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减值准备需要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计提吗
不是的。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减资需要代表公司表决权2/3以上的股东同意才可以。
也就是说,减资必须经股东(股东会、股东大会)通过才可以。
不必开董事会。
㈡ 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依据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原始凭证
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有一些“证据”类的文件作附件。
计提减值准备,首先得有减值迹象。减值迹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以固定资产类的资产为例。
内部信息的有:
①有证据表明资产已陈旧过时或实体已经损坏;
②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③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等等。
外部信息有:
①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②企业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③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导致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证明文件有:财务部门购置资产的发票,以发票上载明的日期,来证明其投入使用已久,资产使用部门(如设备部)提供维修记录,申请大修或者报废的申请及批复,以证明其“陈旧”或“实体已经损坏”。资产未使用的退库记录,拟处置的,提供处置资产的申请,与购买单位签订的合同。行业跌价信息文件。银行提高利率的文件等等。总之,根据什么迹象提的减值,就要求提供该迹象的证据,包括内部的,外部的。一般都是报告类,文件类,审批类,批复类文件。这些文件都要放在凭证后面作附件。如果“证据”很多,也可单独装订成册,以备查验。事务所做审计报告时,一定要查看这些文件的。
㈢ 计提坏账准备需要有董事会决议吗
1、计提坏账准备,具有相关财税文件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只要依照规定处理则合规合法;
2、如题所指事项,如所涉金额巨大,按照公司成立的合同章程或有关董事会决议要求需要经董事会作判定的(如计提比率方面),则应按照公司制度或相关决议执行;
3、无论如何执行,均必须以国家相应法规为准绳。
㈣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什么要监事会审议
这是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权利。
监事会权利义务:
(一)检查公司财务;
(二)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三)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四)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五)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六)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七)列席董事会会议,对所以议事项提出质询和建议;
(八)调查公司异常经营情况
㈤ 资产减值如何做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处置时冲销这个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3、一般清理净损益用到这个科目:
A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B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5)计提减值股东大会扩展阅读
对资产减值在实施环境中的建议:
1、完善计提减值准备:
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
同时,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分级审批管理。超权限的计提必须由股东大会审批,严格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预算制度,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查错纠偏,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资产减值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由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而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又是非常有限的。
3、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时,有时会被企业暂时的情况所迷惑。企业由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表现,少数企业不愿披露企业的资产减值信息。
因此,应将企业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内容,将企业的资产状况明确纳入企业的经营责任制的范围,全面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
㈥ 计提减值准备需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通过吗
您好,会计学堂李老师为您解答
不需要的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㈦ 公司内部坏账审批的权限是属于董事会还是股东大会,或者是总经理
个人理解需要根据额度来确定,如果额度比较小的话直接总经理批后处理即可,如果涉及金额很大,则必须提交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如果是日常的坏账计提,也可以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运作,不需要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㈧ 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计算方法
一、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长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量:
1.基本计量方法
应根据单项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确认当期投资损失;
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② 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应按照个别投资项目计提确定;
③ 已确认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
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核算:
1、账户设置: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一般分录: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㈨ 关于计提坏账准备应注意的事项
在企业坏账准备核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时,企业在计提各项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前,应当列出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目录并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依循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变更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2.企业对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减少损失。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已提取的坏账准备。必须指出对于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
3.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如果是从直接转销法变更为备抵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但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变为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是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是值得讨论并应予明确的问题。所谓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所以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都是备抵法的范畴,它们的会计原则并无二致,但是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坏账损失总体比例的估计以及估计的技术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两者之间的变更既有会计政策变更的因素又有会计估计变更的因素。《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所以,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变为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应当视为会计估计变更采取未来适用法而不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企业要准确界定应收款项的账龄,关注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逻辑性。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收款项账龄界定是否准确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在实务工作中有些人认为以前年度结余的应收账款只要在当期有贷方发生额发生,不论次数和金额大小在当期期末就一律将之确认为账龄一年之内。这是过于简单的工作方法,不利于企业资产质量的准确反映。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规定,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对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当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也按上述原则确定。在会计报表应收款项的项目注释中还要注意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等问题。根据现行证券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的账龄情况。
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如果应收预付款项在本年中没有收回,那么该款项的账龄会相应增加一年。如果本年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发生变化或者发生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特殊交易,上述数字的逻辑关系就有可能不成立。因为新合并进来的应收预付款项有可能账龄原本就在一年以上,重组进来的应收款项预付款项的规模和账龄结构一般与重组出去的是不完全相同的。
5.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要注意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前后一致性问题。要注意期初和期末应收款项账龄段的划分、各个账龄段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和账面余额之间的对应比例关系与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部分中所表述应收款项账龄段的划分标准以及各个账龄段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比例是否一致。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相分离的原则,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要按照税法规定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现行所得税法在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坏账估计的比例等方面都作了比企业会计制度更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
㈩ 请问会计处理中应付股利是否要计提减值,为什么
不计提
应收股利是上市公司公布股利分配方案后,再计提的,也就是说已经明确要分配的,才做,而应收利息也是一个道理,一开始借款是就说好利息的支付方式,只不过是一个时间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