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的区别
010年11月4日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资6000亿美元。下面是复制的
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中的干预措施
2007年3月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从信用危机到市场震荡,从金融体系而实体经济,从美国本土波及欧洲乃至亚洲,至今仍未出现整体向好的形势。为应对次贷危机这一重大挑战,美联储、财政部等美国政府部门相继采取了眼花缭乱的应对措施,包括传统的政策手段、创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经济刺激方案、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出台《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等。9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接管美国两大房屋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将由美国国会新创建的机构联邦住房金融署负责管理这两家机构。下一步的行动预计将包括注资、收购优先股、债券担保等具体救助措施。次贷危机给全世界上了生动的一课。尽管这一课仍未结束,但其中美国政府部门广泛出动,全面干预的实践,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各国认真研究的鲜活案例。
从2007年3月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到现在已一年半的时间。次贷危机从信用危机到市场震荡,从金融体系而实体经济,从美国本土波及欧洲乃至亚洲,至今仍未出现整体向好的形势。为应对次贷危机这一重大挑战,美联储、财政部等美国政府部门相继采取了眼花缭乱的应对措施。研判政府在次贷危机中的不同阶段所相应采取的各类政府干预措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重要意义。
危机之初的政府干预:传统政策手段
尽管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有关部门和机构已注意到次级抵押贷款宽松的贷款标准、掠夺性贷款等蕴含的市场风险,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直到2007年3月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问题开始引发广泛关注。
在2007年7月份之后,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急剧恶化,大批房屋所有者难以支付购房款,面临着丧失房屋赎回权的风险。为了帮助屋主应对丧失房屋赎回权问题,总统布什等行政部门相继推出了多项措施。2007年8月FHA推出的再贷款计划(FHA?Secure Program),为陷入困境的房主提供FHA担保的融资。2007年10月份重组了由贷款公司、投资者等机构参与的希望联盟(HOPE NOW Alliance),寻求通过各方的协调、条款修正等方式增加抵押贷款融资。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能根本上扭转次贷市场日益恶化的局势。
随着次贷风险加速暴露和违约率的上升,直接冲击到发放次级贷款的金融机构,波及持有次贷债券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市场恐慌快速蔓延,并引发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剧烈波动。金融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大量投资者抛出高风险债券,转向低风险国债市场进行避险,造成债市和股市资金供应紧张,次级债券市场更是大幅下跌。
这一时期,美联储悉数使用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相应的政策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干预。
(一)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从8月9日开始的整个8月份,美联储频繁使用了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动性。除通常采用的隔夜回购交易外,根据需要,还多次使用14日回购交易等满足市场持续流动性需求。8月10日当日注入流动性更高达350亿美元,远远数十亿美元日均交易规模。
(二)降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尽管面临着通胀的压力,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由5.25%降为4.75%,是2003年6月以来首次降息。此后,联邦基金利率多次下调,最近已经下调至2%。
(三)降低贴现率。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决定下调贴现率0.5个百分点,从6.25%降至5.75%,并将贴现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暂时延长到30天,还可以根据需要展期。同时,贴现贷款的抵押品包括房屋抵押债券等多种资产。至2008年8月30日已经先后十余次降低贴现率,贴现贷款余额大幅上升,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蔓延,各国央行在此次危机处理中都深度介入,形成了对美联储流动性操作的“配合”。欧洲央行连续数日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8月9日、10日、13日分别向银行系统注资948亿、610亿、476亿欧元,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央行也纷纷注资。
美联储创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由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暂时性地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但进入2007年底来,陆续披露的主要金融机构的损失超过人们预期,显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利率政策效应并不明显,经济走向衰退的风险进一步就加大。随着次贷危机又向债券保险领域的扩散,市场信心再度受挫,金融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
随着危机的扩散和升级,美联储在2007年12月之后,相继推出了三种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一)期限拍卖融资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是一种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向合格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融资的政策工具。它融资额度固定,利率由拍卖过程决定,资金期限可长达28天,从而可为金融机构提供较长期限的资金(见表1)。从2007年12月至今,美联储每个月都操作2-3次,每次额度约300-800亿美元。
