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刘国江基金经理

刘国江基金经理

发布时间:2021-08-06 18:20:04

① 刘国江的介绍

刘国江,男,中共党员,1965年4月出生,吉林省九台市人,1982年10月入伍,1994年12月复员到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税局工作,1995年在长春市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毕业,2004年被评定为高级工。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工人。一名优秀的复转军人,现在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计划征收科负责发票管理工作。多年来,他以其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作风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在工作中、社会上,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特别是他20年如一日,在社会上爱老敬老、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事迹,赢得了广泛赞誉。

② 刘国江的人物事迹

从1986年开始,刘国江先后照顾过200多位孤寡老人。还是在部队服役期间,刘国江就常去看望、照料驻地的五保户王妈妈,用自己有限的津贴给老人买罐头和蛋糕,还为老人拆洗被褥、打扫房间……在生活上尽全力照顾老人。老人感动地哭了,见着邻居就说:“我有儿子了,我有了一个当兵的好儿子!”1986年,刘国江所在的解放军抚顺某部去执行修筑辽河抗洪大堤的任务,刘国江和战友们奋战在抗洪第一线,荣立三等功,还火线入了党。此时,王妈妈却一病不起,她拉着村干部的手说:求求你们,让我儿子快点回来吧,我想见他最后一面!一回到驻地,刘国江便迫不及待地去看望王妈妈。得知老人已撒手人寰,他为没能圆老人最后一个心愿而深感内疚。部队有位离休老干部叫孙福祥,体弱多病,儿女又都在外地,无人照顾。刘国江一有空儿,就去为老人担水、劈柴,成为孙家的主要劳动力,一干就是四五年。 1994年5月,刘国江转业到长春市二道区国税局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在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光大。1997年3月的一个星期六,他出差到九台,了解到羊草沟乡80岁的孤老李于氏生活窘困、无依无靠,便来到李于氏居住的两间破草屋。当他看到虚弱的老人蜷缩在露着棉絮的破被子里不住发抖时,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小就见不得别人受苦的刘国江,产生了接老人去市里敬老院的想法。回来后,他便与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敬老院联系,把老人接到益寿院,并尽最大努力安排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打那以后,刘国江便负担起老人全部的生活费和医药费,每月将近500元左右,而当时刘国江每月的工资只有700多元。刘国江还隔三差五地给老人送来日用品、水果、糕点,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洗衣服、梳头。老人来到益寿院后,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八,刘国江都要为她过生日。李于氏乐得合不拢嘴:我有儿子了!感谢共产党培养了这样的好青年,要不,我哪能享这个福啊!遇到刘国江之后的6年,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是“掉进蜜罐”的6年。2002年,老人得了癌症,临终时含笑说:有国江这么个好儿子,我这辈子活得不冤!
从把李于氏接到益寿院那天起,刘国江就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们走了一茬又一茬,可刘国江对益寿院的感情始终如故。他说,这里有他的牵挂,他把这里的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爸妈。作为儿子,能为父母做的,刘国江都努力地为这些老人做。他常买些水果和生活用品给老人们送去。端午节,他给老人们买粽子;中秋节,给老人们买月饼和葡萄;每年的老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老人们都特别重视,刘国江就整天陪着他们,买来肉馅给老人们包饺子。刘国江是个有心人,他把老人们的生日都记在小本子上,到时候,他就会买来蛋糕,同老人一起庆祝。刘国江一来,老人们都围过来,儿子长儿子短地亲近不够。遇上哪位老人有病打点滴,他就陪在老人身边,一直熬到半夜,感动得老人直流泪。如果有老人看病住院需要车,只要院里打个电话,他马上就赶到,背着老人上下车,为老人挂号、买药、垫付医药费。每逢春秋两季,刘国江都借来大客车,拉着全院老人到净月潭等景点去游玩,和老人们一起联欢,在精神上给老人们极大的慰藉。10多年了,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是在益寿院陪老人们一起度过的。每年过年,刘国江都要为老人们买新袜子,细心的他不但考虑到号码、属相,连款式、颜色都随了老人的心愿。 刘国江为老人们所做的一切,老人们打心眼里感激。2002年元月5日,益寿院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徒步来到二道国税局,为他送来一面锦旗,上书:“人民的公仆,敬老的楷模”。能为这些孤寡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刘国江最大的心愿。
除了资助、照顾孤寡老人外,刘国江还有许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2001年,他救助了因汽车肇事而受伤的长春市108小学的陆遥同学,及时把他送到医院,并为其交了治疗费;媒体呼吁为患白血病的儿童顾小青捐款,他又送去了800元钱;2002年9月,当他在电视上看到见义勇为英雄胡广胜身负重伤住院的消息后,第二天就前去探望,并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全部留给了他,自己连坐车的钱都没留下,徒步回到单位;2003年2月,他把刚领到的1000元工资,捐助给长春市第34中学的几位贫困生。此后,他还经常资助白桦和阎东两名同学,为他们买学习用品,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印度洋发生海啸,他捐了1000元钱……只要口袋里有钱,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刘国江就不会犹豫,以致于家庭生活捉襟见肘,有时甚至连水电费都支付不起。
