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如何评价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

如何评价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

发布时间:2021-08-06 22:32:02

A. 曹名长这位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怎么样

曹名长风格鲜明,在业内成绩出众,他一直以价值投资著称。在担任股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之前,曹名长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债券研究员。这段经历造就了他“低风险偏好”的投资风格底色。后来成为基金经理后,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收益。在新华基金期间,他用近9年时间创造出业绩回报高达501.94%的基金产品;在中欧基金期间,他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也超过15%,曹名长也因此荣获中国基金报评选的“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称号。

B. 评价基金经理业绩标准为什么用中位数

由于中位数能够代表一般水平,在基金投资管理领域中,我们经常应用中位数来作为评价基金经理业绩的基准。基金经理的个人回报也往往取决于其管理基金的表现相对于中位数基准有多好。

C. 怎样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目前国内基金经理排名情况如何

国内基金经理更替过快,稳定性非常差,而实际上3年以内的业绩不说明任何问题专.
因此评价通常属对基金来作.
考核通常通过历史收益和历史风险的对比来排序,比如前10%可以是第一类.
历史风险可以用净值的波动率来计算.对比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RN-RF)/S RN是当期收益率,RF是当期无风险利率(当期国债收益率)
S是当期净值方差.
然后得到各期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进行排序.

D. 如何评价基金经理及基金的选择

对于主动管理的产品来说,真正对业绩起作用的是背后管理资金的基金经理,随着基金经理的离开,必然会对产品的业绩造成波动。新上任的基金经理有的比较优秀业绩也算平稳,有的则会导致业绩明显低于预期,这些都是可能引起的情况。
就我们而言,我们会把基金经理离职作为一个风险事件来对待。一方面,我们看好的基金经理如果离开,最多给1到2个月的观察期,根据新经理的历史业绩重新评价这个新经理的情况,觉得不好就用脚投票。如果新经理没有历史业绩,我们一般也不再投了。
这是凯石财富投研团队的建议

