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广发对冲基金

广发对冲基金

发布时间:2021-08-09 10:13:39

『壹』 广发量子对冲资产管理计划1号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产品其投资范围是什么

广发量子对冲1号是一款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对冲基金产品,通过卖空股指期货合约严格控制市场下行风险,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广发量子对冲1号的投资范围是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债券、股票、权证、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品种。其中,股票投资占计划资产的比例0%-80%;股票市值与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合计(轧差计算)占计划资产的比例为-50%至100%;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0-100%;现金及货币市场工具的投资比例0-100%。
仅限200席,100万起...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贰』 量化对冲基金产品哪个好 如何选量化对冲

你好,量化对冲基金是一种对投资人专业性有非常高要求的投资品种,目前市场上包括公募、私募和券商资管等三大系列的量化对冲产品,从数据上看,它们的业绩分化较大。
投资者在选取量化对冲产品时,还要注意申购费率、产品开放时间等多种因素。公募基金的量化对冲产品较少,除了嘉实基金旗下的两只产品和广发旗下的对冲套利产品是每季度开放一次,其他产品都和公募基金一样开放申购赎回,保证了足够的流动性。而阳光私募类的量化对冲产品有的是每月开放一次,有的是每季度开放一次。

『叁』 嘉实绝对收益定期开发对冲基金如何

在翘首以盼多年后,公募基金领域终于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记者从嘉实基金获悉,国内首只对冲策略混合型基金——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定期混合基金11月7日起全面发售。
海外市场上旨在降低投资风险、获取与市场无关的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自面世以来发展迅猛。据全球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球对冲基金总规模达到2.5万亿美元,再创新高,这也是连续5个季度刷新纪录。从国际经验看,对冲基金十年里只有一年会赔钱,年平均收益为10%左右。
而我国2010年以前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无法对冲市场风险,投资者对绝对收益虽心向往之而不能至。近两年来,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券、国债期货等相继开闸,我国对冲基金才开始真正起步。从国内现有对冲基金分布看,多是由券商、私募及信托等推出。公募基金公司方面,嘉实、广发等公募大佬在股指期货面世后便开始积极尝试推出对冲基金,但当时囿于法规限制,主要是针对专户业务设计对冲产品。对应客户清一色为高净值人群,难与普通人结缘。而在国际上,公募化或零售化是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
去年底以来随着监管层放开对混合型基金的仓位限制,使得对冲基金公募化成为可能。嘉实基金早在2012年初就已开始运作与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定期混合基金投资策略类似的专户产品。截至目前,无论是策略应用还是投资风险控制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已有对冲策略平台基础上,借鉴专业运作经验,嘉实基金日前率先将对冲策略推广到公募基金运作中。
正在发行的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定期混合基金是中国市场首只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以对冲策略为主要投资策略的混合型基金,通过运用股指期货、融券等工具,尽可能实现对买入股票市场性风险100%的剥离。业内人士指出,该基金采用股指期货对冲买入股票的市场性风险,有望提取与股票市场整体涨跌无关的精选个股的超额收益。同时投资门槛低至千元,在打破了传统权益类投资“看天吃饭”的囧途同时,也给普通投资者开启了另一扇追求“绝对收益”之门。(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设置“好评”,谢谢!)

『肆』 广发量子对冲基金有没有专题报告会啊想具体深入了解一下见见该基金经理

今年,无疑是对冲基金的盛世元年,目前以易方达为首等20多只对冲基金的业绩来看,均为正收益,且大多跑赢CPI等指标,得到行内及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这次广发以高标准,高起点来设置的广发量子对冲1号,以今年1至9月份9点多的绝对正收益为起点,让很多朋友都想深入了解一下掌舵的何松楠(来自华尔街,曾操盘10多亿美金的量化对冲高手),我自己也很是期待。