夫妻俩住的房子是租来的。刘国江自己不愿说,爱人赵淑杰道出了原委:“我们结婚时,贷款11万元,在‘园丁花园’买了一处100多平米的住房,但每月得还贷近千元。刘国江每月的工资加奖金只有1600多元,我每月的收入还不到600元,除去还贷、生活费外,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住不起了,只好以每月1000元的高价租出去,再以每月550元的低价租房住。这450元的差价,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赵淑杰所说的“用钱的地方”,是指资助社会弱势群体。一年四季,刘国江总穿着税务局配发的制服,脚上穿的旧皮鞋还是在部队时发的;刘国江每年都给老人们买新袜子,可自己穿的袜子却都打着补丁;刘国江总给老人们过生日,可自己的生日却没像样地过过一次。钱对于刘国江来说是重要的,但他更看重的是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他说:“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比我更需要钱。我应该帮助他们,这是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赵淑杰明白刘国江的心思。她说,只要能尽微薄之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自己少买点化妆品、少穿两件新衣服,没啥!
当了12年兵的刘国江,给人的最深印象是特别爱车。刚来到二道国税局时,他做司机,每天把车擦得干干净净。他练就了高超的修车技术,一般的故障都是他自己修。他还是单位的义务修理工,水龙头漏水了、房门关不严了、门锁打不开了、地板松动了、门灯不亮了、办公设备坏了……他手到病除。能为单位节省开支,他感到十分惬意。1996年1月的一天深夜,单位的暖气爆了,热水四处喷涌。刘国江顶着刺骨的寒风赶到单位,帮助值班人员抢修,弄得满身是水,还因此大病一场,却保证了局里第二天正常工作。
有人说他是工作狂,他认为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应该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发票科成立后,领导把发票调拨的重任交给他,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干得非常出色。后来,他又担任发票审验、库房管理、窗口付票等工作,深受领导及纳税人的好评。一次,伊通河加油站的邱会计到局里购买了500本发票。由于数量较大,需要用车运送。可直到中午,企业的车也没来,急得邱会计团团转。为了保证发票发放的安全性,他利用午休时间,饿着肚子,开车把发票安全地送到企业。人家想请他吃午饭,被他婉言谢绝了。企业的会计和领导都很感动,送来一面写着“人民的公仆,真诚的服务”的锦旗。还有一次,一家企业的老会计宋国华来买发票,到窗口才发现《发票准购证》丢了,急得她满头大汗。刘国江边递给她一杯水,边帮她回忆《准购证》可能丢失的地点。后来,干脆开车带她到当天去过的地方找,终于帮老会计找到了《准购证》,刘国江这才如释重负。2005年底,二道国税局组织实施税收征管软件CTAIS2.0的建设,任务繁重,全局上下加班加点奋战几十天。他主动请命,天天陪到半夜,把干部职工全都送回家。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分局评为“CTAIS先进个人”,被市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市国税局曾研究决定让他到市局开车,这可是别人得不到的好差事:一来转干快,二来提干也快。可分局领导舍不得放他走,决意留下他。他毫无怨言,在二道分局一干就是12年。他说:“我曾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只要工作需要,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党工作,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干好!”
从1986年起,刘国江先后义务照顾100多位孤寡老人。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常去看望、照料驻地的五保户王妈妈,为老人拆洗被褥、打扫房间,用自己有限的津贴给老人买罐头和蛋糕……细心周到地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老人感动地哭着对邻居讲:“我有儿子了,我有了一个当兵的好儿子!”转业后,他继续发扬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1997年3月,他了解到九台市羊草沟乡80岁的孤寡老人李于氏生活窘困、无依无靠,便与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联系,把老人接到益寿(敬老)院。从此,他负担起老人每月近500元的生活费和医药费,而当时他每月工资只有700多元。每年农历六月初八,他都要为老人过生日。李于氏乐得合不拢嘴:“感谢共产党培养了这样的好青年,要不我哪能享这个福啊!”因照顾李于氏,刘国江与益寿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们走了一茬又一茬,可他对这里的感情越来越深。他把这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爸妈,能为亲生父母做到的,他都会努力地为这些老人做,老人们打心眼里感激。2002年1月5日,益寿院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着刺骨寒风徒步走到二道国税局,为他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道:“人民的公仆,敬老的楷模”。刘国江表示,能让这些孤寡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是他最大的心愿。
除了照顾孤寡老人,刘国江还有许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事迹被传为佳话。2001年,他及时把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的长春市108小学学生陆遥送到医院,并交付治疗费;得知白血病患儿顾小青需要资助,他送去了800元钱。2002年9月,听到见义勇为英雄胡广胜身负重伤住院的消息后,他立即前去探望,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全部捐出,自己连坐车的钱也没留,徒步回到单位。2003年2月,他把刚领到的1000元工资,捐助给长春市第34中学的几位贫困生。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他捐了1000元钱……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只要口袋里有钱,他就不会犹豫。
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助别人,自家生活窘迫不堪,图啥?有人叹服,有人不解。刘国江前妻就是为此与他离婚。2002年,他与赵淑杰结婚。婚后,二人经常一起去照顾孤寡老人、陪老人过年。可是,夫妻俩至今住着租来的房子。

