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投资规律一年一波行情

投资规律一年一波行情

发布时间:2021-07-31 12:38:02

⑴ 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短期股票投资怎么处理

暂时持有,大多数股票涨幅都不大。但是要根据个股区别对待。对于大盘,最近一二年会有一波大行情的。

⑵ 是不是每只股票每年都有一波主升浪行情

不是 股票有没有主升 看6条均线 5 10 20 60 120 250是不是多头排列

股市在一年当中板块的轮涨顺序有规律吗

关注板块轮动:每天开盘和收盘时把涨幅局前的和跌幅局前的板块记录下来,并把里面前5名和倒数5名股票涨跌幅,股价都记录下来以便后期跟踪分析。一个板块热点上涨几天后一般会调整几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追高,容易被套。往往资金主力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起转向其他板块,这个热点可以关注资金流向,资金流入的板块一般会涨幅惊人,如航空股票:海南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等,钢铁板块的:宝钢、武钢等,一定要紧跟一个强势板块涨幅前5位,一般第一天涨停的话不要担心被套,往往会涨了再涨,强势特征明显,第二天、第三天仍会有不错的涨幅。
某一板块启动的信号主要有三点:
1、看涨幅榜,如果在涨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个股占据了1\3以上时,并且连续一段时期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可初步断定该板块在启动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中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股票个数占据了1\3以上,并且连续一段时间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证明该板块有主力资金在活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极大。
3、看走势,从高价股、中价股、低价中各选出5—8个有代表性的个股,从中比较他们的走势强弱,如果某一板块走势的个股数量比其他两个板块走势强的个股数量要多,那么这个板块就是我们要找的启动板块。
而某一板块衰落的标志则有以下几点:
1、看涨幅,如果在涨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个股已不足总数的1\4,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时就要警惕该板块上涨空间已经很少,或者已经涨到位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前20名,某一板块的个股已不足总数的1\4,并且出现递减的趋势,这可证明该板块即将进入整理状态;
3、看上升空间,一般来说,主力从建仓到派发,至少要有50%的上升空间,如果在一个级别较大的多头行情中,某一板块启动后,涨幅不不足50%,可视为低风险投资区;涨幅在50-80%之间可视为风险投资区;涨幅超过80%,可视为高风险投机区,当某一板块股价进入风险投资区、高风险投机区时,就要警惕该板块上升动力已经不足,如果出现滞涨就应该意识到该板块已经涨到位了。
必须知道的A股市场六大定律
1、惯性定律
和牛顿的惯性定律原理是一样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和方向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表现在股市中,股价是上涨的,那么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股价会继续往上走;股价是下跌的,那么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股价会继续往下走。这是因为股价趋势向上走的时候,大多数人看好后市,所以买了的人不舍得卖,没买的人则抢着买入,这就使得股票供不应求,自然应该涨了;相反,趋势向下的时候,大多数人不看好后市,所以买了的人抢着卖出,没买的人也不太敢买,这就使得股票供过于求,自然就要继续下跌了。
2、物极必反
涨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涨。这跟《三国演义》开篇词说的是一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大家都知道KDJ指标的用法,KDJ指标中,有一个功能非常重要,就是超买和超卖。超买,表示当时人气非常旺盛,是不是表示可以买呢?当然不是,超买,往往都是该卖的时候了;相反,超卖,往往是该买的时候。股市中一个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原理——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3、风水轮流
我们不敢肯定说A股市场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这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场始终都是风水轮流转的。一波大行情往往有四个阶段,分别是:(1)小部分板块或个股启动;(2)行情进入普涨;(3)尚未涨的股票开始普涨;(4)前期龙头板块或个股开始调整;(5)行情进入普跌;(6)剩下的股票全部步入跌途。所以,在A股市场做股票,没能先知先觉抓到龙头,能做到后知后觉抓住补涨股,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能急,一急,往往使得自己去追买已经大幅上涨并即将下跌的龙头股,而错过后面整装待发的补涨股。按照教徒的话来说:上帝是公平的。
