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远的发展
今天的中远集团,在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航运、物流等全球优质承运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为客户提供船舶和货物代理、船舶工业、码头、贸易、金融、房地产和IT等多个行业的服务。
四十五道金色年轮,镌刻下一段光辉历程。四十五载铁血春秋,孕育着一个蓝色梦想。风雨里挺起中华脊梁,艰难中肩负民族使命,一路奋飞,一路搏击。今天,一个英雄的舰队,将为世界领航。
更大、更强、更优,是我们今天的追求。最大、最强、最优,是我们明天的目标。胸存猛志,问鼎天下。彰显卓越,勇夺第一。是中远人与生俱来的性格。
中远拥有和经营着130艘现代化全集装箱船舶,其中包括数艘世界最大的10,000TEU型集装箱船。设施先进、装备精良,是当今世界航海领域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新型船队之一,被誉为中远“精锐之师”。船队总载箱量超过35万个标准箱位,主干航线置达100多个世界重要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五。
中远拥有并控制的干散货船队,总运力超过2800万载重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散货船队。船队的规模和效益迅猛增长,举手投足间,成为全球航运界密切关注的焦点。
全球高端航运市场,是中远特种船队大显身手的舞台。中远集团拥有和经营着110多艘专业杂货船和能够装载超大超重货物的特种运输船,综合实力居世界第二,尤其是中远拥有的半潜船,更是接受航运领域里“稀有品种”,其中扬名全球的“泰安口”轮,素有半潜船中的“全能冠军”和“亚洲第一船”之美誉,可以潜至水下9米,托起一整座石油钻井平台漂洋过海。
中远的油轮船队在中国油运市场举足轻重。以“远大湖”为代表的中远系列30万吨级油轮,堪称国内油轮中的“巨无霸”,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之一。
进入新世纪,中远凭借其强大的国际海上运输实力,迅速引入当代先进的综合物流理念,全力推进在家电、汽车、电力、化工、医药、会展等物流领域的快速发展,稳居中国物流企业之首。
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使中远的服务触角从海上走向了广阔的内陆腹地,从繁华的沿海都市走向了无数个乡村城镇。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疆,从海南琼岛到北国冰域,从江南水乡到塞北大漠,从华北平原到世界屋脊。数以千计的中远大型物流车辆日夜穿梭在祖国的各条运输干线上;十几列中远专列、每月数百次的内支线航班,繁忙地奔波于内陆城乡和国门之间。
今天,凡是重大建设工程的地方,就一定有中远人忙碌的身影;凡是有外贸活动的地方,就一定有中远人奉献的舞台。如今,依托强大的远洋运输实力,中远物流已经走出国门,布局全球,踏上了现代物流的新征途。
迅速崛起的中远修船工业,堪称中国修船业的“航母”。在大连、南通、舟山、广州、上海等地,中远拥有数家中国一流的修船基地,总规模居国际同行前列,每年为来自50多个世界著名航运企业的500余艘大型船舶提供优质的修理和改装服务。
中远旗下的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船舶制造企业,自成立以来短短数年间,便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其建造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全球先进的第五代5400标准箱位集装箱船,为中远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改写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历史。
作为世界第五大集装箱码头经营商,中远在全球范围内已参与投资20多个码头项目,泊位数达九十多个,总吞吐量超过2300万箱,成为中远一体化、多功能的全球运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足中国,面向全球。今天的中远以远洋航运和全球物流为依托,在世界各大洲构筑起了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美洲、欧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西亚、非洲等九大区域公司为辐射点的全球服务网络,拥有国内业务网点近300家,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服务机构700多家,佣外籍员工有4500人。
为适应全球化发展战略。中远在管理和服务手段上不断创新。先后引进全球集成信息系统“IRIS-2”和“SAP”财务信息系统,迅速跨入企业数字化的领先行列。
与此同时,中远集团持续不断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关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等方面的综合认证,已经由世界先进管理手段的追随者成长为先进管理模式的创造者。
希望的巨轮,游弋于浩瀚动荡的资本之海。价值的天平,指引着恒久超值的创富之门。坦荡面对全世界,挑剔的目光,资本的阳光将照耀未来的航程。
1993年10月5日,在新加坡诞生了第一家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中远投资(新加坡)公司,由此也拉开了中远全面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序幕。在此后的10多年间,中远先后在海外和国内资本市场拥有“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航运”等七家上市公司。2005年6月30日,“中国远洋”在香港联交所豪迈登场,标志着中远主业的旗舰平台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成功构筑。此外,中远集团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诚实互信、合作共赢,是中远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理念,也是中远文化的特有品质,战略合作伙伴。世界500强中已有近半数成为中远的重要客户。
