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知道投资中国这个到底是做什么的公司,怎样啊
是融资公司的网站
㈡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什么单位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3年 单位所在地区:北京市
单位性质:国有独资企业 单位人数: 200
所属行业:金融业
单位简介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直属重点国有企业,是国内首家以信用担保为主要业务的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公司由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发起组建,于1993年注册成立。资产总额22亿元,净资产11亿元。
公司的经营宗旨是:以担保、投资和其他金融服务为手段,提升企业信用,加速市场交易,改善资源配置,推动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促进信用文化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业务有:担保、投资、评审咨询、投资顾问等。
公司按照集团化发展的思路,公司先后设立了4家分公司、5家子公司,投资参股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杭州恒生电子有限公司等机构,初步形成了以担保、投资为主导,涵盖资产管理、咨询、投资顾问、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证券、环保、软件等多个领域的集约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以来,按照国家所确定的经营宗旨,坚持稳健经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先后在上海、北京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担保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促进市场经济服务的贸易融资及履约、建设工程、财产保全、世行节能项目融资、海事担保等商业性担保业务。累计担保总额已达到260亿元。
公司作为国务院批准特例试办的国内首家专业信用担保机构,以推进行业发展为己任,积极进行业务探索与实践,加强与国内外同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地创建了担保业务的基本规范和相关制度,在推进我国担保行业立法、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工程保证制度及担保业务信息化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公司于1998年加入世界三大担保和信用保险联盟之一的“泛美担保协会”,是我国两岸三地唯一的会员;于2004年3月正式成为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会员。
公司成功主办了2000、2001和“2004中国担保论坛”国际研讨会,于2001年发起缔结了旨在加强担保行业自律及业务交流与合作的“中国担保业联盟”,已发展成员142家。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卓著的业绩及12年无一笔违约的诚信品牌,在国内外业界享有良好的信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信誉至上,适应变化,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愿与社会各界加强协作,共创未来。
㈢ 中国经济中心是
中国经济中心为上海。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共同构成以上海为龙头的中国最大,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是我国第一个跻身进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2020年上海将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昨天(29日)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就此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经济中心(economic centre)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自然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比较集中,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经济影响的地方。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并与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经济联系密切、且能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
㈣ 有谁了解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或“中经信”}(详细)
南方都市报:从喧嚣到沉寂 中经开是如何走向末路?
中经开一手导演了327国债事件、长虹配股事件,操纵东方电子,最后葬身于银广夏造假
中经开:从喧嚣到沉寂
1、327国债事件一战定江山
“这个事件对中国期货业影响实在太大了,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说这话的人是广东科德投资咨询公司的执行总裁邹建中,1997年以前,他是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广联所”)的副总裁,327国债期货合约上惊心动魄的厮杀,对他来说依然历历在目。
国债期货狂热
邹建中1993年进入广联所的时候,全国刚刚进入第一次期货热,鼎盛时期,全国70%的期货经纪公司汇聚广东,经过1994年整顿后,全国60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还有一半在广东。广联所是当时国内11家期货交易所之中,交易量最大的一家。“当时的期货市场管理很乱,证监会还没有管到这一块,成立期货经纪公司只要到工商局登个记就可以开业。”邹说。
1992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并于1993年10月向社会公众开放,北京商品交易所也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当时,由于三年宏观调控开始,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加之股市低迷,大量资金扑向国债期货市场,1994年到1995年间,国债期货飞速发展。
1994年10月,广联所推出国债期货品种之后,客户蜂拥而来,门庭若市,日交易金额上百亿元。邹形容当时的盛况是:广州市的各家银行拉业务的踏破门槛,因为广联所平均每天沉淀的客户保证金在10亿元上下。
广联所交投的火爆也引来许多北方机构和客户的资金,这些机构和客户,虽然他们本身也都是有着深厚的背景,与北京、上海的市场大主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选择了避开上海、北京交易所里实力强劲的大庄家作为自己的交易对手。
327火爆日进千万
327国债是指1992年发行,1995年6月30日到期兑换的3年期国债品种,总共240亿元。
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高通胀的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据邹建中回忆,年利率9·50%的327国债,到期兑付132元,1994年10月时的内在价值也就在124元左右,但是当时国债期货市价还不到116元,为了保证新国债的顺利发行,当时国家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这就意味着327国债到期将以更高的价格兑付。因此对通货膨胀率和保值补贴率的预期不同,就导致市场主力在多空上形成分歧。
邹建中说,1994年10月,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机构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北方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回北京,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北京大本营,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
保值贴补率博弈
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当时的广联所客户里只有几家券商做空,后来也是只有他们损失惨重。”邹建中说。
这个时候,中经开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中经开做多并没有公开的原因,但中经开的背景市场都很清楚,作为财政部的担负财政资金周转任务的直属机构,中经开在人事、资金、经营运作方面都与财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这其中就包括了与中经开有亲密关联的北方机构,当时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2月中的时候,谁是敌谁是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高氏兄弟等一批机构做空。
2月23日之前,多空双方在147元附近增持大量仓单对峙,当时万国证券手中持有200万口的仓单,已经远远超出上交所的规定,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的预期差异变成资金众寡的搏斗。
2·23烈焰冰山之间
2月23日,财政部发布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
当天多空展开最后的生死厮杀,上午开盘后,多方在中经开的率领下,用300万口的多单将前日的148·21元收盘价一举推至150元,此时空方已经损失惨重,下午开市后,空头主力万国证券的同盟军辽国发终于扛不住了,阵前倒戈空翻多,空方立即溃不成军,327合约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接近到152元,意味着多头当天盈利95%以上!当时广联所内一片欢呼之声,多头欣喜若狂。
广联所的北方机构客户,据说此时已飞回上海坐镇指挥,根据其当时的说法是:下午4:22分,在收盘前的最后八分钟,突然出现50万口空单将多头打了个措手不及,期价被打到150元,随后连续几个数十万口将价格打回到148元。此时邹建中在广联所内只看见价格一个劲地往下掉,却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收市前最后时段竟然出现一笔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封死在147·50元,这意味着几分钟内多头们不仅当天盈利全部亏光,而且连本金至少也亏掉一半以上,交易所内外一片目瞪口呆。北方机构当事人事后回忆,自己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手足冰凉、全身麻木,有人甚至当场晕倒。事后统计,万国证券最后八分钟共抛出1056万口卖单。
“1056万口的空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100亿的总市值!当时327国债总共才240亿,这样的天量可谓空前绝后。”即使是数年之后,邹说经历过这次事件的当事人至今依然后怕,没法接受那曾经的一幕:“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都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那个结局不知道多少人要倾家荡产!”