4、违逆大众
善于观察的老股民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看好的时候,市场未必会涨;
相反,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看淡的时候,市场未必会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技术分析爱好者一直宣称,市场永远是对的;基本面分析爱好者一直认为,市场永远都是错的;证券组合理论爱好者则认为,市场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同样是分析股市,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充分证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周期共振
这个规律很有意思。当日线趋势向上的时候,如果周线也是趋势向上,那么短期的走势会颇为强劲;当日线趋势向上,周线趋势向下,那么市场只会是一个小的反弹。这是什么原理呢?这是因为,当周线趋势向上的时候,大盘或个股已经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不应求,所以日线的上涨会比较轻松;相反,如果周线趋势向下,意味着从中长期趋势来看人气惨淡,那么,即使短期有人抢着买入使得短期走势较为强劲,但如果无法改变中长期的供求关系,市场还是会继续向下走。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出日线趋势向下、周线趋势向上和日线趋势向下、周线趋势向上。总结来看,我们可以关注的有以下两个:第一,日线向上,周线向上;第二,日线向下,周线向上。我们应该抛弃的形态也有两种:第一,日线向上,周线向下;第二,日线向下,周线向下。
6、静动相交
没有一直上涨的股票,也没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只股票上涨一定的时间之后,总要花一点时间来调整一下,以便将意志不坚定的散户洗出去,也让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调整仓位;一只股票下跌一定的时间之后,总要花一点时间来横盘一下,以便让贪心的散户来给自己接盘。这其实跟我们跑步一样,一直不停的跑,跑到最后是直接跑进棺材;而跑一跑,停一停,只要有吃,有睡,有地方解决内急,那跑遍全球也不是没有可能。股市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同经济周期对板块轮动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我国科技类板块代表性偏弱,电子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依靠订单生产,而非设计研发环节有关。
在扩张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电信服务。
金融板块在扩张阶段仍表现较好,但在两次扩张期中金融板块的表现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金融类的表现排在最后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扩张,金融类表现最好,且涨幅巨大,对最后表现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金融板块的表现规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检验。
在滞胀阶段,表现较好的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能源、金融。
而在收缩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表现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⑷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
A股特征一:投资年轮和春季躁动
A股市场的“投资年轮”
首先我们讲什么叫做“春季躁动、四月决断”。每年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在年初的时候都会有一波行情出现。这个行情与当时的基本面未必有很直接的关系,而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的。但是往往到4月份,它会有个决断期,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决定当年的整体趋势的。春季躁动可能跟最后的方向产生一定程度的背离。这个情况在我入行的2006年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我也向一些前辈了解过,在06年之前,类似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于季节性因素、天气、会议、经济的因素,每年的A股投资呈现强烈的规律性。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第一部分:每年的“春季躁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一般来讲A市场的投资会经历几个阶段:
1-3月:春季躁动期间,投资风险偏好高,有很多主题性的机会或其他投资机会出现。
4-5月:判断投资旺季是否到来。此时真正的返乡、新开工开始了,就要检验春季躁动中的很多情况是否真实。比如元宵节以后广东返工潮怎么样、投资旺季是否到来,这些情况会决定整个二季度的方向。