③ 刘国江是干什么的

刘国江,男,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工人。一名优秀的复转军人,现在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计划征收科负责发票管理工作。多年来,他以其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作风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在工作中、社会上,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特别是他20年如一日,在社会上爱老敬老、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事迹,赢得了广泛赞誉。

中文名: 刘国江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吉林省九台市
出生日期: 1965年4月
主要成就: “国税十杰”
“孝亲敬老之星”

④ 刘国江何许人也

两个刘国江不知道你问的哪个?
一、“爱情天梯”男主人公刘国江病逝,享年72岁五十多年前,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遭来村民闲言碎语。他们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过着近似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互称“小伙子”和“老妈子”。虽然“老妈子”一辈子也没下过几次山,但为让爱人出行安全,“小伙子”一辈子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一凿就是半个世纪,从小伙子凿成老头子,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
二、刘国江,中共党员,1965年4月出生,吉林省九台市人,1982年10月入伍,1994年12月复员到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税局工作,1995年在长春市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毕业,2004年被评定为高级工。2003年被长春市国税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长春市老龄委评为“孝亲敬老之星”;2005年被长春市国税局评为“国税十杰”。

⑤ 还记得那个带着30岁寡妇私奔的帅小伙吗50年不敢出门,结局如何

当爱情的信使射出爱的箭矢,哪怕人生正处于仓皇寒冷的深秋之中,也会得到一丝久违的温暖,俆朝清就是一个被爱情眷顾的幸运儿,她的爱人修筑了万顷楼梯为她谱写爱情的诗行,很多人初次听说“爱情天梯”的这段故事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羡慕并感慨,这世上竟然有人如此的幸福。

这个故事传下山以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不但打破了时间的限制,逾越了爱情的界限,还留下一条能够见证爱情的石梯。这件事经过广泛报道后,爱情天梯成了旅游景点,两个老人也成了当红人物,不过刘国江在2007年的时候撒手人寰,而2012年的时候,俆朝清也追随他离开人世。前半生的坎坷成就了后半生的幸福,他们已然迎来了一个平淡美好的结局。

⑥ 刘国江和徐朝清的爱情故事为什么没有讲他们的子女

刘国江 徐朝清的故事真是一个传奇啊,我也想问,他们靠什么把7个孩子抚养成人啊!难以想象!!

