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年9月份肉鸡价格,会达到多少钱一公斤。
2008年7月份,鸡蛋、肉鸡价格持续下降,8月份肉鸡、蛋鸡价格开始回升,9月份鸡蛋价格创近几年来新高,肉鸡的收购价格也摆脱7月的低谷期,不断稳步上升。在7~9月份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组织人员到沈阳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部分肉鸡、蛋鸡养殖村、饲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对肉鸡、蛋鸡的市场情况、饲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对第三季度的生产形势进行了总结,并对第四季度的生产形式作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现状 1.1 鸡蛋、肉鸡市场回暖,成本居高难下,养殖利润空间有限 1.1.1 鸡蛋、肉鸡价格走出低谷,价格呈上涨势头 从调查情况来看,鸡蛋价格从2007年10月份开始降低,一直持续到2008年4月份,端午节左右的鸡蛋价格较好,而在高点维持的时间相当短暂,节日一过,蛋价马上回落。2008年7月于凌源市调研期间,鸡蛋价格在5.8元/kg,而在沈阳市于洪区和铁岭市昌图县调研时,鸡蛋价格仅在5.6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进入8月份,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中秋的临近,鸡蛋价格开始上升,奥运会结束后,上涨势头更加明显,9月末全省鸡蛋平均价格达到了7.24元/kg。虽然目前蛋价较高,但并未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从调查情况来看,第三季度鸡蛋价格起点很低,整体处于上涨态势。7月份鸡蛋价格仅为5.97元/kg,比6月份降低了8.5%;随后,鸡蛋价格开始迅速上升,8月份比7月份上涨9.5%,9月份比8月份上涨了10.7%,达到7.24元/kg,创近几年来鸡蛋价格新高。 影响鸡蛋价格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前两季度蛋鸡存栏量不大,而且补栏养鸡户相对较少,今后一段时间内蛋鸡存栏量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待天气转凉、消费状况得以改善,蛋价很快还会上涨;另一个因素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是中秋、国庆双节,到时鸡蛋消费需求也会增加,价格上涨也是必然。利好因素还包括:学校开学在即,学生食堂所用鸡蛋集中采购储存;奥运会结束后,南方很多工厂将要开工,民工返回工厂,蛋品需求也将增加;长时间无大规模禽流感疫情发生,人们恐惧心理解除,购买欲望增强;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 从调查来看,肉鸡市场从2008年6月份开始低迷。7月中旬在铁岭市昌图县调研时,养殖户反映肉鸡毛鸡价格在8元/kg,比年初下降1元;今年初雏鸡的价格在4~5元/只,6月份肉鸡雏鸡价格降到2.4~2.5元/只,进入7月份更是降到惊人的0.6~0.8元/只,种鸡场处于赔钱状态,而去年同期雏鸡的价格高达5~6元/只。进入8月份后,肉鸡价格开始回升,到8月末涨到了9元/只左右。 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肉鸡生产正处于恢复期。7月份肉鸡收购价格降到了最低谷,仅为8.31元/kg;随后,价格开始稳步上涨8月份肉鸡均价达到了8.72元/kg,比7月份上涨5%;9月份肉鸡收购价达到了8.96元/kg,养殖户看到了获利的曙光。 1.1.2 饲料价格上涨势头减慢,仍在高位运行,饲养利润空间有限 2008年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节节攀升,也拉动了饲养成本的提升。纵观国际市场豆粕价格持续走高,鱼粉价格稳定,蛋氨酸和赖氨酸价格高涨。凌源市与上年同期相比,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继续高位运行;鱼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蛋鸡配合饲料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上涨,但是总体呈平稳状态。 从调查来看,2008年饲料原料价格整体处于上升态势,进入第三季度后,上涨幅度减慢,豆粕价格出现回落。豆粕价格在7月份到顶峰,为4.75元/kg,比1月份上涨了23%;随后,开始下降,8月份下降了5.3%,9月份的降幅为3%,与6月份价格几乎持平,仍然处于很高的价格。玉米和小麦麸价格持续缓慢上涨,涨幅不大。玉米8月份上涨了0.6% ,9月份上涨了3.6%;小麦麸8月份上涨了1.4%,9月份价格与8月份的价格持平。 2008年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也处于上升态势,进入第三季度后,上涨幅度减慢。蛋鸡配合饲料价格7月份环比上涨7.3%,8月份环比下降0.4%、9月份环比上涨3.4%;肉鸡配合饲料7月份环比上涨6%,8月份环比下降1.2%、9月份环比上涨了4%。 随着鸡蛋和肉鸡市场价格的上涨,养殖户开始获利。笔者在调研中与凌源市一位蛋鸡饲养量在5 000只的饲养户陈师傅算了这样一笔养鸡成本账:“一只产蛋鸡从蛋孵小鸡到能产蛋,要4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需要30元的饲料、防疫等投入成本付出。一只蛋鸡的产蛋期约有12个月,每天每只鸡消耗饲料为13 g,折合成饲料成本为0.3元,此外还有人工、水电等费用,同时饲养过程中约有10%~20%的鸡被淘汰。而一只蛋鸡的产蛋期大约能产17.5 kg鸡蛋,目前下架鸡平均为16~17元/只,如此算来,只有鸡蛋价格为6.2元/ kg左右时才可与饲养成本持平。9月末鸡蛋价格已经达到了7.24元/kg,可见养殖户已经开始获利。 1.2 规模化程度提高,散养户出现明显退市势头 调研了解到,建平县万寿乡、二家石镇几家禽业公司具备饲料厂、孵化厂,有专门技术服务部门,这些规模化企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已经从原来简单的鲜蛋生产,逐步发展成为鸡蛋生产、分级、蛋品深加工、市场营销等一体化企业。 7月份在沈阳市于洪区东大林村的调研时发现,该村今年初有7~8户养殖户没有养鸡,有6~7户不堪亏损,将2~3个月蛋鸡提前下架,两者占到该村养殖户的1/4,但养殖规模都在2 000~5 000只之间,规模过万只的养殖户仍然在坚持,但补栏量比往年要少,在朝阳镇前泊子村调研时,该村的补栏量比去年少80%;八面城镇调研时发现基本上没有散养户饲养肉鸡,规模化鸡场则减少饲养规模;于是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小户不养,大户少养现象。 虽然大量的散养户退出,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养殖场和大的养殖户所占的养殖比例较大,因而对总的养殖量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铁岭调研时,该市规模化肉鸡养殖占到总量的60%~70%,规模化养殖场和种鸡场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于洪区调研时,东大林村不养鸡或是提前下架的养殖户规模都在2 000~3 000只左右,超过5 000只的养殖户则没有什么变化。 