年中:北戴河会议,这个会议会对下半年的经济、人事等做出决策,对下半年整个情况发展,包括经济政策有决策,所以北戴河会议可能对A股的走势有重大影响。
9-10月份:假期集中,比如中秋节和国庆假期,消费品旺季到来,消费品会迎来一波行情的上涨,这个时候也是一些稳定类消费品年底估值切换的时候。所以上半年整个经济状况好的话会是周期品上涨期,到了下半年会是消费品的上涨期。
年底:又会有几个重要的事件,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2)机构资金清算引发一部分资金紧张,3)加上A股投资者年底业绩考核(有很多大机构往往在11月份的时候就完成了全年的业绩考核),在这些情况下,风险偏好下降比较快。所以往往每年年底的风向偏好比年初有很大下降。
以上这些特征基本上可以属于整个A股市场的一个投资年轮。
A股春季躁动的历史状况
A股市场几乎每年都有春季躁动。
2006年那一年是一个大牛市,那一年春季躁动期间抄的主要是资源品和品,到了4月份之后,发现经济数据确实是不错,所以在4-10月之间,市场有一个趋势性的上涨;
2007年春季也有很强的躁动,但是炒的最好的是一些垃圾股,包括一些绩差股。到了4月份时,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所以在之后虽然有经历当年的“530”,但随后还是有一波上涨。
2008年全年其实是一个熊市,但年初的时候还是有“春季躁动”出现,当年炒的最热的是一些跟通胀主题相关的,包括一些农产品、钾肥、医药和零售的品种,当时整个通胀水平处于较高位置。到了4、5月份时,发现经济有所下落,4-10月份市场一路下跌。
2009年情况也类似,年初“春季躁动”炒的主要是投资品和新能源。5月份以后,整个房地产数据开始改善,整个周期股才迎来了一波上涨。
2010年比较特殊,因为当中有一次房地产调控。到了年中的时候,北戴河会议有了一个基调上的变化,所以2010年出现了一个V字形走势。
2011年“春季躁动”炒的是一些高端精密制造,比如高铁,还有一些供应瓶颈的股票,如化工、钢铁和电力。
2012年节前主要炒的是周期品。
以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为例,当时市场也在憧憬着春季躁动。去年年底,整个市场处在比较躁动的情况,大家都认为2016年可能年初会有一波行情,往后可能会比较困难,然而由于预期非常集中,所以年初先有一波熔断下跌,春节之后市场处在几个月的躁动期,但是z很多涨了很多低估值的板块,包括供应链、其他有色的品种。
所以A股市场,基本上每年上半年,或年初的时候,风险偏好比较高,各种各样的主题或无法证伪的东西,都会在年初的时候炒,这个跟当年的基本面未必有直接的关系,直到下半年市场可能才真正显示出它的趋势。
春季躁动的原因
年初时经济走势不明晰,一年新开工的计划都是在两会之后才完全推开。在这之前,新开工比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节以后才慢慢返回,1、2月的经济数据本质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经济状况。企业盈利预测调整四月份之后才开始,根据一季报或是一季报的盈利预期,才进行调整。在整个一季度整个经济走势或是基本面的状况,看不大清楚。
两会之前,政策方向往往不够明晰。但是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提案、议案,市场也会有很多预期,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环境对政策的敏感程度也会特别强,直到比如说两会以后政策的基调才会明确下来。
银行在一季度的放贷冲动。因为对银行来讲是早放贷早享受信贷成果,所以它可能在一季度把整个全年额度40%或者更多放出来,特别是到了一些宏观调控比较严厉的年份,银行会更倾向在年初时多放一点。但是这些投放的资金一开始实体层面不会有太多需求,因为一开始实体层面还没开工欲望,所以往往会进入虚拟的层次,在年初的票据贴息利率或是整个的银行利率比较低,无风险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对于整个的资金冲动也是有影响的。相对资金成本往往会下降。
国内外资金的跨年度布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个习惯。从考核的意义上来讲,每年在年底时,机构可能会换一批基金经理或研究员,年初新上来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新一轮布局,可能跟去年的风格不是特别一致。此外,年初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因为年初做错了还有很多机会挽回,但是年末的时候做错了相对而言较难挽回。
综合这几点来讲,A股的特征就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也就是年初会出现所谓的“春季躁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出现真正的“证实”或者“证伪”,如果是证实,那么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整体的向上趋势;如果是证伪,那么年初在“春季躁动”中获利的人在之后可能都会有所损伤。
这个情况在海外其实也会经常出现,海外的一些资金往往会在圣诞节前后进行一些布局,随后在5月份会出现所谓的“sell in May”,然后在7月份再接回来。
A股市场这样的“春季躁动”一开始可能只是大家的心理预期,慢慢的。2012年在写这一A股市场特征的报告时,市场上还没有什么春季躁动这个名词,近些年来,每年年初的时候很多研究员都会引用这一概念。
