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魯迅理財

魯迅理財

發布時間:2021-09-13 02:55:33

A. 魯迅的著名事例

林語堂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魯迅先生在中國的難能可貴,譽之為「白象」。因為象多是灰色,遇到一隻白的,就視為國家珍寶。許廣平在與魯迅分居兩地互通書信時也時常稱他為「小白象」,魯迅在與之信中偶爾也用以自稱。

在兒子周海嬰出生後,魯迅用來送予兒子稱其為「小紅象」,可謂「白象紅象一父子」,魯迅在哄孩子高興時也常常自作小調「小紅,小象,小紅象,小象,紅紅,小象紅;小象,小紅,小紅象,小紅,小象,小紅紅。」丈夫的憐子溫情可見一斑。

(1)魯迅理財擴展閱讀

魯迅先生十分珍惜時間,卻從不把參加體育活動和搞各種有益的文化活動看作是浪費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養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看作是增長知識,變換方式積極休息的手段。

種花:魯迅一生喜愛花草,即使沒有栽種的地方,也愛在書桌上擺一盆綠色的生命。少年時,魯迅就讀了許多有關花木的書籍,像《花鏡》、《蘭惠同心錄》、《廣群芳譜》等。中年的魯迅最愛丁香花和木槿花。

1923年,魯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條胡同一個四合院,就種了好幾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當夜深人靜,他獨自徘徊在花下,聞著略帶苦澀的香氣,以求解除疲勞。

1924年秋天,魯迅在西安講學時,下榻處窗外有一叢盛開的白木槿花,他對花凝視良久,想構思一部《楊貴妃》的劇本。晚年,魯迅定居在上海大陸新村9號時,還特地在前院種上了夾竹桃、石榴、紫荊、桃花等花木。

看戲:魯迅先生從小愛看紹興的戲文。有一次,他還在民間演的目連戲中自告奮勇地扮演了一個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講課時,專程去看古老劇種秦腔的演出。

魯迅晚年定居上海後,在繁忙的寫作之餘,他最大的娛樂就是觀劇、看電影。魯迅常同許廣平一起,攜帶海嬰去劇院看有趣、有教育意義的新戲。他不僅看,且多有評論。

篆刻:魯迅先生喜好篆刻,雖刻印不多,卻具備了較深的藝術功底。他少年時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學會了刻印的本領。

1899年,魯迅在南京讀書時,就曾刻過「戎馬書生」、「文章誤我」、「夏劍生」等印章。在魯迅的著作中,《蛻龕印存(代)》是魯迅論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貴資料。它也是我國印學寶庫中難得的理論之作。

猜謎:小時候,祖母常教他猜謎語。事隔30年後,他還在《長命燈》里,把兒時的猜謎樂事生動有趣地描繪了一番。魯迅還常幽默地用「謎語」來寫信、題書名和做筆名。魯迅用過的一百幾十個筆名里,用「謎語」起的也不少,如「華圉」是隱「當時中國(華)是個大監獄(圉)」之意。

養魚:有一次,內山完造先生贈送了10尾金魚,魯迅先生特地買來一隻素白的金魚缸,和夫人許廣平一同興致盎然地鋪沙、灌水,植種掩映的碧綠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魚放進去。魯迅先生很熟悉金魚的生活習性,顧慮到缸面的水苔太密,會影響魚呼吸氧氣,他常暫擱手中「金不換」筆,仔細地把這些東西除去。

習武:魯迅先生留學日本時學過柔道,回國後在紹興府中學堂執教。一次夜行,經過一處荒涼的墳地,忽見一慘白形同鬼魅的東西在前擋道,魯迅趕前去飛起一腳,直踢得那傢伙蹌踉倒地,抱頭鼠竄,原來是一個裝神弄鬼的盜墓賊。

繪畫:魯迅先生童年時就喜歡繪畫,三十年代曾為自己和別人的書刊設計過封面,也為自己的文章畫過插圖。「君無常」畫像就是他於1927年6月25日親筆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後記》里。

養壁虎:魯迅先生飼養過壁虎。著名書法家沈尹默五十年代寫的《追憶魯迅先生》詩雲:「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顧悠悠幾顧瞻;萬里仍舊一掌上,千夫莫敵兩眉尖;窗余壁虎干飯香,座隱神龍冷紫髯;四十餘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風簾。」

B. 魯迅有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沒有。

1927年,來自諾貝爾故鄉的探測學家斯文海定到我國考察時,在上海了解了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巨大影響。這位愛好文學的瑞典人,與劉半農商量,准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托魯迅的好友台靜農去信征詢魯迅的意見。魯迅婉言謝絕了。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斗爭。「女師大學潮」發生後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筆對戰,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後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