⑦ 刘国江的第二部 步入尘世

2006年1月,《重庆晚报》将这个杨过与小龙女般的旷世爱情公诸于世。很快,爱情天梯和二老成为媒体热点,国内外百余家媒体先后上山采访,数万名游客陆续而至攀爬爱情天梯。爱情天梯,已成为中山古镇继中山老街后的另一张旅游王牌。
8月,二老的爱情入选“当代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一向与世隔绝、不问尘事的老两口是否能从容应对这些打扰他们清修的“凡人”?这成为许多关心二老的热心游客担心的问题。
新生活的冲击
接踵而来的造访者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驴友”
徐朝清不明白,为什么大半年来,老有人上山看他们。“出过远门”的刘国江告诉她,这是媒体宣传的结果,他们是为爬这段“爱情天梯”而来。徐朝清也搞不懂媒体是什么,也不晓得报纸是什么。
她们依旧听不太懂别人说的话,也记不清到底来了多少人,在她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年妇女,她非要和徐朝清同床而眠。呆了3天3夜后,对方提出要认她当干妈,并为干妈带来好多礼物:衣服、水果、小吃,还有老两口根本没见过的东西。
“一次,一下子来了十多个人,他们晚上就睡在地坝,搭起布篷篷(指帐篷)。结果半夜下雨了,赶忙收拾起篷篷进屋。我现在知道他们叫‘驴友’。”徐朝清笑得露出光秃秃的牙龈:“驴友这名字,怪头怪脑的。”
面对接踵而来的造访者,二老一开始觉得有些怕,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久了,他们学会了一个词———“旅游”:“原来,他们都是上山来旅游的,没得坏心,不晓得为啥子非要到半坡头来。”
对这些远道而来的热心人,热情的老两口像贵宾一样接待,只有一位中年妇女,他们明确表示反感。“天刚黑,那个女的就只穿点点衣服在猪圈屋洗澡,像啥子话。”在徐朝清眼中,这简直是太伤风败俗了。
对老两口来说,他们的生活和这些人完全不同。
有了经济观念
见到客人,徐朝清居然问:“你们买不买我们的土鸡和蜂蜜?”
多次与外人接触,老两口在陌生人面前不再拘谨,虽然依旧很多话听不懂,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却有了变化。
“你们买不买我们的土鸡和蜂蜜?真的是土鸡哟。”徐朝清会常常问上山的游客。
在以前,徐朝清根本没有土鸡的概念——鸡就是鸡。随着游客不断到访,他们知道城里人很喜欢买土鸡,而且常常有人高价向他们购买土鸡和蜂蜜。渐渐地,老两口有了商品意识,准备多喂点土鸡卖钱。
见游客拍照,徐朝清也不再惊慌:“我晓得,你那个是相机,可以照照片的,不会杀人血脉。”回忆起2001年,第一批“驴友”上山无意间发现他们,并打着闪光灯给他们拍照时的情景,老妈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可现在,这对深山老夫妻知道了:手机可以和很远的人说话,电视里有人动来动去,飞机可以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空调可以让屋里变凉快……
出远门长见识
应邀赴南京参加晚会,刘国江在台上说:“我现在想回家,我怕猴子偷包谷。”
2006年7月,刘国江这个连江津城都没去过的老人去南京呆了6天,参加江苏电视台举办的“七夕东方情人节爱情盛典”大型文艺晚会,三儿子和中山镇旅游办主任周吉林陪同前往。“本来老妈子也要去的,由于她怕坐车,没去。”
刘国江生平第一次见到比他们的“爱情天梯”宽得多的马路;第一次见到高楼大厦;第一次坐飞机、住宾馆、坐电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见都没见过的食物;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钱———电视台给的4000元报酬……
晚会上,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完“爱情天梯”的故事,请他站到台上时,刘国江双腿不停打颤,听到主持人问“你现在想跟观众朋友说些什么”时,刘国江脱口而出:“我想回家。”全场数千观众愣住了。半晌,他又说:“我怕猴子来偷我的包谷。”
事后,刘国江才说,其实他最担心的是老妈子,只是台上不好意思说。“我去了恁多天,老妈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她摔倒了怎么办,没我陪,她晚上会怕。”
这次出门,刘国江闹了不少笑话——第一次在外面上厕所,面对便槽,刘国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第一次坐电梯险些摔倒;面对餐桌上各式菜品,他只敢夹小菜;飞机起飞时,他吓得眼睛都不敢睁开;教了很多次,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宾馆的房门……惟有到中山陵参观时,他才觉得熟悉一点,一直在说:“孙中山,我晓得,我还晓得蒋介石。”
“去之前,我觉得外面的人一定不好相处,没想到每个人都对我那么好,还看了那么多稀奇东西。”刘国江在南京6天一分钱没花,他本想给老妈子买点什么,但每次一看价格,就吓跑了。
6天来,徐朝清每天都要沿着“爱情天梯”走到山脚下的三儿子刘明生家。7月中旬,刘明生家才安装了一个座机,徐朝清每天都要给周吉林打电话,问小伙子在外面好不好。
“老妈子,电硬是个好东西,我们也要想办法用电。”这是刘国江回家后说的第一句话。
“煤油灯很好啊,我们照了那么多年,也没听你说哪点不好。”徐朝清看着出远门回来的丈夫像变了个人。
刘国江急了:“老妈子,你不晓得电的用处多大,那光像太阳一样亮,还可以看电视。算了,你没看到过,说了你也不懂,反正我们要想办法用电。”
两月后,儿子刘明生家终于通电,刘国江专程带着老伴下山看电灯有多亮。回家后,徐朝清就急着让老伴去找村里的人给他们通电。
此后每天,刘国江都要给老伴讲南京之行的见闻:外面的人穿得多么花哨、那些高楼有多高……“宾馆里的床好软,睡起很舒服,不过,我还是喜欢睡在自己家里。”刘国江说,直到一个月后,他都没跟老伴摆完在外面的见识。
渴望一起出门
尘封的爱情依旧忠贞如磐石
“老妈子”没能跟自己一块出门,这是刘国江最大的遗憾。
虽然至今不懂“一条山路有啥子好耍的”,不懂山外的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爱情天梯,但刘国江觉得如果有可能,还是可以带老妈子一起出门转转,带她去坐飞机:“现在我也有经验了。”刘国江最关心的是有没有办法让“老妈子”不晕车。
听了丈夫的愿望,望着远方的深山,徐朝清一脸神往:“‘小伙子’说外面的人很好,用的吃的东西也好,我只想出去看看,看完就回来——只要和他在一起,哪儿也比不上自己的土窝窝。”
现代文明和古老生活模式的强烈碰撞下,两位老人在经历了惶恐、逃避、好奇之后,已能坦然尝试着接受外面的世界。不变的依旧是那份质朴,那份不染尘垢的爱情,以及那条悬崖峭壁上的“爱情天梯”。
深山依旧,天梯依旧,这份在深山尘封了半个世纪、忠贞如磐石的爱情依旧。