2 趋势预测 第三季度我省蛋鸡、肉鸡生产处于调整阶段,根据目前的肉鸡、蛋鸡的生产形势分析,我们对第四季度的肉鸡、鸡蛋的价格的分析预测如下。 2.1 市场需求将趋于平稳,肉鸡、蛋鸡的生产将逐渐稳定。由于年末受元旦、春节两个传统节日的影响,将刺激肉鸡、蛋鸡生产,预计第四季度蛋鸡存栏量、肉鸡出栏量将有所增加。但是现在的养殖已趋于理性,增幅不会很大。 2.2 预计第四季度鸡蛋、肉鸡的价格将略有下降,后而趋于稳定,元旦、春节期间价格略有上升。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玉米、豆粕等原料的价格可能维持在高价位运行,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益将偏低。 2.3 我省蛋鸡、肉鸡饲养集约化水平较高,且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考验,已经具有较高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鉴于目前我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国家加大力度拉动市场内需,有利于养鸡业的生产发展,我省的蛋鸡、肉鸡生产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3 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养殖户贷款困难,需要政府和农村合作组织共同解决 目前,养鸡企业贷款困难已经是普遍现象,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担保方式,以解决畜牧生产投入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凌源市于2007年成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中心,这是政府倡导的非官方组织。政府拿出500万元,农户以协会入会形式筹资500万元,力争借贷额度扩大5~10倍,从而大力扶持农户肉牛产业化生产。这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举措,一方面增强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正常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政府宏观调控畜牧业生产的良好方式。 3.2 养殖污染严重,养殖小区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调研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养殖污染严重。在养殖村走访时发现,粪便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生活。实行生产生活分离,建立村外饲养小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各级政府可以适当给予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支持。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我省扶持深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考虑引入建立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对粪便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3 一些便民利民政策宣传不足、落实不到位,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 为了推动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我省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奖励措施,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宣传力度不够,养殖户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如对新建肉鸡小区占地10亩以上,养殖超过5万元套奖励20万元,对于投资超过5 000万元以上的深加工企业奖励500万元等这些措施,养殖户对这些措施都不是很了解,调研交谈中当他们知道这些措施后表示,虽然目前的市场行情不好,但仍有借助这些优惠措施扩大生产的想法。这表明目前一些政策措施在基层的宣传不到位,仍然需要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国家对于养殖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尤其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措施和规定,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热情,落实养殖小区建设等相关优惠措施,促进我省畜牧业的发展。
2. 肉鸡和蛋鸡区别
2008年7月份,鸡蛋、肉鸡价格持续下降,8月份肉鸡、蛋鸡价格开始回升,9月份鸡蛋价格创近几年来新高,肉鸡的收购价格也摆脱7月的低谷期,不断稳步上升。在7~9月份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组织人员到沈阳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部分肉鸡、蛋鸡养殖村、饲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对肉鸡、蛋鸡的市场情况、饲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对第三季度的生产形势进行了总结,并对第四季度的生产形式作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现状 1.1 鸡蛋、肉鸡市场回暖,成本居高难下,养殖利润空间有限 1.1.1 鸡蛋、肉鸡价格走出低谷,价格呈上涨势头 从调查情况来看,鸡蛋价格从2007年10月份开始降低,一直持续到2008年4月份,端午节左右的鸡蛋价格较好,而在高点维持的时间相当短暂,节日一过,蛋价马上回落。2008年7月于凌源市调研期间,鸡蛋价格在5.8元/kg,而在沈阳市于洪区和铁岭市昌图县调研时,鸡蛋价格仅在5.6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进入8月份,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中秋的临近,鸡蛋价格开始上升,奥运会结束后,上涨势头更加明显,9月末全省鸡蛋平均价格达到了7.24元/kg。