2015年年底,市场在加资金的时候就是冲着春季躁动这个行情来的。2015年11月4号有比较大的阳线,这个阳线起来后整个市场又有一波上涨,本来市场在十一之后冲了两周基本已经有疲态,这阳线起来导致很多机构认为今年年初的时候机会比较多,于是在去年年底就进行了大部分配置。很多机构的仓位都比较高,然而预期太一致,导致年初集体减仓,这个减仓又刚好碰到熔断,所以春季躁动在今年年初是以先下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实上这个市场在年初跌了一个月后,市场又进入了横盘阶段。在过去的几个月横盘阶段,市场也走出了很多结构性机会,比如说农产品、有色、白酒,这些行情也能归于春季躁动的延续。
A股特征二:“Show Time”和“垃圾时间”
“Show Time”和“垃圾时间”交替
“Show Time”和“垃圾时间”其实是篮球中的一个术语,大家都知道湖人队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创造过所谓的“Show Time”。“垃圾时间”就是说大局已经基本上决定的情况下,就会派一些替补球员上场。A股这些年其实也呈现出这样的一种特征。
2012年上半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A股篮球论”,把A股的一些现象和篮球场上的一些情况作了比较,列举了2009年到2011年之间,A股市场5次“Show Time”和2次“垃圾时间”的情况。
所谓的“Show Time”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仓位,这个时候Beta可能是比Alpha更大的;但是到了“垃圾时间”,整个市场会进入所谓横盘阶段,这个时候其实Beta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结构性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所以如果可以在“垃圾时间”做出结构的话,也能够远远地拉开对方。
2009年到2011年5个“Show Time”回顾
1)2009年上半年的主升浪
根本原因是2008年的4万亿。然而由于投资者怀疑两个问题:1)国家是否真的有这么大的动力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刺激?2)以及这样大规模的刺激是否一定意味着经济能起来?所以4万亿这个决策一出来的时候整个指数在1600-2000点徘徊了一个季度。
直到2009年1月中旬市场开始进入主升段,指数2000点突破,到5月指数达到2500的位置,最主要原因是上述两个疑问得到解决。当时1月上旬,很多银行信贷远远超过历年水准,最终2009年1月信贷有1.65万亿,这个在08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当时看到这个数据,大家对国家刺激的力度并没有怀疑。另外,当时PMI的数据和旬度发电量都极度改善了,出现了明显的经济v字型上涨,看到这个数据,大家也相信,经济在这么大刺激下会很快改善。所以在09年上半年出现了一波周期股为代表的很大程度上涨。
2)2009年8月的主跌浪
此阶段市场在一个月内跌掉800点,相当于跌掉25%。为何会有这么大的下跌?根源在于大家开始对之前货币刺激的政策预期有所转向,09年上半年促进整个大盘上涨的最核心因素是货币政策持续的放水,但是到了7月中旬整个回购利率突然有所抬升,所以很多敏感人士就怀疑货币政策是否发生了变化。到了7月29号,市场有传闻说央行在杭州开会议,可能对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所调整,所以7月29号那天市场以一个很大的下跌出来,这次大跌是直接破位的。但是因为牛市的整个氛围情绪还在,后续29号到8月3号整个市场还是在逐渐的上涨过程中,直到8月3号第二根阴线出来,市场才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这个情况非常像去年6月份的股灾)就是暴风骤雨的下跌,当中几乎没有回调,相当于一个月之内跌掉25%。
3)2010年4月的主跌浪
2010年4月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调控出台了,另外,股指期货也在当年4月份出来了,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做空的盈利模式。当年4月15号左右公布了一季度的GDP,数据非常高,好像有11.9%,明显经济是过热的。然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发布了收紧房贷标准。当天应该是一个星期五,这一数据和政策并没有引起过多紧张情绪,整个房地产指数没有太大的下跌,但之后的周六、周日晚上,国务院又发布了一些收紧房贷标准细则,引起大家重视,所以从4月18号、19号开始,二季度上证综指指数跌掉了接近25%。这也是一个“Show Time”的症状。事后看来,这种判断时错误的,因为出口、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新开工直到2011年末才下来
4)2010年下半年的主升浪
当时的状况是,在十一之后,市场在两周之内涨了大概15%,其中领涨的板块是煤炭、有色金属。领涨的龙头是国阳新能这支股票,大概是翻了一倍。
当时外汇账款、PPI的环比数据都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经济可能有点二次探底的味道,7月胡总书记发表了偏放松经济的措辞,市场很快的上涨,也就是一周之内从2119点涨到了2550点,2550点后在这个位置上横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横盘期间经济数据开始逐渐企稳。当年9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超预期的,随后的假期期间,美国推出了QE2。其实QE2政策在Jackson Hole会议期间已经有所吹风了,但是到了假期期间才正式推出。于是假期之内海外大宗商品上涨,因此十一回来后市场也出现了一波很迅速的上涨,之后也出现了一波很迅速的下跌。
