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02-12年中國金融市場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數據
我有數據,但不是金融專業,你得再詳細的列一下指標,我可以幫你找找
2. 為什麼對外投資對誰投資去哪裡投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簡析
中國公司走向海外已經成為中國融入到全球經濟當前階段的一個鮮明的特徵。但中國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的比例仍然較小。此次金融危機給眾多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標志性海外並購。在雷曼兄弟倒下後的10個月里,中國企業宣布了50個對外直接投資要約,總價值約500億美元,單筆交易額均超過了3000萬美元。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沒有實質性的對外直接投資,到2004年之前對外直接投資也一直處於低位。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鐵礦石、鋅、鋁、銅和鎳消費國,以及第二大鉛和石油消費國,中國目前面臨著上述資源供給不足。對此,政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幾乎是2007年的兩倍。 為什麼進行對外投資? 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基於以下幾種戰略考慮。一為拓展市場,擴大出口渠道,提高市場份額,並規避貿易壁壘;二為提高效率,但由於中國成本已經相對較低,提高效率並不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驅動力;三是尋求資源,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更加熱衷於對澳大利亞、拉美和非洲等地進行資源類的並購;四為戰略資產投資,主要針對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國家進行投資以獲取知識、技術和國外品牌。 關鍵問題是對誰進行投資? 對於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的比例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一些數字表明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大量參與了對外投資(2008年共有8500家企業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事實表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來自大型國企,近年來,估計央企對外投資所佔比例分別為2003年73.5%、2004年82.3%、2005年83.2%,其餘部分由地方國企、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投資組成。 由於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歷史相對較短,中國國企的對外投資經常被認為是政府行為。事實上,對於來自中國和中東地區的投資,大多數西方國家近年來從嚴了投資立法。總之,投資保護主義現象在加劇,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過程中經常遇到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的抵制。 在立法繁瑣的復雜跨國投資交易中,中國企業大都顯得缺乏經驗和信心,這也表明了他們在一些走向海外必要的專業技能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快速的對外投資增長暴露了中國企業在處理西方國家類型並購中的不足,但同時,另一方面在許多中國對外投資目標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國家,中國企業在商業慣例、知識產權保護、政府幹預和不同體制公司管理等方面也均不完善。 去哪裡進行對外投資?非洲、其他地區 非洲有相對豐富的未開發資源,如能源、木材、農產品和漁業。到2006年為止,共有超過800個中國企業在49個非洲國家從事商業活動。中國的大型國企主導了中國在非洲地區的投資。例如,中國最大的跨國石油集團——中石油從1996年以來一直開始參與蘇丹石油工業開發,顯示了其在石油開采運營管理方面的國際水平。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商業活動也招致了一些非議,如中國公司壓低勞動力和管理成本,導致其在競標過程中贏得關鍵性的優勢。還有一些說法指出缺乏環保和社會責任意識使得一些中國國企在非洲(特別是尚比亞)的活動受到影響。不過一些如中石油和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正逐步將社會責任列入到公司議程,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全球市場中來,對股東責任不斷增加以及對管理原則的堅持,其商業行為也將隨之逐步改變。 中國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也許已經從非洲較弱的法律環境和較強的政府幹預環境中找到了一種合適的模式,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使得這種模式並不能持之以恆,未來十年中國的對外投資模式可能會效仿西方國家的最佳經驗。中國的目標,用中國最大石油企業之一——中海油負責人的話說,「不是推翻,而是參與和加強世界秩序,並從中受益。
3. 國外直接投資對中國有什麼重要性
外國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直接取決於這種投資在加強經濟的國內聯系方面發揮的作用。自1980年代以來,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超過世界產量和貿易的增長速度。除其他方面外,促成這種趨勢的因素包括,形成了製造業國際生產網路和現代服務業、取消了資本流動限制以及發展中國家開展了私有化進程。發展中國家外國直接投資年平均流入量增加了10倍。但是,多數(三分之二以上)外國直接投資仍然集中在發達國家。而且,對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也很集中,80%以上流入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流入了僅僅十來個(主要是中等收入)國家,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
外國直接投資帶來資金和技術,因此,大大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然而,很顯然,收入較高和市場、基礎設施以及人力資本較發達的國家吸引了大多數外國直接投資。從這個意義上說,外國直接投資似乎對經濟增長差異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外,並非所有外國直接投資大幅度增加的國家都增強了經濟增長力度。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與其國內總產值相比,所有主要拉丁美洲國家和一些較大非洲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份額都增加了;然而,總投資率卻停滯不前或者下降。而且,在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集中於采礦活動,很少有其他聯系,對就業影響很小,因此,沒有惠及經濟其他部門。
各國國內公司和機構必須具備必要的吸收能力和技術能力,國家才能從外國直接投資中受益。那些進行大量投資建設本國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創業能力的國家(例如,新加坡和愛爾蘭)在發揮流入的外國直接投資杠桿作用方面也最為成功。反過來,如果以重大稅務獎勵措施或扭曲貿易政策(例如紡織品和成衣配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而沒有同時建設本地能力,沒有使外國分公司與地方公司發展聯系,那麼,外國直接投資的長期惠益的餘地似乎很有限。