虽然目前蛋价较高,但并未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从调查情况来看,第三季度鸡蛋价格起点很低,整体处于上涨态势。7月份鸡蛋价格仅为5.97元/kg,比6月份降低了8.5%;随后,鸡蛋价格开始迅速上升,8月份比7月份上涨9.5%,9月份比8月份上涨了10.7%,达到7.24元/kg,创近几年来鸡蛋价格新高。 影响鸡蛋价格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前两季度蛋鸡存栏量不大,而且补栏养鸡户相对较少,今后一段时间内蛋鸡存栏量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待天气转凉、消费状况得以改善,蛋价很快还会上涨;另一个因素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是中秋、国庆双节,到时鸡蛋消费需求也会增加,价格上涨也是必然。利好因素还包括:学校开学在即,学生食堂所用鸡蛋集中采购储存;奥运会结束后,南方很多工厂将要开工,民工返回工厂,蛋品需求也将增加;长时间无大规模禽流感疫情发生,人们恐惧心理解除,购买欲望增强;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 从调查来看,肉鸡市场从2008年6月份开始低迷。7月中旬在铁岭市昌图县调研时,养殖户反映肉鸡毛鸡价格在8元/kg,比年初下降1元;今年初雏鸡的价格在4~5元/只,6月份肉鸡雏鸡价格降到2.4~2.5元/只,进入7月份更是降到惊人的0.6~0.8元/只,种鸡场处于赔钱状态,而去年同期雏鸡的价格高达5~6元/只。进入8月份后,肉鸡价格开始回升,到8月末涨到了9元/只左右。 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肉鸡生产正处于恢复期。7月份肉鸡收购价格降到了最低谷,仅为8.31元/kg;随后,价格开始稳步上涨8月份肉鸡均价达到了8.72元/kg,比7月份上涨5%;9月份肉鸡收购价达到了8.96元/kg,养殖户看到了获利的曙光。 1.1.2 饲料价格上涨势头减慢,仍在高位运行,饲养利润空间有限 2008年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节节攀升,也拉动了饲养成本的提升。纵观国际市场豆粕价格持续走高,鱼粉价格稳定,蛋氨酸和赖氨酸价格高涨。凌源市与上年同期相比,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继续高位运行;鱼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蛋鸡配合饲料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上涨,但是总体呈平稳状态。 从调查来看,2008年饲料原料价格整体处于上升态势,进入第三季度后,上涨幅度减慢,豆粕价格出现回落。豆粕价格在7月份到顶峰,为4.75元/kg,比1月份上涨了23%;随后,开始下降,8月份下降了5.3%,9月份的降幅为3%,与6月份价格几乎持平,仍然处于很高的价格。玉米和小麦麸价格持续缓慢上涨,涨幅不大。玉米8月份上涨了0.6% ,9月份上涨了3.6%;小麦麸8月份上涨了1.4%,9月份价格与8月份的价格持平。 2008年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也处于上升态势,进入第三季度后,上涨幅度减慢。蛋鸡配合饲料价格7月份环比上涨7.3%,8月份环比下降0.4%、9月份环比上涨3.4%;肉鸡配合饲料7月份环比上涨6%,8月份环比下降1.2%、9月份环比上涨了4%。 随着鸡蛋和肉鸡市场价格的上涨,养殖户开始获利。笔者在调研中与凌源市一位蛋鸡饲养量在5 000只的饲养户陈师傅算了这样一笔养鸡成本
3. 蛋鸡吃什么饲料
1 .正确认识预混料的功效
配制全价配合饲料,预混料必不可少,日粮中粗蛋白质、氨基酸、能量、钙、磷、钠、氯等营养指标,再配合科学、合理的预混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提高动物生产水平、降低饲料消耗及保健等作用。
要分清各种营养成分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不能过分强调预混料的营养和生理作用,只有在日粮中主要营养指标合理的前提下,预混料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
预混料的作用主要有4点:
联系电话: 400-859-0878
4. 养殖蛋鸡前景如何,它的风险在哪里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一直都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蛋鸡养殖业规模化的蓬勃发展,微利时代逐渐到来,蛋鸡养殖户除了警惕与饲料原料和鸡蛋价格相关联的市场风险,还需要应对不时爆发的各种蛋鸡疫病风险。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蛋鸡养殖场因为管理不善而赔钱垮掉,而有的蛋鸡养殖场却能够长期盈利。我从事畜牧行业16年,将其原因总结为:蛋鸡养殖“两个风险控制论”,以便让更多蛋鸡养殖场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健康发展。
5. 养殖户自配蛋鸡饲料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蛋鸡生产的一个完整周期约500 d时间。在这500 d中,有140 d是培育鸡群阶段,360 d是生产阶段。在生产成本费构成中,主要的是饲料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0%~70%。可以说饲料费是决定鸡蛋价格的主要成本。而农村养殖户养蛋鸡其饲料成本占70%~80%。而当前商品饲料和饲料主要原料价格高,而鸡蛋价格低,造成了蛋鸡生产利润很小。随着商品饲料价格的上涨,很多农村养殖户开始生产自配饲料。自配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但是因为广大农村养殖户朋友缺乏一定的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知识,在生产自配饲料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片面地追求低成本而忽略蛋鸡本身的营养需要,结果饲料价格低了,但造成蛋鸡生产
水平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算下来反而利润更低,甚至会赔本;同时也由于原料每次采购量少、次数多、原料质量变化大,而加工设备简陋、专业知识所限及检验设备缺乏往往会造成配方不科学,所生产饲料大都营养不全,难以满足蛋鸡的营养所需或造成浪费,不能充分其发挥其生产性能,往往得不偿失。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生产优质高效的自配饲料。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合的饲养标准