三十年代又與共產黨內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斗爭,其後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2)魯迅理財擴展閱讀

魯迅先生的散文特色

魯迅所創作的散文不多但卻可說篇篇精品,這些篇章收錄於《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魯迅對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的回顧,是對作者青少年時期生活斷片的回憶,包含少年時代的紹興印象、南京求學、留學日本、回國後在紹興任教等基本的成長經歷。

尤以記述故鄉生活者為最多。相比他的雜文這些文章多了明朗、純真、親切的情味。《朝花夕拾》側重於世態人情的描畫,既側重於生機盎然的自然情境(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滿含生趣的少年行動(如《社戲》)的真切憶述。

又側重於帶著寬厚的親情刻畫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愛農、「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作者沒有生硬地用道德家的視角寫他們,而是以情感帶動團憶的筆。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長媽媽。在《阿長與<山海經>》等作品中。

魯迅盡量以客觀的述說,不隨意加以褒貶,在朴實的文字和故事中使讀者深深地為長媽媽的善良、單純、熱誠、美麗的心靈所感動。相形之下,在《朝花夕拾》中、對舊日生活中枯燥、荒謬、愚妄的世相的不滿,則顯得並不突出。

舊日的美與愛.既可看作是魯迅思想苦悶時的精神避難所,也可視為他「為現在抗爭」的疲累身心的憩園。

C. 魯迅當年為什麼不要諾貝爾獎

魯迅是第一位受外國人關注並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獲提名的中國作家。 1927年,來自諾貝爾故鄉的探測學家斯文海定到我國考察時,在上海了解了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巨大影響。這位愛好文學的瑞典人,與劉半農商量,准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托魯迅的好友台靜農去信征詢魯迅的意見。魯迅婉言謝絕了。這年9月25日,魯迅便鄭重地給台靜農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說: 靜農兄弟: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告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可笑。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的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以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學,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魯迅寫這封信的時間正是中國新文學經過風風火火的10年之後,其時中國文壇上出現了許多卓有成就的作家,當然包括魯迅本人。但魯迅是一個清醒的理性主義者,盡管新文學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差距,對中國新文學的實績作出了客觀的評價。 我們從魯迅的這封信中,可以看出魯迅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其一,魯迅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高水平的獎項,在沒有實力競爭的時候僥幸得到它,名實不符,不利於文學扎扎實實的發展,反而會掩蓋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魯迅以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為標尺,意識到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的距離。強調這種距離,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為了使中國文學能更好地向前發展。其三,魯迅對諾貝爾文學獎保持一種平常心態。魯迅看到世界優秀作家極多,而諾貝爾文學獎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僧多粥少,不必為此計較。 我想,魯迅先生60多年前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也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鑒於過去我們對魯迅與諾貝爾文學獎的關系有些誤解,我們想在此多說幾句。 一個典型的觀點曾經影響了一部分人,他們認為魯迅獲得了提名,但遭魯迅拒絕,因為他不願為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增添光彩。這種將事件政治化的解釋,雖然具有激進色彩,拔高了魯迅,但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首先,了解諾貝爾文學獎操作程序就會知道,提名和獲獎兩者之間不能劃等號,從提名到獲獎有許多路要走,有的由提名到獲獎中間長達二十餘年,有的作家每年都獲得提名,但終其一生亦未能獲得評委的垂青。很少有一次獲得提名便獲得通過的。 其次,我們來一個假設,如果1927年魯迅先生沒有拒絕提名的話,能否在這一年摘取桂冠呢?可以看看1927年的評獎經歷。這一年,評獎競爭非常激烈,進入候選人名單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這其中還包括托馬斯·曼和高爾基這樣屢獲提名的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同時,法國一批有影響的學者推薦了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格森。這種推薦的號召力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把魯迅和這些作家相比,他創作的數量或許還略嫌輕了些。

D.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首先,我們來說下「什麼是理財」,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及債務的減少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家庭理財、個人投資(理財)等。

