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货币政策有哪些非货币资产价格机制来影响最终目标
资产至少包括三类:1、货币。2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3实物资产。版
三类资产权中2、3为非货币资产,三种资产具有一定替代性,有相对价格关系。
当货币政策导致股票等有价证券价格下跌,则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将会导致企业与居民投资支出下降。原因很简单,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很有可能导致头寸吃紧,资产负债率上升。
不懂可以追问。
2. 什么是非货币性收入
非货币性收入就是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内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容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
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
3. 补价不等怎么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不含税补价的处理
CPA教材中指出,补价是交换双方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之差。下面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2年10月,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协商,甲公司决定以自己生产的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小汽车。甲公司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800万元,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1 000万元,市场价格等于计税价格。乙公司机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0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5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小汽车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的税种。
若按照CPA教材中的规定,补价为交换双方不含税公允价值之差,在本案例中,甲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乙换出的资产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故甲应该支付的补价=100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甲公司对换入的设备和小汽车的总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1 000+100=1 100万元,而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1 100-100=1 000万元。这完全符合会计的真实性原则,同时可以判断出在准则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另外,甲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70万元,乙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87万元,故甲换出资产的全部价值为1 270万元,乙换出资产的价值为1 287万元,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甲公司应该补偿给乙公司17万元的增值税差异。
总体而言,甲公司一共为该笔交易支付给乙公司117万元的差额。故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将涉及增值税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原为含增值税的价值,再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应补偿差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涉及的补价虽然并不包含对增值税的补偿,但企业在确定资产差价时必须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额影响考虑进去,才能达成公平交易。
故会计准则应该将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核算方法改为: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不含税的补价(-收到的不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这样一来,会使会计核算更准确,不会产生歧义。
二、含税补价的处理
在实务中,企业会计会一次性支付补价和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额,并不将两者区分开来,这样企业收到的货币资金就是含税的补价。
接上例,甲公司换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为1170万元,乙公司换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为1287万元,此时甲乙两公司的含税补价为117万元,若在计算换入资产成本时将增值税影响直接考虑进去,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的核算应为: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含税的补价(-收到的含税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此时,甲公司对换入的设备和小汽车的总入账价值=1 170+117-187=1 100万元,而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1 287-117-170=1 000万元,与上面的结果相同。
虽然两种方法对换入资产的确认结果一样,但是后者,可以使支付补价的一方更加直观地计算出支付给另一方多少补偿款,甲公司可以一次性支付乙公司含税补价117万元,交易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可以顺利达成。
故在实务中,对补价的计算应区分是不是含增值税,补价含不含税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计算是完全不同的。在涉及到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业务中,笔者认为补价应该含有增值税,这样补价才能更加直观地反映交易双方换入和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的差额,能够更好地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
4. 非货币性项目是什么意思呢
非货币性项目:
指不具有货币性质,不仅以货币计量,同时还经过以其他计量单位(专如实物单位、属时间单位)计量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货币性项目:
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条件下,其金额固定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5. 请问一下 在 会计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 所 涉及的补价的问题,怎样区分什么价格为补价
首先简单的从概念来说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一般不专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属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为补价
我看你提得问题 应该是对概念理解的还是挺清楚的
同2L的公式 但是支付补价方的损益应该还是换出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你纠结的是加入到左边的等式还是右边的
就我自己认为 我觉得还是和搬运费 过户费自身的性质有关
我之前看过的题目没有涉及到你提到的问题
过户费一般是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的
6. 货币和非货币之间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这是由货币作为一般等价位的属性所决定的。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因此货币是在人们的不断交换当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就具有了一种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货币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呢?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这就如同尺子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物品的长度,是因为尺子自身也具有尺度一样。自身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
本来,商品价值的大小,乃是由凝结在该商品中的劳动时间来测量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便越大。因此,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例如,一双皮鞋价格为10元,一件衬衣价格为5元,等等。不过,有一点这里应该说清楚,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人们在观念上想一下某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就可以了。所以这样,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它所做的只是给商品以价格形态,即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马克思说:“货币在它的价值尺度功能上,本来也只是作为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7. 什么是非货币成本求释义~~
不想给你网上荡的晦涩的理论,只是根据我的理解谈谈,供参考吧。
所谓非货币成本是与货币成本对应的,货币成本是付出了货币或相当于货币的资产而形成的,而非货币成本是没有支付货币或相当于货币的资产而形成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是你在不经意或无意之中支付的,这些成本可能是隐性成本,也可能是沉没成本或是高价值成本。
例如,顾客在购买时还要考虑所花费的时间、精神、体力等,这些就是非货币成本,顾客总成本不仅包括货币成本(商品价格等),还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非货币成本。所以企业竞争中要将非货币成本也纳入竞争范围。
还有这样一个典故很能说明什么是非货币成本:
1998年,南美的一位黑客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想把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在填写有关表格中“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这位黑客在确信一切天衣无缝后关了机。他本以为自己从此就有了个瑞士儿子,谁知不到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这位假居民。查出此事的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中填3.6万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说,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之外,再不会有其他东西。
时间就是非货币成本,而且是价值最高的非货币成本。
8. 关于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入账价值的确定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公允加相关税费和支付的补价。所以a的入账价值等于360+400+68+22。18万元属于处置商标权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
9. 涉及补价的非货币资产的一道题
疑问一:
我觉得你过于拘泥于公式了,其实这四个公式都是对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用回 电视答机 换你的 手机
电视机 公允价 2000
手机 公允价 2100
那你肯定觉得你不合算了,因为你的手机市价比较高嘛,你肯定希望我再补给你100。
对我来说 100/(100+2000)(补价+换出资产价)=0.04% 补价+换出资产=换入资产
对你来说 100/2100(换出资产价)=0.04% 换出资产=换入资产+补价
所以说在公允的情况下,公式颠来倒去,实质是一样的,交易总额就是2100
如果你只肯补给我50,那么交易就是不公允的,就要看换出和换入的哪个更公允入帐。也就是说可能会只有两个公式了,这要看具体情况。
疑问二:
当然会计处理方法是准则里就规定好的,你定是要弄个所以然来,那我只能告诉你,这和资产的出租道理是一样的。
很多情况下资产的出租是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处置是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比如无形资产,那投资性房地产本来就是用来出租的,那他的处置就跟跟其他资产有所不同。我是这样认为的。
10.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里涉及补价的问题
当时听东奥抄张老师的课件时,是说以7950来作为换入资产的价值比较合适,用8000不太合适。个人理解,一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换入和换出公允价值是相同的,如果不同的话一般也选用换出的公允价值作为基础确定换入的价值,有点类似于低价买入一项资产,但是入账时一般还是会以交易中实际付出的价款来作为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而没有以市场上较高的价格来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