⑧ 当年20岁小伙带着30岁的寡妇,私奔住在山间50年,晚年生活怎么样了

“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的,以前的那个年代,真挚的爱情随处可见,但是到了现在这样的爱情似乎是少之又少了。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来去匆匆,伴侣换了一个又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画面似乎很少再出现了。

但是这样真挚的爱情,还是存在的。当年就有一个20岁的小伙子,他带着30岁的寡妇,两人一起私奔,居住在了山林里。他们居住在山林里已经有50年了,晚年的生活很是甜美。


三、建造爱情的天梯

他们来到了海拔1500米的山上,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徐朝清又为刘国江生下了三个孩子,一家9口生活在这个隐蔽的地方,过上了之前刀耕火种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古代。

但是,因为海拔高,交通是不便利的,为了下山可以方便些,刘国江就决定为徐朝清建造下山的天梯,说干就干,刘国江拿起凿子,一凿就是十几年,终于建成了天梯。

他们是被一个探险队发现的,假如探险队没有发现他们,就不会有人知道这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了。遗憾的是,在2007年的时候,刘国江离开了人世,过了五年,徐朝清也离开了人世。但是刘国江为徐朝清建造的“爱情天梯”还在,他们的故事也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结语: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就像刘国江对徐朝清的爱一样,那一个又一个的天梯,就是最好的证明。