政策問題
在最近幾十年裡,貿易自由化是主要政策趨勢。在世界多數地區,這促進增加了出口量,但不一定提高了經濟增長率。有能力實現多樣化和改變生產結構、包括從事生產力較高的活動的國家經濟增長率比較明顯地提高。促使經濟和出口更加多樣化是一項重大挑戰。發展中國家既需要制訂積極的國內政策,也需要為比較有利的貿易環境。
第一,發展中國家政府有理由制訂積極的生產部門發展戰略。成功地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曾採用過取積極的工業政策,支持經濟多樣化,促進經濟技術升級。在發展中國家中,獲得成功的國家採取的出口帶動經濟增長戰略是綜合採用以下措施:制訂支持性宏觀經濟政策(見下文)、有選擇地保護新生工業、提供出口補貼、制訂定向信貸計劃、制訂當地含量規則和進行大量人力資本投資以及與多國公司結成戰略聯盟。支助措施往往明確地與具體出口業績標准掛鉤。在多邊貿易協定范圍內,實施這種生產部門積極發展政策的空間縮小,但並沒有完全消失。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總協定)和多邊貿易談判烏拉圭回合給予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特別和差別待遇。但是,在實踐中,除最貧窮的國家外,發展中國家必須與發達國家實施同樣的規則,只是可以延長執行期和保護程度較高而已。
第二,發展中國家將需要一個較好的多邊貿易環境。發展中國家較好貿易機會應包括改善其出口農產品和輕工業製成品的市場准入、發達國家市場上減少對農業生產的國內支助,尤其是消除扭曲貿易的農產品國內和出口補貼。較好的貿易機會還意味著增加參與世界服務市場的機會,包括參與需要低技能勞工流動的服務市場的機會。最不發達國家必須能夠免關稅和無配額,進入工業國家市場。此外,所有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適應較自由貿易秩序過程中失去貿易優惠的國家——都需要獲得援助,以找到辦法,解決調整適應這個秩序的成本問題。
第三,發展中國家還需要較大空間,採取旨在建設供應能力的政策,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在全球市場獲得成功,這種能力也會鼓勵經濟進行積極的結構變革。窮國所需的政策空間受到的限制則略小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必須比以往更加重視各種規則,這些規則促使生產多樣化,為出口市場生產搶手的原料,更重要的是,進入製造業和服務業。此外,還需要更加重視制訂各項政策,促使這些行業與國內其他活動建立聯系,而且,更廣而言,鼓勵國內市場整合。這可能需要制訂特別措施,扶植新生出口行業。此外,還需要更大空間,使關於知識產權的協定更側重發展。因此,多邊貿易協定在界定給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時應該更加重視這些問題。更廣泛地說,正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在2004年6月第十一屆會議上通過的《聖保羅共識》(TD/412號文件,第二部分)所強調指出,必須使國家政策空間與國際規章制度和承諾取得適當的平衡。
4. 急求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印度尼西亞),1990-2013年的數據
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增加,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後,外匯儲備的專增長速度更加迅猛。屬2000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還僅為1650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8.6%,到2011年已達3.18萬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31.2%。過去十年間,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增長了18倍。
5. 請問哪裡能找到美國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FDI)給鏈接數據都行
今年1月份是3.42億美元
去年全年是29.95億美元專
2010年是40.52億美元
2009年是35.76億美元
2008年是29.44億美元
2007年是26.16億美元
還有屬很多數據,但網路不能直接貼鏈接,會被吞回答
6. 2013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總額是多少
有抄700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副襲部長高燕23日在北京透露,東盟已成為繼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之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經濟體。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共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近2500家,僱用當地雇員近12萬人。
高燕是在當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數據顯示,2002年底,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為301億美元。十年來,雙向投資新增額超過700億美元,累計達1007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來華投資771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四大外資來源地,東盟為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
據介紹,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對東盟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近300億美元,約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5.1%,主要集中在電力生產、商務服務、批發零售、製造、采礦、金融等領域。東盟已經超過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經濟體。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東盟共僱用當地雇員近12萬人。
7. 寫論文找不到2013年我國對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的數據,
2013年我國對非洲
、歐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北美洲大洋洲的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的數據,
,。好的, 能,幫助,而。
幫的。
8. 中國1978--2013年直接投資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用excel表格和折線圖兩種
http://wenku..com/link?url=-DI7t_eKiuy36LE9fSAiRb-c5WBuQy2cRgrc6je_eflzk2eRq
9. 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歐洲地區下滑的原因
非洲的大項目具備很大吸引力,且中國投資公司在這些項目具有10到30年的使用權,因而利潤更高。所以中國對非洲投資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