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股市场有“丁蟹效应”吗B股又如何
你好 从科学分析,当今社会财经理论并无客观的证据显示丁蟹效应”能左右到主流投资界的选择或偏好。至于B股然后走 这个也是也是无法做出具体判断的 根据目前行情来看 B股后期走势应该会有一点平稳增长 希望采纳 谢谢
2. “丁蟹效应”是什么意思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因郑少秋绰号“秋官”))是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籍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有了“丁蟹效应”一词。此后十几年,几乎每次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的时候,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
从经济理论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使这个现象受到一些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所认识。
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机者亦可能以丁蟹效应为借口推跌大市。但现时并无客观证据,显示股民会受丁蟹效应影响投资选择。
另一方面,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因素恰巧转坏。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底碰着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等,加上这些剧集多在9月至11月这段股市利淡的时期播出,都使丁蟹效应看来像真有其事。
3. 大时代大结局里丁蟹为什么会亏损几百亿不是顶多就把投到股票里面的钱清零吗
大时代里丁蟹股票买跌赚了很多钱是怎么回事
秋官效应”)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版现象,指权的是从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电影等,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
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特殊股坛现象,生怕相关效应必定灵验,从而导致他们手中的证券投资将会下挫,于是部分投资者便进行非理性的减仓,使证券市场出现暴跌,
当今社会财经理论并无客观的证据显示丁蟹效应,能左右到主流投资界的选择或偏好”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
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郑少秋饰演丁蟹此后”几乎每次郑少秋参演的电视剧、电影或节目播出时。
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郑少秋的电视剧、节目播出后股市有明显下挫记录的达到了32次。《江湖奇侠传》一经播出。
4. 丁蟹效应的历年资料
日期 节目名称 影响情况 1992年10月05日 《大时代》 播出后恒生指数一个月内跌幅曾多达1283点(20.6%) 1994年10月 《笑看风云》 节目播出后一个多月内跌幅曾多达1976点(20.5%) 1995年5、6月 《香帅传奇》、《男人四十一头家》 两剧同时播出后的短短五天内跌幅曾多达505点(5.3%) 1996年02月 《天地男儿》 节目播出后一个多月内跌幅曾多达1254点(10.9%) 1996年09月 《新上海滩》 恒指曾于两个交易日内最多下跌221点(2.0%) 1997年12月 《江湖奇侠传》 香港恒生指数一个多月内跌幅曾多达2842点(26.4%) 1999年07月 《神剑万里追》 香港恒生指数轻微突破14500点后即反复向下,其后一个多月内跌幅曾多达2084点(14.4%) 2000年09月 《世纪之战》 节目播出后八个交易日内急泻2469点(14.5%),一个多月内累积跌幅更曾多达2900点(17.1%) 2003年夏天 《大时代》 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NASDAQ因企业欺诈风暴表现疲弱 2003年10月 《非常外父》。 