我感到很荣幸,身为中信证券的一员,能参与此次产品的发行。欢迎一块交流交流

『伍』 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的译者序

《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译者序(该书出版时对《序》略有修改)
2008年11月18日中午,我站在浦东一座写字楼的走廊里,望着陆家嘴灰蒙蒙的天空发呆。这时接到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季博士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翻译一本关于对冲基金的书。
我不禁暗暗佩服,觉得她真有眼光,10月5号证监会才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并刚刚组织有关券商参与融资融券联网测试,她就盯上对冲基金了。“我把原著给你寄去,你先看一看”,她说。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原著。翻开一看,满纸都是流动性、序列相关性、因子模型等熟悉的术语、各种各样的公式、一望即知是用Matlab或Excel绘制的彩图,以及二三十页参考文献,书后还附了一段Matlab程序,我当即就有了把它敲进电脑运行一遍的冲动。这书恐怕是有学术价值的,我边想边去看书名和作者名字,当Andrew W. Lo这个名字跃进我双眼的时候,我不禁心中一动,连忙拿起手机给她发了短信:“这书的作者是罗闻全啊!罗闻全!你放心吧,我一定会认真对待的!”
一、罗闻全及其学术成就
在西方金融学界,罗闻全(Andrew Wen-chuan Lo,简作Andrew W. Lo)是赫赫有名的金融学家(个人主页见下面的“扩展阅读”)。然而,对于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大多数师生来说,这个名字却是相当陌生的,例如其著作《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的中文版居然将其名字译为“安德鲁.W.罗”,即便是在7年之后的2010年,一本关于对冲基金的书上仍将其译为“安德鲁.罗”,因此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罗闻全。
罗闻全于1960年4月18日出生于香港,此后曾在中国台湾地区居住。5岁那年,罗闻全全家从台湾移民到纽约。他的母亲Julia Yao Lo(约1927—)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她的悉心教导下,罗闻全的姐姐和哥哥先后获得了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少年奖” 。后来,老三罗闻全从8年级跳级进入著名的Bronx科学高中,经过刻苦学习,也获得了这一奖项。真可谓天才之家,一时传为佳话。后来三人又都获得了世界性的学术声誉,与其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关于罗闻全的姐姐和哥哥,我们知之甚少。在Peter L. Bernstein所著的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文译名《投资新革命》)中,称他的姐姐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哥哥是火箭科学家。译者推测他的姐姐是Cecilia Wen-ya Lo(简作Cecilia W. Lo,音译罗闻雅,约1951—),她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于1974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获洛克菲勒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1980年,她在哈佛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历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发育生物学实验室主任,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中心主任。她现任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发育生物学系教授,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和先天性心脏病学家。她的丈夫段崇智(Rocky S. Tuan)是世界著名的肝细胞生物学家和组织工程学家,有着与她相似的游历和教育经历。二人于1976年结婚,2009年夏天一同前往匹兹堡大学执教。
译者推测罗闻全的哥哥是罗闻宇(Martin Wen-yu Lo,简作Martin W. Lo,约1953—),他于1981年获康奈尔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任职于由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和钱学森等人创建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帕萨迪纳喷射推进实验室(Pasaden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并于2001年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星际高速公路”(Interplanetary Superhighway)技术。
1977年,罗闻全从Bronx科学高中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打算学习数学、物理和生物化学,因为这些学科看起来很“酷”,同时这也是他的姐姐和哥哥学过的专业。但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他邂逅了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经济学的高中同窗,在她的建议下,他去麻省理工学院选修了默顿(Robert C. Merton,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讲的金融学,从此经济学和金融学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在Bronx科学高中时,曾经阅读过科幻小说家Isaac Asimov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Trilogy),其中讲到有个数学家创立了一种叫做心理历史学(psychohistory)的人类行为理论。根据该理论,心理历史学家在获取有关人类情感倾向的大量数据后,便能根据这些数据精确地预测未来。罗闻全认为Asimov的描述完全可行,而且他想成为那个实现它的人;而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和数理经济学看上去都是做这个研究的最好的出发点。于是,他致力于研究经济学,于198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至1989年期间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等职,其中1987年至198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任W. P. Carey财务学讲座副教授。1990年,29岁的罗闻全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从那时起至今,他一直留在麻省理工学院,并在斯隆管理学院创建了MIT金融工程实验室(MIT Laboratory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该实验室汇集了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学家,因此其代表着美国金融工程的最高水平。2004年,罗闻全当选为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最年轻的院士。