5)2011年的三波主跌浪
2011年,市场从8月开始一直是下跌的,全年从顶部到底部大概跌了1000点左右。触使市场下跌的核心原因有几个:1)通胀高于预期,所以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断收紧;2)银行理财产品在2011年开始崛起,银行理财产品当时保本的收益预期非常高,当时理财产品收益率年初是1%,到9月是10%,收益非常高,导致股市被抽血非常厉害。
2011年基本上三波主跌浪,市场最高3200,最低2012年年初1月6号2132点,跌了将近1000点。
Show Time 经验总结
上面总结了2009-2011年的主升主跌浪。时间延续的话,会发现2013年后市场也经常会有主升浪和主跌浪。
总结下来,造成Show Time很重要的原因往往就是是宏观变量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市场平衡打破,从而导致市场选择了一个方向,一旦市场选择方向,往往指数有15%-20%多的上涨或下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去年8月份,8月19号之后市场有一波将近30%的下跌,导致下跌的最核心原因就是8月11号的人民币汇改,提高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这个其实就是一种宏观变量的变动。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并不一定是宏观变量的变动直接导致了市场的上升或下跌,而是说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横盘后,市场本身就需要选择一个方向,如果在宏观层面能出现这样的一种变量,它就容易让市场选择出大方向。再看去年8月份之前,7月市场反弹之后就是一直处于横盘状态,所以当8月出现了宏观变量时,市场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方向选择。
总结起来,我们在做A股投资时,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一段时间的横盘后要特别关注有没有宏观变量的变化。如果说当一个宏观层面的变量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市场借着这个变量选择方向。
2009年到2011年2个“垃圾时间”回顾
“垃圾时间”指的是就指数层面而言,没有太大的涨跌幅,事实上“垃圾时间”并不垃圾,往往能从中找到很多黄金,而且事实上投资者的选股能力、行业配置能力就是表现在“垃圾时间”,而不是表现在Show Time。
1)2009Q4-2010Q1的“垃圾时间”
从09年四季度到10年一季度的6个月时间里,市场在指数层面上涨很少,上证综指仅上涨10%。并且在09年11月下旬开始,市场基本处于持续震荡的格局,对策略分析员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喊多喊空没有意义。这个过程中Beta不是特别重要,仓位也不是特别重要。这个过程中,09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块发生了很大的涨幅,比如核能、风力。到了2010年上半年区域主题概念成为投资热点,也就是A股中说的“炒地图”,超额收益非常大。
2)2010年11月-2011年2月的“垃圾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指数整体上是下跌的,跌幅大概2.5%。这时候也有很多超额收益明显的现象。当时很著名的就是高铁概念,像中国南北车,时代新材这种股票,在这种环境下涨幅可观。
“垃圾时间”经验总结
会发现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往往市场出现“垃圾时间”都是在一季度,和春季躁动有一定重叠。因为在春季躁动的时候,指数层面指望很大程度的上涨是不可能的,如果指数层面出现很大程度的上涨或下跌,那它就已经选择了方向,就已经不仅仅是躁动或垃圾时间了。而(在躁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主题型投资机会。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主题性的投资机会或者无厘头的一些机会,是非常令人难受的,因为很难从基本面的判断中选择出股票。但是这种时候,如果选择对了,收益上就会和别人拉开很大的差距。
总结“躁动”阶段的投资机会,最重要的一条是,市场往往会选择前一年或者一些热点的延续,比如2010年11月到2011年2月这段“垃圾时间”,市场炒的很重要的话题是供应瓶颈,炒氟化工、钛白粉甚至后来想炒钢铁、电力等板块。所以在2011年年初的时候市场当时有一种理论称为周期复辟、新周期启动,都是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其实是跟2010年下半年水泥板块启动有关。2010年下半年水泥板块由于水泥的联合提价成为很重要的板块,当年基金经理投资组合里有无水泥差别极大,当时研究员基本每天都报告某个区域水泥价格的变动。因为水泥涨幅在2010年下半年让大家瞠目结舌,所以大家很期待在2011年初春季躁动期间找到一个类似于水泥的新品种,而水泥的整个逻辑是供应、收缩的过程中导致联合提价,所以大家从供应端找了很多投资机会,比如氟化工、钛白粉等,但这种机会是不能跟水泥同日而语的,只是水泥的替代品。但在整个春季躁动中,它也是有很大的超额收益。但这些投资机会在后面2011年的Show Time中也是跌得很惨。