节目播放期间香港恒生指数曾经在两个交易日内下跌681点(5.6%) 2004年03月 《血荐轩辕》 节目播出后香港恒生指数四个交易日内下跌843点(6.2%),一个多月内累积跌幅更曾多达1482点(10.9%) 2004年10月 《楚汉骄雄》 首播日香港恒生指数最多曾下跌272点(2.1%) 2005年03月 《御用闲人》 节目播出翌日(3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90点,但及后持续反复向下;恒生指数在3月尾较节目启播时相比跌幅曾多达550点(4.0%) 2006年04月 《潮爆大状》 节目播放完毕前,香港恒生指数未能冲破17000点,并回落至16500点水平。节目播放完毕的四个交易日后,恒指在一个多月内急挫,最大跌幅达2097点(12.1%) 2006年07月 《御用闲人》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 当时全球股市因以(色列)黎(巴嫩)冲突爆发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曾于六个交易日内最多大跌561点(5.0%) 2007年02月 《御用闲人》开始重播 重播后两日计起的七个交易日内香港恒生指数暴跌2150点(10.3%),一度失守19000点关口。 2007年05月 《谜》香港首播 香港恒生指数在首播翌日下跌111点,之后反复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恒生指数跌至20300点水平,累积跌幅曾多达795点(3.8%) 2007年07月 《香港传奇·荣归》香港首播 香港恒生指数于7月18日首播当日下跌215点,之后表现持续偏软;总结该剧播放期间,恒指跌幅曾多达1181点(5.2%)。在节目播放完毕后,恒指却未能止跌,在五天内最多曾暴泻2504点(11.4%),直到被称为港股“大奇迹日”的8月17日后恒指才止跌回升。 2007年08月 《潮爆大状》、《大时代》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 当月美国次级房屋信贷风暴爆发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曾于六个交易日内最多暴跌1202点(8.8%) 2007年10月11日 因沈殿霞在九龙塘住所突然晕倒及昏迷,郑少秋前往探望之后被大批传媒包围访问,导致他鲜有地出现于无线电视《六点半新闻报道》、《晚间新闻》等主要新闻节目 翌日(2007年10月12日)恒指在先前连升三个交易日的情况下掉头大跌,最多曾下滑764点。 2007年11月10日 郑少秋偕同女儿郑欣宜出席节目“欢乐今宵团圆夜”,父女合唱一首《天涯孤客》 及后恒指于星期一(11月12日)最多曾大跌1315点,失守28000点水平。 2007年12月09日 《一掷千金》香港首播 节目播出前的星期五(12月7日)恒指一度逼近30000点,及后却出现急泻,收市时跌716点;节目播出翌日(12月10日),恒指曾失守28500点关口,收市跌341点;及后恒指反复下挫,在节目播出后一个多月内最多暴跌7132点(24.7%),创出秋官效应出现以来以点数计的最大跌幅纪录,也是以百分比计的第二大跌幅纪录。 2008年02月08日 《天之骄子》于高清翡翠台播放 恒指在农历年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6日)大跌1339点;之后年初五(2月11日)复市,结果鼠年第一个交易日再跌853点 2008年03月02日 “肥姐追思会” 全港电视台并机直播,本来没有被安排致悼词的郑少秋回应邓光荣的言论时要临时上台发言,及后该片段反复出现在各大传媒的报道内 翌日(3月3日)恒生指数大跌746点,之后数天更持续下挫;总结节目播出后的短短五天恒指急跌1830点(7.5%),为七年内表现最差的一周 2008年05月19日 郑少秋出席无线电视为哀悼汶川大地震死难者进行的全体职员自发性默哀,之后被问及当时的感受;该访问片段在晚上的《东张西望之四川大地震全民哀悼》节目内播出 翌日(2008年5月20日),恒生指数最多曾急挫700点,收市仍跌573点 2008年10月03日 《楚汉骄雄》重播 10月8日,恒生指数跌1372.03点。至10月10日总计全星期跌2886点,是自1997年以来最差的星期。值得一提的是,郑少秋10月10日晚在澳门文化中心剧院向歌迷奉献了一场《香帅风云起》演唱会,这是一连三天演出的首场。10月3日至10月27日,恒指由17788点跌至11015点,累跌6773点;美国道指由10483点跌至8378点,累跌2105点。NASDAQ、欧洲富时100亦受之影响 2008年10月20日 情景喜剧《毕打自己人》首播 有网友投诉说该剧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数再次逐日下滑,甚至把郑少秋的女儿欣宜拖下水,说她是“丁蟹(效应)2.0加强版”,指她与父亲郑少秋一样,有剧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泻。 2009年03月30日 《桌球天王》香港无线首播 恒指开市即失守14000点关口,下午跌幅曾扩大至706点,收市仍跌663点。