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眾籌有哪些類別和方式
1、債權眾籌:我給你錢,你之後還我本金和利息。
債權眾籌,其實就是P2P借貸平台,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其一定比例的債權,未來獲取利息收益並收回本金。但由於P2P 借貸平台這個話題比較大,所以一般也不包括在大眾談論的狹義眾籌之中。
2、股權眾籌:我給你錢,你給我股份或者分紅。
股權眾籌並不是很新奇的事物,投資者在新股 IPO 的時候去申購股票其實就是股權眾籌的一種表現方式。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股權眾籌主要特指通過網路的較早期的私募股權投資,是風險投資的一個補充。
此外,股權眾籌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非常多,其運作模式中有些方式可能處於現行法律的模糊地帶,但專業人士認為股權眾籌是眾籌模式中最具有魅力的一種模式,也代表著眾籌的發展方向。
3、回報眾籌:我給你錢,你給我產品或服務。
回報眾籌一般指的是仍處於研發設計或生產階段的產品或服務的預售,與團購是已經進入銷售階段的產品或服務的銷售有所不同,回報眾籌面臨著不能如期交貨的風險。
此外,回報眾籌與團購的目的也不盡相同:回報眾籌主要為了募集運營資金、測試需求,而團購主要是為了提高銷售業績。
4、捐贈眾籌:我給你錢,你什麼都不用給我。
捐贈眾籌實際就是做公益,通過眾籌平台籌集善款,包括紅十字會等非政府組織的在線捐款平台算是捐贈眾籌的雛形:有需要的人由本人或他人提出申請,NGO 做盡職調查、證實情況,NGO 在網上發起項目,從公眾募捐。但如果不把傳統 NGO 囊括進來的話,目前純粹的捐贈眾籌在中國屈指可數。
其實不管是哪種眾籌平台,其本質還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運作模式存在著差別罷了。
❷ 股權眾籌操作流程。。
我就知道的
❸ 股權眾籌什麼意思
擁有自己的合夥人團隊是很多老闆夢寐以求的。建立合夥人團隊,通常可以採用的方式有股權激勵和內部股權眾籌,那麼到底該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好呢?
合夥人與合夥人團隊
合夥人的概念很簡單,通俗一點說就是又出錢又出力的人。只出錢不出力的人,叫投資人,只出力不出錢的人,我們稱其為員工,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而合夥人團隊則是一群既在企業里出力又給企業出了錢的人,他們既是員工又是股東。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老闆們對責權利的領悟,對人性的認知,越來越多的老闆意識到建立一個同甘苦共患難的團隊有多麼重要,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通常情況下,企業里員工雖多,卻只能一起分錢,不能一起承擔責任,企業的興衰與否與他們關系不大,責任心和動力可想而知,不乏有人渾水摸魚、和尚撞鍾。所以越來越多的老闆希望把員工變成合夥人,建立合夥人團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作為回報,有錢時大夥兒一塊兒分;作為責任,沒錢、有難處時大夥兒一起來扛,共渡難關,真正做到同甘苦共患難。
利用股權激勵建立合夥人團隊的特點
股權激勵是通過一定規則的設計,讓老闆和管理團隊一起創造增量,分享預期貢獻,而不是分存量、分老闆的股份,本質還是對員工的激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員工變成合夥人身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把員工變成合夥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股權激勵的對象是員工,即使獲授股權激勵,也還是員工身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完成一定的績效,達到一定的標准,才可以由員工的身份轉變為股東的身份,這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歷時比較長,過程稍微慢一些。
2
股權激勵以後,員工還是員工,和老闆還是一種利益的博弈關系,比如:老闆總想給低工資、拿高利潤,員工總想拿高工資,利潤高低與他無關,他們是矛盾的統一體。直到員工用績效換來股份,身份轉變了,他才有可能和老闆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開始真正共同關注企業的利潤高低和未來發展。
3
股權激勵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系統項目,需要有復雜的方案支撐,操作過程中還要面臨等待期、行權期、禁售期、約束期、解鎖期、授予條件、行權條件、績效考核等制約,對企業的規范化要求比較高,操作起來比較復雜。
幾種股權眾籌模式的比較
眾籌最典型的是面向陌生人的眾籌,這段時間被屢爆騙局的P2P就是這種類型的眾籌,還有面向熟人圈子的眾籌和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等。在所有這些眾籌裡面,最好用、最有效果的就是面向員工的內部股權眾籌 。
眾籌表面上看是融資,實質上卻是通過融資去融人、融智、融資源。過去通常是缺什麼找什麼,現在通過眾籌可以變成缺什麼找有什麼的人,讓有能力、有財力、有資源、有智慧的人成為股東,讓身邊的人成為股東,把個人事變成大家事,共創、共享、共擔。
