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手指点,50万左右投资,武汉创业..
据统计,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创建的电子商务网站就占现有网站总数的22.3%,估计到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5万亿推荐电子商务项目,现在80,,90,00后都在网上购物,2011年春节物流行业因为电子商务的爆发而不得不停止收货一段时间。
以后的B2B购物也会在网上推广,现在正是介入的好时机
不建议做淘宝啦,详细分析可以在我网站的最新文章里找
② 武汉现在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开个特色小店,比如饰品店,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特色小吃店也不错的,看个人喜好吧。做前先调查一下你要开店的商圈消费群情况及消费习惯。尽量做到与其他点有所区别就是所谓的特色。不过生意好坏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再不好的行业都有人赚到钱。祝你好运!
③ 武汉投资理财公司有哪些
想理财就别设定地域,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将余钱储存起来不该是最终的目的。但是,谁都想将余钱很好的,有效而无任何风险的利用起来,换句话说也就是利用余钱能够真正的来赚钱。
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凶涌浪涛的影响下,连老百姓最信任的国家银行都提出了风险提示,使人们不仅产生了疑惑,还敢投资理财吗?
有句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仅采取储蓄的办法,只能得到贬值亏损的结果。因此,参与理财是必须的。建议采用国际流行的三分法,即将要投资理财的钱分成三份:1)买预期年化收益率20%以上的,易通贷类的投资理财产品;2)买预期年化收益率11.5%以上的,信托类的投资理财产品;3)买银行系统的可保本的定投基金类的投资理财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前提下,可将因投资不当带来的风险降到最小。
关于具体的更为详尽的事项上网即刻就会一清二楚了。
为什么要选择易通贷类的理财产品呢?因为易通贷类的理财产品属网络金融,是2011年以来搞起来的新兴金融体系,多数的起点为100元,而收益率普遍很高,为安全起见由第三方支付等措施作保障。
为什么要选择信托类的理财产品呢?因为,信托俗话说就是信任委托。我国的金融体系就是由: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构成的。《信托法》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即当受托人破产时,委托人的财产也不受损失,而且,保证较高的收益。
为什么要选择定投基金也称基金定投呢?基金定投也称懒人理财,最适用于刚参加工作的上班族,或者预定于某一时段需用一笔资金,以及不能承受较大风险的人。基金定投的特点是:起点低最少的100元建账,手续简单,省时省力,定期投资不用顾及时点,有复利效果最高可达20%,风险小,据国外金融系统的统计,有的基金定投10年无亏损。是小额投资计划,积少钱为多钱的首选理财项目。
④ 最有人气的武汉投资理财论坛
投资理财的陷阱:
潜规则之一:免费荐股有陷阱
【潜规则表现】
市民赵女士反映,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免费推荐股票的热线电话,于是打了过去,接线员为她热情推荐了几只股票,还建议她交纳会员服务费,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财服务,她汇款3680元后,获得了一只据说可以“保证赚钱”的股票,她买了5000股,没想到一周时间赔了1万多元。
【专家提醒】
许多网站、电视上都有类似的荐股热线电话,背后都有理财咨询公司在操纵,雇佣一批证券分析师,名义上是免费推荐股票,实际上是诱骗股民入伙,成为会员,按期交纳服务费。普通消费者不应轻信专家,不迷信涨停股,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身份号码、银行账户、证券密码等信息,不要轻信网站上的各种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潜规则之二:预期收益莫轻信
【潜规则表现】
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银行买了一款投资股市的基金理财产品,花了10万元。没想到现在只有6万多元了。当时银行推销人员说得可好了,该基金历史业绩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达一倍以上,预期将来年收益30%,比银行存款强多了,结果购买一年后就赔了近一半。最令人气愤的是,银行销售完理财产品,就不再和他联系了,连个平信和电话都没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还照收管理费。
【专家提醒】
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都会选择历史业绩作为亮点来宣传,预期收益率只是用于宣传的一个数字,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要有正确的判断,投资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这里并非说银行理财产品不好,投资收益状况也跟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潜规则三:销户必须到开户行办存折就得开张卡
【潜规则表现】
投诉人陈先生:我在长春上学时办了一张银行卡,想销户,可银行却表示销户必须到开户行。此外,银行要求“一卡一折”,办存折必须开银行卡,这合理吗?(补充一下,建设银行只提供换折业务,新开户只能是卡)
【专家提醒】
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设置行业潜规则,但这些规则必须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规定,并应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时,消费者也可向银监会投诉,甚至起诉到法院要求认定银行这类做法或条款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