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听说下载速度占带宽的十分之一,那有没有办法占满带宽呢,为什么呢
带宽的单位跟你下载显示的单位是不一样的!带宽的单位是bps .下载是Bps.
1Mbps/8=Bps 也就是说你的带宽除8才是你下载的极限速度!当然也不一定不能超过!但是基本不会。。
⑵ 占用带宽是什么意思怎么才会占用带宽
进行网络访问下载都会占用带宽
⑶ 怎样才能多占带宽
BT
⑷ 干什么事可能占用大量上传带宽
这是属于ip专线,确实是上下行都不限速的,如果在出口处测定上行才0.02兆,说明学校局域网内有大量无用包,拥塞了局域网,造成局域网向外发包通道被堵住,因此在上联端口只有0.02M的流量,多见于内网病毒、arp攻击、或者某电脑的网卡、网线水晶头不好,都有可能造成此故障,并且很常见,重启了路由器会好用一会儿,但很快又会如此,只能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全拔掉,然后一个一个插入路由器,来找出故障点,故障原因很简单,但排查非常麻烦。
⑸ 为什么带宽被占满
一般上网慢大部分是系统垃圾文件太多,还有需要用软件(推荐超级魔法兔子)优化一下你的系统!
这样才能快起来,把垃圾文件删除,也能提高你的速度
最后检查一下你的网线,是否生锈,如果在潮湿的房间接口容易生锈,就需要更换水晶头或者网线!
⑹ 占带宽什么意思
计算机中的带宽
“带宽”在计算机中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表示频带宽度
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频宽对基本输出入系统 (BIOS ) 设备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盘驱动器会受低频宽的总线所阻碍。
表示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带宽
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对于带宽的概念,比较形象的一个比喻是高速公路。单位时间内能够在线路上传送的数据量,常用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严格来说,数字网络的带宽应使用波特率来表示(baud),表示每秒的脉冲数。而比特是信息单位,由于数字设备使用二进制,则每位电平所承载的信息量是1(以2为底2的对数,如果是四进制,则是以2为底的4的对数,每位电平所承载的信息量为2)。因此,在数值上,波特与比特是相同的。由于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分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常使用比特率来表示速率,也正是用比特的人太多,所以比特率也就成了一个带宽事实的标准叫法了。 1000bit/s=1Kbit/s 1000Kbit/s=1Mbit/s 1000Mbit/s=1Gbit/s 描述带宽时常常把“比特/秒”省略。例如,带宽是1M,实际上是1Mb/s,这里的Mb是指1024*1024位,转换成字节就是(1024*1024)/8=131072字节(Byte)=128KB/s。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1、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2、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在理解带宽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公式:带宽=时钟频率x总线位数/8,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带宽和时钟频率、总线位数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其实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不仅显示器、内存有带宽的概念,在一块板卡上,带宽的概念就更多了,完全可以说是带宽无处不在。 那到底什么是带宽呢?带宽的意义又是什么?简单的说,带宽就是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节数(B/S),即每秒处理多少兆字节,高带宽则意味着系统的高处理能力。为了更形象地理解带宽、位宽、时钟频率的关系,我们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工人加工零件,如果一个人干,在大家单个加工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肯定不如两个人干的多,带宽就像是加工零件的总数量,位宽仿佛工人数量,时钟工作频率相当于加工单个零件的速度,位宽越宽,时钟频率越高则总线带宽越大,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板上通常会有两块比较大的芯片,一般将靠近CPU的那块称为北桥,远离CPU的称为南桥。北桥的作用是在CPU与内存、显卡之间建立通信接口,它们与北桥连接的带宽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存与显卡效能的大小。南桥是负责计算机的I/O设备、PCI设备和硬盘,对带宽的要 带宽