E. 基金是不是历史业绩越高越好

结论是否定的,跟踪的历史业绩记录既可能是有帮助的,但也可能是来捣乱的。
从历史业绩进行推断的主要陷阱包括以下几点。
1、潜在风险
历史业绩误导性的主要表现是未知风险。在一个基金的存续期中,投资策略可能对于某个小概率事件进行了风险暴露,而恰巧这段时间没有发生这个事件,因此历史业绩没有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业绩是不具代表性的,或者说,具有极强的误导性。这里的核心概念已经在第4章中进行了讨论。
2、数据相关性陷阱
图6-1展示了债券市场在过去30年的强劲上涨。想象一下:在广泛使用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使用债券这个投资标的。在给定的波动率(作为风险度量)条件下,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会给出一个最高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这个模型的结果是基于历史上各个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和波动率,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的。一般来讲,债券的上涨势头越强越稳定,在最优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也就越高。
图6-1美国国债期货主力连续合约
注:期货主力连续合约图表展示了连续持有国债期货多头的净值变化,并考虑了合约展期的价格调整。
在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历史数据是未来决策的可靠依据。这个假设合理吗?具体到债券,过去30年的业绩和未来业绩的相关性有多强?债券市场长期牛市的驱动力来自从1980年开始的商品熊市和同期的低通胀。虽然自2002年开始商品市场触底反弹,但是通胀继续低迷,后者得益于2008年及之后的经济危机。债券的长期牛市(或者说,利率的长期下跌),与自1979~1980年开始的两位数的通胀率下跌到2008年后期不足2%的通胀率的这个大势,是亦步亦趋的。
然而,债券的未来前景与过去的历史业绩似乎并无关联。债券利率已经从1981年的15%跌到目前的3%,无论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未来下跌的空间都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未来的预测,过去利率的下跌(债券的上涨)不仅仅没有指导性,更是一个“不可能”指标。我们很难想象未来30年,利率可以从3%跌到-12%。相反,利率长期大跌之后,大反转倒是很有可能。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带来的强劲需求,商品价格已反转形成长期上涨趋势。到目前为止,由于较高的失业率,尽管商品上涨,通胀还是保持低水平。不过,随着失业率的改善,通胀率似乎也要重拾升势。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延迟效应叠加了对于债台高筑的担心可能导致未来长期内上升的通胀和利率水平(也就是下降的债券价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在牛市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未来可能是导致熊市的因素。过去的债券牛市是由于长期以来利率从非常高的位置跌落至非常低的位置,而未来的下跌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进入上涨轨道的可能性反而会很大。进一步来讲,利率的长期下跌说明利息收入已经充分地下降了。在此背景下,过去30年债券市场的昂扬走势更像是未来债券会持续走低的理由,而不是在一个投资组合中提高债券权重的理由。
历史业绩仅仅在历史能够推断未来的时候有借鉴意义。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做此假设。就像债券的例子一样,有时候,过去的历史业绩其实是一个反向指标。在没有搞清楚过去如何推断未来之前,千万不要用历史业绩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3、过高的收益率可能反而是坏事
优异的收益绩效未必就是一个好的指标。有时候,过高的收益率反映了基金经理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不是其优秀的管理技能。来看一下1998~1999年股票长/短仓的明星基金经理。那些重仓科技股股票(尤其是互联网股票)的基金经理会大幅跑赢市场。这段时间内,越高的风险暴露——在互联网股票上持有重仓——意味着越高的业绩表现。市场对于持有过高估值,而在基本面上一文不值的股票的基金经理给予了过高的回报,从而导致了这些股票更高的价格。那些小心谨慎、克制自己不过度投机的基金经理大幅跑输市场。因此,在2000年年初选择基金经理的投资人很可能倾向于选择风险最大的投资组合而不是最高水平的管理技能。大多数在1998~1999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在随后2000年3月开始的互联网泡沫中伤亡惨重,整个科技板块巨幅下跌直到2002年。
另一个优异表现来自过高风险而不是管理水平的例子是2003~2007年采用信贷利差策略的对冲基金。擅长高收益债券投资的偏多的对冲基金得益于债权收益和资金成本的价差而表现出色。利用杠杆,价差带来的利润翻了好几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杠杆可以提升利润,但随着信贷利差的收窄或者拉大,资本成本的收益和损失也会同步放大。2003~2007年,高收益债券的信用利差逐步缩窄,意味着资本收益提高了利息收入。那些用了最高杠杆和承担了最高信用风险的基金经理同时受益于利息收入和资本收入(由于利差的原因)。因为信贷息差并未急剧扩大以反映长期暴露的风险,所以由增加杠杆而承担的额外风险并不显著。那些根据过去3~5年的历史业绩,在2007年年中,选择信贷利差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很有可能选择了那些承担最大信用风险而不是拥有最高管理技能的机构。可悲的是,信贷利差的急剧扩大,导致杠杆下的成倍损失,那些承担最大信用风险的对冲基金在随后的两年内糟糕透顶。
投资陷阱在于有时候过去优异的业绩其实反映了负面的过高的风险,而非正面的过人的管理技能。如果市场条件十分有利,过高的投资风险将不被察觉—非常合拍的市场条件导致了优异的业绩。而且,某些极端的行情鼓励了投机(例如,互联网泡沫、信贷利差泡沫),而这些狂欢大大加剧了市场往后形成拐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不仅仅没有代表性,还具有严重的欺骗性。投资人必须要理解助力优异业绩的原因并且合理判断未来是否能够延续辉煌。2000年年初重仓互联网股票的基金经理可能会有一个漂亮的业绩曲线,但是理解背后原因的投资者才能对此风险保持警惕。正如保罗·鲁宾(Paul Rubin)指出的,“千万不要被牛市中的光环冲昏头脑”。
4、无可比性
考虑以下两个在策略池中候选的基金,我们以最大回撤作为主要的选择标准。
(1)基金A:最大回撤25%。
(2)基金B:最大回撤10%。