罗闻全被公认为金融学家、金融工程学界领袖、对冲基金研究领域泰斗和生物金融学的创始人,华人金融学家的第一人。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将他评为金融学术界最有前途的三颗新星之一。在Peter L. Bernstein的《投资新革命》(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依次讲述了萨缪尔森(Paul Sameulson,1915年5月15日至2009年12月13日,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C. Merton,1944—,1997年诺奖得主)、罗闻全、希勒(Robert Shiller)、夏普(Willam Sharpe,1934—,1990年诺奖得主)、马克维茨(Harry Markowitz,1927—,1990年诺奖得主)和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1941—,1997年诺奖得主)的投资思想——罗闻全赫然跻身世界金融学大师的行列。这样看来,未来罗闻全和希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罗闻全的研究领域覆盖了金融理论、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管理、对冲基金和金融计量经济学。他雄心勃勃地希望能够像Asimov描述的那样建立一套能够预测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的理论。他最著名的贡献包括:于1988年提出方差比检验,并实证地指出股价即使对于广义的随机游走假设来说也是不满足的;指出金融学中的经典教条——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不成立的,并提出了用于替代EMH的适应性市场假说(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AMH);开创了生物金融学;发展了金融学中经典的Markowitz的均值—方差分析框架,提出了均值—方差—流动性分析框架;等等。与恩师默顿等人一样,罗闻全的研究与实践密切相关,他是研究对冲基金的泰斗,同时也是对冲基金Alpha Simplex Group的创立者和合伙人。
罗闻全发表了大量一流的论文和著作(见其个人主页),可谓著作等身。其与John Y. Campbell和A. Craig MacKinlay合著的《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获1997年度保罗.萨缪尔森奖,并成为金融计量学的经典教材。2004年9月,我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所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这门课。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刚上课时教室里挤满了想选这门课的学生,但是这门课实在太难,王一鸣教授在讲台上讲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大家却如闻天书,第一节下课时就逃走了一半,到第三节课下课时,已经只剩大约10个人了。我每每竖着耳朵,战战兢兢,生怕漏掉一句,侥幸坚持到了最后,中间还阅读了罗闻全写的有关论文,从此把他当成了偶像。
读者阅读的这本书的原著是2008年出版的,全书包括10章,由罗闻全教授等发表的一系列高端的学术论文组成。本书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崇高的学术声誉。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对冲基金行业,而且还可以对罗闻全教授的研究方法、学术思想有所了解。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一再拖延交稿日期,居然拖到了很久。
二、对冲基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已经来了,对冲基金还会远吗?
在美国,对冲基金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1998年金融危机、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标志着对冲基金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一支新兴力量和一个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美国政府为了将对冲基金“这头巨兽关进铁笼”,也做了不懈的努力(见本书第7、9、10章)。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60多家公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上千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和专户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和专户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部门、证券公司的自营部门、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持有的保险基金、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数千个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发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等。这些机构投资者都可以被统称为“基金”。在2010年4月之前,A股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都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虽然部分机构会参与一些固定收益套利型、事件驱动型、濒危证券型、基金的基金型或可转换套利型策略,但是规模和深度都有限,无法进行典型的“对冲”业务,没有任何一个公募机构把自己定位为对冲基金,也极少有私募基金宣称自己是对冲基金。
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上批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于3月19日宣布在光大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等6家证券公司率先试点融资融券,3月31日正式启动试点交易。此后2010年6月8日、12月25日两次扩大试点范围,使试点券商增加到25家,约占全国券商总数的四分之一。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如果不出意外,转融通业务将于2011年推出,这将扩大对冲业务。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标志着A股市场从此摆脱了只能做多、难以采用杠杆的限制,可以进行多空双向交易。更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中国将迎来对冲基金大发展的时代,只要政策允许,越来越多的私募甚至公募基金公司将发行对冲基金,包括做多/做空股票对冲型、偏向卖空型、管理期货型等类型。
2010年4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对基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参与程序、比例限制、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2010年7月7日,证监会宣布,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并且“考虑到专户理财为非公募产品,其投资人均为具有较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投资者,因此,专户理财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总体原则应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监管机构不再对专户理财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目的、投资比例、信息披露等内容进行规定”。2011年3月,证监会下发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指引(征求意见稿)》,阳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由此获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而这意味着它们将开展“对冲基金业务”。
