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时,处于白色恐怖中的中央苏区,金融状况混乱,地方军阀遗留的各类杂钞券币充斥市场,交易和汇兑极为困难,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军事斗争、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巩固新生政权,支援革命战争,1932 年2月1日,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这块红色土地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当时,国家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发行苏区货币、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兑、扶助信用合作社、代理发行国家公债、代理国库等,这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建立的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雏形的国家银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国家银行随红军主力转战陕北,并于1935年组建了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设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由此奔赴敌后,开辟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大都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发行了货币,开展了对敌货币斗争。1948年12月1日,以其中的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等6家根据地银行,在河北石家庄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党领导的金融事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党的领导下,红色金融事业在战火硝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自主印制货币,集中货币发行权。二是提高货币信用和保证纸币兑现,保持货币流通良性循环。三是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强化现金管理,发展储蓄回笼货币,充实纸币发行基金,平衡财政收支,维护币值稳定。四是建立公告制度,宣传识别假币的方法,严厉查究伪造货币者,稳定金融秩序。在战争年代里,根据地银行为发展根据地经济、改善和保障民生、支持武装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金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数家金融机构跻身全球大银行前列;金融信息化和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度显著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金融宏观调控和审慎管理有力维护了币值稳定、金融稳定,并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分别达73万亿元和 51万亿元;证券交易市场从无到有,沪深总市值已达2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外汇储备从1950年1.57亿美元增加到2.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八十多年过去了,在革命战火中诞生的红色金融事业依然是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永载共和国的金融史册。今天,《金融时报》从这里启动“红色金融足迹”大型系列报道,这将引领广大读者重温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启迪和激发年轻一代的进取精神。希望记者们通过深入基层,广泛接触为我国金融事业贡献毕生心血的金融人,把对红色金融发展历史的所见、所闻、所思用生动的笔触表现出来,真实地记录中国金融事业的风雨历程和不懈追求,弘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并以此感染社会各界的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让大家牢记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金融先辈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更深刻地思考中国金融改革的今天和明天。
《金融时报》作为一家以金融为特色的综合性财经报纸,是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传播金融政策及金融信息的主要渠道。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是今年的重大主题,希望《金融时报》以此为契机,以专业性的深度分析和解读,打造一组宣传精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金融时报》作为权威财经报刊的行业地位。
革命精神不朽,历史引领未来。中国共产党90年建立的金融事业丰碑,记载了一段矢志不渝、不懈奋斗、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的历史进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书写伟大金融事业的新篇章。
⑵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
1.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改善投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转移与管理。
2.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
3.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极高比率;所支配运营的资本规模与权益资本的比率相对其他产业高;属高风险产业。
4.金融机构体系分为国家金融机构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彼此间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类。在国家金融机构体系中,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机构;商业经营性机构是指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发行与交易、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5. 国际性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可分为全球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清算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6.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5.金融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建设之路要靠市场开拓和在市场开拓基础上的政府规范。
根据这个资料 再看看书的这章 在用自己的话联起来 就ok了 有个400字就成
⑶ 如何理解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金融机构可以理解为金融市场各种金融货品交易的中介或者媒体。金融机构使得回初级的金融答产品(primary
securities)变成次级金融产品(secondary
secutities),譬如说一间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这些股票作为初级金融产品流动于金融市场中,而一些金融机构,譬如说投资银行,就会集中分析所有金融产品,制成一个最佳投资组合,这时这些股票便成为次级金融产品,提供给投资者去进行交易。当然投资者也可以直接购买初级金融产品(例如认购股票,或者直接买卖股票)。通俗一点讲,金融机构就像中介机构,婚姻中介、房产中介差不多。
⑷ 商业银行为何在现在的金融市场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金融机构基本分为:央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财务回公司、信托公答司、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等。一般而言,其他的金融机构都是建立在商业银行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业务范围涵盖了经济领域的大部分范围,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企及的。
⑸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关系着社会发展的状况。所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通过抓好发展与监管两手,促进我国的金融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如下:
1、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
2、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
拓展资料:
定义:
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⑹ 什么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一般是指经营货币资金借款、外汇买卖、有价证券交易、债券和股票的发行、黄金等贵金属买卖场所的总称,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的结合共同构成金融市场整体。
⑺ 金融在经济中有什么重要性(从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讨论)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版发展成熟权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⑻ 金融市场为什么需要金融机构
简单的说金融机构就是金融市场政策的制定者已经秩序的维护者,说明白点就是游戏规矩的制定人和维持人,不然怎么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