中远使命:逐步发展和确立在航运、物流和修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保持与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诚实互信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回报股东、社会和环境。
中远在推行全球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同时也向全世界诠释着伟大中国“和谐发展,造福人类”的价值理念,代言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自强精神。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中远是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品牌。这个品牌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坚持以诚信为本,不断追求卓越,使中远集团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品牌。
服务客户最优、回报股东最大是我们不变的诺言。全球承运、诚信全球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传承优良,与时俱进。时代风云铸就锅铁团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民族使命立为报国誓言。胸中装有航程万里。腾飞的岁月里,我们拥有永恒的力量之源。
中远集团是一个对员工、环境和社会高度负责任的企业。
2004年,中远集团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协议(Global Compact)”;
2005年1月4日,在印尼发生海啸后,中远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0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
2005年12月20日,中远发起成立“中远慈善基金会”;
2006年2月22日,中远集团获选2005十大最具责任感企业;
从来志存高远,何惧长空搏击。千回驾涛驭浪,哪怕激流涉险。只待我,轻舟越关山,长天揽明月,谱写百年长歌。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中远已经豪迈地踏上了全球化发展的新征程,并且一步步地朝着实现“百年中远,领航世界”的梦想奋进。
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由跨国经营企业向世界级跨国公司转变。可以预见,未来,中远将进一步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中振翅高飞;在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两轮驱动中加速发展;在提升航运、物流和修造船主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全国实现战略上的“两个转变”,进入世界500强。
打造百年中远,实现永续辉煌,是所有中远人的世纪愿景。
百年中远,心随梦飞。百年中远,沧海云帆。
② 中远航运如何与中特物流进行合作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远洋”)于2005年3月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2005年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编号:1919),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编号:601919)。中国远洋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其下属公司合称“中远集团”,全球第二大综合性航运公司)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业务架构中国远洋目前拥有:(1)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100%权益;(2)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本公司透过Golden View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该公司股权)和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远洋”)100%权益。(3)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中远太平洋”,一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1199)约51%权益;(4)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远物流”)51%直接权益,并通过中远太平洋持有中远物流49%权益。中国远洋目前通过下属各子公司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涵盖整个航运价值链的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服务。 中国远洋透过全资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经营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远集运的船队共经营144艘船舶,总运力达435,138标准箱。根据CI统计,总运力排名全球第六。