总结该剧播放期间,恒指反复上升1802点(13.1%)。不过,4月7日节目中,郑少秋警告“投资涉及风险,你小心,别乱来”,4月8日的股市即应声下挫,跌逾440点。凑巧的是,《大时代》一剧中饰演丁蟹之四子丁利蟹的郭政鸿亦在这剧演出 2010年05月10日晚 《神医大道公》CCTV-8首播 05月11日中国上证指数开盘2752.50点,下午上证指数跌至2604.20点,收市仍跌148.30点。这也是五月份以来百分比计的第二大跌幅纪录。深证成指也创历史新低,未能守住10000点大关,收盘以9905.48点,跌幅是本年度新低 2010年10月25日 《书剑恩仇录》在亚视本港和亚洲高清台首播 丁蟹效应再度发威;香港恒生指数结束持续两个月的升势,于2010年10月27日跌436点 (1.85%),为近四个月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其后11月12日至17日,一共跌近1300点。 2012年5月7日 郑少秋的新剧《心战》将在香港无线推出。 2012年5月5日、6日周末,电视热播郑少秋玩千面人的预告片 。结果截止2012年5月10日,港股恒生指数连跌四天,累计跌幅近4% 2013年3月28日郑少秋新作电影《忠烈杨家将》,安排在有双重意味的4月4日清明节上映。2013年3月28日A股大跌2.82%,港股恒生指数跌0.74%。至此“丁蟹效应”日益深入人心。2013年4月5日郑少秋新作电影《忠烈杨家将》4月4日清明节上映。2013年4月5日港股恒指周五暴跌2.73% 创8个月来最大跌幅 2015年4月20日TVB重播《大时代》2015年4月20日A股市场早盘摸高,随后暴跌近4%,收盘仍跌1.64%,创三个月最大跌幅。
5. 股市应丁蟹效应 开始暴跌了 是吗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指的是从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电影等,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丁蟹效应”属于“自我应验预言”的一种,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特殊股坛现象,生怕相关效应必定灵验,从而导致他们手中的证券投资将会下挫,于是部分投资者便进行非理性的减仓,使证券市场出现暴跌。从科学分析,当今社会财经理论并无客观的证据显示丁蟹效应”能左右到主流投资界的选择或偏好。
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得名“丁蟹效应”。
郑少秋饰演丁蟹
此后,几乎每次郑少秋参演的电视剧、电影或节目播出时,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郑少秋与“股患”画上了等号。据不完全统计,郑少秋的电视剧、节目播出后股市有明显下挫记录的达到了32次。
最厉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侠传》一经播出,恒生指数 跌破一万点。事有凑巧,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及2000年的科网股泡沫爆破之时,郑少秋都有电视剧上演,“丁蟹效应”之说因此不胫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泻”,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广为传播。
郑少秋女儿郑欣宜也被指与爸爸郑少秋同样,有剧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泻。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剧《毕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诉说该剧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数再次呈现每一日下滑的趋势,网友称郑欣宜是“丁蟹效应2.0加强版”。
6. 丁蟹效应的丁蟹看法
喜剧就没影响?
“丁蟹效应”对股市没有太激烈的影响,有传言称自从2003年《非常外父》的首播数日没有明显跌幅后,“丁蟹效应”的宿命已被打破,可是也有消息指郑少秋演出的喜剧才对股市没有太大影响。
如果是一些与香港经济相关的电视剧,香港股市便风起云涌,2007年郑少秋在《荣归》中饰演香港地产集团大老板,又会有部分股灾剧情,对此他表示:“是啊!听完这个统计我都有点怕啦,唉!这让我增添了困扰!希望这次我这套剧不会对股市有太大影响啦!如果真是跌的话,希望股民可借此机会趁低吸纳,我已经不买股票,所以不敢说什么,只有希望大家投资要稳重点,凡事不要太过相信啦!”
郑少秋是股票灾星?