(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是一种针对投资银行等市场交易商的隔夜融资机制,旨在紧急状况下为市场交易商提供援助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
(三)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是一种通过招标方式向市场交易商卖出高流动性国债而买入其他抵押资产的融资方式,交易商可以提供联邦机构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联邦机构债券资产。它期限一般为28天,可用于改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迄今仍被广泛使用。
此外,美联储还加强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等合作,缓解各地货币市场资金需求,如分别和欧洲中央银行、瑞士央行合作建立2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机制,平抑离岸市场的美元拆借利率。
美联储这些非传统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延长了流动性管理的期限,改变了以往美联储主要采用隔夜等短期政策工具的惯例,增强了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流动性的操作大量通过国债、机构债、资产抵押债券等交易进行,增强了对市场利率的管理。但与此同时,美联储将监管和援助范围从商业银行扩展到了投资银行,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国会与总统的共识:经济刺激方案
针对2007年底次贷危机的加深,在美联储之外,美国政府各部门又陆续推出抵押贷款市场若干救助措施,并最终促成了总规模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
2007年12月,美国财政部牵头提出了市场救援计划并经总统批准,该计划通过与贷款公司、投资者等谈判,冻结两年以内发放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以减轻房屋贷款的还贷压力。12月20日,总统签署了《抵押贷款债务减免的税收豁免法案》(Mortgage Forgiveness Debt Relief Act)对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贷款减免的同时进行税收豁免援助,增强他们的债务偿付能力。
2008年2月美国政府联合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6家房贷公司推出了“生命线工程”(Project Lifeline),主要针对每月抵押贷款还款逾期90天以上的屋主,规定房主可以向房贷机构申请获得30天的缓冲期。
经过总统和国会数月的酝酿和讨论,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方案终于达成一致共识。2008年2月14日,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法案,拟通过大幅退税刺激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以避免经济衰退。
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下的纳税人将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纳税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过15万美元,每个家庭将得到1200美元的退税;有儿童的家庭每个儿童将得到300美元的额外退税。此外,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纳税人或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家庭,也将获得部分退税。同时,大量中小企业还可获得总额为50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此外,方案提高了政府支持企业(GSE)抵押贷款持有的最高限额。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刺激方案将对美国经济增长将发挥积极效果。美国政府近期颁布的财政经济刺激方案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明显显现。如果没有总额1,5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将可能仅仅增长2.5%左右;预计经济刺激方案将在第三季度产生近三个百分点的影响,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经济增长可能达5.25%的增长率。但同时,刺激方案也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
两房危机与《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的最终出台
2008年7月份以来,美国住房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仍未有好转,由于市场对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ie Mac)两家房贷机构面临严重资金短缺的担忧,两家公司股票出现暴跌并触发股市的大跌,标志着次贷危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当月13日,美国财政部紧急宣布救助计划,包括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信用额度,买进两家公司股票以及改进监管等内容。美联储行同日宣布,接受两家公司的债券为抵押品,以保障公司的充足流动性。
在不容乐观的形势面前,历经波折的《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The Hous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Act of 2008)最终终获通过。并于7月30日经总统签署发布。法案一方面宣布拨款3000亿美元在联邦住宅管理局(FHA)管理下建立专项基金,为40万个逾期未还按揭贷款的家庭提供担保;另一方面授权美国财政部可以“无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并承诺在必要时刻美国政府将出资购买这两家机构的股票。此外,还计划向地方政府提供应急基金,用于购买空置、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产,出租或低价出售给低收入家庭。
《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的最终通过,在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直接救助措施的同时,对解决次贷危机中的一些深层因素也提供了解决方案,因而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长期积累下的诸多问题的处理,又涉及诸多结构性问题,势必会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改革和调整过程。
次贷危机:政府仍在行动