实际上,2010年4月份之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剧烈的日内波动、融资融券规模的日益增长,都表明可能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从事对冲业务。2010年年中,译者就了解到不少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正在研究对冲基金业务,一旦政策放开,就将申请成立做多/做空股票对冲型、管理期货型等对冲基金。2010年12月中旬,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一只采用期指套利策略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其实就属于对冲基金。2010年底,中国证监会出具了《关于核准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国泰君安君享量化限额特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复》(监许可[2010]1937号文),允许该公司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君享量化”。该产品的投资策略是“采用市场中性策略,在尽量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将投资组合的Beta值控制在-0.3至0.3之间),运用数量化选股及指数套利等策略,获取长期稳定的绝对回报。”2011年3月7日,“君享量化”正式发行,受到投资者追捧,一天之内募集资金就达5亿元。这是2011年1月25日《证券投资基金股指期货投资会计核算业务细则(试行)》出台后严格按照该细则设计的第一只对冲类产品,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对冲基金,2011年由此成为中国“对冲基金元年”。几乎在同时,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推出了采用对冲策略的“一对多”理财产品。预期一两年内对冲基金将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出现。
中国对冲基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将至少对资本市场的三方参与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它将促进各个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投资理念、研究方法和风险管理的改变,并将加剧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从而大大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降低期望收益率,因此缺乏竞争力的机构将被逐渐淘汰,甚至还可能改变基金的组织形式——这类似于罗闻全所提出的适应性市场假说和生物金融学:以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散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基金等多个“物种”在为相当充裕的资源而竞争,因此市场效率较低;以后,增加了对冲基金这一蓬勃发展的新物种,“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最终会锐减,这转而会导致生物数目减少,从而降低了竞争的水平,并最终导致循环重新开始。有时,循环会收敛到角点解,即某些物种灭绝、食物资源完全耗尽或者环境条件发生剧烈的变化”(见本书第9章)。未来机构投资者竞争业态的变化也将加快,具有竞争力的机构将更快地崛起,缺乏竞争力的机构将更快地衰落乃至退出市场。投资经理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因为他们必须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对冲基金还将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一次偶发的事件足以对很多投资能力并不差的机构投资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参见本书第7、10章)。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能最快地适应变革的“潮人”才能生存下来。这些都是值得基金从业者关注的问题。
第二,它将给专门向机构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证券分析师们(主要在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机构投资者为资源——收益率——进行残酷竞争的同时,证券分析师们也在为自己的资源——机构投资者的佣金和评价——进行着残酷的竞争。从2003年至今,每年10月进行的“新财富”全国“最佳证券分析师”排名,一直是分析师和证券公司研究部门争夺的主要阵地,全国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研究部门大多根据“新财富”排名来确定分析师的薪酬。而分析师的“新财富”排名越高,市场影响力越大,他为所在的研究所赚取的佣金就越多。但分析师的研究属于商业化的研究,并非严谨的学术研究。作为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分析师,译者深知分析师行业“20%靠研究,80%靠忽悠”的说法并非完全是戏谑。从长期来看,这种竞争业态将逐渐改变,而对冲基金的发展将推进、加快这种变革。未来分析师必须具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的知识、更高的研究能力、更深厚的数理知识和建模水平、更好的选股择时能力,要求他们不仅能在适当的时机给出买入建议,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出卖空的建议。缺乏数理知识和建模能力、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靠“忽悠”混迹市场的分析师将难以立足。对于由分析师所组成的证券公司研究部门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系统性风险的加大将对证券公司研究部门获取的佣金额带来影响,并加大佣金额的波动性,甚至影响到整个证券公司的业绩(虽然咨询业务的佣金收入在证券公司的全部利润中占比普遍很小)。
第三,作为资本市场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对对冲基金进行有效地监管。根据国际经验,在特定的情况下,对冲基金的行为可能会给金融市场造成猛烈的冲击,因此如何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层讨论的热点,美国到目前为止也没能建立起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和机构(参见本书第9.4节)。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与美国的对冲基金一样,多年来一直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没有专门的监管法律,而它们可能正是未来对冲基金的主体。