⑨ 怎样写好刘国江

叙事类记叙文是同学学习写作的重点,写好它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叙事能力,也可以提高写人的能力。因为要写人就难免要涉及到事,事写得好,所塑造的人物就会有更强的表现力。 ;;那怎样叙事呢?就事写事,固然可以,但最好能从小中写出大来:通过这一件小事析射出人情冷暖,或以小喻大,从小事中得出一个生活的哲理来。因为好的文章总是有“魂”的,这种能叫做"魂"的东西就是那经过时间的淘洗,不仅不会流逝,反而会沉淀下来的东西,即永恒的赵理或者永恒的情感,也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但是叙事类作文光有“魂”还不行,还得有“文”,也就是说要将事情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写好这类记叙文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打动读者,把读者带入你所创作的艺术境界中。具体地说,叙事类记叙文的“文”应该注意:曲、洁、详三点。 ;;“曲”:叙事要尽量曲折些,让人猜不到你下一步想要写什么。如果你所要写的尽在读者的意料之中,那么读者所渴望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愿望就得不到实现。没有新奇感也就没有阅读的欲望。 ;;“洁”:叙事切忌泥带水,将笔墨浪费的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上。叙事的过程可以有省略,对那些读者不用读也能理解、无助于体现文章中心的,即使在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步骤,我们也要果断地省略。记叙时中断了的地方就分段。不用担心别人读不懂,你见过高山流水吗?到悬了崖边,水好象是没有去路,就要断了,但它纵身一跃,就成了瀑布,比那没有波澜,没有起伏的一条平静的水流还要好看。 ;;“详”:事的进行过程是由一个个的"环节"构成的,我们在记叙事情的过程时,只要选择其中几个最主要的、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环节",换而言之,就是选择几个最有表现力的场面。写作时紧紧扣住这几个场面,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十八般武艺全给它用上去。而与中心无关的文字要减到最少。