哪个基金的风险更大?许多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幼稚的问题。难道不是很明显基金B的风险更小?错了,未必是!事实上,以上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假设我们提供更多信息,如下所示。
(1)基金A:最大回撤25%,历史业绩时间7年。
(2)基金B:最大回撤10%,历史业绩时间3年。
如果更小回撤的基金历史业绩的时间也更短,我们实际上无法判断哪个基金的风险更小。如果基金A在最近3年的最大回撤仅仅5%(相比基金B的10%),那么似乎基金A的风险就更小。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基金B如果也有7年历史业绩的话最大回撤是多少:也许会远超过基金A的最大回撤。
公平起见,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时间段。正如上例,如果最大回撤是主要的比较标准,比较就必须从两者都有的业绩时点开始,而不是从各自的起始点。对于其他比较标准,也是一样。
假设我们想比较两个偏多股票型对冲基金的平均年化复合收益率。基金A从1995年开始,基金B从2000年开始。如果比较是从各自的起点开始的,那么基金A拥有了巨大无比的优势,因为它在前几年的牛市里面进行了交易而基金B没有。在这个例子里面,拥有更长历史业绩的基金获得了优势;但在另一些例子里面,结果是反过来的。比如说,从1997年中期开始运作的基金会比从1999年初开始运作的基金吃亏许多,因为它经历了1997~1998年的熊市。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将起点对齐,来避免比较上的误区。
对于基金的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基准,请记住以下这些原则。
(1)时间段。就像上面例子所讲,如果两个基金是从不同时点开始的,那么统计数据必须要从两者时间段一致的历史业绩中进行计算。
(2)策略风格。比较两个不同策略风格的基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的业绩往往取决于对应的市场特征。将偏多股票型对冲基金和固定收益套利基金做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趋势上涨的市场中,前者占有巨大优势;而在趋势下跌的市场中,后者占有巨大优势。
(3)参与交易的市场。相比管理技能,市场环境对于业绩的影响往往更大。即使两个基金经理是采用同一类交易策略的,但如果交易不同的市场,业绩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举例来讲,假设两个做趋势跟踪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CTA),一个只交易商品期货,而另一个只交易外汇期货。当一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趋势,而另一个市场窄幅震荡(一种非常难赚钱的市场环境),比较结果其实只反映了市场的趋势特质,而非基金的管理水平。
5、过长的历史业绩往往失去意义
通常认为长的历史业绩会比短的历史业绩更具有说服力。这个常识其实并不一定完全正确。由于以下原因,更长的历史业绩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
(1)策略和投资组合发生了变化。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会使得投资策略和交易市场发生巨变。举例来讲,长短仓股票对冲基金往往受益于小市值股票的高速增长。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仓位被迫往更大市值的股票迁移;小市值股票的仓位配比被迫降低或者完全放弃。此举可能大大降低该基金的未来业绩。因此,早些年的历史业绩对于当前的管理风格并不具有说服力;或者说,利用太久远的历史业绩可能会高估该基金的未来潜力。
(2)策略效率在衰退。一个基金早些年靓丽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或者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发生衰退。因此,由于之前的市场环境更为有利,早些年的收益率会远高于最近几年的收益率。可惜的是,昨日不再来。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做趋势跟踪策略的CTA取得的长期骄人业绩。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趋势跟踪CTA的年化收益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随着更多使用类似策略的CTA基金进入,这类策略的回报/风险比率大大降低。一般来讲,那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CTA基金在前期的业绩会远高于当前水平。我们经常见到历史业绩中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是光彩熠熠而在此之后平淡无奇。由于助力辉煌业绩的市场环境很难重现,因此把相应的历史业绩作为未来潜力的佐证,似乎是“水中月、镜中花”。
(3)基金经理发生了更迭。拥有长时间历史业绩的基金往往更换了基金经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基金的创始管理人由于成功的业绩,很可能升迁至管理岗位,而雇用或者指派其他基金经理来负责此基金。有些时候,原先的基金经理可能部分或者完全退休。另一些时候,在大机构内,虽然原先的基金经理离开或者被另一个取代,该基金仍然挂在其名下。当一个基金的管理人发生了重大更迭,早期的历史业绩一般是没有意义甚至是捣乱的。
以上任何一个原因都能导致长的历史业绩并没有比短的历史业绩更有说服力。
◆ 投资误区1:利用历史业绩作为未来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合理的。
真相:正如我们在债券例子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有理由相信助力过去优异业绩的历史条件在未来不会重现,那么历史业绩就没有意义。同样的,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助力过去优异业绩的投资策略会发生衰退,那么历史业绩也不可信。
◆ 投资误区2:中等回撤下的历史高收益,一般是个优点。
真相:有时候,过高的收益率反映的其实是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承担过高的风险,而不是高超的资管技能。如果某个风险是小概率事件,而恰恰在基金存续期没有遇到该风险事件,那么历史业绩所展示的证据是不足够的。理解业绩背后的来源对于分析未来的潜力至关重要。
◆ 投资误区3:在定量的评价中,拥有较高回报/风险比率的基金经理比拥有较低回报/风险比率的基金经理来得要好。
真相:经常可以见到,不同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始,而他们的业绩往往是由不交叉重叠的时间段的表现所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只比较相同的时间段(而不是从各自的起始点开始)。另外,交易相同市场并且采用类似策略的基金经理之间的比较才有意义。
◆ 投资误区4:越长的历史业绩越有意义。
真相:有时候,如果在管理期发生了重大变更,越长的历史业绩其实越没有意义。事实上,越长的管理期越有可能发生重大变更。

