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有谁用过“知乎”或是 Quora 这样的社会化问答网站
Quora刚开始火起来的时候 因为我们的客户是外国友人 所以就尝试在Quora上认识更多的客户 当时只是觉得是一个问答类的网站 其实Quora是通过提问 回答等一系列动作把用户间联系起来的社交类网站
其实现在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大红以及即将大紫 社会化是互联网的必然趋势 通过社会化让更多人的获利是现在互联网的一大特色
『贰』 QUORA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作为与网络知道相同等级的问答网站
1.Quora里面的人都是经过实名认证的真实的人。
2.Quora具有高质量的答案提供。
3. Quora的“肯定”功能和投票决定答案排序的功能会对内容质量有帮助。
4.Quora具有独特的订阅功能。通过对问题、问题的答案或者回答问题的某些人的活动的订阅功能以及投票和关注功能,可以第一时间的知道某一个问题的答案
总之Quora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叁』 有了解quora这个网站的吗
http://ke..com/view/4077270.htm?fr=ala0_1_1
『肆』 国内外有没有比较好的开源的类 Quora / 知乎 建站源码
Anwsion、QuoraCms、oASK、Tipask
『伍』 QUORA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盈利模式。就像FACEBOOK刚出来,不求盈利,只求用户的增长。用户多了,自然就能盈利。
『陆』 Quora 和知乎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quora的高质量答案在各搜索引擎的显示中都排在前列,保证了浏览量。然后因为quora答案的确定性,更方便定向投放,提高转化率。同时高质量答案是社区用户带来的,所以更要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不会向用户显示广告而向那些通过搜索引擎看到答案页面的浏览者显示广告。
一个互联网产品如果要将盈利模式放在未来,就必须要考虑用户的切换成本,否则,未来一个新的更好的产品出现,你经营多年之后,正准备开始部署盈利模式了,人都走了。不是不能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你要确定你的用户能等你的船到桥头!
一个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产品不一定非得直接赢利,那就是等收购,那投资人的钱哪里来,市场上来,其实也就等于我们受益者都买了单。所以知呼只需要等到一个契合的平台收购即可,在此之前把价值做大最大化。
『柒』 知乎、Quora 等问答平台是如何探索盈利模式的
这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问题在于你想不想盈利吧!例如维基网络,带来巨大社会价值,却是个纯公益产品。如果说那天维基网络收费了,开始考虑盈利了,你敢肯定它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关键问题在于推动产品发展的人是怎样一个想法!
不盈利的情况只能说有几种情况:1.你运营能力有问题,对的产品没给对的人使用 2.你根本不打算盈利,只为所谓的公益和成就感驱动你去支撑这个项目,例如维基网络,靠的社会捐助 3.那说明你的产品有问题,不合需求!
所以你问这样的问题不在有价值问题本身,还是在于推动产品发展的人是怎么样一个想法!