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挂靠,经营74条国际航线、12条国际支线、20条中国沿海航线及62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中远集运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远集运共拥有400多个境内境外销售和服务网点。这些全球性的航线网络和销售、服务网络,使得本集团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门到门”服务。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于2007年12月31日,中国远洋经营419艘干散货船,其中202艘属公司拥有,217艘属租入运力。总运力达32,981,460载重吨,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 中国远洋透过控股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远物流”,本公司直接持有其51%权益并通过中远太平洋间接持有其49%权益)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及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中远物流在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及境外建立了4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中远物流是国内最大的现代物流服务供应商。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中远太平洋”,一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本公司持有其约51%权益)经营码头业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投资经营27个码头项目,总泊位达140个,世界排名第五。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太平洋下属的佛罗伦货箱控股有限公司(“佛罗伦”)经营集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装箱租赁业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佛罗伦拥有和代管的集装箱队达1,519,671标准箱,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3.2%,位居世界第二。 另外,本公司还通过中远太平洋的参股联营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中远太平洋于2008年3月24日持有其21.8%的权益)从事集装箱制造业务,中集集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公司,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作为中远集团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本集团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市场,凭借市场经验和全球性优势,不断提升航运综合能力,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航运与物流供应商。
③ COSCO(中远航运)主要是走什么航线为主
COSCO(中远航运)主要已海洋航线为主。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专以下简称中国远属洋海运集团或集团)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航运产业集群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简称集团)核心产业集群,包括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油气运输(油运、液化天然气运输)、客轮运输以及码头运营等业务。当前,集团正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全球第一大综合航运企业。
(3)中远国内投资码头扩展阅读:
控股上市企业
中远集团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之一,在境内外控股和参股的有:中国远洋、中远投资、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航运和中集集团6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国远洋”在香港联交所一上市,就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中远太平洋”和“中远投资”凭借出色的业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蓝筹股行列。
④ 中国远洋的亏损百亿
在当今的航运业,可以说没有一家航运企业不在“惨淡”经营,不被严重亏损所困扰。想一想,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都变得束手无策了,更何况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就算魏家福没有“超龄服役”,中远集团又逃脱得了中国“亏损王”的命运么?
跟魏家福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即便中远连续三年当了中国的“亏损王”,他也从来没有服输过。只是,时势既能造英雄,也能折磨英雄。魏家福再不服输,再坚强,面对一团糟且暂时还看不出多少曙光的世界经济还是无能为力。
由于中国远洋深陷亏损泥潭,一时间市场的不满情绪都抛向了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被退休”传闻自前年就开始盛传,这一次终于有了下文。中远集团多位中层与高层近日已向媒体证实,中远集团领导班子进入了调整程序,魏家福将卸任集团董事长,退居二线,新的董事长人选,据悉最有可能的是现任中远集团总裁马泽华。