在自配饲料前一定要注意饲养标准的选择,必须根据所饲养鸡的品种、日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目的、生产水平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合的饲养标准,确定营养需求量,以便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能量、脂肪、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营养素的水平。尤其注意到,既要满足蛋鸡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又要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适中。过高和过低的能量蛋白比都不利于蛋鸡的生长和生产。
2. 合理的配方
鸡的胃容积较小,消化道较短,饲料在消化道存留的时间短的消化生理特点,要求配方合理、原料品种要尽量多样化,在配料时,既要考虑饲料的营养水平,也要考虑饲料的适口性、容重、消化率和营养成分间的平衡。要保证鸡能吃得下,又能满足营养需求。以充分发挥各原料间的营养互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的目的。
3. 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选用的饲料原料要本着质优价廉、货源稳定、运输方便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饲料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使饲料中的必须氨基酸等营养素尽量达到平衡。选择原料要注意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来源有保障、价格便宜、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尽量节省运杂费,降低饲料成本。蛋白质饲料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宜,过少则蛋鸡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过多则造成浪费,增加饲料成本,而且会引起鸡痛风等疾病。
4. 确保饲料原料质量
由于检验设备缺乏,每次采购的原料品质往往不同,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往往不同,所以在选用一定的饲料配方时,就会产生有时不能满足蛋鸡的营养需要,要尽量使用品质稳定的原料另外,要选用新鲜原料,严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要注意鉴别饲料原料的真假,禁用掺杂使假的原料;慎用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质的原料,霉变的原料含有大量的病菌和毒素,如发霉玉米、花生饼粕中含有剧毒的黄曲霉毒素。这样的饲料投喂后极易引起患病:棉籽饼粕和菜籽饼粕等原料虽然价格便宜,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但是由于它们分别含有棉酚和葡萄糖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如棉饼含有棉酚,要严格控制用量,用量不要超过日粮的5%;生豆粕含抗胰蛋白合成酶,必须进行蒸熟处理,否则不仅影响其营养,对鸡还可能致病致死。另外在选择原料时还应该注意原料的水分含量,南方地区风干饲料水分含量一般为12%~13%。水分过高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能导致饲料霉变,缩短饲料的储藏时间。
5. 适合的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肌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由于种类多,用量少、而且在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搭配上技术含量较高,农村养殖户自己买单体的微生素和单一的矿物质来复配效果很差,不能达到各类物质问的平衡搭配:那么养殖户生产自配饲料时可选用专门厂家生产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定要选用正规大厂家的产品,蛋鸡的营养和生产水平的高低全在它了。要根据鸡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目的、生产水平,选用不同的添加剂并添加不同的比例。一定要按产品使用说明添加,避免浪费和中毒,特别是药物添加剂必须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防中毒。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素、酶制剂、中草药等新型的添加剂,可以显着改善蛋鸡营养,促进蛋鸡生长,生产,降低发病率。其还可以减少药物在产品和机体内的残留,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6. 适合的粗纤维含量
鸡没有牙齿,饲料不经咀嚼就进入食道到达嗉囊,在嗉囊经过短时间浸泡,进人肌胃、腺胃,一切食物只靠肌胃的收缩儿与食物小的砂粒磨碎而替代牙齿的咀嚼作用。所以鸡特别是雏鸡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因此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雏鸡一般不超过3%,育成鸡和蛋鸡要控制在7%以内。
7. 加工科学化
农村生产自配饲料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粉碎、混合、制粒,有条件的地方在制粒之前还包括调质,搞好饲料加工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之一。粉碎可以增大饲料与动物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改善于物质、氮和能量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但粉碎粒度过粗和过细都不好,多数自配料为粉料,玉米、豆粕等许多原料要粉碎,其粒度一般控制在1.5~2.0 mm为宜。饲料加工时还要注意混合均匀,农村自配饲料大多是采用人工拌合,只有少数规模鸡场是机械拌合,不管是采用哪种搅拌方式,都要采用逐级拌合的方法才能拌合得均匀。混合是确保配合饲料质量和提高饲料效果的主要环节。饲养实践表明配合饲料中的各组分如果混合不均,将会显着影响动物的生长,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这是因为混合不均使同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分布不均,达不到配方的效果,某些添加剂如重金属等局部浓度过高就会使动物中毒死亡。特别应提醒的是,添加量在1%以内的添加剂,要采用多次分级预混方法,即先用少量辅料与添加剂混匀,然后再与更多的辅料混合,再混入整个日粮中搅拌均匀,否则会因采食不匀而发生营养缺乏或中毒。混合时间要适宜,不同的混合机械和方式其混合时间不同。总之,混合时间过短不能达到充分混合,过长反而会造成分离,同样影响混合质量。在操作顺序,一般是配比量大的组分先加或大部分加入机内后再将少量及微量组分置于物料上面;粒度大的物料先加,粒度小的后加:比重小的物料先加,比重大的后加。有条件的把饲料制成颗粒料,但在饲料制成颗粒时注意高温制粒对饲料中部分营养物质的破坏。当然颗粒料可以避免蛋鸡挑食、节省饲料,还可以减少粉尘对蛋鸡身体的危害。