眾籌的本質其實是為了融人,從而實現讓這些人幫助自己開拓業務、開拓市場、發展和建設團隊的目地。很顯然,P2P是實現不了這個目地的,最後就只是一個融資平台和手段,甚至成了騙子們行騙的平台。其實稍微想想就會明白,P2P模式對企業的發展除了資金以外再沒有其他裨益,比如你為開個飯店全國眾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面向熟人的眾籌,因為知根知底,可能會達到自己實現銷售的目地,但是因為他們可能各自還有自己的工作,參與眾籌並不是他們的主業,還是實現不了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他們可能也只是拿了幾萬塊錢,眾籌的公司真的死掉和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利害關系,最多就是損失幾萬塊錢的事情;而如果是向內部員工眾籌,你讓你的員工拿了幾萬塊錢入股,如果公司死掉,對他來說,風險就太大了,一是工作沒了,二是家裡的錢沒了,所以員工會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和身份,會和老闆一起去認真參與經營。
通過這樣的分析不難發現,只有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才能夠實現讓員工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讓老闆徹底擁有自己的合夥人團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老闆,與其把錢分給外人,還不如把錢分給和他一起打拚的這些弟兄更有意義,對企業的影響更深遠長久。
內部股權眾籌建立合夥人團隊的特點
內部股權眾籌的最終目地是建立合夥人團隊,和利用股權激勵方式建立合夥人團隊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1
內部股權眾籌是通過內部員工有錢認購就能形成的,員工一旦認購了股份就和老闆一樣變成了股東。所以從眾籌開始的那一刻起他就是股東的身份,一開始就會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合夥人,而股權激勵則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擁有股東的身份,需要一個過程。二者本質的不同帶來的結果不同,帶來的身份感也不同。
2
通過股權眾籌變成合夥人的員工和老闆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從認購那一刻起他們就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都關注利潤,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
3
內部股權眾籌只需要設定一個認購標准就可以了,通常是先給公司估值再確定股數,如果是新成立的公司則更簡單,只需要把注冊資本作為估值就可以,然後根據不同的崗位設定不同的認購標准,比如總經理50萬股,副總經理20萬股,其它人10萬股等,員工根據自己的崗位不同,直接認購就可以了,操作比較簡單,或者結合競爭上崗設定標准,誰組織的團隊認購多,誰當總經理等。這種方式建立合夥人團隊更直接、更有效,而股權激勵就比較復雜,需要一整套的系統方案,二者因為標准不同,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通過上述分析,如果老闆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合夥人團隊,那麼最值得考慮的方式就是通過內部股權眾籌。內部股權眾籌能更好的兼顧各方利益並激發人性中積極向上、負責任的一面,這對打造一個陽光、積極的團隊很有意義。
❹ 股權眾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版公司,獲得未來權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從是否擔保來看,可分為兩類:無擔保股權眾籌和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 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
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這種擔保是固定期限的擔保責任。但這種模式國內到目前為止只有貸幫的眾籌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尚未被多數平台接受。
❺ 關於眾籌你怎麼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前眾籌模式正在慢慢被國內人接受和認知,未來是很有前途的。眾籌本身來說是建立在一個公開、公平、信用的基礎上,但國內整體信用水平低,背信成本低導致的結果是人們愛講故事,與此同時大家又難以容忍被欺騙,這其實是一個很畸形的信用環境,很難談到公信力。凡事需要一個過程。現在國內大家還是很看好眾籌的模式的,用互聯網方式改變傳統的投資方式,有人甚至說以後胡顛覆投行和VC,當然現在說還為時過早。但現在的眾籌行業,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基本上都要冒出來一個新的做眾籌的公司,但眾籌目前的商業模式也僅僅是服務費而已,但向創業者收費能收多少,大家都懂的。總體來說,眾籌現在還是賺吆喝,給未來占坑的成分更大,前途美好,長路漫漫,就是現在的寫照。
目前國內眾籌模式主要有四種:
債權眾籌(Lending-based crowd-funding):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其一定比例的債權,未來獲取利息收益並收回本金(我給你錢你之後還我本金和利息)
