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放贷公司内部风险点

金融放贷公司内部风险点

发布时间:2021-04-13 02:34:44

㈠ 简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头贷款主要有哪些风险

(一)企业方面存在的风险
1.扰乱社会信用环境。一是部分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虚假的验资报告和审验结果,使银行不能全面、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部分企业、中介机构钻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空子,通过多头注册企业,虚增企业资产等方式套取银行贷款。
2.集团关联客户负债投资。部分集团控股企业随意调动成员企业资金,并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大量贷款,过度负债、广泛投资于不熟悉的行业,造成系统性财务危机。同时,集团关联企业在各家银行业机构都存在着互相担保、关联担保的情况,对整个“担保链”的企业都存在较大的风险。
3.利用银行授信骗取贷款支持。许多企业借助大量银行授信的支持,能轻易地拆东墙补西墙,营造经营正常和现金流充足的假象,进一步骗取银行贷款支持。
(二)银行方面存在的风险
1.为争夺客户银行降低授信条件。商业银行为争夺优质客户,往往会降低授信条件并给予较高的授信额度,多家银行授信使部分企业获得的授信可能几倍于真实需求。
2.银行贷款投放存在“垒大户”倾向。银行认为企业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尤其对于集团关联企业贷款,又存在着营销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造成基层行逐渐形成“垒大户”的倾向。
3.银企信息不对称。一是由于银行间激烈竞争,企业接受监督的主动性较低,银行无法全面掌握企业资信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二是银行间出于竞争和各自利益等原因,互相封锁信息,无法了解企业获得授信的总体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增加了银行授信的风险。

㈡ 在贷款公司上班会有什么风险

一般是不存在风险的。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专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更加规范、贷款利息可双方协商。
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属额贷款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小额贷款公司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执行金融企业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依法接受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㈢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有哪些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贷款业务的风险种类
(一)外部风险。
融资性担保贷款的外部风险主要是客户信用风险,是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既包括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又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与担保公司恶意串通骗取贷款;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实收资本金不实、结构不合理;担保公司经营范围不限于贷款担保,更有甚者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违规活动等等。
在银行业务实际中,融资性担保公司常需要存入一定额度的保证金,但部分担保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借款公司的贷款提出部分作为保证金存入银行保证金账户,如此一来,担保公司未动一分一厘,既收取了借款公司的担保手续费,又在银行保证金账户存入足以使银行信任的保证金数额,事实上降低了担保公司的代偿责任,增加了企业的还贷负担。如某担保公司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借款人将贷款的百分之二十作为保证金存入担保公司的保证金账户,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携款出逃后,借款人对自己的贷款产生抵触情绪,要求只归还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由保证金偿还。但保证金账户因涉及经济案件被法院查封,保证金无法用于偿还该笔贷款,致使银行的资金面临损失的巨大风险。尽管上述行为在各融资担保管理规定中明文禁止,但担保公司为利益钻空子,最终破坏了金融秩序。
(二)内部风险。
首先,贷款审批制度不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在不落实信贷审批条件,贷前调查留于形式;贷中调查审查忽视对第一还款来源调查,过于相信第二还款来源,而第二还款来源又多被融资性担保公司转嫁保证金,掩盖了信贷风险;贷后检查不到位,过于相信担保公司的代偿能力。照顾人情,发放贷款时手续、材料不真实,加大了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加剧了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
其次,银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吃老本,不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有的员工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当操作或未尽调查职责致使贷款可能受到损失的风险;有的员工不仅不学习法律法规,甚至连本单位的规章规定都不是很清楚,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再次,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一些信贷人员存在利己思想、拜金主义等道德风险,这些败坏工作和社会风气的思想不去除,信贷风险中的各种风险都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㈣ 贷款公司的三大风险

1.角色定位带来抄的风险。贷款公司非金袭融机构,“做金融之事,不享金融之权利”,微型金融的核心是小额信贷,其实不光是小额信贷,不仅包括信贷,还包括储蓄、会费、保险、还有各种其他的服务都加在一起才可以叫做微型金融。
2.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开展贷款业务,不能吸储,要解决融资瓶颈,又要防范非法融资的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其没有真正进入金融市场,不具备进入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的资格。
3.小额贷款公司最重要的经营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面临创业难、融资难、发展难。现银行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贷款,若银行将此业务真正做起来,那么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将集中到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只能面对劣质的中小企业。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属于金融市场中最低端的客户群体,传统银行业以抵押担保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而这是低端客户难以满足的条件。