8. 适时调整日粮
蛋鸡一般采取阶段饲养法,阶段饲养时要注意日粮的相对稳定性,蛋鸡对日粮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日粮配方不宜频繁变动。不同阶段的Et粮变更要注意逐渐过渡,切忌突变,从而会造成鸡采食量下降、拒食或消化不良,影响生产水平的发挥。同时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产阶段、不同生产水平和饲料原料价格变化,适当调整日粮配方。例如:夏季炎热,鸡的采食量减少,需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10%左右;冬季寒冷,鸡用以维持体温能耗增多,饲料中的能量要适当提高。
9. 饲料的保存
自配料要遵循随用随配的原则,一般一次配5~7 d日粮的量,防止饲料中营养成分损失。因为自配粉状饲料,通气性差,吸湿性增强而造成其湿度较高,粉碎混合后时间过长会造成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极易发霉变质。饲料、原料都应储存在不漏雨、不潮湿、干燥、通风、避光的室内,防止发霉变质。还要防鼠、防污染。饲料盛装的用具必须要通风透气。否则,会造成细粒度重压,导致底层物料发热发霉变质,适口性差,甚而中毒发病死亡等。如果是袋装饲料要离地离墙堆放,最好用木架搭空离地10---20 cm以上。像有农村养殖户所反映的饲料开始蛋鸡肯吃,后来不吃了,而误解是那一包预混料所造成的。其实应从原料、盛装的用具等多种因素来找一下原因,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总之,当前蛋鸡生产,生产利润很小。自配饲料确实可以降低成本,但如果技术上不到位,蛋鸡的营养需要得不到满足,会造成蛋鸡生长受阻,产蛋量下降,产蛋率下降、患病等问题,只会起到得不偿失的作用。希望本文能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技术帮助。
6. 蛋鸡常用的矿物质饲料有哪些
矿物质饲料是补充蛋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需要的饲料。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和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在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中都含有蛋鸡所必需的常量与微量元素,但因不能满足蛋鸡生命活动的需要量,故利用矿物质饲料予以补充。
1.常量元素
(1)石粉 即天然的碳酸钙。其中含钙35%左右(高品位石灰石含钙约38%,中等者为33%~35%,含钙低于28%的石粉含镁高,不宜作产蛋鸡的钙源),石粉是补充钙最廉价的矿物质饲料。用作钙源的石粉中,铅、汞、砷、氟的含量必须不超过安全量,镁含量应低于2%。粒度应能通过0.42毫米的筛。
(2)贝壳粉 包括蚌壳、牡蛎壳、蛤蛎壳、螺蛳壳等,经粉碎制成的灰色或灰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优质者含碳酸钙95%以上。贝壳粉和石粉的含钙量相近,在33%~38%之间,二者在饲料配方中可以互换。其成本低廉,也是使用比较广泛的补钙饲料。
(3)蛋壳粉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钙量为30%~35%。新鲜蛋壳粉有的还含有约12%的粗蛋白质。蛋壳粉是由蛋品加工厂或大型孵化厂收集的蛋壳,经灭菌、干燥、粉碎而成。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经过高温消毒的产品,以免蛋白质腐败和病原菌传播。
(4)骨粉 动物杂骨经高压蒸或煮、脱脂、脱胶后干燥、粉碎制成的细粉。其基本成分是磷酸钙,含钙30%~36%,含磷11%~16%。脱脂或脱胶较差的骨粉有时还含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钙、磷含量相对较低。优质骨粉色白、不结块。蒸骨粉中的氟含量很高,可达3500毫克/千克,远远超过矿物质饲料的安全允许量,加工时应进行脱氟处理。鸡配合饲料中骨粉的用量为1%~2%。
(5)磷酸钙盐 常用的是磷酸氢钙(CaHPO4),其钙磷比例为3∶2,接近于动物需要的平衡比例,可溶性较其他同类产品好,畜禽对其中钙、磷的吸收利用率也高。有无水磷酸氢钙和二水磷酸氢钙两种,它们的含钙量分别为29.6%和23.29%,含磷量相应为22.77%与18%。过磷酸钙中磷含量超过磷酸氢钙,尚有多余的磷补充磷的需要,不过其含有的氟较高,需脱氟后使用。
(6)磷酸钠盐 包括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两种产品的无水物分别含磷21.82%和25.81%,含钠32.4%和19.17%。
(7)食盐 化学名为氯化钠,钠是蛋鸡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可提高鸡的采食量,增强食欲,商品食盐含钠38%、氯58%,另有少量的镁、碘等元素。鸡饲料中添加量为0.3%~0.5%。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则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下元素,已经确认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碘、硒、钼、铬、镍、钒、锡、硅、氟和砷等。当某种必需元素缺少或不足时,则导致动物体物质代谢的严重障碍,并降低生产力,甚至导致动物死亡,但某种必需元素过量又能引起机体代谢的紊乱。
(1)铁 各种天然植物饲料含铁甚多,特别是幼嫩青绿饲料。动物性饲料除奶中含铁贫乏外,其余均很丰富。日粮补充铁的原料通常用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等,而氧化铁和碳酸铁溶解度低,效果不好。如果按硫酸铁效价为100计算,氯化亚铁、硫酸铁分别为98、83。而氧化铁和碳酸铁则为4和2。
(2)铜 饲料中广泛分布,鸡对铜的需要较少,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铜的缺乏。当鸡采食低铜土壤所生长的缺铜植物饲料时,就有可能发生缺铜现象。这时可采用给饲料地施用硫酸铜肥或直接给鸡补饲硫酸铜。
(3)锌 各种饲草和饲料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锌,动物性饲料鱼粉含锌(165毫克/千克)尤多,谷实中的玉米和高粱含锌量较低(15~20毫克/千克)。缺锌时,可用硫酸锌补充,硫酸锌分别有一水和七水硫酸锌,分别含锌38.4%和22.7%。在微量元素预混料中常用一水化合物(将七水或五水化合物烘制而成)。氧化锌含锌量为80.34%,其稳定性好、价格低,近年用量在增加。
(4)锰 植物性饲料中锰的含量差异很大,青绿饲料、糠麸含锰丰富,禾本科籽实及块根、块茎中含量较少,动物性饲料中含锰量很微。饲料缺锰时,常以硫酸锰、碳酸锰和氧化锰来补充。
(5)碘 常用的含碘化合物有碘化钾、碘酸钾和碘酸钙,碘化钾含碘76.4%,含钾23.6%,碘酸钾含碘59.3%,碘酸钙含碘65.1%。其中碘酸钙稳定性与适口性较好,易被动物吸收,使用较普遍。