(1)、公司理財。公司理財主要是根據資金的運動規律,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資金運用效果,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財的一般步驟:

a、科學的投資決策。確定最佳投資方向和流量,以期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籌資決策的基礎。

b、科學的籌資決策。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模和結構,對比分析預期籌資效益與籌資成本,以期最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又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c、科學的收益分配決策,正確確定企業利潤留存與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時間就是財富」,合理使用時間,其實也是一種理財。 魯迅說:「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奧斯特洛夫斯基借保爾的說:「當我們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說:「凡是較為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網路知道的我說「理好時間財,實現人生夢!」。所以說,人人共有的時間,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財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錢不值,你就一事無成。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就因為他在24小時當中跟我們做了不一樣的事情(會理「時間」財)。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把時間管理做得更好,必須提升做事的效率。時間管理是一門縝密嚴謹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實現快樂而現實的成功人生。理好「時間財」不是讓我們去應付時間,而是讓我們去親近時間,熱愛時間。時間是人生存在的資本。對於搶占陣地的戰士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對於精明能乾的商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辛勤勞作的農民來說,時間就是財富;對於運籌帷幄的軍師來說,時間就是勝利。


對於正在看問題的您來說,「理好時間財」就是做一個「搶占陣地的戰士、精明能乾的商家、辛勤勞作的農民、運籌帷幄的軍師」!

E. 魯迅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魯迅是直接拒接諾貝爾獎提名的。

一種說法是魯迅先生只在國內出名,外國人不太熟悉魯迅先生,肯定是不對的。

魯迅不僅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還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真相是,魯迅先生親自拒絕了諾貝爾獎的提名。

1927年,斯文海定從諾貝爾故鄉到我國考察時,他了解到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巨大影響。於是與劉半農商量,准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托魯迅的好友台靜農去信征詢魯迅的意見。魯迅婉言謝絕了。


魯迅,在學術上還是很謙虛的,他認為當時國人還達不到的諾貝爾獎的實力。也即是,魯迅自己拒絕了提名,原因是不想粉飾自己。

F. 魯迅沒有告訴我們怎麼賺錢

我們從小到大

從九年義務教育下的語文課本到文學著作

看到的魯迅大多是這個樣子——

一般人對文人的刻板印象

加上魯迅對人性的吶喊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

總讓人們刻板地以為

他很

可是魯迅真的很窮嗎?

翻閱眾多關於魯迅的資料後

你就會發現——

下面咱們就一起去來看看

作為文人的魯迅有多少錢

註:文中提到的人民幣金額均是按照近年的人民幣購買力摺合得來,相應的折算依據源自2012年至2016年的CPI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魯迅在22歲公派留學去了日本,29歲學成後回國,剛畢業的魯迅,第一份工作就是當老師,雖然當的時間不長,在老家紹興工資也一般,但是魯迅在第二年就當上了校長,也是很厲害了。

31歲時,魯迅受到蔡元培的邀請,做了教育部的公務員。

當時公務員的工資非常不錯,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的水平來看,魯迅在這段就職時期,月工資最低也有2萬,最高能有將近3萬。

做公務員不僅讓魯迅擁有了不錯的財力,而且幫助他積累了很多生活素材,為之後魯迅華麗變身作家打下了堅實的生活與文藝基礎。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魯迅的一個人生轉折點,這件事讓他開始思考如何讓生命更有價值,也催生出了他接下來的教書與寫作的生涯。

又是受到蔡元培的邀請,魯迅在1920年年中開始在北大教書,魯迅教書的工資不算高,每周一小時,一個月才約合人民幣2300元。

但是魯迅並不局限於此,他積極為自己尋找兼職,因為本身有做老師的底子,魯迅的授課技術相當不錯,找兼職也就得心應手。幾年後他僅授課的年收入就達到了人民幣9萬元。

不僅在本地講課小有名氣,還有不少外校來邀請魯迅,魯迅去外地講課一周,課時費就高達3.4萬元。

同時,魯迅每年也會購買將近9000本書來充實自己的授課內容,保證自己有良好的產出。

魯迅靠兼職賺大錢倒也應了我們經常說的那句「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畢竟——

1926年,魯迅離開了北京,起初去了廈門,不過並沒有待太長時間就又去了上海。

因為之前講課的名氣,魯迅在上海收到各個大學授課邀請,儼然一位「網紅講師」,收入也是相當可觀。

後來蔡元培又幫魯迅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約人民幣3萬元的工作——特約著作員。

由於這份工作錢多事少不坐班,魯迅開始孕育自己的寫作理想,先後創辦了《語絲》、《萌芽》,工作的重點徹底轉向了寫作,由「網紅講師」變身「網紅知識KOL」,成為了集特約著作員與自由作家於一身的「斜杠」。

可能你覺得為理想奮斗這事兒太燒錢,但是對於魯迅,呵呵,人家自由寫作不到兩年,每月收入就達到了約人民幣5萬元。

不僅如此,有人統計過,在魯迅46歲到55歲離世的這段時間內,他的平均月收入高達約人民幣6萬元的水平,且產出了《朝花夕拾》、《二心集》、《三閑集》等一大批高質量文學作品。