目前,美国政府针对次贷危机的干预措施仍在陆续推出。9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接管美国两大房屋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将由美国国会新创建的机构联邦住房金融署负责管理这两家机构。下一步的行动预计将包括注资、收购优先股、债券担保等具体救助措施。
尽管各界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尚未过去,危机进一步可能发展仍有待观察,美国之外也陆续出现危机新的发展。但最近一段时间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则开始出现经济回调的迹象。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触底迹象,6月新屋开工止跌回升0.9%,美国可口可乐、花旗集团、美国银行一批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第二季业绩,普遍优于预期,或许危机已经度过了最严重之时。
次贷危机给全世界上了生动的一课。尽管这一课仍未结束,但其中美国政府部门广泛出动,全面干预的实践,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各国认真研究的鲜活案例。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单位:全国人大财经委)
Ⅱ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有什么区
美国基准利率包括两类,一是联邦基金利率(隔夜),二是贴现利率。不过,如果不特别说明,则基准利率就是指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事实上是一回事,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网上搜索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Ⅲ 历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多少
1990年以来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 2008年 12月16日 调降至少75基点 0-0.25 10月29日 调降50基点 1 10月8日 调降50基点 1.5 4月30日 调降25基点 2 3月18日 调降75基点 2.25 1月30日 调降50基点 3 1月22日 调降75基点 3.5 2007年 12月11日 调降25基点 4.25 10月31日 调降25基点 4.5 9月18日 调降50基点 4.75 2006年 6月29日 调升25基点 5.25 5月10日 调升25基点 5 3月28日 调升25基点 4.75 1月31日 调升25基点 4.5 2005年 12月13日 调升25基点 4.25 11月 1日 调升25基点 4 9月20日 调升25基点 3.75 8月 9日 调升25基点 3.5 6月30日 调升25基点 3.25 5月 3日 调升25基点 3 3月22日 调升25基点 2.75 2月 2日 调升25基点 2.5 2004年 12月14日 调升25基点 2.25 11月10日 调升25基点 2 9月21日 调升25基点 1.75 8月10日 调升25基点 1.5 6月30日 调升25基点 1.25 2003年 6月25日 调降25基点 1 2002年 11月 6日 调降50基点 1.25 2001年 12月12日 调降25基点 1.75 11月 6日 调降50基点 2 10月 2日 调降50基点 2.5 9月17日 调降50基点 3 8月21日 调降25基点 3.5 6月27日 调降25基点 3.75 5月15日 调降50基点 4 4月18日 调降50基点 4.5 3月20日 调降50基点 5 1月31日 调降50基点 5.5 1月 3日 调降50基点 6 2000年 5月16日 调升50基点 6.5 3月21日 调升25基点 6 2月 2日 调升25基点 5.75 1999年 11月16日 调升25基点 5.5 8月24日 调升25基点 5.25 6月30日 调升25基点 5 1998年 11月17日 调降25基点 4.75 10月15日 调降25基点 5 9月29日 调降25基点 5.25 1997年 3月25日 调升25基点 5.5 1996年 1月31日 调降25基点 5.25 1995年 12月19日 调降25基点 5.5 7月 6日 调降25基点 5.75 2月 1日 调升50基点 6 1994年 11月15日 调升75基点 5.5 8月16日 调升50基点 4.75 5月17日 调升50基点 4.25 4月18日 调升25基点 3.75 3月22日 调升25基点 3.5 2月4日 调升25基点 3.25 1993年 1992年 9月 4日 调降25基点 3 7月 2日 调降50基点 3.25 4月 9日 调降25基点 3.75 1991年 12月20日 调降50基点 4 12月 6日 调降25基点 4.5 11月 6日 调降25基点 4.75 10月31日 调降25基点 5 9月13日 调降25基点 5.25 8月 6日 调降25基点 5.5 4月30日 调降25基点 5.75 3月 8日 调降25基点 6 2月 1日 调降50基点 6.25 1月 9日 调降25基点 6.75 1990年 12月18日 调降25基点 7 12月 7日 调降25基点 7.25 11月13日 调降25基点 0 10月29日 调降25基点 7.75 7月13日 调降25基点 8
Ⅳ 求美联储从2001年到2004年连续17次降息的具体数据
实际上是2001年-2003年连续13次降息,其后是2004-2005年的连续7次升息。
2000年至今数据如下:
美国 联邦利率 2009-8-13 0 0.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9-6-25 0 0.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9-3-19 0 0.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9-1-29 0 0.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12-17 -0.75 0.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10-30 -0.5 1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10-8 -0.5 1.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9-17 0 2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8-6 0 2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6-26 0 2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5-1 -0.25 2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3-19 -0.75 2.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1-31 -0.5 3