(6)硒 常用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作为硒的补充剂。无水亚硒酸钠含硒45.7%,毒性很强,使用时必须特别慎重。国标饲料级亚硒酸钠为无色结晶粉末,硒含量≥44.7%,水分≤2%,并明确不能将其直接添加到饲料中。使用时一般先制成1%的预混剂,再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并需充分混匀。
7. 蛋鸡饲料问题
根据我们多年使用百盛蛋鸡预混饲料养鸡的经验来看,除小鸡在14日龄前,喂一些肉鸡专颗粒料外,其他阶段属不需要为颗粒料。你所说的蛋鸡2号料是指青年鸡料,一般在36日龄到110日龄用的。这个阶段喂粉料或颗粒料都可以达标,关键是注意青年鸡的发育阶段体重要达标,还要提高鸡的整齐度,只有整齐度高了,蛋鸡开产时产蛋高峰上升的快,高峰期持续的时间长。只是喂颗粒料成本要高一些,可增加青年鸡采食量,发育整齐度高,但意义不大。
8. 肉鸡和蛋鸡的价格较同期相比有什么变化趋势
农产品价格的起落不仅影响农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历年来,农产品的生产量在排除气候因素的前提下总在随着价格的波动而起伏,价格高了,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增加,生产资料上的投入相对加大,农民从中获得的收入也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随之下降。
一、当前我市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及其原因
根据我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抽样调查显示,前三季农产品生产价格综合指数为116.2(以上年同期为100,下同),比上年同期上涨16.2,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1.9、106.2、136.3和100.9,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全面上扬,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在粮、棉、油、菜、果价格全线上涨的拉动下,我市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1.9%。
1、粮食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前三季度,我市谷物(原粮)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25%。其中,早籼稻、晚籼稻价格为每公斤1.46元和1.54元,同比上涨5.36%和6.07%,小麦价格为1.30元/公斤,同比上涨4.43%,玉米价格涨势强劲,同比上涨9.51%。
2、油料价格大幅上扬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油料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43%。其中花生上涨15.76%,芝麻上涨7.22%,油菜籽价格涨势突出,同比上涨39.08%。
3、蔬菜价格上涨
受供求关系及天气变化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蔬菜价格小幅上扬,同比涨幅为2.12%。其中瓜菜类价格上涨8.64%,茄果菜类价格上涨13.52%,水生菜类价格上涨5.12%,菜用豆类价格上涨10.23%,而食用菌类价格下跌0.61%。
(二)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随着市场对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林业部门对成材林砍伐控制力度的加大,我市林产品生产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木材价格上涨7.71%,竹材价格上涨4.78%。
(三)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我市畜牧业产品价格在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下大幅上涨28.37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上涨18.32个百分点,二季度加速上扬,上涨34.88个百分点,三季度上涨44.2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涨幅扩大25.9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今年我市农产品价格走势增幅较大,除受政策、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其上涨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本推动的影响。一是原材料的大幅上涨。这是目前农副产品价格一路走高的重要推动力,玉米和鱼粉是养殖业主要饲料原料。从去年以来,玉米和进口鱼粉价格是持续上升的态势,只在个别月份略有回调。今年1-9月份玉米价格连续9个月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平均价格为1.52元,同比上涨19.7%。豆粕和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分别为3.1%和10.4%、7.3%、8.1%。目前的饲料价格自从2006年初涨价以来,到今年9月份就一直没有下降过,每吨饲料上涨了200元,一头肉猪的成本基本上有80%至90%都要花费在饲料的购买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养殖成本和主要畜产品价格的上升。二是农资大幅涨价。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化肥价格涨幅20%—30%,农药价格涨幅达15%-20%。
第二,数量短缺的影响。由于前两年生猪养殖过剩、价格持续低迷、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原因,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2006年末生猪存栏量下降3.7%,其中能繁殖母猪淘汰现象尤为突出,同比下降8.5%,时下猪苗少,价格相当高,所以即使肉价上涨,不少人也觉得投资风险大而不愿重新养猪。猪源紧张、猪价上涨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售商进货贵,市场竞争激烈又不敢大幅提升零售价,利润因此大幅下降,甚至亏本,不少档口干脆暂时不卖猪肉。猪肉贵了,市民转吃冻肉、鸡、鸡蛋、牛肉、水产等,也带旺了这些产品的销售,但最后使得这些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整个肉菜市场涨声一片。可见,生猪存栏量下降,货源减少是导致市场猪肉供求紧张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和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供求矛盾。