股權眾籌(Equity-based crowd-funding): 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其一定比例的股權(我給你錢你給我公司股份)
回報眾籌(Reward-based crowd-funding):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產品或服務(我給你錢你給我產品或服務)
捐贈眾籌(Donate-based crowd-funding):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無償捐贈(我給你錢你什麼都不用給我)股權眾籌其實並不是很新奇的事物——投資者在新股 IPO 的時候去申購股票其實就是股權眾籌的一種表現方式。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股權眾籌主要特指通過網路的較早期的私募股權投資,是 VC 的一個補充。目前中國的股權眾籌網站還比較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此類網站對人才要求比較高。股權眾籌網站需要有廣闊的人脈,可以把天使投資人 / 風險投資家聚集到其平台上;股權眾籌網站還需要對項目做初步的盡職調查,這要求他們有自己的分析師團隊;還需要有深諳風險投資相關法律的法務團隊,協助投資者成立合夥企業及投後管理。二是此類網站的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投資者喜歡聚集到同一個地方去尋找適合的投資目標,當網站匯集了一批優秀的投資人後,融資者也自然趨之若鶩。於是原先就火的網站越來越火,流量平平的網站則舉步維艱。
可以去許多眾籌平台看一看的,那些眾籌平台的項目,步驟都是比較細化的,這樣就可以拿來作參考,分析什麼項目,目前收益最大,更有商業價值。
比如,開始吧是一家生活風格型消費平台,專注於消費升級領域的線下商業頭部內容,並為其提供優質的推廣解決方案,以及涵蓋行業上下游的綜合服務,包括內容生產、品牌營銷、行業培訓、社群運營等。
比如,目前新穎一點的一個眾籌平台米小粒,專門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及個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募資、投資、孵化、運營一站式綜合眾籌服務信息發布平台。在項目方、投資方搭建零障礙橋梁,協助項目方收集完整的運營評估數據,擬定完善的運營方案;同時保證投資方的權益,降低投資風險。為客戶提供快速、穩定、高效的解決方案。
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大平台,不過其實新穎的平台的話,跟注重與立項方,也就是創業者,需要一些項目來運行,而且因為剛剛開始所以做起來的話,肯定要一些大品牌要認真的多。就像你去吃飯,生意好的店面去吃因為人多,廚師有可能會隨便弄兩下出鍋了,味道就一般,也不是不好吃,反而你去剛剛開業的飯店吃飯,為了口碑,廚師就會認真的做好一道菜或者是飯,味道比起來就不一樣了。
❻ 股權眾籌是什麼意思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在股權眾籌時,最讓創始人或者發起人頭疼的一個問題是,退出機制的設置。退出機制匱乏一直困擾著整個行業,堪稱行業痛點。
眾籌股東的退出機制主要通過回購和轉讓這兩種方式,如採用回購方式的,原則上公司自身不能進行回購,最好由公司的創始人或實際控制人進行回購;採用股權轉讓方式,原則上應當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首次公開發行IPO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是眾籌投資人和創業者最樂於見到的退出方式。由於證券市場的杠桿作用,公司一旦上市,股票價值將會得到巨大提升,公司價值也隨之大幅度上漲,投資人所持有的股票可以獲得爆炸性的增值,一旦拋出即可獲得高額的資本收益。對於創業者來說,IPO的優勢還不局限於股票增值,更重要的是企業進行IPO,表明了資本市場對企業良好經營業績的認可,可以使企業獲得在證券市場上持續融資的渠道,取得企業進一步發展所需的僅憑眾籌投資人無法提供的大量資金。但是由於眾籌投資對象多為中小企業,當資本退出時,企業的發展往往還未能夠達到公開上市的標准,同時由於各國證券法往往對上市股票的發起人所持股票的轉讓有一定限制,無法實現短期之內一次性退出。盡管首次公開招股對於投資人而言可能是最有利可圖的退出方式,在發達國家公司准備上市的可能性很小,在發展中國家這種可能性更小。大多數公司從來沒有以此類方式退出,通常在其出售股份之前,公司已經被收購了。一般認為上市公司的報告和備案規定很煩瑣。因此,以IPO的方式實現退出的投資人在數量上並不佔主要地位。
並購如果企業的業績尚未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或者投資人不願意接受IPO的種種煩瑣手續和信息披露制度的約束,則可以採用並購的方式實現退出,據統計,在退出方面,66%的初期投資人通過並購退出,並購依然是眾籌投資最主要的退出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省去IPO的種種煩瑣手續,而且可以一次實現所有股權的轉讓,在價格上也會有相當高的收益,因此深受投資人的喜愛,是投資最主要的退出途徑。並購者一般都是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或者是該創業企業所在行業內發展較好的大公司。