在人生最後9年中的魯迅,可以說是走向了財富與文學的人生巔峰。

在魯迅一生的月收入變化圖中,我們也能看到魯迅在這一時期收入的突出:

(資料來源:陳明遠《魯迅時代何以為生——為文化名人算經濟賬》 )

除了很能掙錢以外,你可能並不知道,其實魯迅也是個理財達人。

首先,魯迅懂得要儲蓄。他曾對自己的一個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處在這個時代,人與人的相擠這么凶,每個月的收入應該儲蓄一半,以備不虞」。

另外,魯迅還是個記賬能手,高曉松曾在節目里說這樣評價魯迅的日記——

不要以為魯迅一門心思只知道賺錢,他也是會花錢的人,除了對飲食要求講究,對住房要求寬敞之外,喜歡看電影的魯迅要花高價買好的觀影座位,來回乘汽車以節約時間,算得上是聰明消費的典範。

文藝青年們看看你們的前輩魯迅,儲蓄和記賬,作為最基本的理財入門技能,從來都不過時。

在驚呼於魯迅一生財富積累的同時,你有沒有受到一些啟示呢?

1.掌握並精通一門技術,很可能會成為你巨大的財富源泉。

魯迅的高收入基本都來自於他的授課與自由撰稿,所以不要只看到魯迅的高收入,人家是有資本的,那就是對授課與寫作的精通。

2.學會能力遷移,換職業、做「斜杠」樣樣行。

做公務員時提升寫與講的表達能力,用於之後的教書,進而又提升寫作能力,用於之後的自由撰稿。

在一段職業中注意能力提升,並遷移到下一段職業中,助力自己更好的職業發展,放到現在,魯迅大概還能做個「職業規劃師」吧。

3.換工作不著急,風險才能最小化。

縱觀魯迅的職業生涯,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他的每一個新工作的開始的幾年都是與老工作的最後幾年重疊的。

如果你想換工作,不如學學魯迅,在乾脆辭職之前,先在工作之餘嘗試一下你想做的下一份工作的內容,在職業變更中實現平穩過渡,避免沒了舊工作,又不適應新工作的尷尬局面。

最後把魯迅一段關於錢的看法送給大家:

「......錢是要緊的。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覺得......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所賣掉......為准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

——魯迅《娜拉走後會怎樣》

跟簡七學理財之餘,也跟魯迅學學賺錢吧~

G. 幫我找一下魯迅的資料,重金!!!

生平和創作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葯方到葯店去取葯,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

魯迅的文學作品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
《吶喊》文集
《二心集》文選
《阿Q正傳》
《白光》
《端午節》
《風波》
《故鄉》
《孔乙己》
《狂人日記》
《明天》
《社戲》
《頭發的故事》
《兔和貓》
《一件小事》
《鴨的喜劇》
《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樓上》
《傷逝》
《離婚》
《孤獨者》
《高老夫子》
《示眾》
《長明燈》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墳》文集
《題記》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雷峰塔的倒掉》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說胡須》
《論照相之類》
《看鏡有感》
《燈下漫筆》
《春末閑談》
《論「他媽的!」》
《雜憶》
《從胡須說到牙齒》
《寡婦主義》
《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寫在『墳』後面》

小說集:吶喊(1918-1922)、彷徨(1924-1925)、故事新編(1926-1935)小說集都是化年代的。
雜文集:而已集(1927)、華蓋集(1925)、華蓋集續編(1926)三閑集(1927-1929)
散文集:野草(1924-1926)、朝花夕拾(1926

H. 魯迅得過什麼獎項

什麼獎也沒得過,只是曾經有機會被提名諾貝爾獎罷了。一九二七年春,瑞典探測學家赫定希望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托劉半農和台靜農打探魯迅的意思,被魯迅婉言拒絕了。

靜農兄: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那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可笑。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學,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I. 如何學會理財和存錢

華為的CEO任正非曾說:年輕人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可是當你的本事和人脈還不足以夠支撐你的生活的時候,存錢還是來的更實際。

理財跟經營感情一樣,你不好好經營,花一點就會少一點,你不想著存進去,總有一天會用光積蓄的。

理財不僅是投資,更是循序漸進地培養「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的習慣,這些習慣能讓你擁有滾滾財源。