美国 联邦利率 2008-1-22 -0.75 3.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12-12 -0.25 4.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11-1 -0.25 4.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9-19 -0.5 4.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8-8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6-29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5-10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3-22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7-2-1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12-13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10-26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9-21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8-9 0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6-30 0.25 5.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5-11 0.25 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3-29 0.25 4.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6-1-31 0.25 4.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11-12 0.25 4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9-21 0.25 3.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8-10 25 3.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7-1 0.25 3.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5-3 0.25 3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3-22 0.25 2.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2-13 0.25 4.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5-2-2 0.25 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4-12-14 0.25 2.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4-11-10 0.25 2
美国 联邦利率 2004-9-21 0.25 1.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4-8-10 0.25 1.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4-6-30 0.25 1.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3-6-25 -0.25 1
美国 联邦利率 2002-11-6 -0.5 1.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12-12 -0.25 1.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11-6 -0.5 2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10-2 -0.5 2.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9-17 -0.5 3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8-21 -0.25 3.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6-27 -0.25 3.7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5-15 -0.5 4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4-18 -0.5 4.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3-20 -0.5 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1-31 -0.5 5.5
美国 联邦利率 2001-1-3 -0.5 6
美国 联邦利率 2000-5-16 0.5 6.5
Ⅳ 历史LIBOR利率在哪儿可以查询
可以在各大银行和正规网贷官网查询,比如ppmoney。
在外汇市场上经常会听到关于利率的问题,除了美联储降息的联邦基金利率,再贴现率等,还有一些重要的利率大家听起来比较陌生,比如伦敦同业拆放利率,简称LIBOR。
Libor是指伦敦的第一流银行之间短期资金借贷的利率,是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作为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贷款协议中议定的LIBOR通常是由几家指定的参考银行,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伦敦时间上午11:00)报价的平均利率。
最经常使用的是3个月和6个月的Libor。我国对外筹资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百分点。从LIBOR变化出来的,还有新加坡同业拆放利率(SIBOR)、纽约同业拆放利率(NIBOR)、香港同业拆放利率(HIBOR)等等。
(5)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历史数据扩展阅读:
较高的LIBOR利率不仅意味着巨大的信用风险,换句话说,一些银行会因此而破产,它还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因为一旦LIBOR利率变高,银行间的借贷频率就会降低,资金流动率也会进而下降。一些急需资金的银行因无法及时得到贷款而会面临破产。
银行一旦资金断裂,企业就会遇到财政危机,选择歇业或关门,导致社会经济下滑,产生更多的不稳定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LIBOR利率的变会对各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进而对外汇交易带来影响。
Ⅵ 急求历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历史资料表
日期(月/日/年) 利率价格 升降
06/30/2004 1.25 +0.25
06/25/2003 1.00 -0.25
11/06/2002 1.25 -0.50
12/11/2001 1.75 -0.25
11/06/2001 2.00 -0.50
10/02/2001 2.50 -0.50
09/17/2001 3.00 -0.50
08/21/2001 3.50 -0.25
06/27/2001 3.75 -0.25
05/15/2001 4.00 -0.50
04/18/2001 4.50 -0.50