『捌』 quora有没有类似知乎日报的应用
搜了下目前应该没有官方的,会有一些网友做的daily,weekly的topic list。
系统会根据你注册时等级的感兴趣的领域推荐些话题,发送至你邮箱,即quora weekly digest,相当于个人定制。
『玖』 Quora软件就相当于咱们国内的百度知道吗
我听说过quora,也用过它,但是说他相当于国内的网络,我觉得并不合适,最起码也得是相当于国内的知乎吧,网络说实话,有多少正经的,问个问题,弹出来的都是广告链接,知乎上还真的有点东西
『拾』 为什么Quora、知乎这样的网站直到2009年才诞生
随着不断开放和用户数增长,Quora 将要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保证问答质量不下降,以及怎样扩展到IT领域之外更成建制的圈子。Quora 面临的问题也将是知乎面临的问题。从知乎公测来看,像 Quora 早期那样,知乎也引起了 IT 业内一些“大腕”和“意见领袖”的关注,据说腾讯的老大 Pony 也闻讯而来。这两类注册用户占了绝大多数。社区氛围很Geek 。
传统问答网站随着Web 2.0的浪潮掀起,依靠用户创造内容,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低质量甚至虚假的垃圾信息,从而使筛选和辨别信息成为使用者的负担。在社交网络普及了新一代的 News Feed 社区后,引入用户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发现、筛选问题和答案成为了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户“看完就走”的实用主义倾向,增加粘性。
当然,Quora 和知乎不能像维基网络那样寄希望于海量用户对内容的自我修正。因为问题不是词条,理论上它会有无数个劣质的变体。Quora 和知乎也没采取严格的实名制比如身份证号认证那样的极端方法来限制用户的恶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因此,这将是一个长久的斗争,在机器尚未足够聪明之前,维护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这些事情需要运营人员来解决。知乎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它能成功为自己找到答案。
总的来说,知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有价值问题占比变小
很多注册完知乎的人,不肯自己探索而是一味的提问。
问答社区宗旨是解决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倘若自己已经可以找到答案,却因为懒惰,不断的提出近乎幼稚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答社区的问题质量无疑会慢慢下降。
早期知乎是由一堆精英人士解答问题,提出问题。现注册用户已经近一万,问题的规模变大,有意义的回答却变得越来越稀缺。很大的原因在于精英人士不再回答问题了。这也许是知乎前期工作的一个默许,早期由这些人回答,出现很多经典的问答,然后散布网络,吸引更多人索求邀请。知乎的营销策略的确是成功的。
知乎已经成为中文问答社区的后起明星,还附带着创新工厂投资的光环,于是前期的宣传变得不再必要。那些曾经制造无数经典问答的人于是归隐。所以能看到的问题和解答早已不如开始时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了。
知乎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留待它的只是沦为又一个网络知道,天涯问答罢了。
相似问题的泛滥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相似问题被提问了相当多次数:如何查看自己是知乎的第几号注册者。
这个问题在四个月前已经得到解答,并且归档不再增加新的答案。然而笔者依然时不时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重复泛滥。
就像提到的那样,知乎注册用户的质量在不断下降,而且懒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甚至不愿搜索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知乎应该有能力解决这种问题。社交问答关键的并不是问题的量,而是质。
服务稳定性
最近几天知乎经常出现这句话:“服务器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正在紧张的撰写答案…”
这个报错提示很人性化,但是经常看到却让人感觉不甚舒服。稳定性是对所有网站的要求。频繁出现服务出错这种错误很容易降低用户的体验。
而另一个经常出现的是第一次进入知乎首页,会出现整个页面只有搜索框和按钮,底下都是白屏。需要点击其他地方,或者刷新一下才能变好。这个问题在chrome和火狐里常常看到。知乎上也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笔者还没看到解决。
在日后知乎的注册用户规模达到十万百万后,服务的稳定性要求无疑会变得更高。希望知乎能够好好解决这个问题。
激励制度
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基本上都是凭借人类本能上喜欢帮助别人,顺便炫耀自己知识储备多丰富的天性。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天天都有这个心情。
知乎的激励制度需要完善,有些人提出的问题无人解答,这样更加挫伤用户的积极性。
这样的心理活动想必有不少知乎注册者都有。我们看到原来的互联网名人们提出的问题立刻得到一群人的回答,赞成,投票;而自己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咖提出的问题,即便充满回答的意义,但是一天两天无数天都无人问津,甚至连邀请别人回答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好的激励制度可以不断唤起用户回答问题的欲望,然后自己的问题又得到很好的解答。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否则,知乎只会成为一个贵族名人们提问解答的社区。
关于激励制度的看法
在国内,太多的各种网站,太多的各种激励制度,感觉不到有多少的实际效果,最终的效果可能只是把原本平等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反而越到后面越难以激发新人的积极性,有了等级,有了各种规则,能够体现优越性,就会产生骄傲心理,反而不利于用户踊跃积极的发言。而依靠个人的影响力,个人的声誉,个人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圈子里,赢得一部分的尊重,就已经足够让人更加积极的去解答更多其他的问题,扩大自己的人格魅力,这不需要表面上的数字+V或者账号的等级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