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岛市成为金融中心的背景求详细。
一、青岛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主要做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血液和动力所在,作为半岛城市群和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青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在全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我们进一步确立了金融先行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半岛、辐射全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近年来,青岛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不断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金融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一是创新思维,突出金融主体引进,加快完善金融体系结构。近年来,青岛始终把金融结构引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抓大对欧美、东南亚等地区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通过多渠道掌握信息,多层次跟踪接触,每年排出金融机构的引进项目清单,与30多家国外金融机构密切跟进,金融机构引进取得了新的突破。近三年来,青岛每年金融机构的引进落户数量都在7家以上。2007年成功引进了瑞穗银行、新野银行等9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目前青岛共有金融机构78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5家,保险公司32家,证券公司1家,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的第7位。初步形成了业态完整、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为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政策引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围绕金融商业发展,金融层次的提升和金融环境改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等7个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全市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青岛率先建立了政府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的金融稳定协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金融座谈、行业交流、重要事件通报及风险动态关注等活动,强化金融商业的配合协作,共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妥善处理了部分大企业资金链条问题。同时我们抓住部分银行改制的有利时机,加快核销剥离不良资产,消除隐患,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增强金融服务发展的能力,顺利完成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引进工作,为实施跨区域发展上市这一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深入,建立全市统一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支持海尔纽约人寿等外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已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4家,增强了在半岛城市群的辐射能力。我们尽量满足大企业、大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围绕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信贷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去年以来,通过实施惠民扶持政策贷款、中小企业发展联盟等创新,金融对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投入分别增长28%和55%。截止到去年底,全市金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40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3424亿元,存贷款增加额分别占山东省的1/4和1/3。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28.2%,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股票基金交易量完成了7256亿元,同比增长5倍。目前,青岛金融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有能力也有条件在促进半岛城市群和全省经济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 公信宝互联网金融行业背景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投资增幅下降、出口动力不足的当下,消费却快速增长,带动了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是13万亿元,2014年达15.4万亿,到2015年已19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超过41万亿元。未来消费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增速在未来几年内将不会放缓。
而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意味着在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发展开始更多体现于居民福利、共享成果当中;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蓝海已经形成。
2016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的市场准入,将原来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大力发展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多次的政策引导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强调,为消费金融的江湖地位奠定了基础。
随着央行《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开放八家民间征信机构,我国的征信系统也正式起航。配合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征信体系的逐步健全,消费金融“开闸”并扩至全国,促使银行业自身转型和互联网金融崛起,消费金融市场开始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3. 财富管理行业诞生是时代背景是什么意思
财富管理行业将过渡到一个由客户需求驱动,通过大财富管理平台进行资产配置乃至个性化定制,以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新时代。