求,相比较北桥而言,是要小一些的。而南北桥之间的连接带宽一般就称为南北桥带宽。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向多媒体方向发展,南桥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对于南北桥间的连接总线带宽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INTEL的9X5系列主板上,南北桥的带宽将从以前一直为人所诟病的266MB/S发展到空前的2GB/S,一举解决了南北桥间的带宽瓶颈。 带宽是显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能够决定显示器性能的好坏。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该数字越大越好。 带宽是代表显示器显示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指每秒钟所扫描的图素个数,即单位时间内每条扫描线上显示的频点数总和,以MHz为单位。带宽越大表明显示控制能力越强,显示效果越佳。 带宽的详细计算公式如下:理论上带宽 B=r(x) ×r(y) ×V r(x)表示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图素个数 r(y)表示每桢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 V 表示每秒画面刷新率(即场频) B 表示带宽 再来说说显卡,玩游戏的朋友都晓得,当玩一些大制作游戏的时候,画面有时候会卡的比较厉害。其实这就是显卡带宽不足的问题,再具体点说,这是显存带宽不足。众所周知,目前当道的AGP接口是AGP 8X,而AGP总线的频率是PCI总线的两倍,也就是66MHz,很容易就可以换算出它的带宽是2.1GB/S,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样的带宽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因为连最普通的ATI R9000的显存带宽都要达到400MHZ X 128Bit/8=6.4GB/s,其余的高端显卡更是不用说了。正因为如此,INTEL在最新的9X5芯片组中,采用了PCI-Express总线来替代老态龙钟的AGP总线,与传统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相比,PCI Express最大的特点是在设备间采用点对点串行连接,如此一来即允许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同时利用串行的连接特点将能轻松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到一个很高的频率。在传输速度上,由于PCI Express支持双向传输模式,因此连接的每个装置都可以使用最大带宽 带宽
。AGP所遇到的带宽瓶颈也迎刃而解。
得到更多总线带宽的方法
根据带宽的计算公式,一般会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增加总线速度,比如INTEL的P4 CPU和赛扬CPU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是400总线,一个是533/800总线,在实际应用的效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当然,二级缓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总线的宽度,如果当它的时钟速度一样时,总线的宽度增加一倍,那么尽管时钟下降沿同未改变之前是相同而此时每次下降沿所传输的数据量却是以前的两倍,这一点在相同核心,但是显存位宽却不一样的显卡上表现特别明显。
总线中的带宽
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的作用就好比是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它承担的是所有数据传输的职责,而各个子系统间都必须籍由总线才能通讯,例如,CPU和北桥间有前端总线、北桥与显卡间为AGP总线、芯片组间有南北桥总线,各类扩展设备通过PCI、PCI-X总线与系统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也是通过总线进行,如目前流行的USB2.0、IEEE1394总线等等,一句话,在一部计算机系统内,所有数据交换的需求都必须通过总线来实现! 按照工作模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可以传输多位数据,好比是一条允许多辆车并排开的宽敞道路,而且它还有双向单向之分;另一种为串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好比只容许一辆车行走的狭窄道路,数据必须一个接一个传输、看起来仿佛一个长长的数据串,故称为“串行”。