对63岁的魏家福来说,这不可谓不是一种“解脱”。
因为他“超龄服役”的这几年,恰好遭遇了中远集团迄今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集团不仅要面对经营的巨大挑战,而且要面对亏损的巨大压力。今年如果无法扭亏,就将面临退市的风险。而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远洋已多次靠出售资产套现来避免退市。
按照业绩预测,假设全球航运现状没有大幅改观,中国远洋今年亏损幅度仍在75亿至90亿之间,这意味着在今年剩下的半年内需要35亿至50亿资金来完成扭亏。这对一名“超龄服役”的央企领导,实在是太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的航运业,一直被日本、韩国等航运强国所挤压。特别在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更是鲜有作为和地位。正是作为一名老航运,魏家福在航运界滚打摸爬了四十余年,而正是在他担任中远集团掌门人的15年内,中远集团的资产规模达到了船舶700余艘,5100多万载重吨,船队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而正是有了中远集团的异军突起,并带领其他航运企业迎难而上,才使得中国在世界航运业中有一席之地,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有人说,魏家福是“晚节不保”。如果当年主动引退,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尴尬和憋屈了,甚至还可以对接任者指手画脚。话可以这样说,但却不能这么理解。一方面,谁也不是神仙,哪里能料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如此严重、持续时间如此长久;另一方面,对航运业有着深厚感情且非常自信的魏家福,不相信航运业会出现如此“惨淡”的景象,会给他带来这样的伤心结局。
在外界眼中一向挺有魅力的魏家福,在中远内部喜欢被称为“船长”,给员工的印象是“思想超前,能接受新鲜事物,眼界也比较开阔”,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到来,正处在职业生涯顶峰的魏家福大可见好就收,让自己过得自在一些。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若是那样,那就不是魏家福了。在这位老船长的心目中,既然叫做中国远洋集团,就没有理由不具备国际化视野,也就不能拿不出功夫与世界上的一流航运企业叫板。
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虽然中远集团当了连续三年的“亏损王”,成了央企亏损的“代名词”,但毕竟与那些明知产能严重过剩,原材料供应和定价权等已被外国供应商所控制,仍然在不遗余力地扩大规模、扩大产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情况不同。
因为一旦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世界经济复苏,中远等航运企业就大有“翻身”的机会。再说,如果没有中远集团为领军人物的航运企业做支撑,在运输环节节约了大量成本,中国的钢铁等行业,亏损可能更为严重,那样的话,“亏损王”的头衔也就不会是中远集团了。
因此,虽然中远集团出现巨额亏损,并在短时间内难以康复,但是,在中远集团带领下中国航运企业取得的国际战略地位与影响,却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无疑,由于对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走向缺乏正确判断,中远集团在战略谋划和策略应对方面出现了失误,可以说是魏家福40多年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败笔”。如果在决策方面稍稍慎重一些、冷静一些、理智一些,后果可能就不会如此糟。
稍早些时候,希腊政府授予魏家福大十字凤凰勋章,以表彰中远集团在希腊投资码头而给当地经济带来的贡献。对这位是非功过争议格外突出的老人,这种带着荣誉离开的方式或许是对他最好的补偿。
所以,笔者现在要为魏家福说几句话,判断一名企业家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仅要看企业的业绩,更要看他对企业和国家所作的贡献。
不能因为中远集团的亏损而抹杀他对中国航运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因为中远集团近几年的连续亏损,因为魏家福的黯然离场就将他视作一位失败者,而应当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公正评价。
面对外界的种种非议,魏家福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央、国务院了解中远,我就足够了”。这既可以解读作一种抱怨,也可以视为一种自信。[1]
⑤ 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哪个更有投资价值
中国远洋属于航运股的老大,中海集运排老三
你说的投资价值的话
从基本面来说
中海集运年报0.1
而中国远洋的三季报0.11
估计年报不会超过两毛
远洋的股价可是集运4倍
自己做个比较吧
⑥ 中远航运这家公司怎么样
中远集团是以航运和物流为主业的跨国企业集团,国企,另外也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的回建造和修理、码头答、贸易、房地产、金融和信息技术等各种各样的业务。中远集团旗下有六七家上市公司,而中远航运是其中一家。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网上说管理差”具体表现是什么,但是,中远是国企、中远是一个大集团,航运只是其中一部分业务,也是它一开始就经营的业务,在航运方面,虽然集装箱海运方面的业务有中海集团在追赶,但是在航运上总体看,中远还是中国第一大,在全世界也是前几位的船公司,还有几条特种半潜船(全世界没几条的,连“基洛”潜艇都是用这船拉回来的)、中远集团本身也是国内和欧洲大量投资码头港口的,这也无形中提高其航运力量。现在国内的行内,一说中远,大部分从事物流的人只会认“中远航运”,可见航运在中远集团中的地位。至于网上说的一些负面消息,其实,哪个公司没有???