學會理財,不僅是金財的投資,更是對自己未來的投資。

消費有計劃

是不是每當你開始存錢的時候,也會有個聲音對你說:「對自己好點」

你堅決不能聽內心的聲音,這時候理性一定要戰勝感性,想想你喜歡的房子、車子,你想過的生活,你想追求的夢想,哪一個不需要金錢的支持,這些只有現在存錢才可以在未來屬於自己。

話說大文豪蘇軾當年也是採取計劃消費的,他會把自己每個月發的工資取4500文,分成30堆後用繩子串起來,每天取一串。還有我們的魯迅先生,在他的《魯迅日記》也有十分詳細的日常生活各種收入與開支的記錄。

我們也要學學蘇軾和魯迅,對自己收入、支出做個大概的計劃。

首先明確自己的收入是多少,本月需要有哪些支出的項目,大概是多少,除去消費的數額,還剩多少,每個月固定要存多少。你可以用傳統的方式去幾張,如果嫌麻煩也可以用手機,現在很多軟體都有這個功能,最好堅持用一職中支付功能,可以選支付寶,這樣支付寶統計的數據就比較全面、准確。

其次就是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嫌記賬麻煩,不願意去記賬,你可以先記一個月、兩個月,因為我們有了消費的計劃,明確收入,有了消費的計劃,你要知道最後實際的消費額,才能對比出實際和計劃差多少,差在什麼地方,根據這個月的消費情況,列出一個月消費的清單,因為我們每個月要買的生活必須品就那麼幾樣,無非就是娛樂、飲食。

買前想一想

閑來沒事、逛逛淘寶,看著一個個的模特穿的衣服,「哇,真好看」,外套好看、裙子好看、鞋子也好看,你也想要一件同款;周末出去逛逛,總會看到「全場五折」「滿三百減二十」覺得他們家搞活動,不能錯過,於是就買了,買回來才發現有些衣服都有了,有些的東西根本用不著,只能當做垃圾一樣放在某個角落,到最後也會被我們扔進垃圾桶

想一想買了這些東西,會不會影響接下來我的生活,天總有不測風雨,凡事都要留個後路。如果你一個人在外地,又月光,是好意思跟父母要,還是跟朋友借,跟父母要實在張不開嘴,跟朋友借只能一兩次。這我都不是長久之計,唯有自己為自己留一部分出來才是最穩妥的。

真的一定要存錢。不然你不知道你開口和低頭的時候的無奈。錢少了我們就少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盡量用現金

賺錢難,存錢更是難上加難。

「看到喜歡的東西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買了又覺得好心疼,這個月又要吃土了,怎麼辦?」

那就教給你一很笨卻有效的方法,用現金支付。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習慣電子消費、手機支付,方便又快捷,就是太方便,讓我們在消費的時候感覺不到花錢的心痛,用現金就會不一樣,拿在手裡的一張張就會真切的讓我們體會到錢的重量,然後在花錢的時候回提醒自己,盡量的去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現金就是讓你拿著能感覺得到,那是實實在在的一塌錢,用一張少一張,會讓人覺得比較珍惜,不會亂消費。

靈活的理財

理財不僅會存錢,還會賺錢,要學會靈活的理財。

我們一般存錢都會用放銀行,總覺得銀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理財,可能有人對理財存在有誤解,覺得理財就是不安全的,騙你錢的,其實不是,理財理財就是幫你管理你的錢的,而且還給你利息。

當然我們要選擇有官方認證的理財軟體,像我用的簡理財,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網上有句話說,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存錢,那麼就不要輕易花錢。

試問誰不想花錢呢?肯定沒有,我們只不過是為了生活,在壓抑對金錢的慾望。

那麼你是想要壓抑一時還是一輩子呢?

那麼從現在開始,好好打理、經營你的錢財,盡管在現在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也不要介意,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去積累,才能達到質變的飛躍。

閱讀全文

與魯迅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
通達信資金分時凈買入指標 瀏覽:277
北川幣理財 瀏覽:319
df融資 瀏覽:462
手機版東方財富怎麼看北向資金 瀏覽:26
一元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84
股票什麼書好 瀏覽:722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
徵信信用貸款逾期13次 瀏覽:755
建行個人理財產品 瀏覽:85
中航機電股票代碼 瀏覽:804
熱軋卷板期貨行情1910 瀏覽:902
期貨研投公眾號有哪些 瀏覽:298
神龍理財公司 瀏覽:286
外匯雙頭低 瀏覽:102
銀行理財投資者穿透 瀏覽:839
豐樹基金出錯嗎 瀏覽:981
來不及還貸款 瀏覽:949