F. 如何看一个基金经理人的实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一个最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技能和运气区分开来?这个问题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体育,艺术,政治和金融投资。这个例子来自于巴菲特写过的一封股东信。假设我们让10,000只猴子参加扔硬币大赛。我们规定:如果猴子扔到了正面,那么他们可以进入下一轮继续比赛。如果猴子扔到了反面,那么猴子就会被淘汰。我们知道,根据统计概率学,每一轮硬币大赛过后,大约有一半的猴子会被淘汰。所以一开始的10,000只猴子,在扔完一轮之后只剩下5,000只猴子,然后在再一轮之后又剩下2,500只,以此类推。

这个比赛的奇妙之处在于,在扔完10轮比赛以后,会有大约10只猴子剩下来。这些猴子被很多人视为天才,因为他们连续十轮都扔中了硬币的正面。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猴子有把握连续10轮都扔到硬币的正面?于是这10只猴子被奉为神猴受大家膜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多的猴子在那里扔硬币,即使他们完全没有一丝技能,也总有一些猴子会因为足够幸运而成为扔硬币大师。

G. 如何评价基金(基金经理)的表现

同类产品排名(前五十是比较不错的)
产品收益率曲线的平滑程度(太大波动不好)
过往管理基金的业绩情况(能做基金经理起码以前管理过不少基金)
基金公司的整体情况。

H. 基金业绩如何评估呢你知道吗

评估基金业绩应先明确决定基金业绩的主要因素,共有四个方面:资产的配置。基金在投资配置中股票的比例越高,其承担的风险越高,收益也可能越大。市场大势的表现。衡量市场涨跌的指标是比较基准的变化。多数基金业绩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潮起潮落,水涨船高。能够很好地拟合比较基准,并保持风格稳定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基金经理挑选到好的股票,抓住合适的人市时机,能极大地提高基金的收益。只有合理战胜比较基准的才是基金经理的贡献。交易成本的控制。每次交易都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要从基金资产中提取。好的基金应该减少操作,以低换手率来维护投资者利益,而不好的基金往往通过频繁交易进行波段操作。换手率越高,交易成本越高。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该将基金收益与股票大盘走势作比较。如果一只基金在大多数时间内的业绩表现都比大盘指数好,那么可以说这只基金的管理是有效的,管理这只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拥有出色的研究和投资能力。其次,应该将基金收益与其他同类基金的收益进行比较。不同类别的基金应该区别对待。

因为风险不同,不能把不同类别基金的业绩进行直接比较。

一般而言,从长期来看,风险越高、操作手法越激进的基金,应该产生越高的投资收益作为回报。再次,应该将基金收益与自己的预期作个比较,根据基金的投资原则和基金经理的操作理念,看看基金的表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当基金表现与自己的预期极不相符时,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基金经理是否违反了基金契约上承诺的投资原则和理念,以免不必要地增加了基金的投资风险。另外,应该将基金的当期收益与历史收益比较。只有稳定的业绩才是真正的业绩,偶尔的成功可能只是运气,偶尔的失败也可能只是暂时的。应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综合评判基金的业绩表现。最后,还可以借助一些专家的评判结果。专业的评估报告通常会提供一些专门的评估指标,这些经风险调整过的业绩指标可以对风险不同的基金进行比较,是对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的比较好的度量。

I. 天天基金网的一些基金的历史业绩怎么看

历史业来绩就是过去基自金的业绩,可以当作购买基金时候的参考,但是历史业绩只是基金的过去表现,建议你可以在基金买卖网上面查看基金的其它信息,持仓情况、阶段涨幅、净值走势等等。我觉得历史业绩具有滞后性,但是可以分析出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J. 评价基金经理业绩时,对于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两只基金,这两只基金的业绩都归因到该基金经理吗

当然一支算一支啊,不过由于是他一个人管理,所以配置不会差很多的,所以业绩也不会差别太大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
小微融资现状 浏览:521
etf股票有哪些 浏览:961
期货松绑影响股市吗 浏览:999
股票上升五浪 浏览:988
上海杉众投资靠谱吗 浏览:332
11万台币兑换人民币 浏览:739
海美基金 浏览:316
外贸信托其他费用普通代扣 浏览:222
成都卖房买方贷款 浏览:317
3000阿里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947
昆山外汇管理局电话 浏览:938
股票里GDX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美国期货每日交易时间表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