收市后半小时,就从上交所传来消息:管金生输红了眼,1056万口的空单需要52·8亿保证金,万国证券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当晚10点多钟,上交所根据来自北京的命令,宣布最后七分钟的交易无效,当天收盘价为151·30元。如果最后八分钟交易有效,万国证券赚42亿,而现在变成亏16亿。
许多人这一天内在千万身家的暴发户与债台高筑的穷光蛋之间转了个来回。
坐稳江湖地位
中经开做多是从1994年就开始了,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327国债提高保值贴补却是在最后时刻公布的,当时万国的一位营业部经理说:“券商的不公平竞争是其中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像中经开这样的公司在国债期货上几乎没有亏钱,一直在赚,靠的是信息”。中经开的特殊身份难免让市场有非议:当时中经开的董事长刚从财政部副部长的位置退下,总经理则是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2月23日一天的疯狂,让管金生和万国证券付出承重代价:管金生因贪污、挪用公款被判17年徒刑,“证券王国”万国证券损失14亿元,元气大伤,不久被申银重组,327事件也让刚刚起步的国债期货半途夭折,当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紧急通知,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当时的上交所也受到责难,为什么没有控制住持仓量?为什么会出现200万口甚至上千万口的封单?事后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黯然去职。邹建中说:“上交所内部控制是有些问题,没有足够保证金电脑怎么可以下单?尉文渊栽就栽在这上面了。”
中经开在当天虽然同样也有违规,却是毫发无损,经此一役反而消灭了几个强有力的对手,羽翼渐丰,而广联所的北方机构们,后来都身家数千万,一些人却从此告别期货市场,甚至成为当地的知名的实业家,对于七年前发生的一切这些人至今讳莫如深。本报记者张国良
㈤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属有哪些上市公司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
1、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06-18,法定代表人为胡刚。
经营范围: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以电力生产为主的能源项目;开发及经营新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开发和经营电力配套产品及信息、咨询服务。
2、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股份,即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1日,是由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公司、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以发起方式设立的公司。
公司经营范围: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保险兼业代理,进出口业务;承担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项目和对外提供一般物资援助项目等。
3、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 年,经中国纺织总会以纺生(1996)第60 号文批准同意,国家体改委以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7)22 号文批准设立其为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5 月13 日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饮料生产和销售。
主导产品为浓缩苹果汁。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先后开发出苹果浊汁、脱色果汁等多种产品,攻克了国际公认的苹果汁加工难题,现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
5、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DIC Xinji Energy Co.,Ltd.)是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新集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是以煤炭采选为主、煤电并举的国家大型煤炭企业。
㈥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的更名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自2006年9月21日起更名为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原名称同时终止。
㈦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情况
中投公司的投资是基于经济和财务目的,在风险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资产的稳健和有效配置,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被动投资、财务投资为主,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回报。
中投公司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遵守投资接受国的法律法规,积极为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是中投公司获得风险调整后长期回报的基础。
中投公司在境外主要投资于股权、固定收益和另类资产。另类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市场、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等。投资区域涵盖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 控制投资风险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确保投资活动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有序运作,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包括承担和管理能够带来投资收益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规避和减少不能带来收益的风险,如操作风险。
中投公司根据自身投资模式的特点确定了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制定了风险预算,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以内控管理框架COSO标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了包括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及其它有关部门在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中投公司主要委托外部基金管理人进行境外投资。外部基金管理人选聘分为公开选聘和定向选聘。选聘标准是:(1) 财务稳健,资信良好,风险控制指标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规定和监管机构的要求;(2) 经营资产管理业务达到一定年限,管理资产达到一定规模;(3) 从业人员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从业资格要求;(4) 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5) 近3年未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为保证外部基金管理人选聘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评选分为申请、初评、复评、费率议价及合同商定等阶段。中投公司依据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文件、面试情况及管理费率报价等进行初选,经过内、外部专家集体复评后确定最终获聘名单。
㈧ 中国经济将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据报道,多家美欧机构最新研究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势增长,经济企稳和再平衡进程的持续推进将继续吸引海外投资者,预计未来中国企业股票估值还将上升,中国资产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分析人士称,当前的经济增速意味着中国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可能性极高,预计未来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强调降低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着力降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希望中国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