㈤ 银行系统在金融信贷领域存在哪些风险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其主因,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2、信贷风险控制质量:零风险最优吗?如果单纯从安全性原则讲,那么,零风险当然是信贷风险控制质量最优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效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在现实货币信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伴,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而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如果真正做到了持久性绝险,那么,轻讲是将丧失发展性和效益性,重讲是货币信用经济也将寿终正寝。
3、信贷风险控制深度:该深未深。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征体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指征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4、信贷风险控制广度:真空不少。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形成了许多风险控制的“真空区”。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信贷市场部门缺乏对各类信用风险的预测和足够的驾驭能力,甚至对风险持漠视的态度;资产保全部门囿于不良贷款个案的处置,却忽略了对风险的归类与综合分析,为前台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5、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失去了清收不良贷款重奖之利好政策机遇)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行处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行处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最大奖励。

㈥ 在小额贷款公司上班有没有风险

一般是不存在风险的。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更加规范、贷款利息可双方协商。
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小额贷款公司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执行金融企业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依法接受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㈦ 金融行业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对于金融风险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认识或不同的关注点。

对于经营金融者来说,金融风险是指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实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丧失所预期的利益的可能性。

所谓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或经营者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所谓信用风险,亦称信贷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本息,使债权人受到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7)金融放贷公司内部风险点扩展阅读:

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金融风险的管理过程大致需要确立管理目标、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处置等三个步骤: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准备处置方案,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货币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稳健进行。

(二)金融风险的评价。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包括对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1)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显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

(2)风险衡量。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范围、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并对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

(3)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是指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各种工具并进行最优组合,并提出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这是作为金融风险评价的最重要阶段。

㈧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有哪些

如今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已经允许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以期作为对正规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但是这些非传统金融公司的爆炸式增长可能对地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比较严峻。很多中小企业的运营能力十分低下,产品没有创新,盈利为负,现金流匮乏,资金流动比率下降,陷入了捉襟见肘的财务困境。这些中小企业希望从国有银行获取贷款,然而正规银行偏好向国有企业或者大型私企放贷。这些企业拥有充足的资产作为抵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规银行放贷的风险。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鼓励当地非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非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私墓股权等。由于这些机构的一些放贷行为针对小微型企业或个体,不容易受到监管,业界冠名曰“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中国十分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1年浙江省官方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170家, 2012年骤增至250家,年增长速度超过47%。在江苏省,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有327家,2012年攀升至485家,年增长率为48.3%。2012年末,江浙两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均超过500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1036.6亿元和731.6亿元。按目前形势分析,这一增长趋势至少在未来2-3年将继续维持下去。当然,影子银行放贷方式很多。他们的风险也各不相同。目前来看,小额贷款的风险不足够大,各地区小贷公司10%的坏账率也还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还形不成对金融业整体上的重创。但是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完全可能令渴望中国金融部门自由化的一些决策者和专家感到沮丧。浙江省的温州市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如果江浙地区的影子银行体系爆发危机,那么中国金融体系私有化的进程很可能会出现倒退。笔者近日和国内政府官员和专家交流后感受到,各界人士都希望新一届政府可以有大的作为。

阅读全文

与金融放贷公司内部风险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融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176
理财段位 浏览:425
理财发布论坛 浏览:619
公墓陵园融资 浏览:788
中国银行香港人民币汇率今日汇率 浏览:761
p2p理财产品有那些 浏览:238
上海市九卿投资 浏览:623
信托的违约风险 浏览:735
非洲投融资 浏览:574
圣诞来信托 浏览:77
融资结构调整 浏览:187
融资比例越大 浏览:457
投融资平台是什么意思 浏览:147
悟空理财月息 浏览:155
北京电影项目融资 浏览:150
外汇美元骗局 浏览:285
钱时代理财真的假的 浏览:968
海格通信股票股吧 浏览:760
贾探春理财 浏览:711
理财信息平台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