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这主要是日本国内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社会结构固化、产业转型不力等原因。这些问题如果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那日本经济增长还将一直停滞下去。

I. 大批日本企业撤离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为何现在后悔了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人口众多也导致了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廉价,十年前很多外资企业都在中国设立共产。日本也不例外,而日本现在大批企业都离开了中国。大批日本企业撤离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为何现在后悔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南亚投资建厂的成本太高了。在东南亚建厂需要花费大量的建设成本,而且在中国比较廉价的电,在东南亚反而成了稀缺品。中国已经实现了全国通电,而在东南亚好多地区没有电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是也日本企业后悔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