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的描述参数存在一定差别。对并行总线来说,描述的性能参数有以下三个: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数据传输频率。其中,总线宽度就是该总线可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好比是车道容许并排行走的车辆的数量;例如,16位总线在同一时刻传输的数据为16位,也就是2个字节;而32位总线可同时传输4个字节,64位总线可以同时传输8个字节......显然,总线的宽度越大,它在同一时刻就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不过总线的位宽无法无限制增加。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这条总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总量,它等于总线位宽与工作频率的乘积。例如,对于64位、800MHz的前端总线,它的数据传输率就等于64bit×800MHz÷8( 带宽
Byte)=6.4GB/s;32位、33MHz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就是32bit×33MHz÷8=133MB/s,等等,这项法则可以用于所有并行总线上面——看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总线带宽指的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其实“总线带宽”的概念同“电路带宽”的原始概念已经风马牛不相及。 对串行总线来说,带宽和工作频率的概念与并行总线完全相同,只是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总线位宽的概念。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并行总线比串行总线快得多,那么,为什么现在各类并行总线反而要被串行总线接替呢?原因在于并行总线虽然一次可以传输多位数据,但它存在并行传输信号间的干扰现象,频率越高、位宽越大,干扰就越严重,因此要大幅提高现有并行总线的带宽是非常困难的;而串行总线不存在这个问题,总线频率可以大幅向上提升,这样串行总线就可以凭借高频率的优势获得高带宽。而为了弥补一次只能传送一位数据的不足,串行总线常常采用多条管线(或通道)的做法实现更高的速度——管线之间各自独立,多条管线组成一条总线系统,从表面看来它和并行总线很类似,但在内部它是以串行原理运作的。对这类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就等于“总线频率×管线数”,这方面的例子有PCIExpress和HyperTransport,前者有×1、×2、×4、×8、×16和×32多个版本,在第一代PCIExpress技术当中,单通道的单向信号频率可达2.5GHz,我们以×16举例,这里的16就代表16对双向总线,一共64条线路,每4条线路组成一个通道,二条接收,二条发送。这样我们可以换算出其总线的带宽为2.5GHz×16/10=4GB/s(单向)。除10是因为每字节采用10位编码。
内存中的带宽
除总线之外,内存也存在类似的带宽概念。其实所谓的内存带宽,指的也就是内存总线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它决定于内存芯片和内存模组而非纯粹的总线设计,加上地位重要,往 带宽
往作为单独的对象讨论。 SDRAM、DDR和DDRⅡ的总线位宽为64位,RDRAM的位宽为16位。而这两者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SDRAM、DDR和DDRⅡ的64位总线必须由多枚芯片共同实现,计算方法如下:内存模组位宽=内存芯片位宽×单面芯片数量(假定为单面单物理BANK);如果内存芯片的位宽为8位,那么模组中必须、也只能有8颗芯片,多一枚、少一枚都是不允许的;如果芯片的位宽为4位,模组就必须有16颗芯片才行,显然,为实现更高的模组容量,采用高位宽的芯片是一个好办法。而对RDRAM来说就不是如此,它的内存总线为串联架构,总线位宽就等于内存芯片的位宽。 和并行总线一样,内存的带宽等于位宽与数据传输频率的乘积,例如,DDR400内存的数据传输频率为400MHz,那么单条模组就拥有64bit×400MHz÷8(Byte)=3.2GB/s的带宽;PC800标准RDRAM的频率达到800MHz,单条模组带宽为16bit×800MHz÷8=1.6GB/s。为了实现更高的带宽,在内存控制器中使用双通道技术是一个理想的办法,所谓双通道就是让两组内存并行运作,内存的总位宽提高一倍,带宽也随之提高了一倍!带宽可以说是内存性能最主要的标志,业界也以内存带宽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但它并非决定性能的唯一要素,在实际应用,内存延迟的影响并不亚于带宽。如果延迟时间太长的话相当不利,此时即便带宽再高也无济于事。
带宽匹配的问题