不过,加强监管毕竟是国际趋势,我国也不例外。2011年1月中旬,《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正草案)》正式公布。其中第二条规定:“公开或非公开募集资金,运用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前款所称证券,包括买卖未上市交易的股票或股权,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证券及衍生品,以及国务院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投资交易品种。”这样就把资本市场上各种机构投资者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并且《修订草案》的第十章“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特别规定”,明确地把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围。显然,尚处于婴儿时期的另类投资也将被纳入该法的监管范围,这无疑符合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的国际趋势。与我国的对冲基金一样,我国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也将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前行。
总之,对冲基金的发展将对资本市场上所有的个人参与者、机构参与者、监管部门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它还将促进学术界和理论界的研究工作。虽然目前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三四部关于对冲基金的书籍,但是学术价值有限。作为一本系统地介绍对冲基金投资的、具有深厚学术价值的著作,本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由于难以获取专门的数据,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对冲基金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中国对冲基金的蓬勃发展,必将催生类似CS/Tremont和Lipper TASS这样的对冲基金专门数据库,催生类似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这样的对冲基金专门研究机构,并促进国内研究水平的提高。译者大胆地猜测,不久的将来,对冲基金类课程就将成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本书的翻译过程与致谢
多年以来,我国僵化的学术体制、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学者们面临的巨大的生存生活压力导致有能力的、严谨的学者不愿意从事翻译,而部分浮躁的译者——其中不乏名校教授——则趁机大行其道,置学术道德于不顾,把翻译当做钓名沽誉的手段,导致大量国际一流的学术著作被低劣的译者糟蹋了,让无数学子痛心不已,我在求学期间就对此深有感触。久而久之,大家宁愿直接阅读英文原版,而对中文译本敬而远之。然而,并非人人都有能力、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并阅读英文文献,而这导致国外的优秀作品迟迟不为国人所了解,像罗闻全这样的世界顶尖学者的名字在国内居然鲜有人知,就是一个例子。
当初出于对罗闻全教授的崇敬,我下决心把这本书翻译好,甚至一度计划将他1998年出版的著作《华尔街非随机漫步》(A Non-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也译为中文。但是做到好的翻译何其难也!翻译之艰辛,不亲身经历,永远无法体会。一个合格的翻译者不仅必须具有优秀的中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涉猎广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心态平和,无欲无求,坐得了冷板凳,吃得了苦,绝不能把它当作钓名沽誉的手段,否则只会糟蹋原著(这种恶例不胜枚举)。本书原著只有300多页,我却花了一两千个小时来翻译——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关在租来的斗室里,将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上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宅男”,这样无非是想做到无愧于心。
专业文献的翻译,尤其推崇一个“信”字,必须把原作者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中文读者,因此翻译时决不能不懂装懂,胡乱猜测。在“信”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达”。无奈“求其信已大难矣”,“达”字更难,至于“雅”字,则是我辈不敢妄称的。为了自己这些倒霉的信念,我花去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力求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我还在书中撰写了将近120条译者注。这些注释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出原著中的错误,大约占10%;第二类是对原著的意思进行解释和补充,以便读者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正文,占将近90%;第三类是对专业术语的译法进行说明,大约只有几条。有时为了写好一个注释,就要花去七八个小时查找资料。而且为了保证质量,我不敢寻找合作伙伴,因为通常英文好的专业基础未必好,专业基础也好的未必有严谨的态度——根据我的经验,凡是由一个老师带着一堆学生翻译的书籍,往往比较容易出错。因此,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人翻译、校对的,并对书中部分数据做了计算验证,还用书中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绘制出了一部分图形。这种执着严重地损害了我的健康,常常因为伏案过久而周身不泰,中间有数次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后悔当初不该一时冲动接下这个差事,想放弃了事。后来支持我完成的,居然是这样一个想法:翻译完这本书,就再也不涉足这类工作了!
不过翻译也并非全无好处,它迫使我透彻地阅读本书,并有助于扭转我工作之后难以静下心来读书的恶习。1918年4月,爱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学会为普朗克(Max Planck)六十岁生日举办的庆祝会上演讲说:“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于我心有戚戚焉。
本书的初稿是2010年6月10日完成的,此后一周回家探望父母,每天陪着年逾古稀的父亲在医院打点滴,并在其病榻前修改出了第二稿。最终交给编辑的是第五稿。我常常想,倘若我从小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没有阅读那么多书籍,从而没有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所蛊惑,没有梦想着修齐治平,没有养成耿直严谨的坏毛病,而是安于平凡,处事圆滑,抛弃理想,追求金钱,我就不会读这么多年书,走这么多弯路,就可以早日赚钱赡养父母,他们或许就可以免于疾病之苦、安度晚年了。然而往者不可谏,唯有叹息!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的导师......(因为未获得当事人授权,感谢的名单隐去)......,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特别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李季博士和编辑王玲女士的辛勤劳动和热心帮助。至于书中的不足之处,概由本人负责。读者发现不足之后请务必来函赐教,以便我能在未来修订时更正之。
2010年9月6日于上海隆安公寓
2011年5月15日修改于上海虹桥路