03/20/2001 5.00 -0.50
01/31/2001 5.50 -0.50
01/03/2001 6.00 -0.50
05/16/2000 6.50 0.50
03/21/2000 6.00 0.25
02/02/2000 5.75 0.25
11/16/1999 5.50 0.25
08/24/1999 5.25 0.25
06/30/1999 5.00 0.25
11/17/1998 4.75 -0.25
10/15/1998 5.00 -0.25
09/29/1998 5.25 -0.25
03/25/1997 5.50 0.25
01/31/1996 5.25 -0.25
12/19/1995 5.50 -0.25
07/06/1995 5.75 -0.25
02/01/1995 6.00 0.50
11/15/1994 5.50 0.75
08/16/1994 4.75 0.50
05/17/1994 4.25 0.50
04/18/1994 3.75 0.25
03/22/1994 3.50 0.25
02/04/1994 3.25 0.25
09/04/1992 3.00 -0.25
07/02/1992 3.25 -0.50
04/09/1992 3.75 -0.25
12/20/1991 4.00 -0.50
12/06/1991 4.50 -0.25
11/06/1991 4.75 -0.25
10/31/1991 5.00 -0.25
09/13/1991 5.25 -0.25
08/06/1991 5.50 -0.25
04/30/1991 5.75 -0.25
03/08/1991 6.00 -0.25
02/01/1991 6.25 -0.50
01/09/1991 6.75 -0.25
12/18/1990 7.00 -0.25
12/07/1990 7.25 -0.25
11/13/1990 7.50 -0.25
10/29/1990 7.75 -0.25
07/13/1990 8.00 -0.25
http://www.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665971
还有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自1990年以来变动一览表
--------------------------------------------------------------------------------
发表时间: 2005-5-11 18:26:37 来源: 淘金网 作者: 人气: 415
以下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自1990年以来历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情况:(1基点相当於0.01个百分点)
调整幅度 调整后水平(%)
2005年
5月 3日 调升25基点 3.00
3月22日 调升25基点 2.75
2月 2日 调升25基点 2.50
2004年
12月14日 调升25基点 2.25
11月10日 调升25基点 2.00
9月21日 调升25基点 1.75
8月10日 调升25基点 1.50
6月30日 调升25基点 1.25
2003年
6月25日 调降25基点 1.00
2002年
11月 6日 调降50基点 1.25
2001年
12月12日 调降25基点 1.75
11月 6日 调降50基点 2.00
10月 2日 调降50基点 2.50
9月17日 调降50基点 3.00
8月21日 调降25基点 3.50
6月27日 调降25基点 3.75
5月15日 调降50基点 4.00
4月18日 调降50基点 4.50
3月20日 调降50基点 5.00
1月31日 调降50基点 5.50
1月 3日 调降50基点 6.00
2000年
5月16日 调升50基点 6.50
3月21日 调升25基点 6.00
2月 2日 调升25基点 5.75
1999年
11月16日 调升25基点 5.50
8月24日 调升25基点 5.25
6月30日 调升25基点 5.00
1998年
11月17日 调降25基点 4.75
10月15日 调降25基点 5.00
9月29日 调降25基点 5.25
http://cncoin.net/News_Show_438.html
不知道哪个对你更有用
Ⅶ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表及其影响
加息时间表:
北京时间2016年3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如市场预期般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将年内加息次数由此前的4次下降至2次,全球经济暗藏的下行风险以及美国仍处于低位的通胀率成为此次美联储暂缓加息的两大顾虑。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也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提升至0.5%-0.75%,决议声明获得一致通过。这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首次加息以来的二度加息,时隔整整一年。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在美联储宣布年内首次加息之后,香港金管局也随后表示,将基准利率从0.75%上调至1%,即加息25个基点。
北京时间2017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
北京时间2017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75%~1%调升到1%~1.25%。
北京时间2017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同时从10月开始逐渐削减其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仍预计2017年再加息一次。预估显示2018年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加息一次。
美东时间2018年12月19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后公布,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Ⅷ 2019年至今美联储加息了几次
截至2019.08.15,2019年至今美联储加息了0次,降息了1次,有4次利率保持不变。数据可能会随时间更新。
参考英为财情:美联储利率
美联储利率即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Ⅸ 联邦基金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尽管,对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等差别,这也许正是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搔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直接有效。这就给我国以重要的启示,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干预、调节乃至决定,在调控,而不是稳定金融的意义上,甚至比发展再贴现还要重要。
Ⅹ 哪里能查到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历史数据
在FX168当中可以查到
这个里面有历史统计数据
像一些其他国际重要数据,这里面也都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