从“垃圾时间”的角度看,市场可能处在一个无趋势的状态下,这时市场结构比趋势更重要,尽量找一个主题热点,不能从基本面的角度。还有就是,前期如果有一些已经被证明过的好的主题,在后期有替代物出来会迅速的被拉升。“垃圾时间”在今年上半年也是存在的,今年初熔断之后,市场有一波上涨。4-6月份的“垃圾时间”特点非常明显,指数整体并没有什么太大幅度的上涨,上证综指基本上只有100-200点的波动区间,但在这段时间就涌现出许多的超额收益,比如说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里的OLED、有色中的稀土、黄金,都有很多结构性的机会。
这些品种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我们发现市场炒完OLED之后开始炒3D玻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两者其实是非常接近的,OLED既然已经被大家所接受,那么3D玻璃就能更容易地被大家所接受。还有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概念里最后炒的物流车,有些股票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上涨,其实是跟之前的新能源汽车板块热很有关系。
在垃圾时间,有一点要非常注意:垃圾时间什么时候结束,跟市场行业板块轮动有关,当你轮动到补涨的时候,就需要特别小心了,比如水泥板块上涨之后,氟化工、钛白粉板块也都跟着全都在上涨的时候,说明市场这个行业的垃圾时间可能要到期了,市场可能进入Show Time选择时间。
A股投资阶段
A股市场这么多年,投资模式在发生变化,但有三种模式长期流行:价值投资(股票确实便宜,靠业绩推动,比如格力)、炒垃圾股(重组、借壳等)、主题投资(新的概念只要不被证伪,市场就愿意去投资)。
回顾过去十几年整个A股市场的投资阶段,大概可以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类型的投资方法会非常盛行,所以悲哀的是每个阶段总结的投资经验可能对下一阶段不一定有帮助,有的时候甚至是束缚。所以虽说我们总结历史是必要的,但是历史经验不一定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1、2003年之前,A股市场上庄股横行
当时我在读研究生,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这段市场。但后来读了很多书来研究这段时间出来的“牛股”。
2、2003 年—2005年,价值投资崛起。
这一阶段价值投资崛起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券商研究:以中金、申万和国君为代表的恶研究所倡导“价值挖掘”式的正规研究。从那时开始真正有所谓的做三大表、利润匹配、盈利预测,分析年报、季报,调研公司上市模式。从2003年到2005年那个熊市中,确实用此方法找出了一些股票,如苏宁、茅台、张裕等,给价值投资者很高的奖赏。
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登上了历史舞台。公募基金第一家是在1998年成立的,但真正大规模公募基金出现是在2003年以后。公募基金在2007年前对整个A股市场影响非常大。这些机构投资的涌现、公募基金在踏实地做深度的价值挖掘,都给价值投资的崛起带来了基础。
2003年开始,市场出现《新财富》评选。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卖方研究影响非常大,它确实给卖方研究很高的奖赏,秉承了价值投资的理念。
3、2005年—2011年,宏观驱动、投资时钟
2005-2011年:宏观驱动的年代,经济波动和投资时钟。美林投资时钟是2004年左右出来的,中国A股拿过来后奉为圣经。当时,所有的研究员都是宏观策略研究员。所有研究员写报告时20页的ppt基本19页在分析宏观处在哪个阶段、时钟指在哪一点,最后一页直接给出配置意见。所以当时出现了“所有人都是宏观研究者”这种现象。当时对世界经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很盛行。在那一段时间内,高盛、中金这样的研究机构对A股市场影响非常大。
4、2012年,似乎又重回2004年
这是很奇怪的一个年份。全年指数的波动率并不大,但是走出了许多很牛的股票。所以说2012年是一个奖励那些至下而上选股票的投资者。
5、2013年—2016年,是非典型牛市
整个逻辑与前面几轮的基本面分析有点不太一样,2014年7月后基本面加速恶化,股市却迎来了全面牛市的爆发,用传统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就会觉得非常奇怪。
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化导致产业基础变更,银行理财大类配置、杠杆使用,导致资金来源剧烈波动,改革预期引发市场躁动。特别是互联网的影响,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本质上炒的是重资产,而这一阶段最热的是互联网产业,是关注其盈利模式、数据、变现的可能,不需要很重的资产,甚至重资产反而成为负担。而互联网化看重未来,不看现在,现在烧钱或亏损都很无所谓,大家对过去一两年的业绩都很宽容。所以当年基本面的恶化,大家选择视而不见。另外一方面,就是改革的预期确实非常强烈,从2012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启动了。再有就是,银行的资金、杠杆的使用包括融资融券的使用,这方面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2013-2016的牛市和2005-2007牛市是很不一样的。这一段牛市对很多投资者的教育,包括对我本人很多思维的改变都是很大的。
过去这么多年,A股投资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投资方式,每个阶段都伴随着高手的出现,能够一直当高手的人是非常少的。也许一个阶段的研究并不一定适用于下一阶段。所以,要对市场永远怀有一份敬畏之心。