我不太清楚你所说的“重金投资”是什么概念,但是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投资一个在国内同行业中做着龙头老大的国企,应该是可以放心的(如果你只是买了几手中远的股票那又另当别论……)
⑦ 港口企业:合作模式选哪种麻烦告诉我
当前,许多港口企业大都通过合作吸引投资,实现资产规模的增长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尤其是集装箱码头企业。业内人士理清了其脉络,并分析其利弊,现刊发以便借鉴。 当前,我国港口合作模式大体呈现如下特点。股份合作是主流 股份合作是我国港口投资合作的主流。具体又可分为:
从持有股权的多少看,包括控股合作和持股合作。港口在部分码头设施、物流领域、临港工业项目上,可以控股(相对或绝对控股),这是我国加入WTO后5年内国家的保护性政策。绝对控股,如上海外高桥四期4个集装箱泊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绝对控股,占51%,马士基占49%。相对控股,如青岛港前湾二、三、四期集装箱码头总投资8.87亿美元,中远太平洋占20%,马士基占20%,铁行渣华占29%,青岛港占31%。但也可以不控股,如深圳盐田码头一、二期总投资70亿元的集装箱码头合作,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持股27%,和记黄埔持股73%。
从资本合作的形态看,有资产合作、资金合作和经营权合作。 资产合作是指港口将土地岸线、码头基础设施等化作资金投入的合作。如上海港将外高桥四期的4个集装箱码头与马士基合作,马士基占49%,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占51%。资金合作在港口一般都伴有资金和资本合作的混合成分。港方一般以土地岸线设施等作股,不足部分以资金等形式投入。沿海和长江主要港口在部分码头合资建设和合作经营中一般如此。以码头等基础设施作股投入,有弊端。港口方只能获得所参股份的赢利分红,且久而久之,港口资源为外资所有。最有利的合作方式是,将码头租给合资公司,只进行码头经营权的合资。若如此,港口方面除可获得股比分红外,还能获得一份租金收入。但在资金短缺和港际对资本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往往选择以资产折股投入,以换取更多的资金流。国际合作已成趋势 从合作空间范围看,可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有跨国港口的港际合作和港企合作。跨国港际合作已成趋势,全球最大的香港和记黄埔和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铁行渣华等跨国企业都与我国港口实现了广泛的合作。港际合作和港企合作有时很难区分,如铁行渣华、马士基,包括我国的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既从事航运经营又从事码头投资,并拥有码头或持有码头股份。
在港口建设和发展中利用外资是一柄双刃剑,如不慎将造成对自己的伤害,因为投资经营人与接受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有所差别。前者追逐的是利润,后者追求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这需我们在引资合作中予以重视。国内合作频繁 国内合作也有港际合作和港企合作之分。国内港际合作已成趋势。上海为了保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正实施“长江战略”:投资宁波港集装箱码头,斥资5亿元与南通港实现全面战略合作,与南京、重庆、扬州、安庆、武汉港进行合作等。 国内港企合作如火如荼。洋山港一期5个泊位投资143.1亿元,投资主体为港企联合体的上海同盛投资(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拥有同盛投资40%的股权。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也在大量投资各港。国内合作往往伴随外资合作同时进行。当前限于部分合作 从合作程度看,可全面合作和部分合作。目前,国内主要港口的对外合作,仅限于局部或部分合作,是部分设施、港区、运输物流业务、经营权、临海工业项目和资金的合作,没有整体的出让与整体的合作。锦州港虽然被民资控股,原国有港口资本占22%,民营资本哈尔滨东方集团占33%,但也不是整体出让;部分商家在港口独资建码头、买断部分码头的经营权,也只是部分而已。 所谓全面合作,是指在某些领域或在物流运输业务上的全方位的协作。在将来,我国主要港口投资合作模式也许会走向全面合作模式。(作者:徐永久)(完)
⑧ 中国远洋集团是否投资在大莲建港口码头
中国远洋集团没有投资在大连建港口码头
⑨ 中海集团与中远集团合并后是什么集团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于2016年2月18日在上海正式成立, 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理涉及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总部设在上海。注册所在地为上海浦东自贸区陆家嘴金融片区内,注册资本110亿元。 拥有总资产6100亿元人民币,员工11.8万人。
(9)中远国内投资码头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8月31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10071万载重吨/1296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298万TEU,居世界第三;干散货船队运力3855万载重吨/425艘,油轮船队运力2365万载重吨/185艘,杂货特种船队413万载重吨/151艘,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完善的全球化服务筑就了网络服务优势与品牌优势。码头、物流、航运金融、修造船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集团在全球投资码头51个,集装箱码头超47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0839万TEU,居世界第一。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600万吨,居世界第一。集装箱租赁规模超过270万TEU,居世界第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