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视剧浮沉里的刘明达属于商业间谍吗
如果企业诉讼,法院会裁决,若不起诉,私了居多,是商业间谍,已构成犯罪
B. 如何购买刘明达基金经理 谢谢!! 可以加把答案发到我邮箱吗 [email protected]
朋友,你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什么意思。
C. 国内著名私幕基金经理有哪些
李大霄是证券的,王亚伟是华夏基金的是公募。
但斌、李剑、李驰等都是国内目前名气较大的。
D. 电视剧《另一种灿烂生活》中的刘明达是谁演的
韩国明星朴海镇
E. 刘明达的介绍
刘明达,安徽人,深圳最早从事阳光化私募的先行者之一。刘明达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投资。
F. 知情者请透露一点深圳私募基金的情况
博时基金资深基金经理肖华日前下海,并迅即发行了信托私募基金,将深圳信托私募基金经理群落带入公众视野。公募基金经理下海、香港私募基金回归、10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精”、离职的券商高管……借力去年牛市,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入信托私募基金经理群落。
他们都曾有着精彩的人生,有着耀眼的履历,如今,来到A股的汪洋大海里,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日月如梭,将印证他们谁能游得更快,游得更远……
“君安系”
深圳信托私募基金经理中有多人有着“君安系”烙印,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下称“赤子之心”)负责人赵丹阳曾出身于国泰君安,目前其投资团队办公地址仍毗邻国泰君安深圳分公司。
赤子之心是深圳最大的信托私募机构,与平安信托、深国投合作共发行了5只信托私募基金。赵丹阳在香港管理的名为“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对冲基金,曾创下三年收益率368%的显赫业绩。
而在深圳众多信托私募基金中,从首次募集规模上看,杨骏旗下的晓杨投资可能是最大的。去年10月17日,“平安晓杨一期”募集了1.21亿元,今年2月28日,“平安晓杨二期”又募集了1亿元,比起大多数千万元的资金规模,晓杨投资的两只基金无疑都是“大哥大”级的。
资深市场人士任维杰认为,晓杨投资的募集成绩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杨骏个人的显赫履历:他曾经是君安证券总裁。“君安事件”后,杨骏转战香港市场投资H股。2005年5月,杨骏与国泰君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合作,在香港推出“晓杨成长基金”,2006年3月又发行了“晓扬机遇基金”,总规模近1亿美元。
同样是君安高层背景的康晓阳和深国投、平安信托各自合作发行了一只信托私募产品,康晓阳曾长期担任君安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
“群英会”
A股市场牛气冲天,信托私募基金数量也大为增长,各类资深投资界人士纷纷加盟。去年曾在国内投资界火爆一时的“股神”林园也开始由“水下浮出”,向信托私募基金经理转型。3月2日,以林园自己名字命名的信托私募产品通过深国投正式发行。资本巨鳄旗下的上海涌金资产管理公司也通过深国投发行了信托私募产品。
今年来尤被各界关注的是博时基金最资深的基金经理肖华宣布辞职下海加入私募。
其实肖华远非基金经理下海第一人,杨骏的晓杨投资管理团队中就有3人曾有过基金公司从业经验,杨军曾担任过宝盈基金的基金经理,林彬曾担任长城基金研究副总监,徐凌峰也有过招商基金从业经历。
还有外资大行人员加入了这个群体,康晓阳团队中的刘虹俊曾担任摩根士丹利高级副总裁、美林证券投资副总裁,具有15年以上证券投资管理经验。
每人心中,各有一个巴菲特
与公募基金一样,各信托私募也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只是掌舵人的经历难免会在具体策略上留下痕迹。
东方港湾投资公司总经理但斌是个彻底的巴非特崇拜者,他完全“复制”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巴菲特一生重仓13个股票,其中7个股票赚了270亿美元。但斌也只挑选“王冠上的珍珠一样”的企业,长期持有,平时基本不看盘。据说,其办公室电脑里竟没有股市行情软件。
可杨骏认为巴菲特不可死学。他一般同时看几百只股票,随时调整组合,每只股票有严格的持仓比例限制。而明达投资董事长刘明达去年下半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讲“傻瓜投资”,今年以来口风略变,开始讲“投资明日巨头”。
赵丹阳则说一经发现即重仓投入,长期持有,直至企业的股价透支未来的成长,不会频繁交易,高昂的交易成本是长期投资的敌人。
可杨骏不这么认为,晓杨投资在行业配置上,一方面对银行、地产、钢铁、机械、消费品、医药等最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行业保持了高度关注,通过积极的行业配置和精选个股,有效地把握住了本轮上涨的大部分热点和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主动的波段操作和行业轮换,规避了涨幅过高的行业和个股,很好地控制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G. 中国私募基金四大天王是谁
中国私募基金四大天王的赵丹阳、刘明达、但斌、杨骏
H. 索罗斯的对冲基金表现那么好,国内有没有这样的私幕基金
没有.
中国没有这么完善的机制及这么多的操作工具,比如说目前只能买涨。
I. 刘明达的投资专家
1996年,刘明达27岁,在东莞和深圳从事贸易工作,买入了第一只股票,深科技。半年后这只股票为他赚得了200%的收益。当时他对k线图一窍不通,觉得这个做计算机磁头的企业将应时而起。
1997年,刘明达转行进入证券业。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与朋友合伙开了间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但不久就关闭。随后刘明达开始独立投资的职业生涯,帮助客户管理资产,却遇到两年熊市,公司经营可谓“惨淡”,但这期间,刘明达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研究上。
1999年5.19行情,刘明达终于迎来了收获。
2001年他果断退出A股转战香港市场,又躲开了此后长达5年的熊市。2003年后,发现A股很多消费股的价格比香港还便宜,他重回A股。
2003年到,刘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这正是刘明达在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正式开始。
现在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去实地调研公司就不能投资,因为市场不会额外创造价值,靠市场波动赚钱和在澳门赌博没有区别。”
2005年,刘明达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深圳明达资产管理公司,并第一批在国内发行阳光化信托产品,至今管理着投资A股和港股4只私募产品。
刘明达看来,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一个投资者愿意花多少钱去买下这家公司,不能评价现在的价格是否便宜,问题是未来持有多久能够看到合理的回报。
如何确定一个股票价值的安全边际,刘明达反复强调“护城河”理论,即不让对手进入的壁垒有多高,能够带来护城河的包括规模经济、网络效应、知识产权等资源。
笃信价值投资的刘明达认为投资是一件十分挑剔的事情,可以不做,做了一定要负责。
人的认识都有半径,虽然其他股票也在上涨,但刘明达坚持只选择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股票,“不投资不代表股票不会涨,要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犯不着去冒险。”今年的区域经济、世博会等热点主题投资中,他很明确,99%不会参与。
“这样的路径依赖让人着迷。这也是对投资者的责任。”他说。只购买那些商业模式足够简单和容易复制的公司,2005年刘明达曾经构建了自己的“傻瓜组合”,即持有三年可以安享其成长,当时这个组合中包含茅台、张裕A和云南白药等消费类公司。
刘明达现在迷上了消费品。“消费的变化很惊人,不用历史观和量化分析不容易察觉,不至于构成一个新的价值蓝海,从2003年一些大城市人均GDP3000美金左右,当时消费升级已经开始,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金,将是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他甚至认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2015年左右,A股可能冲上万点。这就写在他办公室的小黑板上。
刘明达说他最欣赏的格言是花旗集团前总裁桑迪的话:“大部分时间我都提心吊胆,但也正是恐惧让我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