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士对保险业的支持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经济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先后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许多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经济组织。虽然迄今它还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但已是联合国一些机构的成员,其中有些机构就设在瑞士。1992年12月6曰,瑞士公民对欧洲经济区走进古村落触摸活化石2007五一·黄金周盘点走进地下铁赏独特风景聚焦国内知名企业协议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公民投票未能通过,从而使瑞士处于欧洲经济区之外。战后以来,瑞士经济是在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情况下实现较为迅速的增长的。在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增长阶段,也有70年代初期以来的停滞阶段;虽然在此期间,瑞士爆发过两次主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率有3年绝对下降,其中1975年甚至下降了1.3%,然而从总体上看,战后至今,瑞士经济的增长还是比较迅速的。从1950年到1986年,瑞士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倍,每年平均增长3.2%。1986一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86%。然而,1990年以来,瑞士经济也受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1991和199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0.8%。失业严重困扰西欧各国,许多国的失业率达到两位数,个别国家甚至超过20%的时候,瑞士的失业率仍长期处于1%以下,80年代以来才略微超过1%。1991年瑞士失业人数为39200人,失业率为1.3%;而上年的失业人数为18100人,失业率为0.6%。瑞士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也是很突出的,虽然在70年代最初几年,消费物价的上涨率较之于五六十年代高,个别年份(1974年)甚至达到9.8%,但总的来看,1987年的消费物价只比1950年上涨2.3倍,平均每年上涨3.3%。198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消费物价上涨率均呈负数。目前瑞士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据《欧洲管理论坛》的调查,近些年来,瑞士的国际竞争能力仅次于日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居第二位,1988年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260美元,超过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3.经济概况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尽量减少干预,吸收大量外籍工人从事工资较低的劳动。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自1991年开始,瑞士经济已连续6年停滞和衰退,陷入3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失业率持续上升,国家财政状况恶化。经济复苏步履维艰。4.行业概况(1).农业概况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6%。长期以来,瑞士政府相当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业长期实施补贴政策,诸如发放补助金,对山区提供特别补助,对主要农产品提供价格补贴;限制和减少蔬菜和水果的进口;对农民提供无息贷款;支持农业的机械化和专业化;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重视农业知识普及。因此,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自给率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肉类基本自给,奶制品自给有余,谷物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3以上。瑞士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4到4/5,主要饲养牛、猪、羊和马匹。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和水果。农产品产量统计(2).工业概况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部门。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从1587年日内瓦生产手表迄今的400多年中,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近几年,瑞士钟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仪表、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也很重要,近些年来,打字机、计算机、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食品工业的产品主要供国内需要,但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和浓缩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誉。化学工业也是瑞士工业的重要支柱。目前,药品约占化学工业产值的2/5,染料、农药、香脂、香精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很重要。(3).服务业概况瑞士旅游业发达,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银行业和保险业是最大的部门,旅游业长期保持稳定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5.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3620亿瑞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51275瑞朗;国内生产实际增长率(1996年):-0.7%;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4916瑞士法朗;通货膨胀率(1996年):0.8%;失业率(1996年):4.7%;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很好。所以引起了很多人
3. 能源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多少啊
每人每年50000元左右
4. 瑞士最多的能源是什么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森林面积120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25%。