⑸ 听专家说每年都至少会有一波比较大的行情(当然是上升的),是这样吗今年会有吗

也听老股民说过。只不过现在股市跟以前不太一样。今年是否有?天知道。

⑹ 股市中有句话说:"每年只炒一波.:"意思是A股每年都有一波行情,是这样的么每年都有

这么说吧

赶上一波你盈利最少也再20%—30%作用!(就新手而言)

巴菲特每年复合盈利也不到30%!只是坚持了40几年!!

阅读全文

与投资规律一年一波行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至尊外汇 浏览:123
2019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 浏览:683
恒指期货一个交易日是几点到几点 浏览:606
个人质押贷款期限一般为 浏览:862
欧元汇率人民币即期 浏览:328
25日人民币兑换澳元汇率 浏览:497
紫金银行理财 浏览:55
中泽股票 浏览:921
跃岭股票 浏览:326
2015年97号汽油价格 浏览:964
中证500指数天天基金净值查询 浏览:379
工行实物金条价格 浏览:497
股票账号注销后资金账户还在 浏览:45
历年理财规划师合格分数线 浏览:588
融资总额分界点 浏览:377
俄罗斯59转人民币 浏览:371
百福外汇 浏览:474
光大银行贷款最快放款时间 浏览:393
精工贵金属表 浏览:924
安置房装修按揭贷款 浏览: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