回購如果採用回購方式退出,原則上公司自身是不能進行回購的,最好由公司的創始人或實際控制人進行回購;採用股權轉讓方式,原則上應當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回購是指按照投資協議的規定,在投資期限屆滿之後,由被投資企業購回投資人所持有的公司股權。這種退出方式盡管比不上IPO所實現的投資收益,但是由於其方式簡單快捷,風險較低,在讓投資人的投資收益有所保障的同時,也可以讓創業者在公司進入正常發展階段後重新收回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因此受到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歡迎,近年來發展很快。此種退出方式需要注意在出資入股時就在協議里約定清楚具體的受讓價格,比如前文所說的有的眾籌項目在入股協議里約定,發生這種情況時由所有股東給出一個評估價,取其中的平均值作為轉讓價,也有的約定以原始的出資價作為轉讓價。在上述三種主要的退出方式之外,如果公司經營狀況不好並且難以扭轉時,投資人與創業者只好選擇進行破產清算。一旦選擇破產清算,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將承受較大的損失,乃至血本無歸。這是一種長痛不如短痛的解決方式。由於創業的高度風險性,雖然投資人並不情願,但這也是在初期投資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退出方式。
❼ 什麼是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概念: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內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容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分類:
1.無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 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
2.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這種擔保是固定期限的擔保責任。但這種模式國內到目前為止只有貸幫的眾籌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尚未被多數平台接受。
❽ 股權眾籌,初次投資者應該注意什麼
一、觸及公開發行證券或「非法集資」紅線的風險
股權眾籌的發展沖擊了傳統的「公募」與「私募」界限的劃分,使得傳統的線下籌資活動轉換為線上,單純的線下私募也會轉變為「網路私募」,從而涉足傳統「公募」的領域。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公募」與「私募」的界限逐漸模糊化,使得股權眾籌的發展也開始觸及法律的紅線。
二、存在投資合同欺詐 的風險
股權眾籌實際上就是投資者與融資者之間簽訂的投資合同,眾籌平台作為第三人更多的是起居間作用。我國的股權眾籌多採用「領投+跟投」的投資方式,由富有成熟投資經驗的專業投資人作為領投人,普通投資人針對領投人所選中的項目跟進投資。但是,如果領投人與融資人之間存在某種利益關系,便很容易產生道德風險問題,領投人帶領眾多跟投人向融資人提供融資,若融資人獲取大量融資款後便存在極大的逃匿可能或以投資失敗等借口讓跟投人嘗下「苦果」。
三、股權眾籌平台權利義務模糊
從股權眾籌平台與投融資雙方的服務協議可以看出,股權眾籌平台除了居間功能之外還附有管理監督交易的職能,並且股權眾籌平台要求投融資雙方訂立的格式合同所規定的權利義務也存在不對等。因此,股權眾籌平台與用戶之間的關系需進一步理清,並在雙方之間設定符合《公司法》 的權利義務關系。
❾ 股權眾籌和債權眾籌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Equity-based crowd-funding),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通俗地講,就是我出錢,你給我股份。
股權眾籌從是否擔保來看,可分為兩類:無擔保股權眾籌和有擔保股權眾籌。無擔保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有擔保股權眾籌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相關權益的擔保,這種擔保是有固定期限的。
什麼是債權眾籌?
債權眾籌(Lending-based crowd-funding),是指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其一定比例的債權,未來獲取利息收益並收回本金。用大白話說就是:我給你錢你之後還我本金和利息。
有不少人認為債權眾籌其實就是P2P網貸,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債權眾籌本質上是大家湊錢做事。P2P網貸是通過平台實現借貸需求。債權眾籌是投錢得債權。P2P網貸是投錢得錢。
股權眾籌和債權眾籌有何區別?
股權眾籌和債權眾籌同為投資眾籌的一種,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區別。
股權眾籌的回報形式是股份,債權眾籌的回報形式是債權。簡單地說,股權眾籌是湊錢做項目,最後大家分股份,也就是當前市值。債權眾籌最後分的是債權,也就是本金和利息。
另外,和股票一樣,股權眾籌收益較高,但不確定性也較高,風險較大。債權眾籌的債權人在項目清算時,有權先獲得清償;而且由於一般存在抵押物,事先約定收益率,風險不確定性相對較低,因此風險較低。不過,債權眾籌收益也較股權眾籌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