『陆』 广发量子对冲资产管理计划1号有哪些特点要封闭多久

要封闭三个月,其特点是:
(1)采用避险增值的投资策略,来抵御大盘的系统性风险。
(2)采用“量化投资模型”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分析及情感的误差。
(3)专业管理、经验丰富。量化策略创始人在华尔街对冲基金有丰富的实盘操作经验
(4)广发基金拥有超过1000亿的公募盘子,优良的信誉做保障。
(5)连续5年,实验账户均保持20%以上的绝对正收益,今年截止9月30号,更是获得9.15%的绝对正收益
温馨提示:本产品属于公募一对多,仅限200席参与。10月17号正式发售,5天后开始路演。欢迎莅临了解,预约咨询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柒』 对冲基金中国哪里有啊市场大跌也能对冲掉风险,照样赚钱的基金,有人知道吗

国内的话,就是结合使用股指期货,来对冲市场的单边下降风险
据我了解,有两家机构有推出。今年来表现不错

截至今年7月28日,易方达的首只“一对多对冲基金”,3月成立,在4月中旬完成建仓,目前赢利幅度超过3%,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11%左右。

几乎同期成立的国泰君安“君享量化”集合理财产品今年6月10日单位净值超过了1.01元,其后一直慢慢增长,7月15日的单位净值为1.018,7月22日的单位净值为1.0185,对应的成立以来收益率达到了1.85%。

相比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强很多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捌』 广发配置宝指数专栏之五:为什么定投首选指数基金

首先,定投的目标与指数投资理念不谋而合。从定投的设计初衷可知,定投本身就不是一个“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方案,其目的仅为跟上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这与指数投资“不求超越市场,但求跟上市场”的理念不谋而合。从投资行为看,定投与指数投资都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手段,都不求买在最低、卖在最高。从时间周期看,二者都讲求长期投资,其本质都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投资行为。
其次,主动基金的主观性难以保障长期收益的稳定性。正由于定投的长期性特点,使其对所选择底层资产的风格稳定性要求较高。主动基金产品受基金经理情绪、行为模式变动的影响,往往难以保持长期的风格稳定,若基金经理发生变更,往往容易产生“风格漂移”现象,这进一步加大了定投长期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而指数基金(包括ETF)以跟踪指数为目标,其不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能够保证长期的风格稳定,是投资者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的最优选择。
最后,从长期来看,大多数主动基金难以战胜代表市场的指数基金。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巴菲特与对冲基金大佬的10年赌约再次表明了美国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长期来看,主动管理的基金较难战胜市场。以TED选取的5个对冲基金收益来看,最优的收益率为62.8%,最少的仅为2.9%,即使是收益最优的对冲基金,也大幅跑输同期标普500指数85.4%的收益率。再拉长周期看,先锋基金曾对1945年~1975年以及1985年~2015年这60年间主动基金与标普500指数的收益进行比较,发现两个区间段内,主动基金的平均回报均低于同期标普500指数收益。

『玖』 主动型对冲基金是什么

你好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世纪之约,用标普500十年时间打败了对冲基金经理精心挑选的主动型对冲基金。那么在中国的A股市场,主动型基金是否能跑赢指数呢?众说纷纭。这里我们来做个回测,看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首先我们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这两类权益类基金区分一下,一般而言,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在80%以上,而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是可以从0%到95%之间的,也就是说混合型基金的仓位要灵魂的多,作为指数对标,我们还是选用的最常见的沪深300指数,和它的全收益指数,这两者的差异主要是分红引起了,全收益平均比沪深300每年大概多了1.8%左右。