5. 瑞士为什么那么有钱
瑞士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瑞士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处在世界最高行列,同时有着很低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 svizra),简称“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
瑞士历史上曾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
瑞士是其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6. 如何成立瑞士公司作为在欧洲市场的投资
瑞士公司注册要求:
1、瑞士公司组成:股东:至少提供一位,可以是任何国籍的自回然人或者答法人团体;董事:一个或多个董事,可以是法人实体或任何国籍的自然人;经理:公司的经理必须是瑞士公民,或者拥有欧盟国家的国籍;
2、瑞士公司名称:注册瑞士公司名称必须以SA;公司名称不能以"信托公司"或"银行"或其它被认为意思相似的词结尾,除非这些公司在Switzerland 瑞士公司获得相应的执照,瑞士公司注册证书不可以载述中文公司名称。
3、注册瑞士公司税收: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作投资,瑞士的优势恰恰是在税收制度上,因为瑞士的增值税一般是7.6%,在全欧洲范围内是最低的。某些特定的货物和服务行业(医疗服务、教育)是免除增值税义务的。
4、瑞士公司财务报表:每月报税及每年须提供财务报表。
5、瑞士公司注册资金:注册瑞士公司必须拥有至少10,0000瑞士法郎的启动资本(约人民币70,0000元)。
6、瑞士公司注册地址:必须位于当地的公司商业大厦地址。
注册时间需要大概30到40个工作日。
7. 瑞士有接受投资移民吗或者如果在瑞士找到一份工作,公司给出证明,可以拿到绿卡吗求大神帮助
瑞士24日举行全民公决,分别以67.75%和67.96%的高票通过了有关限制避难权和移民的两项新法律。这表明瑞士将收紧避难和移民政策,以严格控制不断增加的向瑞士申请避难和移民的人数。根据新法律,申请避难者须在48小时内提供护照、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申请被拒绝者不得享受紧急救助。关于移民,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公民按人员自由流动法管理;严格控制和减少欧盟之外国家的移民,只有一些专业奇缺人才才可获得工作卡;严格防止通过假结婚移民。瑞士媒体援引移民问题社会学家皮盖的话说,全民公决的结果反映出瑞士公众对大批移民涌入的担心和不解,以及需要安全、秩序和保护的愿望,但是新法律可能造成更多的非法移民。瑞士是传统的接纳避难者和移民的中立国家。在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曾接纳大批外国难民。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超出了瑞士的接纳能力。长期大量的移民不仅改变了瑞士国民的构成,而且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政治想知道更多丰富的出国留学,考试,签证等专业知识,看这里“留学之家留学DIY社区” http://forum.liuxuehome.com 、经济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这迫使瑞士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有关避难和移民的政策。
8. 瑞士主要经济特征有哪些
1、瑞士经济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瑞士、人均收入处在世界最高行列,同时有着很低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2、瑞士的经济自由度仍居欧洲首位。瑞士依国际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西欧及中欧主要经济体及日本为高;以购买力平价换算则居世界第8位。
3、瑞士制造业为瑞士最重要的产业,制造业以生产专业化学制品、药品及医疗产品、科学精密测量仪器、乐器为主。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化学制品(34%)、机械及电子设备(20.9%)、精密仪器及钟表(16.9%)。

(8)瑞士对能源行业的投资扩展阅读
瑞士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档钟表、食品加工、纺织业是瑞士的主要支柱产业。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
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以腕表为主,另有座钟和摆钟等。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2013年出口额达到214亿瑞郎,占瑞士出口总额的10.6%。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
9. 近年来世界和俄罗斯的能源状况及前景预测
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从稳步下降到急剧上升的转折点是1999年。与1998年相比,世界的石油需求增长了1.1%,而开采量下降了2.1%。1999年全世界石油产量少于1998年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成员国降低了产量。其中,减产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3000万吨)和委内瑞拉(1600万吨)。相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增长迅速,近两年增长了1.5倍。所以,1999年伊拉克回到了世界产油国的前10位。而美国在油价下跌期间曾关闭了许多低产井使产量急剧下降。因此,目前产油大国的前三名是沙特阿拉伯(3.84亿吨),俄罗斯(3.03亿吨),美国(2.95亿吨)。
从探明储量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1999年世界石油储量减少了1.8%。其中,美国的石油储量几乎减少了7%,美国政府也称这是近53年来最大的降幅,各个州已探明的新增储量仅能弥补采油量的24%;而“欧佩克”国家增加了1.3%,使他们在世界储量中的份额占到43.5%。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对储量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天然气储量增加了22.3%,而石油储量仅增加了1.7%,也就是说天然气储量的增长是石油储量的10倍。
表1.2给出了世界各地区和主要石油消费国1998~2000年每天石油需求量的数据,其中1998年为来自国际能源署石油月报的实际数据,1999年为估计数据,2000年为预测数据。
表1.2 1998~200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百万桶/天)
俄罗斯1991~1998年经济危机中主要燃料的产量急剧下降,石油减少了34%,天然气减少了9.5%,煤(与1988年相比)几乎减少1倍,在工业生产实现攀升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尖锐的能源短缺现象。