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总线,这不可避免带来总线速度匹配问题,其中最常出问题的地方在于前端总线和内存、南北桥总线和PCI总线。 前端总线与内存匹配与否对整套系统影响最大,最理想的情况是前端总线带宽与内存带宽相,而且内存延迟要尽可能低。在Pentium4刚推出的时候,Intel采用RDRAM内存以达到同前端总线匹配,但RDRAM成本昂贵,严重影响推广工作,Intel曾推出搭配PC133SDRAM的845芯片组,但SDRAM仅能提供1.06GB/s的带宽,仅相当于400MHz前端总线带宽的1/3,严重不匹配导致系统性能大幅度下降;后来,Intel推出支持DDR266的845D才勉强好转,但仍未实现与前端总线匹配;接着,Intel将P4前端总线提升到533MHz、带宽增长至5.4GB/s,虽然配套芯片组可支持DDR333内存,可也仅能满足1/2而已;现在,P4的前端总线提升到800MHz,而配套的865/875P芯片组可支持双通道DDR400——这个时候才实现匹配的理想状态,当然,这个时候继续提高内存带宽意义就不是特别大,因为它超出了前端总线的接收能力。 南北桥总线带宽曾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早期的芯片组都是通过PCI总线来连接南北桥,而它所能提供的带宽仅仅只有133MB/s,若南桥连接两个ATA-100硬盘、100M网络、IEEE1394接口......区区133MB/s带宽势必形成严重的瓶颈,为此,各芯片组厂商都发展出不同的南北桥总线方案,如Intel的Hub-Link、VIA的V-Link、SiS的MuTIOL,还有AMD的HyperTransport等等,目前它们的带宽都大大超过了133MB/s,最高纪录已超过1GB/s,瓶颈效应已不复存在。 PCI总线带宽不足还是比较大的矛盾,目前PC上使用的PCI总线均为32位、33MHz类型,带宽133MB/s,而这区区133MB/s必须满足网络、硬盘控制卡(如果有的话)之类的扩展需要,一旦使用千兆网络,瓶颈马上出现,业界打算自2004年开始以PCIExpress总线来全面取代PCI总线,届时PCI带宽不足的问题将成为历史。
⑺ 如何占用带宽
试试P2P终结者,你可以是局域网的任何一个用户,便可以限制你所处的局域网中的任何一台电脑的网速。 甚至可以断开某个用户网络, 从而把更多的带宽留给自己。 通过主机流量详细信息还可以大致了解对方在干什么。
软件说明: P2P终结者是由Net.Soft工作室开发的一套专门用来控制企业网络P2P下载流量的网络管理软件。软件针对目前P2P软件过多占用带宽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软件基于底层协议分析处理实现,具有很好的透明性。软件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网络环境,包括代理服务器、ADSL路由器共享上网、Lan专线等网络接入环境。 P2P终结者彻底解决了交换机连接网络环境问题,做到真正只需要在任意一台主机安装即可控制整个网络的P2P流量,对于网络中的主机来说具有很好的控制透明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目前令许多网络管理员都极为头痛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支持目前主流P2P协议控制 指定主机全局带宽限制 发现P2P下载自动控制 主机网络带宽实时查看 ACL规则轻松限制不良网络应用 IP-MAC绑定控制 HTTP、FTP下载控制 WWW访问控制 聊天工具MSN、QQ限制 还有更多等您去发现
适合人群: 必须是局域网用户 别特是因他们下载而无法游戏的人。
⑻ 网络带宽占满是什么造成的
p2p流量一般会占很大的流量的.
用抓包分析下,看看谁在p2p下载.
还有最近奥运视频很火,大家都看,塞满了也米办法
⑼ 网络带宽占满会出现什么现象
既然都被占满了,肯定就进不去了噻。可以参考被ddos攻击时的情景。
⑽ 看这个图片,网络带宽是否已经全部占满(千兆局域网)每个网卡rxKB/s 都是53MB/s MB是什么含义
系统中所有网络接口的统计信息,并在最后显示这段时间统计结果的平均值。其中输出结果中各字段的说明如下所示。
IFACE:网络接口的名字
rxpck/s:每秒钟接收的数据包
txpck/s:每秒钟发送的数据包
rxbyt/s:每秒钟接收的字节数
txbyt/s:每秒钟发送的字节数
rxcmp/s:每秒钟接收的压缩数据包
txcmp/s:每秒钟发送的压缩数据包
rxmcst/s:每秒钟接收的多播数据包
网卡rxKB/s是53MB/s----- 接收53MB字节=53*1024*1024字节
KB,是计算机中表储存容量大小的单位,用中文表示就是“千字节” 。它不是最小的计算机容量单位,在它下面还有Byte(B),也就是“字节”。 其他的计算机容量单位还有: MB,是兆 GB,是千兆 TB,是千千兆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TiB=1024GiB 1GiB=1024MiB 1MiB=1024KiB 1KiB=1024Byte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yte 一般情况把他们看作是按千进位就行,准确的是1024也就是2的10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