⑩ 刘国江的第三部 生离死别

尘世的冲击让刘国江、徐朝清二人也能泰然享受那些山外的文明了,2006年底,他们也用上了电,还有人送了他们一台彩电,他们也可以看电视了。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新的幸福生活在刚刚开始时,就嘎然而止——2007年12月12日下午,刘国江突然病逝!
你走了,今后我一个人怎么办
2007年12月15日的半坡头山脚下,那6000级“爱情天梯”的起点处。
空气依然清新,流水依然清澈,桫椤林依然茂盛,空旷的山谷将凄婉的哀乐尾音拉得很长很长……
“小伙子”刘国江的灵堂就设在三儿子刘明生家里。“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低沉的旋律中,已82岁的徐朝清不停重复这句话——“小伙子”的去世,带走了她的一切,甚至6000级“爱情天梯”于她,都已无意义。
徐朝清不时把脸贴在棺木上,用手抚了又抚。淌下的泪还挂在腮边,新的泪,又溢出眼角。
整整一天了,徐朝清几乎没挪动过身子,静得如同雕塑。她一直木讷地坐在“小伙子”的遗体旁,哀怨地凝视着面前那具黑木棺材。里面,装着那个曾承诺要陪她一辈子、照顾她一辈子的爱人。对徐朝清来说,老伴走后这一天,比她和“小伙子”在山里隐居的半个世纪都要长。
“要是不摔那个跟头……”徐朝清喃喃道。
12月7日凌晨3时许,刘国江像往常一样起床去地里看庄稼,猴子、野猪等动物常常半夜来糟蹋。约一个小时后,刘国江回到家,刚在床头坐下,突然栽倒下去!
“小伙子,啷个了?快起来!”徐朝清惊慌扑上去,拼命摇动老伴。刘国江毫无声息。
“刘三(三儿子刘明生),快来,你老汉不行了!”黑暗中,徐朝清冲到半坡山顶,也是“爱情天梯”最顶端,对着山下凄厉地喊,全不顾住在山脚的儿子能否听到。山间,只有她自己带着哭腔的回音,和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徐朝清又踉跄着跑回屋,奋力将体重是自己近两倍的老伴扛上床,盖上铺盖——海拔1500米的山顶半夜很冷。
“下山找儿子。”这是徐朝清惟一能想起要做的。她拿起电筒,在夜雨中冲下山去。
和“小伙子”上山半个世纪以来,这是徐朝清第一次将老伴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走这6000级天梯。
以前都是他牵着她的手,扶她下山,他从不放心她一个人走山路的。但这次,在这个雨夜,徐朝清终于独自下山了——她要救老伴的命!
雨夜里,湿滑的天梯上,徐朝清第一次嫌这6000级要走这么久。她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5时许,她终于擂开儿子的房门。
天未亮,刘明生等人已赶到山顶。此时,刘国江已无法开口说话。
大家准备抬刘国江下山时,他艰难地举起手,颤抖着指了指橱柜上的全国十大经典爱情证书,和一日本友人为他和老妈子画的像。众人明白,刘国江是想将这些东西一起带下山——那都是他和爱人绝世爱情的见证。
天刚亮,刘国江被抬到山脚下三儿子家。医生诊断:脑血管破裂,导致脑淤血。
你说要带我坐飞机火车,你说话不算话
此后6天,刘国江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徐朝清一直守在身边,几乎没吃过什么东西。
6天里,刘国江能做的,只是让“老妈子”拉着自己的手,听她回忆半个世纪以来,在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的生活。
每当看到那些带下山来的证书、画像,躺在床上的刘国江就会眼神发亮。
12日下午,刘国江突然有些烦躁,他用颤抖的手指示意“老妈子”将证书和画像放到他身边。
徐朝清给他拿来了,他还在那儿指。大家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是一把放在墙角的、用于打石头的铁锤。徐朝清突然明白了,她将铁锤拿来,又找来一根铁钎,放在老伴身边,刘国江终于安静下来。
当天下午4时40分,刘国江在他亲手凿出的爱情天梯旁,永远闭上了眼睛。身边,放着最能见证他们绝世爱情的物品。
刘国江去世时,他和徐朝清的手仍然紧紧握着,人们拖了好久都没能拖开。
“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你却要丢下我走了,我一个人活着还有啥意思?!”徐朝清的语气很幽怨:“经典爱情故事颁奖时,你去过湖南,还坐过飞机。重庆十大感动人物,你又去了重庆,见过那么大的场面。每次,你都说我身体不好,不让我去。你说过哪天要带我坐飞机,坐火车。你还说你身体比我好,比我年轻,会照顾我一辈子。你说话不算话……徐朝清旁若无人地对着棺材埋怨“小伙子”,语气中,带着往常惯有的嗲声。
小伙子,让我最后看你一眼
2007年12月18日上午8时,霏霏细雨中,刘国江的葬礼正在举行。
一列送葬的队伍,从刘国江三儿子刘明生的家,一直蜿蜒到山脚下一公里外的桫椤嘴。杉树林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土坑,就是刘国江长眠的地方。
本来二人约定要死后在半坡头山顶,但徐朝清突然变卦了,她不能忍受小伙子离她那么远。
凌晨4时许,徐朝清就躺不住了,她悄悄起来,掀开棺木,她要见爱人最后一面。没有眼泪,泪已流尽。她就这么痴痴地看着。
“4个小时、3个半小时……”那个她爱了半个世纪的“小伙子”即将被送出家门,徐朝清心里不停地倒计时,计算着最后能陪“小伙子”的时间。
8时,徐朝清的目光跟随爱人的灵柩移动。送葬队伍走远了,徐朝清还站在院坝边张望。山里风俗,她不能送他下葬,只能送到这里。徐朝清一双枯瘦而苍白的手紧紧抓住旁边的小树。细雨中,她满面皱纹都似乎颤抖起来。
送葬队伍越来越庞大,市内外近十家媒体记者来了,无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来了,他们陆续加入,默默走着。当地很多村民想不通——一个普通山里老人的去世,怎么会有这么多“外人”关注。
不远处,因为修电站,山脚下那座连接深山与外面“凡人”世界的独木桥被水淹了,仅仅在水面上留下两个木桩,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大桥。
小伙子走了,大木桥被淹了,但打凿了半个世纪的6000级“爱情天梯”还在,爱还在,爱情亘古不变。
2012年10月30日,爱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逝世,享年87岁.

阅读全文

与刘国江基金经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螺纹1905期货多少钱一手 浏览:606
78台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24
河北建工股票 浏览:868
冰轮转债的申购价格 浏览:128
2019年社保基金重仓 浏览:562
融资融券t0交易规则 浏览:864
广发场内货币基金怎么买 浏览:700
贷款能否借给朋友使用 浏览:521
奈那兑换人民币 浏览:679
融资规模增加 浏览:165
雏鹰明天跌停价格 浏览:478
兽药股票 浏览:920
软银哪来的钱投资 浏览:139
海南海药公司值得投资吗 浏览:984
商业房贷款 浏览:893
郑州金石投资有限公司高管 浏览:463
130泰铢换人民币是多少 浏览:144
期货全视角 浏览:90
华谊贷款公告 浏览:164
吉安哪里有小额贷款 浏览: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