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在经历满足市场简单需求的初级阶段后,供需双方已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客户已不满足简单的需求,金融改革与业务创新也带来了新产品的问世,可大多数机构却只能为客户提供有限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甚至不符合客户真正的风险偏好。究其根本,是当前财富管理市场价格主导的经营模式所致,价格因素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经营的主导因素,而对产品的把控和客户的风险识别,则沦为次要考虑因素。
除了市场变化以外,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将财富管理行业推入新的不平衡中,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初期,我国对金融机构的政治性金融监管,以及央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一个不对称的财富管理市场,这一方面诞生出政策红利下的“刚性兑付”,另一方面也就不难理解理财市场“价格为王”存在的必然。但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渐深化,市场势必要求真正反映供需的价格,“刚性兑付”也面临有序直至完全打破。面对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功能单一的财富管理机构与日益成熟的客户产生越来越大的分裂,这种行业裂变预示着传统的财富管理模式的衰亡。
事实上,利率市场的最终完全放开,意味着金融市场定价权的放开,这势必要求市场实际价格趋于合理,与此同时财富管理行业的高增长会趋于平缓,行业功能定位愈加明晰,服务能力与客户需求的不匹配也逐渐消弭。财富管理行业将不再延续现有模式,而会过渡到一个由客户需求驱动,通过大财富管理平台进行资产配置乃至个性化定制,以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财富管理模式,我们不妨将这个时代称为财富管理2.0时代。
中国式财富管理产业革命
如果说财富管理1.0时代是行业的初创和扩张期的话,那么财富管理2.0时代则是行业的成熟和稳定期。对客户来说,财富管理2.0时代的高度市场化环境所引发的是客户的财富自觉,即经过长期对财富管理行业的了解和对财富管理理念的认同,客户真正开始发现自身的财富管理需求,真正开始根据自身偏好及风险承担能力选择资产并主动要求配置;对金融机构来说,面对政策红利的消失与传统模式的不可持续,他们将从原有的产品销售转向产品配置,继而转向产品定制,这三个阶段之间形成相互融合、逐渐转化的关系,当进入下一阶段时,上一阶段的功能将成为基本功能要求,并且三者之间没有完全的分离界限,而是交集的存在状态,我们不妨称之为财富管理三段论。
4. 金融行业分析师一般都是什么教育背景啊
严谨
分析问题综合、全面,客观、实事求是,这些是基本的素质吧
金融分析师回是一些受过良答好教育和专业训练,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素养的金融人才。他们通常拥有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金融行业各个核心领域理论与实践知识,包括从组合管理到金融资产评估,从衍生证券到固定收益证券以及定量分析;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有评估、运营分析的经验;了解国际金融、管理和中国商品经济规律和法律法规;此外,还需具备ERP系统相关经验,能熟练使用资料管理工具。
由于金融分析师对决策的做出起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具有广泛的能力以有效地完成工作。精通财务和经济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具有完美无缺的分析能力。金融分析师不得不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向客户和其他专业人士讲述相当复杂的金融概念和战略,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能力。因为金融分析师大多依赖计算机来分析数据和进行预测,所以学员要有一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信心、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对紧迫的时间压力等这些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5. 产业金融的发展背景
金融是经济的“心脏”,对产业发展提供“血液”,创造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现代金融有两重含义:第一要从小金融到大金融,就是从银行的货币市场走向整个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债券、信托等;第二要从老金融到新金融,就是从单一信贷产品走向众多金融新产品,包括租赁、基金、产权等,因此发展金融市场空间十分广阔。金融必须服务于产业,金融脱离产业自我发展,虚拟膨胀,必将造成金融危机。金融与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就能创造新的价值。
所谓产业金融,就是产业与金融的紧密融合,在融合中加快产业的发展。如科技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物流金融、环境金融等等。金融对产业发展的主要功能是融通资金、整合资源、价值增值,发展产业金融大有可为。
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犹如人体对血液的要求,而金融在提供资金来源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产业是基础平台,金融起到催化剂和倍增剂的作用,金融与产业互动创造新的价值,大大加快财富累积。从资本的角度做产业,产业的财富放大效应会迅速增加;而金融只有与产业融合才能产生放大效用,产生大价值。
据《2013-2017年 中国产业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中国重点产业总融资结构中,来自金融的融资比例占到44%,居于第一位;而近几年来自金融的融资总额,已占到重点产业总融资比例的59%,成为产业融资的重要支柱。事实说明,中国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6. 金融行业的前景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金融专业,确实是当今的热门专业,高考生报考金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考研金融也很热,跨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很多,各种本科专业背景的人都有,特别是工科的人很多。
金融专业通常就业于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分支行业。由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轻资产行业,而服务业是后工业时代经济的主体和重心,因此,金融业也会大有发展。
可就业产业:投资银行、咨询、消费产品、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娱乐传媒、房地产和技术产业
适合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公司:例如著名国际投行 Goldman Sachs、Citi、Morgan Stanley、JP Morgan 等、国内投行中金、兴业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 四大会计事务所 PwC、Deloitte、KPMG、EY 和战略咨询公司 McKinsey、BCG、Bain、罗兰贝格等主要从事公司发展战略顾问;500强大型集团公司,主要负责集团企业财务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本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