第三,中间成本抬升的影响。农副产品调控偏弱,在农副产品销售的终端领域,深受流通成本影响。近几年,汽油、柴油不断上涨,及对运输车辆限重限载等因素影响,导致流通成本不断增加,进而推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第四,品质差异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随着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4年以来农民主要是靠“涨价增收”和“增产增收”。当前农民增收是建立在相对较高基础上的,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影响目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最令人担忧。从今年前三季度住户调查资料情况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10.6%,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2.8%。亩均化肥支出为65.8元,比上年增加9.8元。由于化肥支出占农资总支出的30%以上,化肥价格的波动对种粮收益影响很大。还有水、电、柴油,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据计算,农资涨价使粮食平均每亩物资费用投入比上年增加20—40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继续上涨。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成本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国际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尿素的价格甚至高于国内市场,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影响很大。
2、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 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下降。总体看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把“双刃剑”,是否对农民利好应分开看,一方面价格上涨是今年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却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有抑制作用。此次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农民由此得到的好处名义上很多,但实际上不一定有多少。上世纪80年代末粮食、猪肉也轮番上涨过,但最后受害的还是农民等广大中低收入者。
具体分析,第一,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今年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82.44元,同比增长20.36 %。由于猪价上涨,前三季度农民牧业现金收入人均增加了436.17元,同比增长20.93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当前的生猪价格非常乐观,但同时养殖成本也不可低估。据悉,近期玉米等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又有上调,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仔猪价格也在高位运行,加之夏季高温多雨,又进入猪病的高发多发季节,国内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虽然这些疫情最后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于人们的消费心理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发展。此外,用工、环保等费用支出的加大,也拉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扬。就整体而言,近期所反映的畜禽产品价格波动是由阶段性的供需矛盾所致,并非完全由消费需求拉动。因此,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不会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畜禽存栏量的增加,仍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对于受市场制肘的养殖业来说,面对当前利好形势,虽然后市值得期待,但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宏观上看,有关政府部门信息服务缺位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下降。养猪业目前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养殖,单个农户迫切需要在关键时刻获得信息指导,以在价格下跌时不伤元气,价格上涨时不盲目跟进,有效地避免损失,也有效地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这是有关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和市场信息,就是当前最好的服务。现在肉价上涨自然也带动了生猪收购价上涨,这让一些养猪户喜出望外,很多人琢磨着购买价格不菲的仔猪加大补栏力度,期望着好行情持续长久。就在养猪户大量补栏,很多农民重新加入养猪业的时候,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面,提供市场发展趋势和行情预测信息,让养猪“散户”们注意防范风险,千万别重蹈往年猪多肉贱收入减的覆辙。肉价的变化也说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除了提供信息,是否还应该考虑对畜牧业也采取一种保底收购的政策,给跌到价格低谷的畜牧业一个养精蓄锐、东山再起的机会,给市场一个稳定的原料来源,给养殖户一个稳定收入的预期,也给市场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
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对粮食进一步增产有限。去年粮食增产,播种面积增加因素的作用占25%,单产提高因素的作用占75%。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上年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受耕地面积的限制,数据显示,今年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的空间已经很小。