为了避免少部分异常数据对平均值的影响,我们这里用了每年涨幅的中位数(下同),统计表明,从2007年到2020年4月17日这13年多,股票型基金的中位数年化是0.88%,远远低于沪深300的4.90%,但同期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数年化高达8.21%,不仅仅跑赢了沪深300,而且还跑赢了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6.70%。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A股这个市场,还不是那么充分有效,基金经理可以通过仓位控制等手段,择时择股获取阿尔法收益,从而跑赢市场。说的残酷点,混合型基金整体跑赢市场,是割了小散的韭菜,否则怎么可能那么大的体量会跑赢市场呢?混合型基金目前有2921只,远远超过股票型基金的1189只,如此大的规模整体跑赢市场,那一定是和散户做了对手盘了。

我们再仔细分析每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大牛市,混合型跑输股票型,股票型跑输指数;但到了大熊市或者震荡市,那么混合型跑赢股票型,股票型跑赢指数。一个牛熊周期下来。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混合型跑赢指数,指数跑赢股票型。

但光有这个结论还没有用,我们不可能买上2921只混合型基金来战胜市场,况且我们还想通过优选跑赢混合型的中位数。

我们先用历史的业绩来挑选基金,第一种方法是去年混合型里排名前10的,经过统计从2007年到2020年13年多,这种方法选出来的基金,年化收益率是8.16%,而原始中位数是8.21%,略微跑输;第二种方法是前5年每年的基金排名超过中位数,举个例子,在2019年年初选择基金的时候,必须2014-2018这5年每年的收益率都必须超过中位数,也就是每年比一半的基金要好,其实符合这个条件的基金并不多,一般平均只有十来只基金,这种方法考量的是历史上收益的稳定性,但13年多年化也只有8.25%,也就是说,不管哪种方法,用历史业绩在混合型基金里选基金,结果大概率和一只大猩猩用飞镖选基金的概率差不多。显然这些仅仅用历史业绩来选基金的方法都不太靠谱。

我们再来看看我前几天说的晨星奖选基金的办法,举例来说,2012年年初公布的当年激进配置型晨星奖是华夏策略混合,混合型基金晨星奖是国投瑞银稳健增长混合,那么我们在次年(2013年)分别选择这两只基金,以此类推。这样就不存在偷用数据的现象了。统计结果表明,从2013年开始到2020年4月17日7年多,沪深300年化是5.93%,对应的全收益年化是8.20%,而近3000只混合型基金的年化中位数是9.45%,而采用前一年的激进配置型晨星奖的获奖基金,年化是15.90%,而混合型基金晨星奖的年化是16.66%,都大幅度超出了沪深300指数、全收益指数和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数。特别是混合型基金的策略,7年多只有2018年亏损了7.86%,其他年份均是正收益,而2017年、2019年的获奖基金广发稳健增长混合,不仅在2018年只亏了7.86%,而且在今年盈利了7.87%。唯一的缺点是这只基金的规模有点大,目前大概是130亿元
望采纳祝你好运

『拾』 广发证券深圳前海营业部地址在哪里电话是多少

深圳前海营业部 代码:668 联系方式:0755-88980098 地址:深圳市前海桂湾五路128号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对冲基金中心第【2】层【208】单元

阅读全文

与广发对冲基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为什么要每日做t 浏览:987
锌价格西藏矿业 浏览:504
扬州股票开户 浏览:437
智鑫药业股票 浏览:52
九泰基金中证基金 浏览:385
身份证掉了怎么贷款啊 浏览:458
黄金分割外汇 浏览:603
申银万国期货能化研究院 浏览:16
哪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 浏览:16
国际黄金涨跌幅度限制 浏览:217
博时丝路主题股票行基金今日涨幅 浏览:590
2018年期货分类监管 浏览:351
水泥相关股票 浏览:717
人人贷we理财怎么投资 浏览:826
大豆期货交易所哪家好 浏览:509
1400港币换人民币多少 浏览:432
五千新台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530
拾贝理财怎么样 浏览:969
农行玫瑰花贵金属图片 浏览:800
各省小微企业贷款比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