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半年钢铁板块是否不值得投资
1.钢铁板块下跌幅度已经很大,应该说继续下跌风险不大;
2.房地产板块面临第二轮调控,钢铁板块应该会继续承压,即便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3.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另外核心竞争力---铁矿石又被三大矿山掐住脖子,因此从长远看,中国钢铁业前景不好,面临整合压力。反应到股票上,不会有大行情。
因此,综合判断,下跌危险虽不大,但是也没有赚钱效应。建议回避这种准死亡板块,毕竟好股票多的是。
㈡ 钢铁行业前景如何
钢铁是2007年基金公司的重仓品种,相信在2008年还会受到基金公司的青睐,所以钢铁行业可以继续关注.
太钢不锈是一个很不错的关注对象,业绩非常好,而且刚刚除完权后又添权,说明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如果你前期已经买了,在未来的两周可以考虑补仓,把成本降低,做中长线操作.
祝你好运.
㈢ 未来钢铁的发展前景如何
作为基础产业的很重要的部分
在一定时间内相对来说,影响的因素会很多很多
不会轻易就失掉前景什么的
作为业内人士:我只能告诉你,任何的行业都面临着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遇
㈣ 现在钢铁股值得中长线投资吗
钢铁、金融和优质地产股都是中长线的好股票。但是时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及现在的市盈率。你可看看中国银行,八一钢铁,万科都是长线股。
㈤ 钢铁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钢铁行业的前景,全凭当官的一句话。作为
把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钢铁行业,回在gdp中占有很大答比重。国家肯定不会让这个行业萧条。目前钢铁产业整合像是拉开序幕,这是好的方向。中国钢铁产能严重供大于求,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只能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来带动内需。否则,钢价大跌,经济损失惨重。另一方面,钢厂也会逐渐压缩普材类的产能,逐渐向优质精品品种材发展。这样达到产能平衡再能进入良性发展。钢铁行业必须要强强联手搞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期货的上市也是资源整合的一种形式。我个人相信国家领导不会拿国民经济开玩笑,中国钢铁将会加大产能整合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向精品钢材产品发展,与发达国家接轨。以后钢厂信息逐渐透明化,钢厂直供钢材的比例也会增加;而中间的贸易商因为利润的逐步压缩而削减,逐渐向加工和物流配送方向发展。
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未来国内钢材需求还会有增无减,产能和内需以及外需还要经过相当时间的磨合才能达到平衡。
这是本人的一点浅见。
㈥ 中国钢铁行业前景如何啊
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增长、汽车工业稳定增长,加之政策红利释版放、行业去权产能发力,我国钢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供需也逐渐趋于合理,钢铁行业利润逐步在往合理化的方向迈进,趁当前行业形势平稳,企业应抓住机遇,谋长远,促转型,创新发展。
参考前瞻《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目前钢铁行业整体形势是:行业规模在收缩,产业集中度加剧,以及环保的压力不时地也在挤压钢企生产空间,未来市场的结构会越发往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倾斜。而由于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钢铁行业的总体的盈利水平有可能被进一步抬高。
2016年,钢铁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著,但产能过剩基本面没有改变,行业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2017年仍要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业内人士认为,能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发展、民营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产品转型升级是今后钢铁企业的努力重点。
㈦ 浅谈钢铁行业未来几年发展前景
我国钢铁工业抄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袭新阶段,出现了一批在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具有特色的钢铁企业,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我国钢铁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铁产量6.91亿吨,同比下降3.5%,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全国粗钢产量为8.04亿吨,同比下降2.3%;国内钢材产量保持增长,2015年达到11.23亿吨,同比增长0.6%,增速趋缓。
钢铁工业作为优先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业,大力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优化结构、脱困升级、提质增效。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恢复到4.7%。
㈧ 钢铁行业有前途吗
我个人认为不存在哪个行业有没前途的问题,关键是你在这个行业的干得怎样?地位如何?做到NO.1永远都有前途
㈨ 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对钢铁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后,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浮出水面,从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对钢铁行业进行了行政法规的限制。
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的梦想,而大炼钢铁也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工业化之路的象征。建国初期,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的钢铁业就在“赶美超英”的口号下“跨越式”地前进着,大炼钢铁成为中国奋力实现工业化的代名词,但历史也告诉我们,大炼钢铁也是不顾经济规律一哄而上的代名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钢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还只有5.82%,90年代为6.99%,而2000~2004年的四年间,平均增长率就高达20.71%,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2003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突破了2亿吨,成为世界上唯一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在为中国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从经济决策部门到产业界已经意识到,中国钢铁业的深层矛盾已经日益凸现。
首先是产量与需求的矛盾。根据钢铁工业协会的预测,今年国内还将形成5000万吨的能力,到年底预计生产能力要达到4亿多吨。这样大的产能不但超过了当期需求,而且也已经超过了预期的需求。根据中国钢铁协会和众多专家的测算,钢铁消耗的拐点可能是在2015年,而现在高峰期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预期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能中低水平生产能力占相当的比重,落后的30吨以下的小转炉仍有8000万吨的产能。目前,钢铁产能扩张的势头依然强劲。今年一季度,全国钢产量7778.6万吨,增幅仍高达23.8%,而国外钢厂却因为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下降而纷纷减产,世界钢材产量的增长几乎全在中国。钢铁行业如果不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任其投资和产能扩张下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多钢铁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一些企业要倒闭,一批工人要下岗,银行呆坏账也会大量增加,对国民经济全局,对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严重影响。今年4月开始的一轮钢价暴跌,已经使90%的长材生产企业面临亏损的境地。
其次是膨胀的产量与原材料、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使我们日益脆弱的环境更加难以承受。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钢铁产能大了没什么关系,国内市场容纳不了,还可以出口占领国际市场,从去年9月开始我国成为钢材的净出口国就已经说明了这种趋势。然而,如果大量出口钢材,就相当于输出大量资源,把污染留给自己。
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在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进口量达到了全世界新增产能的三分之二以上。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我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被迫接受71.5%的涨价幅度,也正暴露了我钢铁工业严重依赖外界铁矿石资源的弱点。
另外,焦炭能源本来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是由于钢铁行业产能增加,使得焦炭能源出现了严重紧缺,而焦炭生产的原料正是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由于炼焦煤资源紧张,相当一部分焦化企业纷纷开发建设煤矿。少数企业炒卖探矿和采矿权,扰乱了正常的煤炭开发秩序,造成了炼焦煤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与焦炭资源问题同样凸现的还有水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目前我国钢铁用水的需求是整个国家用水需求的10%以上,北方严重缺水地区的钢产量占全国总量50%以上,因为钢铁发展的不平衡,在这些地区,可持续使用的水资源量不到过去的30%,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
最后,盲目的低水平扩张也导致了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我国是产钢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能自给,产品质量不高,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低。工业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超过60%,而我国只有33.7%。我国需要的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进口。而国外已停止使用的二级螺纹钢目前在国内却还大量使用。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各路资源进军钢铁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建筑钢材生产有很大关系。做鞋子的、做帽子的、甚至炒房产的人都纷纷跑来做钢铁,而投资的往往又是投入少但风险大的长材企业。因此,结构调整、发展高端产品就应该与总量的控制和企业重组结合在一起。
当然,我国仍处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还会增加,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新政策的出台,不是为了限制钢铁行业,而是为了缓和矛盾减少压力,通过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等一系列规范约束,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置于一个相对有序的环境之中。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合理的,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政策去引导我们的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