2009年10月30日郑少秋和女儿郑欣宜主演的新戏首播,港股果然也应声下跌。一开盘就失守14000点,下午跌幅还一度大跌706点,收盘13,456.33点,大跌663点让股民哀声连连。
对此,郑少秋自我解嘲说,“丁蟹效应”引发话题有助宣传。但投资专家认为,港股升值会超过14000点主要是憧憬G20峰会以及基金“粉饰业绩”有关,纯粹“资金炒作”因此急速回落不令人意外,而投资人纷纷走避的丁蟹效应根本没有科学根据,还是理性面对比较好。
7. 连续剧《大时代》里面,期货是怎么结算的中途丁蟹赚了很多钱为什么不止赢
大时代是一部港股恩仇录,它最令人熟知的是“丁蟹效应”。其实除了丁蟹效应,《大时代》中还有很多让你受益的股市哲理,比如什么是股灾。
了解H股历史的人都能看出来,《大时代》中两次股灾都有暗指。第一集开头字幕直接标明香港1973年股灾。在那时,随便一只股都能涨上天,连摆水果摊的大妈都开始不务正业,一门心思指望在股市上发财。还有就是之后陈滔滔与丁蟹一家对抗的那次股灾,从时间上推算应该说的是1987年H股“黑色星期一”。
H股于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间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结果在1973年,H股半年间下跌1200点。这种毁灭性股灾让人一夜变疯,很多人跳楼自杀;H股“黑色星期一”是指在1984到1987年的H股大牛市中,恒指上涨2.3倍。然而在1987年10月26日,恒指暴跌千点,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
《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
8. 丁蟹效应的科学分析
经济学上的巧合
从经济理论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使这个现象受到一些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所认识。
另一方面,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因素恰巧转坏。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底碰着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贷危机等,加上这些剧集多在9月至11月这段股市利淡的时期播出,都使丁蟹效应看来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员认为“丁蟹效应”纯属巧合而已。他解释,郑少秋的剧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间上演,那时适逢半年结,市况较波动,而且郑少秋早前上演的剧集,在时间上遭遇较大型的经济回落周期,所以股市才出现较大跌幅。
自我实现预言
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机者亦可能以丁蟹效应为借口推跌大市。但现时并无客观证据,显示股民会受丁蟹效应影响投资选择。
赶上投资因素的转坏
另一方面,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因素恰巧转坏。
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
2000年底碰着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
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等。
9. 郑少秋丁蟹效应的真的吗有谁知道
新浪财经讯 4月7日消息,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股周五大跌逾600点,专家指是市场忧虑禽流感疫情扩散、欧美经济数据差、朝鲜半岛战云密布所致,但小股民心里却另有想法,郑少秋(秋官)的电影《忠烈杨家将》在周四清明节上映了,周五即爆港股小股灾,被指“丁蟹效应 ”(又称“秋官效应”)再现。
20年32次明显跌幅
“丁蟹效应”可算是股坛独有现象,不论是新是旧的电视剧或电影,只要是秋官现身幕前,股市例必下跌。就在去年5月,郑少秋参演的新剧《心战》播出预告片时,就不幸地巧遇上欧债危机重临,令恒指一路狂泻,直到21日首播才止,期间共泻2,751点。
然而,上述只是一个不幸例子,由1992年第一次的“丁蟹效应”开始,当年无帹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剧集《大时代》,讲述由秋官饰演的丁蟹经常在熊市中沽空期指而赚大钱,剧集播出恰逢当时港股暴跌,自始就有“丁蟹效应”一词。而诡异的是以后凡是有秋官参演的剧集或电影播出,股市一般都会下跌,廿年来录近32次明显跌幅纪录。如08年10月初播映《楚汉骄雄》就遇上雷曼倒闭后引发的金融海啸;07年12月初的《一掷千金》就碰着美国信贷危机,月内最高跌过24.7%,为有纪录中以点数计算的最大跌幅。
怕预言应验人踩人
这廿年来一连串的巧合,从科学角度分析“丁蟹效应”或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应验预言,里昂证券于2004年3月亦曾为此发表过专门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微博]香港投资银行总经理温天纳[微博]表示,“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种股坛现象,怕相关效应会灵验,而先行对股票进行非理性甩卖。”另外不少金融业人士指出“丁蟹效应”并不真实,只是秋官主演之剧集播放时候,碰上周边投资因素转坏而已。真是信不信由你。 (晓峰)
相关报道
郑少秋新电影首播港股暴跌2%
新浪财经讯 4月5日消息,郑少秋新作电影《忠烈杨家将》昨日(清明节)首映,这加重了丁蟹效应惊恐性。在过去郑少秋主演新戏一旦开播,股市多下跌,被称为丁蟹效应。截止4月5日14:00,港股恒生指数(21726.9,-610.59,-2.73%)跌幅超2.5%。这也是21年中第33次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