俄罗斯目前每个居民的石油平均消耗量相当于美国192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居民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为3吨,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士为1.9~2.6吨,欧盟国家为1.6吨,日本为2.2吨,俄罗斯仅为0.9吨(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曾达到过将近2吨)。必须看到,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能源不足的现象漫延。这里指的是,1991~1999年给燃料-能源行业的投资缩减了2倍。自1994年起石油、天然气的新增储量开始小于其开采量。而在改革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耗电量增长了0.5倍,一些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大量损耗:煤炭工业损耗率为56%,天然气为35%,采油部门为51%,石油化工为80%左右,电力工程为48%。现有的输油管网损耗了63%,将近40%的发电站已运行25年以上。表1.3中引述的数据可说明这一情况。
表1.3 1998年反映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指标
1998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3.7%,这时国内产品总量降至1990年的60%,而能耗却为1990年的70%。为什么生产不景气,对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量却下降不多呢?原因在于:市政、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即内需增大了,同时许多工厂的生产不景气使能耗比增大,从而使1998年的国内总能耗比1990年提高了16%。
专家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到2005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能达到2000年的80%,国内燃料和能源的供应量将比1998年下降30%,采油量下降18%,发电量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体系具有特别意义。安全体系应包括保证国家能源工业稳步发展的理论和规则体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发点,把保证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当然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和生产趋势(表1.4)。
我们注意到,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好,由东南亚1997~199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石油需求下降趋势已被遏制,使得石油需求量出现新的增长。这时“欧佩克”成员国于1999年首次突然提高了石油产量。但是,由于缺乏世界石油储量的确切信息,所以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仍迷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国际能源署认为,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人们已开始开采“库存”的储量。国际能源署和国际能源委员会第15次世界能源代表会提出了2020年之前世界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报告,报告中列举了三种发展世界能源经济的可能方案(表1.5)。
表1.4 各时间段世界发电所需能源的增长速率
表1.5 世界能源需求量预测
注:分子——需求量,×10亿吨标准燃料;括号内的数据——能源载体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分母——与1990年相比的增量。
(1)参考方案——在保持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年均经济增长率3.3%的前提下,假设各国能耗下降的速率比以前更快,世界的能源需求将由1990年的125亿吨增至2020年的191亿吨标准燃料。
(2)加速发展的方案——假设发展中国家将以比参考方案更高(增加1%)的经济增长率发展,2020年能源消耗几乎要增长1倍,达247亿吨标准燃料。
(3)环保方案——尽量考虑到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假设各国的能耗下降速率比近15年来快50%,则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需求将增加30%,为160亿吨标准燃料。
众所周知,大量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都集中在“欧佩克”成员国(大于1060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和近东地区(将近900亿吨),这些国家完全有能力长时间进行高速开采。但考虑到目前国际上的石油供求关系非常复杂,预计将来石油供应的形势将更严峻。可以肯定,今后世界油价必然上涨,为获取石油来源和争夺远景区地质勘探权的斗争必将加剧。
据国外专家预测,世界上有70%未开发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中东和近东地区、前苏联地区和美国。所以人们特别关注五个有油气前景并在近年来已投入大量开发的地区:巴西的卡姆波斯地区、东委内瑞拉地区、前苏联的北卡斯皮斯克和卡尔斯克地区、沙特阿拉伯的波斯湾省,以及新的含油气区域——中国西部的塔里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地区和巴列海东部。
世界天然气资源的相关数据列于表1.6。
表1.6 截止1999年1月1日的全球天然气资源
注:据199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国际天然气资源代表大会资料。单位:上表—万亿m3,下表—%。
对许多国家来说,随着自有资源的枯竭,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将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并开发新的含气区域,其中包括一些难进入的地区。
Н.А.克雷洛夫对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远期前景做了预测。他认为,第一阶段(25~30年内)将在已经开发或打算开发的矿区进行开采;第二阶段(至2100年)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就是今天尚未勘探的地区。目前主要用地质模拟的方法来对这些地区的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预测2030年以后的采油动向时,他以1993年1月1日公布的俄罗斯陆上和水上石油资源评估资料、报告和历史资料为基础。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已投入60%~70%资金但目前尚未探明的资源可能就是21世纪的工业储量。Н.А.克雷洛夫预测,在2030~2100年间俄罗斯将进入采油量下降的阶段,但下降的速率可能逐步减缓,到2100年石油和冷析油的产量可能达1.8亿~2.0亿吨(图1.2)。他把21世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分成三个大阶段:
图1.2 俄罗斯年采油量(包括含气冷析油)实际值和至2100年预测值的曲线
图中1、2、3分别表示最大值、最可能的值和最小值
(1)2000~2030年:开发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开发巴伦支海、喀拉海、萨哈林岛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资源。
(2)2031~2060年:在开采强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开采西西伯利亚气田,开发喀拉海和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勘探北极东海。这时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开采强度开始普遍下降。
(3)2061~2100年:继续开发北极西部水域的资源并开始开采北极东部海域的资源,在西伯利亚开采强度进一步下降的同时,继续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陆地资源。
作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21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动态及燃料-能源基地的结构”相吻合。
虽然人们在预报世界石油开始减产的时间上有些分歧,但有一个结论是共同的,即在21世纪前25年必然会出现石油减产。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动力委员会预测,到2005年全球煤的需求量将是1990年的1.24倍(由33亿增至41亿吨标准燃料)。国际能源委员会预测,在1990~2020年间世界煤炭的需求量按参考(中等)发展模式将增至46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1.39倍;而按快速发展模式将增至69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2.09倍。
不同的学者对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做出了或乐观或保守的预测。例如,德国学者屠达斯预计,到2060年煤的需求量将比1980年增加3倍,在2060年和以后的200年里煤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契德维克则认为,煤的产量将平稳而适中地增长,他对欧洲和原经互会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缺乏信心。许多专家还预测,可用露天方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将很快用尽。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长,无论露天采区还是地下采区的煤炭资源都将被快速开发。
煤炭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发电。许多国家一半以上的能耗来自煤发电厂提供的电能。例如,美国每年有将近2/3的煤炭产量用于发电。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新建的发电站里将采用组合循环工艺,使燃烧效率由现在的35%~40%提高到45%以上。
随着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消耗,人们期待着在煤层气化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因为世界上煤的储量非常巨大,那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来产生人工流体燃料也是很可观的,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将成为主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国。中国计划到2010年采煤20亿吨;美国在采用“净化工艺”的条件下,到2010年将产煤11.95~13.88亿吨。可以预计,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其他国家煤的开采量、消耗量和出口量也将增加。
可燃页岩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热点。加拿大和前苏联都曾做过许多利用可燃页岩作为热电站燃料的试验。然而,可燃页岩更吸引人的用途是将来可作为获取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包括副产品二氧化钛)的重要来源。今后应按这个目标来开发利用莲斯克矿区的大量可燃页岩储量。
国际原子能办事处和欧洲原子能铀矿组的技术委员会会议指出,在1995~2010年期间全世界对铀矿的需求量为106.8万吨,其中包括WOCA成员国的87.7万吨和其他国家的19.1万吨(表1.7)。据全俄矿物原料和资源利用研究所的数据,再结合某些原子能欠发达国家(例如一些亚洲大陆国家)准备快速发展原子能的预报,可以肯定今后原子能的需求量将出现实质性增长,许多国家都将开展铀的开采和加工。其中,中国准备到2010年使铀的生产至少达到3500吨/年。
表1.7 2010年之前每年对铀的需求量预测
注:
一些铀矿的主要用户(西欧和东欧某些国家,日本,美国等)由于自身缺乏铀矿资源,所以将主要依赖从铀矿丰富、开采业发达的国家进口。这些国家主要指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纳米比亚,而巴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也可能成为铀矿的出口国。将来通过销毁核弹头,从高浓缩铀中获得的低浓缩铀也将成为原子能发电站核燃料的重大补充来源。
即使采用“绿色”运行模式,原子能发电的成本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原子能发电站发出1千瓦小时电能的成本是15.2戈比,而天然气发电成本是23.6戈比,重油发电是72.7戈比,煤发电是44.5戈比。
预计今后十多年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包括原子能在内的能量需求也将猛增。考虑到1995~2010年间许多矿山将由于储量枯竭和其他原因而停产,所以必须加速铀矿新区的勘探和开发,在形成等级储量的矿区引进新的采矿设备,使采矿成本控制在80美元/千克之内,将来再升至130美元/千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采矿速度,并繁荣世界的铀矿贸易。近期内,许多国家(包括原子能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铀原料的供应问题。所以,争夺铀原料必将成为一个尖锐的世界性经济政治问题。
至于其他的未来能源,还有钍、氚、天然气水合物、泥炭和地热等。目前人们尚未注意到可作为能源载体的钍。但是现在工业应用钍的工艺已研制成功,其主要优点是钍比铀在环保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钍的矿产地就是采锆矿时产生的矿渣。所以对钍资源必须重新评价。氚的储量有无限大。天然气水合物是将来可能的动力原料之一,我国北方的海洋中就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显示。应从农村经济的需要出发对泥炭重新评价。再远的未来,人类将大量从地热和海洋能中获取热能。
10. 国家允许外资投资能源行业
允许的,目前国家在媒体和金融方面对外资还没有彻底放开,能源行业外资是可以进行投资的。比如,陕西地区就有壳牌的油田,有的石油公司还和壳牌进行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