以上分析可知,今年农产品价格及其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呈稳中趋降形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增收的作用将明显下降。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为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应采取对策措施是: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以确保粮食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二)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合理农产品价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综合服务,增强流通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创造更好的市场流通条件,有效实现农产品价值,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三)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益,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和农民增收。应进一步落实对化肥农药生产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化肥农药市场及价格的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遏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
9. 现在养蛋鸡行情怎么样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一直都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蛋鸡养殖业规模化的蓬勃发展,微利时代逐渐到来,蛋鸡养殖户除了警惕与饲料原料和鸡蛋价格相关联的市场风险,还需要应对不时爆发的各种蛋鸡疫病风险。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蛋鸡养殖场因为管理不善而赔钱垮掉,而有的蛋鸡养殖场却能够长期盈利。我从事畜牧行业16年,将其原因总结为:蛋鸡养殖“两个风险控制论”,以便让更多蛋鸡养殖场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健康发展。
一蛋鸡养殖风险分析
1蛋鸡风险种类
(1)市场风险
原料价格波动,提高饲料成本,使蛋鸡养殖成本增加;鸡蛋价格起伏,降低利润,减少收入。
(2)疫病风险
养殖机械设备简陋、环境恶劣、卫生脏乱而消毒工作不到位,鸡群容易发病;养殖品种或雏鸡抗病力差,受应激、季节和疫病等因素影响,会引起鸡群发病;饲养管理不到位,蛋鸡养殖场温良、湿度和通风等标准不达标,鸡群有发病风险;使用低档次饲料,导致蛋鸡营养不够,机体免疫力下降,鸡群发病增多;不合理的疫病防控或免疫程序,造成蛋鸡机体免疫力下降,疫病发生。
2蛋鸡风险比重
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蛋鸡养殖的两个风险,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各占蛋鸡养殖利润的一半。想要解决蛋鸡养殖的两个风险,就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并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二蛋鸡养殖风险控制
1市场风险控制
蛋鸡养殖市场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料价格风险,二是鸡蛋行情风险。
(1)饲料原料风险
由于我国目前大豆等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国际市场供应只要偏紧,就会引发国内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饲养一只蛋鸡需要100~105斤配合饲料,如果原料价格波动,每斤饲料少花上1分钱,一只蛋鸡就能多赚1元利润,这会显著提高蛋鸡养殖户的收益。但是必须强调一下,不要用劣质的饲料原料来降低饲料成本,这样做会本末倒置,反而降低蛋鸡养殖效益。
那么如何判断饲料原料的价格动态呢?只要掌握了准确的饲料原料价格走势,我们就可以适当加量采购,用来节约蛋鸡饲料配方成本:
(2)鸡蛋价格风险
蛋鸡养殖行业里有个“蛋周期”,主要是由于市场供需的不平衡造成的。养殖户需要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和周期性,适当进行“养殖场年度规划”,尽量把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鸡蛋价格押在良好的行情周期里面,才能更加有利于养殖的效益提高。
2疫病风险控制
现实中蛋鸡养殖最难控制的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疫病风险。从蛋鸡疾病原因分析不难看出,正确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蛋鸡疫病防控很重要。目前笔者有一套“综合性系统解决方案”,来帮助蛋鸡养殖户抵御疾病风险,具体措施是“两清除,两提高”,核心内容是“营养保健,健康养殖”。
(1)“两清两高”理论基础
“矛盾”学说:病原微生物是进攻的矛,动物的免疫功能是防御的盾。因此,削弱进攻之矛(祛邪)是一个办法,加强防御之盾(扶正)是另一个办法,既削弱矛又加强盾,弱矛强盾并举,效果肯定会更好,这样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堤坝”理论:“堤坝”(抵抗力)能阻挡“洪水”(疾病),“堤坝”容易被蚂蚁、虾等打小洞破坏“亚健康状态”,难以有效的抵挡“洪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固和加高“堤坝”(做保健)。
(2)“两清两高”核心要点
两清:是指两个清除消除外环境病原:加强环境的消毒,减少环境病原,防止病原进入。
清除内环境病原:策略性的使用抗菌药物,做好鸡群的药物预防与保健,控制继发感染。
两高:是指两个提高
提高机体抵抗力:提供免疫营养,强化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提高机体营养物:提供全面、均衡的各种饲料营养,促进蛋鸡高产高收。
(3)“两清两高”实施时机
鸡群亚健康保健;疫苗前后的保健;天气突变时保健;疫情流行时预防;转群装笼时保健;蛋鸡场定期保健。
(4)“两清两高”信息价值
在同样的鸡蛋行情下,降低疫病风险,让鸡群健康,减少鸡群发病、提高蛋鸡产蛋高峰、降低蛋鸡死淘率和延长的蛋鸡产蛋周期,就能够效益最大化!所以说关键要把蛋鸡养好,不要发病(表4)。
三经济效益分析
只有把“信息转化成知识,知识转化成技能,技能变成生产力”才能够养殖效益倍增,至少能够让一只蛋鸡多赚3元钱以上。信息与蛋鸡生产有效结合,方能提高蛋鸡场经济效益,数据化养殖,是未来规模蛋鸡养殖场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